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我們被灌輸魚類的記憶只有七秒,讓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在為魚兒悲傷。可事實證明魚類的記憶力非常之強,尤其是對有地標的建築物和對氣味非常敏感。對於魚類記憶這一塊最好的證明就是大馬哈魚,遠赴幾百公裡的旅途每年都在上演。許多人認為這是基因裡所攜帶的,可也有一部分人會認為這是魚類記住了發源地的原因。那麼魚的哪些行為是短暫記憶?又有哪些行為是長期記憶呢?今天咱們就聊一聊這魚的記憶性和應激反應。
類短暫記憶?魚類長期記憶都是什麼?我們如何利用魚類的記憶習慣?近些天長期宅在家中閒來無事,拿自家魚缸裡的魚練手隨後我發現當釣獲1-2條後其他魚都不會在此覓食。等待投餵飼料幾天後,又會出現搶食情況一旦釣獲1-2條後又進入了上一個循環。我就有個疑問:魚的這種記憶力到底跟什麼有關?這些記憶力又會給我們作釣帶來什麼麻煩呢?我們作釣時如何利用和訓練魚類的這些習慣呢?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文章。
魚的短暫記憶是什麼?
魚類會通過後天的學習養成一種類似於應激反應的記憶,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忘卻。我把這部分應激反應叫做短暫記憶。
魚的短暫記憶:
(一)食物:魚類從出生時會根據基因的控制選擇雜食或者肉食的區分,但魚類會跟隨時間的推移找尋到自己最容易捕獲或者最喜歡的食物來進行覓食。
養殖場裡如果我們經常投餵某一味型的餌料,那麼在隨後放釣時它們接受同種味型的餌料也會更快!這也是為什麼黑坑中餌料味型最為繁多的原因之一。
野生環境下魚類的食物大多比較雜,尤其是鯽魚和鯉魚它們幾乎什麼都吃。小到草籽、浮遊生物,大到其他動物屍體只要是能入口的它們都會原因嘗試一下,這也就養成了它們不挑食的習性。這也證明野釣時味型遠遠沒有狀態重要的原因。
(二)定點垂釣:隨著國內臺釣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野釣的行列,這就導致某個地方會長期有人垂釣從而附近水下會長期有食物存在。魚類也就會養成每天定時、定點的來此覓食,從而這裡成為一個天然的垂釣場所。
(三)餌料味型:不管是黑坑還是野釣會發生個神奇的事情,當我們垂釣跑魚時如果此時更換其他味型是可以釣獲之前跑掉的那尾魚的。這也是魚類產生短暫記憶的過程。
上面所說的幾種情況是會隨著其他應激反應或者時間而改變的,它們都不是魚類長期記憶得來會很快被其他重複動作所代替。所以當我們前去釣魚時某個地方地形改變或者長時間沒人垂釣,都可能會出現無功而返的現象。
魚類的長期記憶是什麼?
長期記憶是由於長時間反覆重複某種事物所得來的一種長期應激反應記憶,或者經歷某種比較大的刺激也會成為一種類似於本能的應激反應記憶。
魚類長期記憶:
(一)覓食習慣:黑坑當中由於長時間投餵浮水顆粒會造成魚類產生抬頭吃餌的習慣,而這個習性會一直伴隨魚很長很長時間。這就是許多放生後的魚經過幾年的野化仍然會對顆粒狀或緩沉的餌料感興趣,而且他們幾乎很容易起浮的主要原因。
(二)標誌性物:魚類沒有GPS也沒有百度地圖進行指引,它們靠的是每一點地方上的標誌性物從而形成長期遊動的道路-----魚道!及時標誌性物被移除,它們仍然會按照之前的路線行進。
(三)試探就餌:上一節咱們聊過許多魚種都是雜食性魚類,它們判斷食物能不能吃的唯一途徑就是用魚嘴觸碰。許多釣魚人會利用魚類此點從而釣獲它們,昆布絲應該就是最好的案例吧。
(四)產卵地:許多魚種都會固定某個地方進行產卵,這是一種本能的召喚也是魚類擁有長期記憶的一種表現。
(五)痛覺反應:如果一條魚長期被鉤,隨後又被放生多次過會對水中食物中的硬物非常敏感,同時會養成對帶有霧化的食物產生牴觸。補充說明:經常作釣時許多釣友不讓放生,說放生後的魚會告知其他魚不要來此覓食。每次我聽到這個就會覺得很好笑,魚類的社會群體都已經進不到這個地步了嗎?也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傳出的「神」謬論,簡直厲害的不要不要的!
上面說的幾種都是魚類形成長期記憶的一種形式,不過這裡長期記憶並沒有介紹全面原因是本能的產生是由長期記憶以及遺傳代碼相結合的產物,所以許多長期記憶的行為也可稱為本能!故此我就不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了,畢竟今天聊得不是心理學也不是生物學!
我們如何利用魚類的記憶習慣?
既然上面證明魚類其實是有記憶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魚類的這些記憶加以利用。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幾種比較常見的方法:
短暫記憶訓練:
(一)拋竿頻率:首先就是大家最熟知的拋竿頻率,一定頻率的拋竿會給魚養成這裡會持續下落食物的記憶。那麼短時間會聚集來大量的魚,而且久久不散!
(二)味型訓練:當我們前往陌生水域垂釣時無法摸清此地魚類的覓食習性時,我們可以利用手中現有的餌料進行味型訓練。只要大味型準確,我們可以少量而持續的打窩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讓魚降低對這種味型的警惕性。
(三)就餌習慣:當大師們浮釣鰱鱅或者草魚時經常會說:這魚不會吃餌呀!其實這是因為野生環境下魚類在水面上很難找到玉米、麥粒、餌料等的食物,所以他們並不習慣在起浮時覓食這種食物。那麼我們可以稍安勿躁,持續少量的投餵玉米讓魚漸漸習慣這種覓食情況就可以改善。
長期記憶訓練:
(一)改變水中障礙物:常見於家門附近的河流可以操作此點,或者我們長期作釣的地方也可以操作此點。利用岸邊附近的石頭、樹木等等投到自己經常作釣的窩點裡去,長期以往在這裡就會形成魚道或者魚窩對我們今後作釣有極大地好處。當然最好是相對隱秘的地方要是被別人佔了可別怪我!
(二)長期定尺寸打窩:當我們每次垂釣完在一個地方打窩時,時間長後就會讓魚養成這裡是有食物的記憶。而且這個記憶一旦形成幾年以後,就會很長時間不會忘掉。
(三)聲音記憶:許多人說釣魚需要安靜,但如果我們垂釣場所經常有火車、汽車等聲音時大可不必擔心此點。魚類從小聽到大的聲音,如果聽不到估計魚會睡不著覺吧!
總結:很多大師垂釣中都在講頻率,之所以頻率如此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可以利用頻率給魚養成一種短暫記憶習慣的過程。這也是許多釣魚人最容易忽視的一點,所以魚類並不是只有7秒的記憶。只有7秒記憶的魚也只會生活在童話裡!我是柯南小餌,每天為您帶來優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