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釣魚人要學會「訓練」魚的就餌習慣

2020-12-05 柯南釣魚

兒時我們被灌輸魚類的記憶只有七秒,讓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在為魚兒悲傷。可事實證明魚類的記憶力非常之強,尤其是對有地標的建築物和對氣味非常敏感。對於魚類記憶這一塊最好的證明就是大馬哈魚,遠赴幾百公裡的旅途每年都在上演。許多人認為這是基因裡所攜帶的,可也有一部分人會認為這是魚類記住了發源地的原因。那麼魚的哪些行為是短暫記憶?又有哪些行為是長期記憶呢?今天咱們就聊一聊這魚的記憶性和應激反應。

類短暫記憶?魚類長期記憶都是什麼?我們如何利用魚類的記憶習慣?近些天長期宅在家中閒來無事,拿自家魚缸裡的魚練手隨後我發現當釣獲1-2條後其他魚都不會在此覓食。等待投餵飼料幾天後,又會出現搶食情況一旦釣獲1-2條後又進入了上一個循環。我就有個疑問:魚的這種記憶力到底跟什麼有關?這些記憶力又會給我們作釣帶來什麼麻煩呢?我們作釣時如何利用和訓練魚類的這些習慣呢?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文章。

魚的短暫記憶是什麼?

魚類會通過後天的學習養成一種類似於應激反應的記憶,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忘卻。我把這部分應激反應叫做短暫記憶。

魚的短暫記憶:

(一)食物:魚類從出生時會根據基因的控制選擇雜食或者肉食的區分,但魚類會跟隨時間的推移找尋到自己最容易捕獲或者最喜歡的食物來進行覓食。

養殖場裡如果我們經常投餵某一味型的餌料,那麼在隨後放釣時它們接受同種味型的餌料也會更快!這也是為什麼黑坑中餌料味型最為繁多的原因之一。

野生環境下魚類的食物大多比較雜,尤其是鯽魚和鯉魚它們幾乎什麼都吃。小到草籽、浮遊生物,大到其他動物屍體只要是能入口的它們都會原因嘗試一下,這也就養成了它們不挑食的習性。這也證明野釣時味型遠遠沒有狀態重要的原因。

(二)定點垂釣:隨著國內臺釣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野釣的行列,這就導致某個地方會長期有人垂釣從而附近水下會長期有食物存在。魚類也就會養成每天定時、定點的來此覓食,從而這裡成為一個天然的垂釣場所。

(三)餌料味型:不管是黑坑還是野釣會發生個神奇的事情,當我們垂釣跑魚時如果此時更換其他味型是可以釣獲之前跑掉的那尾魚的。這也是魚類產生短暫記憶的過程。

上面所說的幾種情況是會隨著其他應激反應或者時間而改變的,它們都不是魚類長期記憶得來會很快被其他重複動作所代替。所以當我們前去釣魚時某個地方地形改變或者長時間沒人垂釣,都可能會出現無功而返的現象。

魚類的長期記憶是什麼?

長期記憶是由於長時間反覆重複某種事物所得來的一種長期應激反應記憶,或者經歷某種比較大的刺激也會成為一種類似於本能的應激反應記憶。

魚類長期記憶:

(一)覓食習慣:黑坑當中由於長時間投餵浮水顆粒會造成魚類產生抬頭吃餌的習慣,而這個習性會一直伴隨魚很長很長時間。這就是許多放生後的魚經過幾年的野化仍然會對顆粒狀或緩沉的餌料感興趣,而且他們幾乎很容易起浮的主要原因。

(二)標誌性物:魚類沒有GPS也沒有百度地圖進行指引,它們靠的是每一點地方上的標誌性物從而形成長期遊動的道路-----魚道!及時標誌性物被移除,它們仍然會按照之前的路線行進。

(三)試探就餌:上一節咱們聊過許多魚種都是雜食性魚類,它們判斷食物能不能吃的唯一途徑就是用魚嘴觸碰。許多釣魚人會利用魚類此點從而釣獲它們,昆布絲應該就是最好的案例吧。

(四)產卵地:許多魚種都會固定某個地方進行產卵,這是一種本能的召喚也是魚類擁有長期記憶的一種表現。

(五)痛覺反應:如果一條魚長期被鉤,隨後又被放生多次過會對水中食物中的硬物非常敏感,同時會養成對帶有霧化的食物產生牴觸。補充說明:經常作釣時許多釣友不讓放生,說放生後的魚會告知其他魚不要來此覓食。每次我聽到這個就會覺得很好笑,魚類的社會群體都已經進不到這個地步了嗎?也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傳出的「神」謬論,簡直厲害的不要不要的!

上面說的幾種都是魚類形成長期記憶的一種形式,不過這裡長期記憶並沒有介紹全面原因是本能的產生是由長期記憶以及遺傳代碼相結合的產物,所以許多長期記憶的行為也可稱為本能!故此我就不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了,畢竟今天聊得不是心理學也不是生物學!

我們如何利用魚類的記憶習慣?

既然上面證明魚類其實是有記憶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魚類的這些記憶加以利用。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幾種比較常見的方法:

短暫記憶訓練:

(一)拋竿頻率:首先就是大家最熟知的拋竿頻率,一定頻率的拋竿會給魚養成這裡會持續下落食物的記憶。那麼短時間會聚集來大量的魚,而且久久不散!

(二)味型訓練:當我們前往陌生水域垂釣時無法摸清此地魚類的覓食習性時,我們可以利用手中現有的餌料進行味型訓練。只要大味型準確,我們可以少量而持續的打窩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讓魚降低對這種味型的警惕性。

(三)就餌習慣:當大師們浮釣鰱鱅或者草魚時經常會說:這魚不會吃餌呀!其實這是因為野生環境下魚類在水面上很難找到玉米、麥粒、餌料等的食物,所以他們並不習慣在起浮時覓食這種食物。那麼我們可以稍安勿躁,持續少量的投餵玉米讓魚漸漸習慣這種覓食情況就可以改善。

長期記憶訓練:

(一)改變水中障礙物:常見於家門附近的河流可以操作此點,或者我們長期作釣的地方也可以操作此點。利用岸邊附近的石頭、樹木等等投到自己經常作釣的窩點裡去,長期以往在這裡就會形成魚道或者魚窩對我們今後作釣有極大地好處。當然最好是相對隱秘的地方要是被別人佔了可別怪我!

(二)長期定尺寸打窩:當我們每次垂釣完在一個地方打窩時,時間長後就會讓魚養成這裡是有食物的記憶。而且這個記憶一旦形成幾年以後,就會很長時間不會忘掉。

(三)聲音記憶:許多人說釣魚需要安靜,但如果我們垂釣場所經常有火車、汽車等聲音時大可不必擔心此點。魚類從小聽到大的聲音,如果聽不到估計魚會睡不著覺吧!

總結:很多大師垂釣中都在講頻率,之所以頻率如此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可以利用頻率給魚養成一種短暫記憶習慣的過程。這也是許多釣魚人最容易忽視的一點,所以魚類並不是只有7秒的記憶。只有7秒記憶的魚也只會生活在童話裡!我是柯南小餌,每天為您帶來優質的文章!

相關焦點

  • 魚真的只有7秒的記憶?
    假如單純地把這段話當作童話來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也有很多人把它當成了科學事實。在很多問答網站上,都有問題詢問這段話是否科學。[1][2]事實上,如果把「魚的記憶有7秒」當成一個科學的結論,就會產生很多疑問。記憶能力可以被精確到秒嗎?如果魚的平均記憶有7秒,那麼一些比較笨的魚的記憶豈不是只有2、3秒?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個誤會太深!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習慣用「你是魚的記性嗎!」去形容一個記性不好的人。因為據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
    記憶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徐志摩曾在《阿詩瑪》中這麼寫:「傳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所以小小的魚缸裡它也不覺得無聊,因為7秒後每一寸遊過的地方又變成了新天地...它在這7秒裡不斷輪迴不是為了遺忘而是為了銘記...」
  • 魚的記憶只有7秒? 魚類的記憶到底如何?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魚的記憶只有7秒? 魚類的記憶到底如何? 魚的記憶只有7秒嗎?當然不!     魚的記憶只有7秒嗎?當然不!後來人們才知道,這是一種河魨魚的傑作。這種河魨的雄魚為了獲得雌魚的青睞,需要用自己小小的魚鰭在海底「畫」出精美複雜的圖案,為了完成這項工作,河魨小夥子得不分晝夜地施工一周。     看到這裡,突然有網友坐不住了:「一周?!不是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嗎?」
  •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徐志摩這首詩誤導了多少人,魚的記憶非常好!
    【前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我的記憶有你就好!」非常有感染力的一句愛情短句! 這句話流傳得特別廣。那麼「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這句話到底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有沒有科學依據證明呢?
    很久之前,在那個「非主流」遍地的年代裡,一首《七秒的記憶》曾席捲大街小巷,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對於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這個定論,似乎一直深信不疑。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據說這句話最初源於徐志摩的長詩《阿詩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 魚的記憶只有7秒,是真的?釣魚脫鉤或放生後還會再來吃魚餌
    魚的記憶只有7秒,是真的嗎?魚兒脫鉤或是放生後會不會再來吃鉤?跑魚後一直釣不到魚,是魚兒告訴同伴都不咬鉤嗎今天和大家分享2件事,說起來非常的神奇,可能也會有一些朋友說我迷信。潮水退後有很多魚會藏在裡面,是一個很好的釣位。潮水退後開始下釣,漲潮後要及時收竿,垂釣時間比較緊。直接掛40克鉛沉底,掛蝦做餌拋出去看有什麼就釣什麼,蝦可以說是通殺餌。沉底一般可以釣到黃臘魚,黑臘魚,石斑,鱸魚等。剛下釣一會就有手感,這樣釣要一直拿著,憑手感來判斷有沒有魚吃餌。感覺到有吃餌,一下兩下,立馬提竿。
  • 奇趣社|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
    奇趣社|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人類世界流傳著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今天,科學隊長向《海底總動員》裡超級健忘的藍色小魚多莉尋找答案。你還記得我嗎?多莉:記得,你是科學隊長嘛~科學隊長:咦喲,不錯喔,竟然還記得我是誰?你不是說自己有短期記憶喪失症嗎?多莉:是啊。(多莉撓撓頭,停頓了幾秒)不過你剛剛問我什麼來著?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錯,實際作釣它不但記憶好而且很狡猾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不會覺得無聊!很長時間內,在網絡上尋找關於魚的記憶問題,都會看到這一段心靈的雞湯!就連徐志摩的長篇敘事詩《阿詩瑪》,裡面也寫到「傳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魚:這是我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傳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 所以小小的魚缸裡,它也不覺得無聊 因為七秒後每一寸遊過的地方又變成了新天地...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魚:這是我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徐志摩這是出自著名詩人徐志摩長篇敘事詩《阿詩瑪》中的幾句話,也是「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句話的來源。而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用「你是魚的記性嗎!」秒嗎?魚真的可以在7秒後忘憂嗎?記者查詢近年來的研究文獻發現,魚的記憶不只7秒,有的魚甚至可以把「記憶」傳給下一代!
  • 魚兒童行 | 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
    魚兒童行 | 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哪些是真的?你知道為什麼魚在水裡來去自由?吃魚為什麼變聰明?常見的魚叫什麼名字嗎?中國兒童中心攜手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推出「探索魚類生命奧秘,智慧點亮兒童健康生活」主題科普活動。為你普及魚類生物學特點、魚類與營養健康、魚類與人文自然的知識。培養熱愛生活、珍惜食物的情懷,養成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好習慣,喚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 金魚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
    很多科學家都用實驗證明了金魚的記憶不只7秒,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曾經有哪些有趣的實驗。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1965年做過一個電擊金魚的實驗,首先在魚缸的一端射出一道亮光,過20秒後再到這個亮光的位置釋放電擊。很快,聰明的金魚就學會了只要一看到亮光就趕緊跑到魚缸的另一端去躲避電擊。研究人員還發現,經過訓練的金魚可以在長達一個月內都能記住這個躲避電擊的小技巧。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魚不睡覺嗎?一起看看吧
    魚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個話題不知道是從哪個地方出來的,讓特別多的人相信了,魚的記憶只有7秒,並且還被傳成了科學的定論,有的人說這句話出自徐志摩寫的詩,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魚雖然比一些陸地的動物低級,但也是脊椎動物,比起那些軟體的動物還是要高級很多的,而且有些種類的魚是真的非常聰明,怎麼可能魚的記憶只有7秒呢,之前科學家用各種方法證明了,其實魚的記憶不只有7秒,並且魚的記憶高達數月或者是數年。
  • 哪位專家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如此荒謬的言論居然也有人信
    每當談到這些問題,總會有人說:「專家都說了,魚的記憶只有7秒,所以魚根本記不住曾經遭遇過什麼……」我曾經在網絡上做了大量的搜索,始終也沒有找到哪位專家說過這樣的理論。很顯然,魚的記憶只有7秒並非出自專家之口,而是徹頭徹尾的網絡謠言。作為一個普通的釣魚人,我沒有條件進行專業的實驗來證明魚的記憶不止7秒,但是多年釣魚的經驗足以讓謠言不攻自破。
  • 你知道嗎?魚的記憶不只有7秒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這恐怕是我們聽過最荒謬的謊言之一。傳說只有7秒記憶的魚,其實是歷經3億年演化的神秘高智商動物。它們能感知世界,體驗快樂與孤獨;它們智商超群,潛藏水底不為人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由美國知名動物行為學家喬納森·巴爾科姆耗時四年完成的科普力作——《魚什麼都知道》。
  • 被鉤跑的魚還會不會吃餌,隔多長時間會再次咬鉤?
    有人說『魚只有7秒鐘記憶』,意思是七秒過後看這個世界又是嶄新的,之前受過的傷痛也會一併忘記。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咱釣魚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魚不但有記憶而且記憶很好不過類似「記憶只有七秒」的故事到底有沒有呢?
  • 魚的平均記憶真的只有七秒?
    小小的魚缸只有方寸之地,魚兒整天在裡面傻樂呵,永遠那麼興致勃勃。據說這是因為魚的平均記憶只有7秒,7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都會興致勃勃,永遠都不會覺得無聊。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不過,如果告訴你這個說法的來源,你可能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有關魚類記憶的研究就陸續展開了。其中最有名的是1965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金魚做的實驗:他們把一條金魚放在長魚缸中,在缸內的其中一頭放射出光源,20秒後在發光處釋放電擊,金魚被電擊後會迅速逃到魚缸的另一頭。很快,當金魚看到光時,沒等電擊釋放就會迅速遊到魚缸的另一頭,這說明金魚能對這種光-電擊產生記憶。
  • 魚兒童行|魚類從來不用睡覺?魚的記憶只有7秒?關於魚兒的傳說哪些...
    說起魚,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吃魚聰明、鯉魚躍龍門、年年有餘、烤魚等?魚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為什麼魚在水裡來去自由?吃魚為什麼變聰明?常見的魚叫什麼名字嗎?培養熱愛生活、珍惜食物的情懷,養成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好習慣,喚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快來跟緊我們的腳步,一起探索有關魚的那些奧秘吧!第1 期:魚兒的傳說1.吃魚眼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