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魚的美好記憶,似乎都發生在蘇州

2021-01-15 中華網文化頻道

原標題:去蘇州吃魚

關於吃魚的美好記憶,似乎都發生在蘇州。有一年才入春,我就跑去蘇州,觀前街、太監弄老店林立,松鶴樓、得月樓都是名廚坐鎮,我則偏愛新聚豐,母油船鴨、櫻桃肉、清炒蝦仁、棗泥拉糕,都是每次必點。

去多了,就想換換花頭。詢問店經理有沒有春季「時鮮貨」。「時鮮貨」是上海話,就是時令菜,吃時令菜,就是如今流行的飲食理念「不時不食」。

桃花流水鱖魚肥

實際上,「不時不食」出自《論語》。子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孔子飲食的規矩,真是考究,切得不整正不吃,蘸錯了醬料也不吃。而「不時不食」,說是一日裡不到飯點不吃,也有說「時」指的是「時令,季節」,就是說飲食要符合時令。

這「不時不食」,說起來容易,其實挺奢侈。《世說新語》裡西晉名士張翰,「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說他因秋風起而想到家鄉鱸魚肥美,正好是吃蓴羹鱸膾的季節了,索性官都不做了,回家鄉吃魚。

在古代,為了能「不時不食」自由,吃點「時鮮貨」,就要放棄做官。還是現代好,想吃就直接坐高鐵去蘇州,坐進館子就操起不標準蘇州話問:「阿有啥額時鮮貨吃吃伐?」

「時鮮貨麼遐氣多哉,奈阿要弄點塘鱧魚吃吃吶?」

塘鱧魚我是知道的,清代詩人陳璨的《西湖竹枝詞》中,有一首「清明土步魚初美,重九團臍蟹正肥」,土步魚就是塘鱧魚,詞後邊還有兩句:「莫怪白公拋不得,便論食品亦忘歸」,是說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時,對西湖出產的塘鱧魚讚不絕口,可見塘鱧魚早在唐朝就是出名的美味。

三蝦豆腐和塘鯉魚燉蛋

《杭州菜譜》裡的做法,是「春筍燒土步魚」、「醬燒土步魚」和「象牙土步魚」。前兩道靠想像能大致了解,後一道「象牙土步魚」,是把塘鱧魚去頭去骨去皮,把魚肉做成象牙般的高檔菜,如今杭州已銷聲匿跡。

杭州人把塘鱧魚當寶,南京人則不待見。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杭州以土步魚為上品。而金陵人賤之,目為虎頭蛇,可發一笑。」

蘇州離南京不遠,顯然更懂吃,既不奉若至寶,也不全盤否定,而是尋找其最美味的時間點。

這種理論很現代,仿佛就該出自某個享譽世界、能用想像不到的平凡食材做出令人驚嘆美味的星級名廚之口,而訣竅就在於掌握食材特性並以其最佳的時令和狀態,用最適合的方式烹調。

在蘇州人看來,塘鱧魚就是菜花爛漫時吃,這個時節,就如《隨園食單》中所寫:「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可醃芥作湯、作羹,尤鮮。」

聽起來真高級,當年葉劍英在蘇州招待西哈努克親王時,就有一道塘鱧魚頭瓣湯,吃得親王讚不絕口。而蘇州民間,則把整條的塘鱧魚燉雞蛋,要是端給英國人吃,一定會勾起鄉愁——因為長得有點像英國名菜「仰望星空派」。

塘鱧魚為什麼美味?據說因其生活習性喜藏於水底,附土而行,又懶動如痴,故一身皮肉細膩鮮美。而且,更關鍵的一點,是塘鱧魚不太能人工養殖,能吃到的基本都是野外環境生長的,或河流,或水塘,說到底,就是像上海這種現代化城市是吃不到的,而蘇州就有的吃,遇到了當然要嘗一嘗,「要麼,就來一份塘鱧魚燉蛋?」

話才出口,我就覺得後悔了,我甚至能想像店經理硬生生把「洋盤」兩個字忍在肚子裡沒吐出來。這個季節塘鱧魚還嫌小,燉蛋還要再過一段時間長大一點,當下是吃「糟熘塘魚片」。糟熘塘魚片是怎麼個做法?呶,就是把塘鱧魚身上兩塊活肉批下來,清炒糟熘。

糟熘塘魚片

菜端上桌,看上去量也不多。蘇州人就是秀氣,以前吃凸黃油,也是小小的一小盅,如今糟熘塘魚片,又是小小一碟,不過,量小卻都是精華萃取,一小盅凸黃油要四五隻蟹,眼前這一碟也得用上十來條塘鱧魚吧。

這道菜確實見功夫,那小小兩片肉從批下、上漿、滑熘,整個過程中都形狀完整,不碎不散,就很不容易。火候也重要,所謂「熘」,就是熱鍋溫油,放到西方餐飲屆,就是如今流行的「低溫」烹飪,保持肉類內部溼嫩。塘魚片經如此一溜,口感滑爽和鮮嫩。盤中的魚肉就像芙蓉雞片,雪白細嫩。杭州 「象牙土步魚」看來也是類似的做法。

入口最先的感受是唇齒間的觸感,仿佛是活物,全因塘鱧魚肉質滑和嫩,若換成其他魚種,比如皮糙肉厚的草魚,可想而知會遜色許多。接著才是滋味。說是糟熘,實際上糟味不重,相比魯菜的糟熘,蘇菜注重的是食材的鮮味,故糟熘二字重點更在「溜」字,糟就成為了陪襯和烘託。

此時,前邊吃的幾道菜,就暗淡了下來,如清炒蝦仁,先前還讚嘆其鮮美彈牙,嘗了「糟熘塘魚片」後,就覺得「蝦不如魚」,畢竟生物進化等級中低了一層,修煉和造化自然不同,也少了那份靈性,就像古典傳奇中,魚能幻化成人演繹「追魚」故事,而蝦只能作為蝦兵蟹將在水漫金山時跑跑龍套。

蘇州市裡老店名店多,可好吃的也有限。昔日我讀臺灣作家逯耀東的美食遊記,他因思念江南故鄉之美味,兩岸一通,就迫不及待跑來蘇州吃,可一路吃一路怨,滋味早不是記憶中的味道,物是人非事事休,食材廚師和做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實,蘇州菜之所以好吃,原因是歷史中蘇州物產豐富經濟發達,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廚師,而文人知識分子又多,雅集聚會中,無形為蘇州菜注入了許多文化滋養,使其相對成熟,也精細風雅。就比如三蝦麵,小小一隻河蝦中蝦膏蝦子和蝦仁分別加工,做出一碗麵,廚師的創意以及「技」和「工」,造就了美味。而換一個廚師,或是功夫不再如前考究,滋味也就跟著喪失了。逯耀東之所以失意,無非是廚師變了,滋味也變了。就算是現在,三蝦麵之類的麵店,因電視節目而出名,流量變成了銷量,功夫難保證,滋味也就下降了。

不過吃魚為什麼要專注於蘇州城裡呢?有一年我跟著當地人遊太湖,在湖邊一家農家餐廳裡吃了一頓全魚宴,不是什麼名廚烹飪,就靠天然食材之靈秀,那滋味真是讓人數年難忘。

太湖作為吃魚地出名得很早,漢趙曄的《吳越春秋》中記載,公子光和吳王好「炙魚」,派勇士專諸專門去太湖學習了三個月如何做「炙魚」。

太湖的「炙魚」方法,和現在大街小巷吃的「烤魚」也差不多:把魚烤後,再放入銅鍋裡煎,這個「煎」,不是現代烹飪中的油煎,而是把煮好的白肉再放進熱的醬汁中濡染加味。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戰國銅炊器,是用來「炙魚」的,分上下兩層,下層放炭火,上層放魚煎,出土時,上層還有完整的魚骨頭在鍋裡。

公子光學「炙魚」,也不是純為了吃,他和伍子胥合謀,讓專諸學會了「炙魚」後做給吳王僚吃,並在「炙魚」內藏了一把魚腸劍,端給僚,趁僚專注於吃魚時,迅速拔出劍刺殺他。聽起來有點像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荊軻藏匕首在地圖中,刺殺秦王失敗,而公子光藏劍於魚腹,刺殺成功,成為闔閭,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時期烹魚的方法,實際上和現在也差不多,除了「炙魚」,還有魚羹和蒸魚等。《吳越春秋》中,有則關於蒸魚,說闔閭和夫人及女兒滕玉一起吃飯,席間有蒸魚,闔閭吃了一半,把剩下的半條留給女兒,結果滕玉大怒:」王食魚辱我!」結果自殺了。這個腦迴路也是讓人難以理解,為什麼賞賜半條魚就是羞辱呢?要麼是蘇州魚產豐富,滕玉覺得,我堂堂一個公主,還不能吃條完整的魚嗎?

花鰱魚頭

太湖邊農家餐廳的全魚宴,上的魚幾乎都是完整的整條,多半都是蒸,也有紅燒,一盆盆各種魚端上桌,我憑著我不多的水產知識辨認,有昂刺魚、鯿魚、河鰻等等,有一條特別巨大長條的是白水魚,「太湖三白」之一。

我從未見過這麼大的白水魚,或許是太湖水深的關係,上海的菜場裡見不著這種個頭的。砂鍋裡燉著甲魚,也是季節時令,所謂菜花甲魚,就是油菜花時節,甲魚經過冬眠甦醒,最是鮮美。

在蘇州人眼裡,甲魚也是魚,所以全魚宴會有甲魚。而蘇州吃魚的民諺,也有甲魚:「正月塘鱧肉頭細,二月桃花鱖魚肥,三月甲魚補身體,四月鰣魚加蔥須,五月白魚吃肚皮,六月鯿魚鮮如雞,七月鰻鱺醬油燜,八月䰾魚要吃肺,九月鯽魚要塞肉,十月草魚打牙祭,十一月鰱魚吃只頭,十二月青魚要吃尾。」

民諺中月份應該是農曆,樸素的句子,實是食之真味。比如鯿魚,腹部肉肥而腥,背部肉粗,也不算河魚佳品,價格便宜平日也不會想到吃,不過我特意試過夏季吃,果然鮮美不同。民諺中大多數魚之前都吃過,唯獨䰾魚一直沒機會嘗。蘇州木瀆有一道䰾肺湯非常出名,叫䰾肺湯,用的是肝,真正的名字應該是斑肝湯。

䰾肺湯的名字,和書法大師、民國元老于右任有關。說是1930年秋,於老偕夫人到太湖遊玩賞桂,歸途中路過木瀆,他到鎮上石家飯店用餐。店家特地做了道斑肝湯,於老食後讚不絕口,揮毫寫下:「老桂開花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歸舟木瀆猶堪記,多謝石家䰾肺湯。」或許是於老陝西人,聽不懂蘇州話,將斑肝誤聽為「䰾肺」。

不管是斑魚還是䰾魚,我都沒見過。用網絡百科斑魚,確有此條目,說斑魚就是俗稱的「黑魚」,得名來自身上的黑色斑塊。

「黑魚」太家常了,一般都是燒湯,從沒聽說有人吃黑魚肝,要麼是蘇州人偏好不同?我再接著找䰾魚,發現說䰾魚是一種類似河豚的魚,可鼓氣如球浮於水面,《正字通》裡有記載,「繃魚形似河魨而小,背青有斑,無鱗,尾不歧,腹有白刺。俗改作䰾。」這樣看上去有點像了,河豚就以肝美為特色,䰾魚似河豚,所以也是吃肝的。

王鏊的《姑蘇志》中,䰾魚就是斑魚,並和河豚歸入一個條目:「「斑魚似河豚而小,味亦腴。」河豚內臟有毒,而䰾魚生長在內河中,內臟無毒,所以蘇州人就吃起䰾魚來了。

斑肝湯的做法,在《隨園食單》裡有記載:「斑魚最嫩。剝皮去穢,分肝肉二種,以雞湯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鍋時加薑汁一大碗、蔥數莖以去腥氣。」

據說寒露後䰾魚肥美,取肝來做。不過我吃全魚宴是春季,就壓根沒想能邂逅䰾魚,見到桌上盤中,清蒸著數條,也沒見過,問店家是何魚,依稀聽著似䰾魚,再看時才發現,盤中還有數枚白色「肉塊」,夾起來嘗,豐腴而細嫩,顯然是肝,且毫無腥味,看來就是䰾魚,再嘗魚肉,也是江南魚種靈秀鮮活的氣質,那種剛從湖水裡撈出來的新鮮,真是勝過一切人工調理加工,原來春季的䰾魚也好,看來,最懂吃魚的還是漁家人。

(圖片來源於澎湃新聞及網絡)

相關焦點

  • 魚兒童行 | 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
    魚兒童行 | 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哪些是真的?魚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所含有的卵清蛋白、球蛋白、卵類粘蛋白和魚卵鱗蛋白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大量的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和核黃素等都是我們人體重要的營養補充劑,魚籽含有大量的磷酸鹽和石灰質,對於大腦和骨髓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所以吃魚籽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所以說,小孩吃魚籽是不會變笨,更不為會因為吃魚籽寫字手就會顫抖了。
  • 記憶還能遺傳?你吃的魚,可能就殘留著史前的記憶
    魚寶寶們表示:這個鍋,我們不背! 魚的記憶其實有很長 除了我們國家有魚類記憶只有7秒的說法,國外也有『3 second memory fish』的說法。那麼魚類的記憶,究竟有多久呢?
  • 你以為魚只有七秒記憶?其實,魚什麼都知道
    每當你準備烹飪一條魚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它的感受?在我看來肯定是沒有的,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魚是一種非常低級的生物,畢竟它們的記憶只有7秒,它們能有什麼感受?其實,人們一直以來對魚這種生物都有一些誤解,雖然它們看起來確實傻傻的,也經常會做出一些傻傻的事情(比如金魚會吃到撐死),但是實際上它們並沒有那麼傻,它們啥都知道。
  • 蘇州「江邊城外」烤魚店鯰魚被曝是垃圾魚 店家:不食腐難道吃大米?
    蘇州「江邊城外」烤魚店鯰魚被曝是垃圾魚 店家:不食腐難道吃大米?&nbsp&nbsp&nbsp&nbsp烤魚店鯰魚被曝是「垃圾魚」&nbsp店家回擊:不食腐難道吃大米飯?
  • 我的蘇州河|季成:河流與記憶的交匯
    有人悵然,那些留在時光裡的氣味註定要被帶走;有人懷想,她的更新會帶來新的氣象; 也有人想得通透,新的東西終會成為舊的記憶……哪怕是同一條河流,同一段河岸,在每個人眼裡都是不同的,河流則包容了這份差異性。在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之際,澎湃新聞·視界邀請6位攝影師,以一周時間觀察流經上海城區的六段改造岸線,黃浦、虹口、靜安、長寧、普陀、嘉定。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個誤會太深!
    B君:「不知道.....大家都是這麼說。」魚君:「呸!這個鍋我不背!」按照這個說法,倒是引起了不少有趣的疑問:記憶能力可以被精確到秒嗎?如果魚的平均記憶有7秒,那麼一些比較笨的魚的記憶豈不是只有2、3秒?當這些「笨」魚咬了一口食物以後,會不會瞬間忘記嘴裡含著的東西是什麼?
  • 魚的記憶不止七秒,人的記憶卻不超過七天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和現實中開始盛傳「魚的記憶只有七秒」,甚至這句話被人們賦予美好的故事和人生的真言。真實的情況就是魚的記憶不止七秒,這句話其實源自於徐志摩,沒錯,就是《再別康橋》的那個徐志摩,他寫的關於魚的詩句回憶裡不斷演繹相同鏡頭,現實則切換著不同情愫出口傳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所以小小的魚缸裡它也不覺得無聊,因為7秒後每一寸遊過的地方又變成了新天地而事實證明魚的記憶還是很好的,上個世紀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用金魚做了一個實驗
  • 魚的記憶只有7秒?專家表示別被騙了,它們可能是「記憶大師」!
    魚的記憶只有7秒?專家表示別被騙了,它們可能是「記憶大師」!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人出現健忘的情況。這種現象似乎不分年齡,不分性別。比如當我們出門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忘記自己是否鎖門的情況。在醫學上,這種現象是一種輕微的「健忘症」。
  • 魚兒童行|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哪些...
    說起魚,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吃魚聰明、鯉魚躍龍門、年年有餘、烤魚等?魚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為什麼魚在水裡來去自由?吃魚為什麼變聰明?常見的魚叫什麼名字嗎?2.孩子吃魚仔會變笨?魚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所含有的卵清蛋白、球蛋白、卵類粘蛋白和魚卵鱗蛋白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大量的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和核黃素等都是我們人體重要的營養補充劑,魚籽含有大量的磷酸鹽和石灰質,對於大腦和骨髓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所以吃魚籽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魚:這是我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記者查詢近年來的研究文獻發現,魚的記憶不只7秒,有的魚甚至可以把「記憶」傳給下一代!《自然—通訊》刊登相關論文及摘要截圖 並且2016年時,央視科教頻道《動物狂歡秀》欄目就曾證實過,魚類作為脊椎動物中較早出現的物種,有著相當獨特的進化地位,所以,有很多科學研究是關於魚類記憶的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魚:這是我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記者查詢近年來的研究文獻發現,魚的記憶不只7秒,有的魚甚至可以把「記憶」傳給下一代!《自然—通訊》刊登相關論文及摘要截圖並且2016年時,央視科教頻道《動物狂歡秀》欄目就曾證實過,魚類作為脊椎動物中較早出現的物種,有著相當獨特的進化地位,所以,有很多科學研究是關於魚類記憶的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錯,實際作釣它不但記憶好而且很狡猾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不會覺得無聊!很長時間內,在網絡上尋找關於魚的記憶問題,都會看到這一段心靈的雞湯!就連徐志摩的長篇敘事詩《阿詩瑪》,裡面也寫到「傳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
  • 江浙人的吃魚時間表,什麼季節吃什麼魚,安排的明明白白!
    說到吃魚,江浙一帶的很是講究!作為魚米之鄉,除了產出大量各種各樣的魚鮮,在吃魚上也頗有一番講究。老時光裡,人們心中都有一份「吃魚時間表」,到什麼時間就吃什麼魚,萬萬錯不得。正月塘鱧肉頭細春天裡,塘鱧魚最是肥美,這時田野菜花盛開,一片金黃,蘇州人稱其為「菜花塘鱧魚」。
  • 魚的記憶只有7秒?事實恰好相反,魚類都是記憶大師
    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顯然是一個謊言,而且絕不是一個美麗的謊言,而是一個殘酷的謊言。如果魚類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那麼這種生物還能夠存活至今,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人們願意相信魚的記憶只有7秒,因為人們希望自己也能夠擁有如此短暫的記憶來忘卻生活中的一切痛苦。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鐘?這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傳言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這種傳言,所以都很羨慕魚兒,覺得魚只有七秒鐘的記憶,多好啊,可以生活的無憂無慮的,也不會覺得無聊,更不會為往事覺得難過。就連很多歌都用七秒鐘的記憶來命名,因為能擁有七秒鐘的記憶對一些想忘卻往事的人來說是多麼奢望的一件事。雖然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言,就連獸醫小明都寧願去相信,也不願去打破,可是還是得摸著良心告訴各位朋友們實話,那就是魚的記憶並不是僅僅只有七秒哦,這個說法並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魚的記憶問題。
  • 美麗的蘇州,它的景色像夢境一樣動人,也留下了一段最美的記憶
    每個人的心中一定都有一段美好的時光,在這段歲月之中度過了屬於自己的感動,也是因為這一次又一次的感動,才能使得自己可以走得更加的遙遠。任由時光荏苒,再一次的來到了蘇州。美麗的蘇州,它的景色像夢境一樣動人,也留下了一段最美的記憶。就在隔日的清晨,來到了美麗的蘇州。
  • 去蘇州吃什麼?蘇州特色,蘇幫美食等你來品嘗!
    蘇式面蘇州的一天,定要從吃麵開始。百年老店、上過舌尖2的同得興,也是品嘗各類傳統澆頭的最佳選擇之一。這裡的招牌「楓鎮大肉麵」要4、5月後才有的吃,因為那時候本地酒釀才完成了釀製。蘇州大街小巷都有許多麵館,遊覽之時隨處都可以吃到蘇式面在蘇州人的心裡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 【魚的真相】世人都不知道,魚不是用來吃的……
    與我們所認為的恰恰相反,魚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保持河水、湖水和海洋清潔的。作為食腐動物,魚在食物鏈中佔有很高的位置,它們可以將水中的任何東西都處理掉——因此,它們會受到很嚴重的汙染。 美國南加州近海水研究計劃的負責人指出:吃魚的人血液中的DDT含量比不經常吃魚的人高出五倍多。
  • 以魚為名, 哈爾濱美味的18家吃魚餐廳大匯總, 你吃過幾家?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想食熊掌而不得,還是吃魚吧!魚的種類很多,有海魚以及淡水魚。又分有鱗魚與無鱗魚,做法又可不同,蒸魚、涮魚、烤魚、炸魚。也許有一種魚料理是你喜歡的,如下匯總了不同口味以及做法的做魚餐廳,僅供參考。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釣魚人要學會「訓練」魚的就餌習慣
    今天咱們就聊一聊這魚的記憶性和應激反應。類短暫記憶?魚類長期記憶都是什麼?我們如何利用魚類的記憶習慣?近些天長期宅在家中閒來無事,拿自家魚缸裡的魚練手隨後我發現當釣獲1-2條後其他魚都不會在此覓食。等待投餵飼料幾天後,又會出現搶食情況一旦釣獲1-2條後又進入了上一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