對蝦養殖技術_對蝦怎麼養_中國水產養殖網

2020-11-23 中國水產養殖網

對蝦是一類蝦的總稱,包括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長毛對蝦、和刀額新對蝦等。

對蝦主要養殖種類的特點

一、 南美白對蝦的生活習性

人工養殖條件下,南美白對蝦對水環境的要求為:

1、 水溫

水溫是對蝦生活條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南美白對蝦是熱帶蝦種,屬於變溫動物,特別是對高溫適應能力強,其生長溫度17-37℃,最適生長溫度為25-32℃,高溫的忍受極限是43.5℃。對低溫的適應能力較差,18℃以下,攝食明顯下降,15℃以下停止攝食,9℃以下出現死亡。

2、 鹽度

南美白對蝦是廣鹽性蝦類,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在鹽度為5‰-40‰的水體中都能正常生長,最適鹽度範圍為12‰-28‰,蝦苗經過淡化後,可以在純淡水中養殖。通常鹽度越低,生長越快;鹽度越高,蝦的肉質和風味越好。

3、 PH值

PH值的變化時水體理化反應和生物活動的綜合結果,可作為水質好壞的指標之一。南美白對蝦適於在弱鹼性水中生活,適應範圍7.6-8.5,最佳7.9-8.2,PH值低於7或高於9.5時,南美白對蝦的活力下降。

4、 溶解氧

蝦塘溶解氧的高低取決於浮遊植物的數量和有機物的承載量等因素。南美白對蝦抗低氧能力較強,個體越大,對溶解氧的耐受能力越差。它可忍耐的最低溶解氧值為1.2毫克/升,但在養殖過程中一般要求養殖水體中的溶解氧大於4毫克/升。

5、 耐乾性

南美白對蝦離水存活時間較長,控溫充氧幹裝達48小時,可長時間長距離運輸,便於活蝦銷售。幼體在溼毛巾包裹下(溫度27℃,相對溼度80%以上)24小時存活率可達100%。但體弱或有病蝦耐乾性較差,因此可利用耐乾性實驗鑑別蝦苗的好壞。

6、 其他

氨氮低於0.2毫克/升;池底硫化氫低於0.2毫克/升;有機質含量不大於5毫克/升;水色以油綠色或紅棕色為佳,水的透明度調節在30-40釐米。

二、斑節對蝦的生活習性

1、 鹽度

斑節對蝦能夠忍受的鹽度範圍廣,為廣鹽性對蝦種,但鹽度變化太大會影響其滲透壓的調節,進而影響其生長,甚至於造成死亡。在進行養殖時,鹽度範圍為2‰-38‰,最適鹽度在10‰-15‰最佳,而培苗期的鹽度為30‰左右,過高(45‰)或過低(10‰以下)均使蝦不適甚至導致死亡。放養初期鹽度不要變化太大,可以在放養過程中通過換水逐步降低鹽度到10‰左右(約需20-30天),然後在此鹽度下養殖。在池水鹽度變動之時,特別是雨季,應利用經過處理的地下鹹淡水合理調節池水的鹽度。據觀察,斑節對蝦在低鹽度的池水中生長較快,但健康情況較差,須補充鈣鹽及脫殼促進物質,如果在較高鹽度的環境下飼養,對疾病有較強抵抗力,但對肉質較硬。

2、 水溫

斑節對蝦能夠忍受的溫度範圍也很多,但對低溫的耐受能力差。生長溫度範圍為14-36℃,最適溫度為25-32℃,當水溫超過38℃時,行為異常,嚴重的也會導致死亡;水溫低於18℃以下時停止攝食,水溫低於14℃以下即凍死。由於氣候是影響水溫的主要因素,並非人力所能所有,但若需再短期內提高水溫,可在晴天放低水位利用日光能提高水溫,也可通過提高水池水位或抽灌地下水降低蝦池水溫。

3、 溶解氧

斑節對蝦對低氧的耐受力較強,可耐受較長時間的幹露,故易乾貨運銷。在養殖過程中,斑節對蝦的生長速度與溶解氧濃度成正比,斑節對蝦的臨界溶解氧為2.2毫克/升,維持正常生活的溶解氧至少為3.5毫克/升,而良好的水質條件為4毫克/升以上。由於池水老化、投料不當、天氣反常等常常造成池水中溶解氧的不足,這時必須及時注排水,開動增氧機,以防止對蝦浮頭死亡。

4、 水色

控制水色實際上是控制浮遊生物繁殖。斑節對蝦養殖過程的水色一般要為綠色、淺褐色或泥土色。水色過淡,說明池中藻類繁殖所需的營養不足,藻類不少,必須予以施肥,以促進藻類的繁殖。水色過濃時,須引入新水,排出部分池水或衝淡池水。蝦池中水的透明度最好在30-40釐米範圍。

5、 PH值

斑節對蝦要求池水的PH值在7.5-8.7範圍內,最適PH值為8.0-8.5。PH值過高時,會造成藻類繁殖過剩,池水過肥,應適當注入新水,排出舊水,衝淡PH值,以免藻類異常繁殖而迅速死亡,汙染水質;PH值過低時,藻類繁殖較差,造成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較少,這時可以連續撒少量石灰,供給藻類所需的營養鹽,提高PH值,則藻類可以正常繁殖。

6、 其他

斑節對蝦對水體中非離子氨的忍受極限為0.1毫克/升,當水體中非離子氨達0.45毫克/升時,其生長速度會降低50%;一般蝦池中亞硝酸氮的含量超過0.1毫克/升時對對蝦有害;硫化氫的毒性很大,水體中的含量超過5毫克/升時引起急性中毒,因此安全濃度在1毫克/升以下。

三、 日本對蝦的生活習性

日本對蝦俗稱車蝦、斑節蝦、竹節蝦。

1、 水溫

日本對蝦屬亞熱帶種類,在水溫18-30℃時生長較快,最適溫範圍為25-28℃,在8-10℃停止攝食,5℃以下死亡,高於32℃生活不正常。冬季可採取加深為池水、停止交換水等辦法,力求保持水溫。在放養蝦苗時,養殖池的水溫應穩定在15℃以上,育苗池與養殖池水溫差小於5℃,最好在3℃以內。有條件的最好經過塑料大棚暫養,避免早春天氣多變而導致室外池溫度突變。

2、 鹽度

日本對蝦為廣鹽性蝦類,對鹽度的適宜範圍是10‰-45‰,最適鹽度20‰-30‰,但高密度養殖時適應低鹽度能力較差,一般不能低於7‰,否則對蝦將會死亡,這是養殖日本對蝦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時,一定要掌握好育苗室內鹽度與蝦池鹽度差不得大於5‰。

3、 溶解氧

相對於斑節對蝦,日本對蝦的耐缺氧能力差。日本對蝦正常生長要求的水中溶解氧大於4毫克/升,如果溶解氧只有3毫克/升,它不會馬上窒息死亡,但飽食後會吐出食物。它在池養中忍受溶解氧的臨界點是2毫克/升(27℃時),低於這一臨界點即死亡。耐幹能力強,是較易長途運輸的種類。

4、 PH值

海水PH值較穩定,一般在8.2左右,但蝦塘PH值多數變化較大。日本對蝦對PH值適應值為7.2-9.0之間。

四、 刀額新對蝦的生活習性

1、 鹽度

刀額新對蝦屬廣鹽性蝦類,能在鹽度高達38‰的海水或接近淡水的水體中生長。

2、 溫度

刀額新對蝦的生長水溫為10-37℃,最適生長水溫24-30℃。當水溫低於15℃時,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水溫超過34℃就出現死亡;水溫下降到8-12℃時,能潛入沙裡越冬,下潛深度達8-10釐米。

3、 溶解氧

刀額新對蝦比較耐低氧,蝦苗的窒息點為0.21毫克/升,幼蝦為1.63毫克/升,成蝦為0.30-0.61毫克/升。

4、 PH

刀額新對蝦能在PH值為7.0-9.0的水體正常生活。

五、 中國對蝦的生活習性

中國對蝦又叫東方對蝦、大蝦、對蝦、肉蝦、黃蝦。

1、 鹽度

中國對蝦屬廣鹽性蝦類,適宜鹽度範圍在2‰-40‰

2、溫度

中國對蝦的生長水溫為14-30℃,最適生長水溫24-36℃。當水溫低於6℃時,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達到4℃時就會死亡;水溫超過38℃就出現死亡。

3、溶解氧

中國對蝦比較耐低氧,在溶解氧低到2毫克/升的情況下仍然能生長。

5、PH

中國對蝦能在PH值為7.0-9.0水體中正常生活。

六、 長毛對蝦的生活習性

長毛對蝦又叫大蝦、白蝦、紅尾蝦、紅蝦、大明蝦。

1、 鹽度

長毛對蝦屬廣鹽性蝦類,能在鹽度10‰-30‰的海水水體中生長。

2、 溫度

長毛對蝦的生長水溫為20-33℃,當水溫低於13℃時,停止攝食,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溫度低於4℃時出現死亡;水溫超過40℃也會出現死亡。

3、 溶解氧

長毛對蝦比較耐低氧,在溶解氧低到3毫克/升的情況下仍然能生長。

4、 PH

長毛對蝦能在PH值為7.0-9.0的水體中正常生活。

對蝦池塘的選擇與建設

一、養殖場的選擇

1、 要因地制宜,根據地形地勢合理布局。建塘設計要區分在海水區還是淡水區養殖,主要設計內容包括蝦塘潮間位置確定、塘池形狀、大小和深度;建閘、築堤和開溝的方式;進排水系統,抗浪等設施。

2、 養殖場所應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質清新良好,無汙染,避風向陽,陽光充足。

3、 對蝦養殖場應選擇泥沙底質中潮區,建在地形相對穩定處。

4、 選擇在潮差大,海水清澈,天然餌料生物豐富,排洪條件理想,周圍無工農業汙染,且有淡水水源的地方。

5、 要選擇環境安靜,交通便利,供電正常的地方。

二、池塘的設計

對蝦養殖池塘的設計一定要有全局觀念,要考慮整個蝦場的布局。通過修建引水渠道和配備水泵提水及完善的進排系統,使蝦塘具備合理的地形結構、適當的池水深度、足夠的換水能力、相應的提水設備,這些都是獲得高產的基本條件。

1、作為一個全人工養殖的蝦場應包括育苗場所、中間培育池、蝦塘、實驗池、人工配合飼料加工場、貯存庫及一般水化測定實驗室等。

2、作為一個專門養殖成蝦的養殖場,只需要足夠的高標準的蝦塘和人工配合飼料加工場、貯存庫就可以了,這樣可以節省其他不必要的開支,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成蝦的養殖上,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3、根據不同地區可以設計不同的蝦塘,目前對蝦的池塘養殖可以進行沿海的鹹水塘或鹹淡水池塘養殖,以及內陸的淡水池塘養殖。

4、進排水渠道要配套。進排水渠道應分別設立,進水口與出水口應儘量遠離。排水渠除考慮正常換水量需要外,還應考慮暴雨的排洪及收蝦時急速排水的需要,所以排水渠的寬度和濃度均應大於進水渠,其渠底高度一定要低於各池排水閘閘底30釐米以上。

三、池塘的條件

1、蝦塘的大小

一般高產的對蝦養殖池塘的面積宜在20-40畝左右,最大不宜超過50畝,池內安裝增氧機,按1000-1330㎡/千瓦設置,離岸4-5米。增氧機可以是葉輪式,也可以是水車式。增氧機的主要作用是增氧、攪拌和使塘水形成一定的水流。池塘過大的話,在投餵、防病等管理上難以到位,太小的池塘又面臨著水質容易惡化的缺點,因此適宜的面積便於管理,精養程度高。這樣能穩定水質,便於發揮和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2、蝦塘的形狀

蝦塘的形狀通常是長方形或長條形為好。一般長方形蝦塘的長、寬之比為5:3或3:2,池塘坡比為1:(2.5-3.0)。以東西長、南北短為好,適當比例的長條形蝦塘有利於提高換水效率。太長也不適宜,會導致進排水兩端水質狀況的明顯差異。長形蝦塘有利於延長日照時間,有利於餌料生物繁殖。從風力增氧效果考慮,小型蝦塘的縱向宜平行於盛行季風風向,大型蝦塘考慮到風浪對堤壩的侵蝕,則需垂直於季風方向。風吹入塘內,形成波浪,可增加水中氧氣。

3、蝦塘的深度

從溝底到水面的深度以1.5-2米為宜,一般溝深約60釐米。池堤頂寬2-3.5米,堤頂高出設計水位0.8米。蝦塘稍深一些可增大水體容積,降低光線強度,也可保持水體環境的相對穩定。但不要太深,否則底部水體交換較差,池水不易排空。

4、塘底

蝦塘的塘底為泥砂土質,淤泥厚10釐米以下,保水性能好,如果塘底淤泥過多,要先幹塘清除過多淤泥。底部應該平坦並略向排水一側傾斜,便於清塘和收蝦時排乾池水,池底最低處設置2米ⅹ2米ⅹ1米的集蝦坑,以便於清塘捕撈。池底離塘邊1米處沿池塘四周種植水草,營造良好的養蝦生態環境。蝦池四周用塑料薄膜圈維池堤,高度為1米,防蝦外逃和鼠、蛇、青蛙等敵害進入。

5、 進排水系統

一個蝦塘群體應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進排水的大閘分設於臨海大壩(主壩)的兩端,兩閘不宜太近,以免新舊海水混雜。進水閘寬度1.0-1.2米,閘頂應高出進水渠能達到的最高水位0.2-0.4米。排水閘亦兼作收蝦用,閘寬與進水閘相同,閘底高度要低於池內最低處20釐米以上,以便能排盡池水。閘室設三道閘槽,由內向外安裝防盜網,閘板和收蝦網。在排水閘內側,可加設半徑為3-5米,網目為0.8-1.2釐米的擋網,以防止排水時對蝦被逼在網上,對於沿海蝦塘來說,進排水系統示意如下:自然海水-進水大閘-進水渠道(主溝)-蝦塘進水閘-蝦塘-蝦塘排水閘-排水渠道(排水溝)-自然海區

6、 蓄水池

對於內陸養殖對蝦來說,是需要對自備進水進行蓄水、暴曬的,對於海水養殖對蝦來說,也需要讓海水進入蝦池前能有一定時間的沉澱和淨化,這都需要一個蓄水池。蓄水池面積可在1畝左右,最好能高於養殖池1米以上,它使對蝦發病季節蝦池所換海水能經過預先消毒處理,或當海區有赤潮發生,不能從海區進水時,使蝦池能進行內部換水。各養殖場均應改建或擴建蓄水池。

對蝦池塘的處理

一、 池塘的清整

新開挖的池塘要平整塘底,清整塘埂,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儘可能減少池水的滲漏。舊塘要及時清除淤泥、曬塘和消毒,可有效殺滅池中的敵害生物(如蛇、鼠)。

二、 生石灰幹法清塘

在對蝦苗放養前20-30天,排乾池水,池塘在暴曬4-5天後進行消毒,在池底選幾個點,挖個小坑,放入生石灰,用量為每平方米100克左右,注水溶化,待石灰化成石灰漿水後,用水瓢將石灰漿趁熱全池均勻潑灑,過一段時間再將石灰漿和泥漿混合均勻,最好用耙再耙一下效果更好,然後經5-7天曬塘後,經試水確認無毒,灌入新水,即可放種苗。試水的方法是在消毒後的池子裡放一隻小網箱,放入20-40尾小對蝦苗,入鍋在24小時內,網箱裡的對蝦苗沒有死亡,也沒有任何其他的不適反應,說明消毒藥劑的毒性已經全部小時,這時就可以大量放養相應的對蝦苗。如果24小時內仍然有試水的對蝦苗死亡,則說明毒性還沒有完全消失,這時可以再次換水後1-2天再試水,直到完全安全後才能放養蝦苗。對土池和水泥池的消毒性能的試水方法是一樣的。

三、 生石灰帶水清塘

每畝水面水深0.6米時,用生石灰50千克溶於水中後,全池均勻潑灑,用帶水法清塘雖然工作量大一點,但它的效果很好,可以把石灰水直接灌進池埂邊的鼠洞、蛇洞、泥鰍和鱔洞裡,能徹底地殺死病害。生石灰是常用的清塘消毒劑,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既可迅速殺死塘中的敵害(如老鼠、水蛇、水生昆蟲和蟲卵、螺類)、青苔、寄生蟲、病原菌及其孢子等有害生物,減少疾病的發生。另外,生石灰與水反應,還可以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新鮮度,又能改良土質,澄清池水,增加池底通氣條件,並將池底中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釋放出來,增加水的肥度,可讓池水變肥,間接起到了施肥的作用。

四、 漂白粉帶水清塘

在使用前先對漂白粉的有效含量進行測定,在有效範圍內(含有效氯30%)方可使用,如果部分漂白粉失效了,這時可通過換算來計算出合適的用量。

在用漂白粉帶水清塘時,要求水深0.5-1米,漂白粉的用量為每畝池面用10-20千克,先用木桶加水將漂白粉完全溶化後,全池均勻潑灑;也可將漂白粉順風撒入水中即可,然後划動池水,使藥物分布均勻。

五、 漂白粉幹塘消毒

在漂白粉幹塘消毒時,用量為每畝池面用5-10千克,使用時先用木桶加水將漂白粉完全溶化後,全池均勻潑灑即可。

六、 生石灰、漂白粉交替清塘

有時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採用生石灰、漂白粉交替清塘的方法,比單獨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效果好。方法是水深在10釐米左右,每畝用生石灰75千克、漂白粉10千克,化水後趁熱全池潑灑。

七、 茶餅清塘

每畝用茶餅20-25千克。先將茶餅打碎成粉末,加水調勻後,遍灑。6-7天後藥力消失,即可放養對蝦苗。

八、 生石灰和茶鹼混合清塘

此法適合池塘進水後使用,把生石灰和茶鹼放進水中溶解後,全池潑灑,生石灰每畝用量50千克,茶鹼10-15千克。

養蝦池塘的施肥

施肥是提高魚、蝦產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施肥養魚、蝦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對蝦養殖中,對池塘的水色進行認為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內涵就是通過施肥來培育水體中國最適宜對蝦攝食的天然活餌料(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

一、 水的肥度

發展對蝦生產,要有適合對蝦生長繁殖的良好水體,水體內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含量、天然活餌的種群與數量、水體的各種理化指標,對對蝦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從養殖對蝦的角度衡量水體的優劣,主要視水的肥度、深度、溫度、酸鹼度(PH值)、溶解氧含量以及水中無機鹽的含量和種類而定。

池塘裡的水和土地一樣,有肥有瘦。所謂水的肥度,就是水的肥瘦程度,主要是指水中作為對蝦餌料的浮遊生物含量多寡。浮遊生物本身帶有色澤,而且它在水中數量的多少又直接影響陽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因此,在生產實踐中,水的肥瘦一般可以用水的透明度和水的顏色來判別。

二、 對蝦池塘水質的判斷方法

「肥、活、嫩、爽」是對蝦生長發育最佳的水質,如何及時地掌握並達到這種優良水質標準呢?通常採用以下四看的方法來判斷水質:

1、 看水色

在養殖生產中最希望出現的水色有兩大類,即褐色水和綠色水。這兩種水體均是典型的肥水型水質,它含有大量的對蝦易消化的浮遊植物或浮遊動物。當然在水體中施入不同的肥料後,由於各種肥料所含養分有異,培育出的浮遊生物種群和數量有差別,水體也會呈現不同的水色。例如,如果向池中施加適量的牛糞、馬糞,池水則呈現淡紅褐色;施入人糞尿,池水則呈深綠色;施加豬糞,池水呈醬紅色;施加雞糞時,池水呈黃綠色。

2、 看水色的變化

池水中對蝦容易消化的浮遊植物具有明顯的趨光性,形成水色的日變化。白天隨著光照增強,藻類由於光合作用的影響而逐漸趨向上層,在下午14:00左右浮遊植物的垂直分布十分明顯,而夜間由於光照的減弱,使池中的浮遊植物分布比較均勻,從而形成了水體上午透明度大、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濃厚的的特點。

3、 看下風油膜

有些藻類不易形成水華,或因天氣影響不易觀察,可根據池塘下風處(特別是下風口的塘角落)油膜的顏色、面積、厚薄來衡量水質好壞。一般肥水下風油膜多、較厚、性黏、發泡並伴有明顯的日變化,即上午比下午多,上午呈褐色或菸灰色,下午往往呈現綠色,油膜中除了有機碎屑外,還含有大量藻類。如果下風油膜面積過大、厚度過厚且伴著陣陣噁心味,甚至發黑髮臭,這種水體是壞水,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進行換衝水,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嚴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餌與施肥。

4、 看「水華」

在肥水的基礎上,浮遊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帶狀或雲塊狀水華。其實水華水是一種超肥狀態水質,若繼續發展,則對養殖對蝦有明顯的危害,因而水華水在水產養殖中應加以控制。

三、 池塘施肥對養殖對蝦的作用

因為養殖水體有肥水和瘦水之分,肥水含有大量的對蝦易消化的浮遊生物,因此對蝦在這種水體中能快速生長發育,而瘦水不具備這種優勢,所以養殖對蝦時,必須儘可能將瘦水轉變成肥水。所有的對蝦都是異養生物,它們生長的物質需要及能量需要完全依賴於食物-外源性餌料。商品對蝦產品的多少、質量優劣都取決於飼料的質量和數量,而這些飼料中,天然活餌料無疑是最生態、最環保、最有比較效益的,根據生產實踐,這種天然餌料生物的好壞,又與對蝦養殖過程中所施的肥料密切相關。

四、 施肥養殖對蝦的注意事項

誰追培養主要是在蝦苗放養前,在池塘內培育出豐富的天然基礎餌料生物,以提高蝦苗成活率,增強蝦苗體質和抗病能力,同時也是降低養殖成本、養殖大規格商品蝦的有效措施。在進行施肥養殖對蝦時,還要注意一些事情:

1、 施基肥最好在蝦苗放養前7-15天進行。使蝦苗入池後有足夠的餌料生物攝食,因為基礎餌料生物適口性好,營養全面,是任何人工飼料所不能代替的,這對提高蝦苗成活率和增強蝦的體質相當重要。同時餌料生物特別是浮遊植物可淨化水質,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減少對蝦的危害,對穩定水質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2、 要確保培育後的水體呈嫩綠色,水體透明度35釐米左右為佳。

3、 池塘的水深一定不能超過1米,以免底層光線不足而影響基礎餌料生物的繁殖。

4、 一旦發現有大型綠藻、青苔和水草,即應設法人工清除,可排乾池水暴曬數日,或者加深池水抑制其生長。

5、 在蝦苗放養前兩天施用一次溴氯海因,對水體進行消毒,以殺滅有害細菌。

6、 利用有益微生物來調節水質,在養蝦池中施放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細菌、化能異養細菌等,能及時降解進入水體中的有機物,如動物屍體、殘餌等,減少有機耗氧,穩定PH值;同時能均衡持續地給單胞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提供營養,平衡藻相和菌相,穩定水色,從而提高水的質量,減少養殖過程中換水量。

蝦苗的放養

一、 蝦苗的質量

蝦苗是否健康表現在以下幾點:

1、 蝦苗的大小應一致,個體體長在0.8釐米以上,是變態後的4-5期仔蝦,規格整齊,個體差異不明顯,同批中無損傷和畸形苗;而劣質蝦苗的個體懸殊較大,同時也有大量畸形苗出現。

2、 蝦苗的體色透明,蝦體成一直線,2條小觸鬚併攏,體表斑點少,附肢完整,每一肢節都較長,尾部肌肉飽滿透明。遊泳時兩眼張開,不時兩眼和尾葉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合,方向性明顯。逆水遊泳能力強,垂直遊泳時敏捷、靈活,蝦苗離水活力強、彈跳好。有一種簡便的判斷方法就是用手指驚嚇它,蝦苗會將腹部弓起且能有力彈跳逃避,或攪動水流能迅速靠邊或逆流遊動者為好。特別要注意不要購買快速淡化(鹽度每天下降超過2‰)的蝦苗。另外,在遊動時無頂水能力,有時僅僅在原地打圈遊動的都是劣質苗,不宜選購。

3、 蝦苗體表清潔不掛髒,遊泳肢和尾部剛毛趕緊不掛泥,可以清晰地看到幼蝦的胃腸裡充滿食物。

最後就是必須選用經檢測不攜帶病毒和有害細菌的健康苗種,蝦苗的身體健康、活潑,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本身不帶有病毒,最好購買SPF(無特定病原)蝦苗。

二、 蝦苗的中間培育及淡化

蝦苗的中間培育又稱蝦苗暫養,它是提高對蝦幼苗養殖成活率、比較準確地估算蝦苗數量、減少對養成池汙染、增大商品蝦規格等必不可少的重要養殖環節,也是使蝦苗從海水環境轉向淡水環境的緩衝過程。中間培育的方法有專池培育、在養成池中培育和塑料大棚三種。培育池池水鹽度用海水精調至與苗場相近,放苗後要立即投餵4次,適當投餵少量花生麩以培育水質,同時進行淡化處理。

三、 蝦苗的運輸

對蝦苗種在運輸時可採用泡沫保溫箱,箱內裝有尼龍塑膠袋,袋內裝好後,放苗、充氧、封口。每個泡沫保溫箱內裝蝦苗5萬尾,最好是用飛機進行裝運,減少運輸時間和中間環節,是提高蝦苗成活率的重要保證。在苗種裝包前,預先配製好裝袋的水,用大桶裝好經消毒處理的水,在1m³的水體中加入200克免疫多糖或50-80克海發康靈,再將它們攪拌均勻、充氣,最後用該桶內的水來裝袋、放苗、充氧。

四、 蝦苗的試水

蝦苗在暫養淡化結束後,在放養前,一定要經過試水,試水的目的是檢驗經消毒的塘水毒性是否已消失。可用網目1釐米的網布製成1米ⅹ0.5米ⅹ1米網箱置於池塘中,在蝦苗下池前一天,每箱放苗50-100尾試養,24小時後統計成活率,若成活率在95%以上,表明藥性已經消失,可以放苗。如果是從外地選購的蝦苗,等運輸回來的蝦苗試水24小時後再入池,那樣不現實,這時可以用幼小的青蝦苗來代替對蝦苗進行試水,效果是一樣的。

五、 放養時間

對蝦苗种放養的時間要根據以下幾點來決定:首先是要根據當年的蝦苗價格走勢,如果當年蝦苗比較缺乏,價格昂貴,這時可以做好提前定苗的準備工作,可以適時提前放苗。

其次是要及時注意天氣預報,如果天氣熱得比較早,可以提前放苗;如果溫度普遍降低,就要適當推遲放苗。

再次是在池塘養殖對蝦時,在溫度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早放苗,苗种放養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具體來說,江浙一帶放養時間一般為每年的6月上旬,南方及兩廣地區根據氣候、水溫可適當提早到5月中下旬開始放養。

六、 放養密度

如果池塘中的對蝦苗种放養密度過高,除了會提高苗種的投入外,還會帶來餌料成本增加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生產出來的商品對蝦,由於密度過高,攝食不均,加上水質受到影響,成蝦規格普遍偏低,嚴重的還會導致池塘的對蝦浮頭泛塘或者蝦病蔓延;另一方面,如果放養的蝦苗密度太低,池塘的使用率就會降低,不能充分發揮池塘的生產潛力,導致產量達不到預期的要求,經濟效益也會降低。

這裡有一個 相對科學的放苗公式,對蝦養殖者可參考這種方法先估算一下放苗量: =計劃產量(千克/畝)ⅹ[收穫規格(尾/千克)/預計成活率]

一般小苗成活率為40%-50%,而經過中間暫養的蝦苗可達到70%-80%。一般情況下在集約化養殖條件下,規格1釐米的蝦苗,蓄水1.3-1.4米的池塘,每畝可以放養2萬-2.2萬尾;1.5-1.6米的池塘,每畝可以放養2.2萬-2.5萬尾;1.7-1.8米的池塘,每畝可以放養2.5萬-3萬尾;1.8米以上的池塘,每畝最多也不應超過3.5萬尾。如果是放養經過暫養的大苗,規格達到2.5-4.0釐米時,密度要降低至每畝放養5000-10000尾。在集約化養殖時,一定要配備足夠的增氧機,每2-2.5畝設置一臺增氧機,以及相應的備用電源(發電機),防止養殖後期因缺氧而出現問題。

七、 放養技巧

對蝦苗種的放養也要講究技巧,不但在池塘中放養是這樣,在後面的水泥池養殖、混養及其他養殖方式中,這种放養技巧也是必須掌握的,馬虎不得。

1、 一定要掌握先肥水再放苗。實踐證明,入池後的對蝦幼苗以攝食水中的浮遊生物為主。蝦苗下池前,一定要先肥水,使蝦苗下池後有充足的餌料。

2、 在放苗前必須先對池塘的水質進行試水,確認安全後才能大量放苗。

3、 放苗時,池水最適水溫22-35℃,放苗時水溫溫差不宜超過3℃。為了使蝦苗適應池塘水質,應先將蝦苗袋放入池水中10分鐘,再將袋子翻一下,放入池水中10分鐘,再在上風處解開袋口,向袋內緩緩加入池水,使蝦苗逐步跳入池塘中。

4、 放苗點宜設在池水較深的上風口處,一個池塘可以多設幾個放苗點。

5、 在每個池塘中放養的對蝦幼苗最好是同一規格、同一批次的苗種,一次放足。如果是採取輪捕輪放的技術,則放養密度相對要減小,促進對蝦的快速生長。

6、 放苗後要進行觀察。由於對蝦苗很弱小,當其死亡在池塘裡時,一般是無法立即發現的。這時可以在放苗的同時,用幾個密網箱放在池塘的深水處,每個網箱放100尾幼蝦,進行細緻觀察。如果在24小時內攝食正常,死亡率在10%以內,說明蝦苗質量很好,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投餵了;如果發現急性死亡,特別是死亡率超過30%時,就要繼續觀察,同時查找死亡的原因。當然,為了確保養殖產量,也要及時補放苗種。

對蝦的科學投餌

一、 餌料臺設置

要想在池塘中養殖好對蝦,科學投餵是頭等大事,在池塘中設置5-8個餌料臺或飼料觀察網是獲得科學投餌依據和觀察對蝦生長情況的重要手段。餌料臺沒有特別講究,可以因地制宜,採用來源方便且選材簡單材料製作,可以用塑料盒、木條製成餌料臺,也可用蘆葦、竹皮、柳條和荊條等編織成圓形餌料臺。每個餌料臺的面積以1㎡大小為宜,目前最常見的就是用1釐米見方的木條釘成1個木框,再用塑料窗紗釘上,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餌料臺。

當餌料臺做好後,用木樁將餌料臺固定在設定的投餌區,並分深水線區和淺水線區,保持餌料臺的一端沉入水中約5-10釐米,另一端沉入水中2釐米。在投餵餌料時,將餌料輕輕地放在餌料臺上。在對蝦養殖中設置餌料臺,是非常有好處的表現在以下幾點:

1、 在投餵時,投放的飼料不會到處漂散,可以有效地防止餌料的散失。

2、 便於檢查和確定對蝦的攝食和生長情況,可以在投餵1.5小時後,對餌料臺進行檢查,看看飼料是否已經被吃完,以確定第二天投餵時需不需要增加或減少投餵量。

3、 能將飼料均勻投撒在餌料臺上,便於對蝦集群攝食。當然,投餵的飼料也不能堆積在一起,而是要均勻地撒開在食場範圍內,能確保對蝦均勻攝食。

4、 可以了解對蝦的生長發育及健康狀況,在觀察網上或餌料臺上檢查遺留下多少蝦的糞便。輕輕地提起餌料臺,看看能否有對蝦在裡面,如果有,觀察它們的胃腸飽滿情況,再看看對蝦的體色是否正常、外觀是否健康等。

5、 當池塘中的對蝦需要投餵藥餌時,能使對蝦集群均勻攝食提高藥效。

二、 四定投餵技巧

池塘飼養對蝦,在蝦苗下塘後的第一天不投餌料,等第二天對蝦苗種適應池塘環境後再投餌料。對蝦餌料的投餵要堅持四定的原則。

1、 定時

根據對蝦不同生長階段確定投餵的次數,在天氣正常的情況下,每天投餵餌料的時間應相對固定,在蝦苗入池後的第一個月,對蝦每日投餵4次為宜,即每天早上6-7時、中午10-11時、下午15-16時、晚上20-21時各投餵一次較為合適,投餌量分別為日投量的20%、20%、30%、30%。以後隨著對蝦的逐漸生長,可以合理增加投餵次數,到了第3個月,可以考慮每日投餵六次,具體投餵時間是從早上6時到晚上21時,平均每隔3個小時投餵一次,投餌量分別為日投量的10%、10%、15%、15%、20%、30%。

2、 定質

從外界環境中取得的餌料要保證新鮮、安全衛生、適口、清潔,禁止飼餵黴變的餌料。發黴、腐敗變質的飼料不僅營養成分流失,失去投餵的意義,當對蝦攝食後,還會引起疾病及其他不良影響。在投餵新鮮餌料前,要將餌料清洗乾淨並消毒後方可投喂,對帶殼貝類要清洗壓碎後方可投喂。如果是體長達到7釐米的對蝦,就可以投餵活餌料了。餌料的各種營養成分含量合理,同時要注意餌料的多樣性。不同體長的對蝦對餌料蛋白質的要求也不同:以南美白對蝦為例,體長2.0-4.5釐米時,要求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為35%;體長4.5-9.0釐米時,要求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為25%;體長9.0-12.0釐米時,要求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為20%。

3、 定量

每天投餵的飼料量一定要做到均衡適量,相對固定,防止過多或過少,以免飢餓失常,影響消化和生長,在投餌時還要根據對蝦的吸食情況、天氣變化、水質情況、水溫的高低靈活掌握。投餌量首先要根據池塘內的存蝦量來決定,但是對蝦在水中,準確估計存蝦量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檢查法來確定投餌是否適量。經過許多漁民的實踐和專家研究,通過專用飼料網盤來進行檢查。首先要利用專用的飼料網盤,網盤的底部用密篩網製造,目的是不能讓投餵的飼料散失,一般每個池塘(以10畝計算)可以放5個飼料網盤,最後根據飼料網盤中的剩餘情況來估算全池的投餵量是否合適。網盤中的飼料也不是隨便亂放的,為了儘可能地準確反映實際情況,在對蝦的體長長到5釐米以前,每個飼料網盤可按本池每次總投餵量的3%投放飼料。在投餵後1-1.5小時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來確定投餵是否合適。如果基本吃完,說明投餵量合適;如果有剩餘,說明投餌量過多,下次要適當減少投餵量,對降低飼料的消耗(浪費)、提高飼料消化率、減少對水質的汙染、減輕對蝦疾病和促進對蝦正常生長都有良好的效果;如果在投餵後半小時就吃完,說明投餵量明顯不足,下次要加大投餵量。

4、 定點

也就是投放餌料的地點要固定,使對蝦養成定點攝食的習慣,這個固定的地點實際上就是餌料臺或觀察網的地點,既便於對蝦的集中吃食和分散活動,又便於清理殘存餌料。

三、 分階段科學投餌

當對蝦體長4釐米以上時,以投餵螺蜆等低價值小貝類餌料為主,每天每萬尾投餵6-8千克;當體長8釐米時,每天每萬尾投餵50千克;當體長12釐米以上時,每天每萬尾投餵100千克。如小貝類餌料不足,可投餵配合飼料,體長4釐米以上時,每天每萬尾投餵1.5千克,以後體長每增加0.5釐米,每天每萬尾增投0.3-0.5千克;體長10釐米以上時,每天每萬尾增投0.7-0.8千克。如用冰鮮小雜魚,則按1千克配合飼料折用2.5千克冰鮮小雜魚計算。

四、 投餵管理

在對對蝦進行投餵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管理,重點是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是投餵它喜歡的食物,可以促進它們的食慾,表現為爭搶食物,並且食量也大,活動量增大。如果投入的是它們不喜歡的食物,它們便會產生排斥反應,甚至不會取食。

其次是對食場要定期消毒,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化漿後潑灑在餌料臺周圍,一個月左右可以將餌料臺慢慢地向一側遷移50-100釐米,並對原餌料臺進行消毒,過一段時間再遷移回來。

再次就是投餵時要加強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重點可以觀察四個方面:所投的餌料有沒有氣味,有沒有黴變;餌料的營養成分是不是合理,飼料配方是不是科學,投餵的餌料對對蝦的生長發育有沒有促進作用;對蝦在吃食時有沒有異常情況,在換水時或引水時有沒有毒源進入,有沒有對對蝦的生長造成影響等。

最後就是要及時觀察對蝦的生長情況和活動情況,尤其是7-8月份更要加強觀察。這是因為7-8月份是對蝦的生長高峰期,正常情況下,對蝦的每日體長可以增長1毫米以上,如果達不到這一指標,說明投餵量不足,對蝦的生長受到限制。另外,還要觀察對蝦的活動情況,如果發現對蝦在白天成群結隊的沿池塘四周朝一個方向遊動或轉圈,這是跑馬病的表現,很有可能是投餵量不足或投餵的飼料質量不好造成的,這時要及時增加投餵量。

對蝦池塘的水質監控與管理

一、 及時換注新水

經常及時地加水,換水是培育和控制優良水質必不可少的措施,對調節水體的溶解氧和酸鹼度是有利的。合理換注新水有4個作用:首先增加池塘水深,提高水體的容量;其次是能有效地降低藻類(特別是藍藻、綠藻類)分泌的抗生素濃度;最後就是通過注水能直接增加水中溶解氧,促使池水垂直、水平流轉,解救或減輕對蝦浮頭並增進食慾。

加注新水的量要適宜,在蝦苗入池7天後,進行第一次加注新水10釐米,然後隔天加注一次,在蝦苗放養到池塘後一個月內將池水逐漸加深至蝦池的最高水位1.6米,此後根據池水水質、蝦苗的生長情況等隨時換水,一般在平時每2周換水1次,每次15釐米左右;在盛夏高溫季節,天氣熱、光照強、水溫高、水質差,會影響對蝦覓食和蛻皮生長,還易造成對蝦發病死亡,因此要加大換水量和換水頻率,每4-7天換水1次,每次30釐米左右;遇到特殊情況,要加大換水量或徹底換水。總之,當水體顏色變深或水質變壞時,要及時換水,換水時間宜在黎明前,在換水時要防止攜帶對蝦爆發性流行病病毒的微小活體,最好在進水口使用60目網片濾水。

二、 合理投餌施肥

選擇的蝦飼料,若含有不易消化的蛋白源,易造成難消化,導致池塘的殘餌,糞便多;同時養殖後期,水溫高、蝦攝食多、排糞便多等原因所形成的沉積有機物經塘底有害物質的分解,引起水體氨氮量的增加、酸性加大、塘底層缺氧,嚴重影響了蝦的免疫力容易導致對蝦大批死亡。

三、 適當潑灑生石灰

使用生石灰不僅可以改善水質,而且對防治對蝦疾病也有積極作用。另外生石灰的鈣質對對蝦脫殼是很有幫助的,可以促進對蝦迅速脫殼,而且脫殼後的對蝦甲殼能很快變硬,一般每畝用20千克,用水溶化後,迅速全池潑灑。

四、 防止對蝦浮頭和泛池

精養對蝦池塘由於池水中有機物多,故耗氧量大,當水中溶解氧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對蝦就會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這種現象稱為浮頭。五、 合理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來調節水質

水質的調控主要是調好養殖期的水色及控制好水體中理化因子(氨氮、亞硝酸鹽等)的含量。養殖期的水色以油綠色為好,養殖水體保持適量的浮遊植物(單細胞藻類),對水體中產生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起到淨化作用;同時,它又可作為幼蝦的餌料。對蝦池塘常用的有益微生物有:

1、芽孢桿菌 高濃度芽孢桿菌繁殖速度極快,長期使用水質穩定,呈黃綠色,透明度高,水質氨氮、亞硝酸鹽不超標。特點:芽孢桿菌是一種厭氧菌,在使用時不需增氧活菌作用時間長。

2、枯草芽孢桿菌(俗稱淨水菌)能快速降解富營養化水質,長期使用,水黃綠色,透明度高,水質變瘦。特點:它是一種耗氧菌,在使用時需要開增氧機數小水,活菌作用時間長。

3、硝化、反硝化細菌 直接參與水體氮化物硝化與反硝化過程,能迅速降解水體亞硝酸鹽含量。特點:它是一種耗氧菌,在使用時需要開動增氧機數小時。

4、酵母菌 能迅速發酵有機肥料及池底殘渣,產生代謝物直接供浮遊生物利用。適合發酵有機肥,刺激活菌。長期使用,水色為茶色,透明度好。特點:它是一種厭氧菌,在使用時不需增氧。

5、放線菌 它是一種厭氧菌,能迅速促進綠藻大量繁殖,保持水質穩定,透明度好。

6、EM菌原露 這是一類複合菌體,是由光合細菌、乳酸桿菌、放線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等五大類數十種微生物組成。長期使用,水質穩定,呈茶色或黃綠色,透明度好。

7、噬弧菌 能快速吞食水體中弧菌,提高對蝦體質。宜傍晚時間使用,長期使用,水質穩定。特點;它是一種耗氧菌,使用時需開增氧機。活菌不適宜長時間保存,活菌作用周期短。

8、光合細菌 直接促進池水浮遊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長期使用,水色穩定,水色呈茶褐色,透明度好。特點:它是一種厭氧菌,使用無需開增氧機。活菌作用周期短。

在對蝦養殖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需要及時施用這些有益微生物製劑,會使對蝦生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蝦的飼養管理

一、 建立養殖檔案

養殖檔案是有關養魚各項措施和生產變動情況的簡明記錄,作為分析情況、總結經驗、檢查工作的原始數據,也為下一步改進養殖技術、制訂生產計劃作參考。要實行科學養殖,一定要做到每口池塘都有養殖檔案。

二、 增氧機的配備與使用

增氧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改善水質、防止浮頭、提高產量的專用養殖機械。

三、 定期估測池塘裡對蝦的數量

為了對對蝦養殖的產量有個全面的了解,必須經常對池塘裡的對蝦數量進行估測,這也是保證準確投餌的需要。

當對蝦體長為3-5釐米時,可以用小臺網,在池塘裡的多個額地方進行捕蝦,然後根據抬網的面積和捕撈的次數來估測池塘裡的存塘量;當體長達到5釐米以上時,可以用旋網進行捕撈,在池塘裡多點打網捕撈,進行抽樣定量。

根據捕撈到的對蝦尾數,再利用下面的公式就可以求得全池的大致存塘數量:全池對蝦存塘數量=每網平均對蝦數量/旋網撒開面積(㎡)ⅹ蝦池面積(㎡)

四、 定期檢查

每隔15天隨機抽樣20-30尾蝦苗進行生物學測定及池水理化因子的測定,以便了解掌握蝦苗的生長速度、成活率,同時要定期檢查生長情況,檢查是否有疾病發生。定期檢查可以做到胸中有數,對制訂對蝦生產計劃、為確定投餌量及調節水質等採取相應措施是很有意義的。

對蝦的捕撈

對蝦經過100天左右的 池塘精心養殖後,基本上就能達到商品規格。此時規格一般為60-80尾/千克,體長達到平均10釐米以上,就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捕撈上市。

一、 捕撈原則

為了提高池塘養殖效益,可以採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原則,既能及時將池塘中的大對蝦上市,同時又能有效地對池塘裡的對蝦進行分養,提高了經濟效益。

二、 捕撈時間

根據對蝦的生長規律和養殖情況,除了進行捕大留小外,集中捕撈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底至10月初進行。

三、 捕撈工具

對蝦的捕撈基本上都是採用籠捕、網捕和幹塘捕捉。

四、 捕撈方法

1、 地籠捕

夜間在蝦池四周、四角設置地籠網,蝦易進不易出,可隨時捕撈上市,尤其是在蝦池的出水口設網,並在網具上設燈光,誘捕效果最佳。輪收輪捕時,多用此法就可以了。

2、 網捕

主要是採取「迷魂網」結合拉網的方法收穫,捕大留小,每天可定時倒網兩次。

3、 蝦籠捕

可以用L形蝦籠進行捕捉,這種蝦籠用竹篾編制而成,豎筒長25釐米,橫筒長15釐米,內徑10釐米,入口倒須長5釐米,孔徑2釐米,計有3個入口。豎筒兩頭的籠口是固定編制於筒上的,中間用套接方法編成一個整體,以便在籠中安裝對蝦愛吃的餌料,橫筒與豎筒的一半固定為一個整體,開口於豎筒內部,另一頭由一個圓形蔑蓋蓋住。蔑蓋可以隨時揭開,是用一支竹籤別住的,這是對蝦進入籠子後的住所,蝦籠用一段紅色的細塑料繩扣住兩腳,然後栓到一根長長的繩上。用較粗的線繩作為纜繩,每隔2米扣一隻蝦籠,以10-15隻蝦籠為一組。一般一個人可以操作10-20組蝦籠。捕蝦時間不受天氣限制,白天黑夜均可作業。通常在夜間和正常天氣下收穫多,所以一般是在傍晚下籠,第二天黎明收籠取蝦。

4、 幹塘捕蝦

當水溫降到14℃以下時,對蝦基本停止攝食和生長。經過上述方法捕撈後,剩餘的對蝦可放乾池水抓捕,將成蝦捕盡。

相關焦點

  • 養殖對蝦的氣泡病和防控措施_蝦類專題(南美白對蝦養殖)_水產養殖網
    養殖對蝦的氣泡病和防控措施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唐紹林 水產養殖網 2016-04-18 17:19:00但是從已有文獻報導來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水產業者,由於對氣泡病知識缺乏了解和養殖現場觀察對蝦病害的機會不多,對蝦類氣泡病的認識還遠遠不足,利洋公司的技術服務人員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發現氣泡病是對蝦養殖的重要疾病,發病率非常高,危害也很大,特別是對蝦養殖早期發病率更高,氣泡病和氣泡病以後繼發的細菌病是早期對蝦肝臟萎縮的重要原因之一。
  • 水產養殖致富寶典之日本對蝦養殖技術精要
    水產養殖致富寶典之日本對蝦養殖技術精要2009-09-30 05: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6754 次 我要評論   當南美白對蝦養殖越來越困難,成功率越來越低時,條件適宜的地區轉養日本對蝦也是不錯的選擇  □文/圖&nbsp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nbsp&
  • 【對蝦產業報告】粵西地區日本對蝦的養殖情況分析
    【對蝦產業報告】粵西地區日本對蝦的養殖情況分析2016-11-29 23:1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日本對蝦俗稱花蝦、竹節蝦,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鮮、非洲東海岸、印度—西太平洋熱帶、中國東南沿海等地。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所「對蝦集約化池塘綠色高效養殖技術...
    近日,汕尾市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專家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深圳試驗基地開展的「對蝦集約化池塘綠色高效養殖技術」試驗示範進行現場測試檢查。專家組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韓山師範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
  • 南美白對蝦養殖用光合細菌培養技術
    南美白對蝦養殖用光合細菌培養技術2013-11-28 11:1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文    「以菌治理生境」在對蝦養殖中正在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  一、PSB在對蝦養殖中的作用  1.水質調控  對蝦高密度養殖造成大量排洩物、殘餌等有機物沉積水底,使池底表層中氧化層變薄,而下層的還原層變厚,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在養殖旺季,氣溫高,有機物分解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氨、H2S等有害物質,大量耗氧,造成蝦浮頭,同時藍藻等種類大量繁殖,破壞了蝦池生態平衡,引起蝦病突發。
  • 推薦一種高產生態環流對蝦養殖技術
    推薦一種高產生態環流對蝦養殖技術2015-06-27 20: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利用微生物膜水處理技術去除水中氨氮、亞硝酸鹽、排洩物、含硫物、有害菌等有害物,降低COD,確保養殖水質優良,養殖水質好,對蝦發病率低,飼料利用率高,養殖時間短,產量高,成本低,對蝦品質高。此技術可實現養殖對蝦畝產量5000斤以上,廢水排放對環境無汙染,屬於高產生態對蝦養殖。
  • 2016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鹽度應選擇多少?
    2016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鹽度應選擇多少?2016-03-03 15:0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正大水產        瀏覽量: 26390 次 我要評論 春耕在望,受氣候影響,華南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整體放苗比往年推遲了將近半個月。這給養殖戶留足了清塘曬塘、做好底質的時間。然而深受2015年水質影響,今年如何進水卻成為許多養殖戶的一大心結。
  • 南美白對蝦養殖困難根源的探討
    南美白對蝦養殖困難根源的探討出處:攜興水產 作者:陳財滿 水產養殖網 2016-07-18 15:31:00 廣東對蝦養殖主要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其中珠三角的南美白對蝦養殖主要集中在江門、中山和珠海,2015年養殖情況可以用一片慘澹來形容,成功率不足3成。
  • 起底6大水產養殖新途徑_水產快訊(水產養殖)_水產養殖網
    起底6大水產養殖新途徑2016-01-04 09: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灤南縣農業信息中心        &nbsp&nbsp&nbsp&nbsp淡化馴養:許多海水養殖品種是廣鹽性的,如南美白對蝦甚至可以在極低鹽度的淡水水體中生存。海水養殖品種在淡水中養殖,生長速度往往會更快,病害也可以大大減少。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海水養殖品種的淡化馴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在我市試驗成功
    (記者劉傑)5月6日,有關專家對我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擔的「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順利通過測產,填補了我國北方地區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空白。「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是市農業農村局立項項目,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擔,黃驊利泰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具體實施。
  • 生物絮團技術在羅非魚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應用實例
    生物絮團技術在羅非魚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應用實例2015-02-05 09:43:00  水產養殖網    首先,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國內的水產養殖特徵也逐漸趨向於高密度、高消耗、高排放。,起到維持水環境穩定、減少換水量、提升動物免疫力、提高養殖成活率、增加產量和降低飼料係數等作用的一項技術,它被認為是解決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環境制約和飼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術。
  • 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項目通過測產
    河北日報訊(記者王雅楠)日前,我省相關專家對「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進行了現場測產,測產結果為平均每平方米產日本對蝦2.08公斤,超額完成項目規定的產量指標,順利通過測產。
  • 水硬度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重要作用
    水硬度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重要作用2015-01-15 22: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當代水產水硬度在對蝦養殖中很重要。根據研究結果證實,對蝦在水環境中能夠生存的Ca2+和Mg2+濃度範圍分別為24.92~280.66mg/L和34.5~344.9mg/L,育苗場出苗率較高的條件滿足Ca2+和Mg2的含量範圍為170~244mg/L與300~440mg/L。
  •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氨氮超標的處理方法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氨氮超標的處理方法出處:大北農水產科技 作者:陳偉軍 水產養殖網 2014-10-14 15:42:00> 文&nbsp|&nbsp陳偉軍審核&nbsp|&nbsp福建大北農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站在南美白對蝦水產養殖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池塘中氨氮和亞硝鹽過高的問題,池塘水的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標準分別
  • 斑節對蝦精細養殖技術
    斑節對蝦精細養殖技術基金項目: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2017kj08)。斑節對蝦( Penaeus monodon )俗稱草蝦,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對蝦屬,屬於廣溫廣鹽熱帶蝦類,是養殖對蝦中體形最大、經濟價值最重要的種類之一。
  • 南通地區最全小棚養殖南美白對蝦技術
    南通地區最全小棚養殖南美白對蝦技術2015-02-10 21:3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無錫中順        瀏覽量: 8232 次 我要評論 南通小棚養殖南美白對蝦技術1、小棚規格:一個棚面積一般為6分-8分地。棚高1.8米,棚寬10米,棚長為40-60米(水泥板過道一般為4米)。
  • 四大南美白對蝦飼料企業眼中的對蝦未來
    四大南美白對蝦飼料企業眼中的對蝦未來2013-10-02 03: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於此同時,對蝦養殖成為越來越有技術含量的工種,過去「三分靠人,七分靠天」的養殖理念得改寫,因為多變的天氣越來越不幫人了。事實來看,依託原有的技術經驗或者路線,已讓多少養蝦高手摺戟。同然,企業積累的塘頭技術服務經驗也成了近乎「盲人摸象」般的尷尬。
  • 對蝦生物學如何?又該如何養殖?
    在我國現在養殖的對蝦主要有四個種類:分別是凡納濱對蝦,北方養殖較多的中國明對蝦,(又稱中國對蝦、東方蝦),日本囊對蝦(又稱日本對蝦又叫基圍蝦),在南方養殖較多的斑節對蝦。其中凡納濱對蝦佔養殖面積和總產量的70%-85%,這是目前養殖最多,養殖最廣泛的的一個種類,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厄瓜多,經過美國夏威夷水產研究所的一個項目,後來又分布到世界各地進行養殖,因為凡納濱對蝦可以養在內陸的低鹽度水域,接近淡水的水域,或者有一些純淡水的區域可以通過加入鹽或者鹽滷也可以進行養殖,凡納濱對蝦的產量非常高,目前是一個非常好的養殖品種。
  • 史上最全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三十二問_蝦類專題(南美白對蝦養殖...
    史上最全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三十二問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2-07-01 15:45:00   目前國內海蝦淡養的品種主要為南美白對蝦,南美白對蝦舊譯名凡納對蝦、國外叫白腳蝦,俗稱白象蝦。原產於中、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一帶,以厄瓜多沿岸的分布最為集中,是世界上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即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和中國對蝦)。
  • 渾濁水下攝影機能在透明度20釐米的情況下看到對蝦的腸道
    渾濁水下攝影機能在透明度20釐米的情況下看到對蝦的腸道2017-09-02 10:47:00  水產養殖網餌料多長時間被攝食完,池底底質是否變壞,糞便的多少等具體情況我們無法獲得準確信息,導致疾病頻發,養殖成功率低。到2017年7月為止,目前對蝦養殖的排塘率在80%。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需要對養殖動物的生理活動及生活環境進行觀察,及時掌握底質、水質、水產動物健康情況,做到早期診斷、對症治療,這樣才能提高養殖成功率、規避養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