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5日是太湖的小網捕撈期
9月6日太湖大捕開始
一年一度的太湖開捕進入倒計時
一場湖鮮的饕餮盛宴即將拉開序幕
一說起太湖,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太湖三白」。其實太湖中物產之豐富,可不是簡簡單單「太湖三白」可以概括的。
今天小編就為你揭開太湖水產的神秘面紗,一起來看看太湖裡到底有多少種好吃的!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在2002年到2006年間,對太湖魚類進行了採集,採集到了60種魚,現在太湖的經濟魚類主要有20餘種,主要是刀鱭、銀魚、鯉、鯽、團頭魴、草魚、青魚、鰱和鱅等。
你認識太湖裡的這些魚嗎?
產量最大:梅鱭魚
梅鱭魚是太湖裡產量最大的品種。因為梅鱭魚是1年生的魚類,每年產量浮動較大,約佔捕撈總產量的15%-67%左右。這裡有一個秘密告訴大家,梅鱭魚大多都小小的,那些長得大的就是身價不菲的「太湖刀魚」了哦!
「遊」得最遠:銀魚
銀魚是太湖名產,平均產量佔捕撈總產量的10%左右。銀魚分為大小銀魚,市民平時買到最多的是小銀魚,又叫陳氏短吻銀魚,而大銀魚可以長到一隻筆長。從1979年開始,銀魚移植到了全國的10多個省市區,到了雲南的滇池、洱海,河南的平頂山水庫、浙江新安江水庫、四川邛海等地,成為當地的主要經濟品種,也是太湖向外推廣的土著魚品種。
最兇猛:「紅魚」和黑魚
翹嘴紅鮊(白魚一種)、烏鱧(黑魚)和鱖魚處於太湖中魚類的食物鏈頂端,是肉食性兇猛魚類,生存水域分布不同,以吃梅鱭、小麥穗魚、小鯽魚、小鯉魚等為生,只要在嘴張開範圍內的小魚,都能攝食到。烏鱧骨刺少,有手術後促愈傷口的滋補功能,但對人工放流的鯉、鯽魚有危險性。鱖魚攝食鰟鮍、鯽魚、蝦等魚類,漁民捕魚時就利用鱖的食性,以蚯蚓為餌,先誘鰟鮍上鉤,再以鰟鮍誘捕鱖魚。
高身價:鰻鱺
鰻鱺是一種江河洄遊性魚類,每年秋天要從淡水水域遊到海洋中的產卵場產卵繁殖。鰻鱺肉細刺少,肥嫩鮮美,營養豐富,很受消費者的喜愛。
長身材:花鰱
花鰱也叫鱅,是太湖地區常見的食用魚類。花鰱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層,比較溫和,行動緩慢,也是每年增殖放流魚類的一種,俗稱「食藻魚」。歷史資料記載,太湖中捕撈到的最大的花鰱有一人高,一般20多斤重、1米多長的花鰱很常見。
太湖白蝦
太湖名產,「太湖三寶」之一。白蝦殼薄,活時透明,死後變成白色,因此而得名。白蝦俗稱"水晶蝦",其殼極薄,通體透明,晶瑩如玉,肉嫩味鮮,營養豐富,可烹製百十道菜餚,著名的"醉蝦",上桌後還在活蹦亂跳,吃在嘴裡,細嫩異常,鮮美無比。
來源:掌心長興
編輯:袁 媛
監製:王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