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在那個「非主流」遍地的年代裡,一首《七秒的記憶》曾席捲大街小巷,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對於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這個定論,似乎一直深信不疑。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據說這句話最初源於徐志摩的長詩《阿詩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徐志摩本想借著金魚抒發自己的心緒,沒想到卻被曲解成了魚類的常識,從此成為了金魚身上最著名的「謠言」。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這種說法也流傳甚廣。
雪梨大學的沃德認為,早期的動物學家在測試魚類記憶能力的時候,採用了過於複雜的方法,因此實驗的魚類留下了比較糟糕的記錄,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理論完全站不住腳。如果真的只有七秒,那它會忘記自己是否進食,休息,甚至會忘記自己嘴裡的食物是否經過咀嚼,它又怎麼可能活到現在?
事實上,金魚雖然不是什麼絕頂聰明的物種,但也沒患失憶症。早在1956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針對金魚的記憶問題,進行了一項實驗。
首先,從魚缸的一端發出一道亮光,二十秒後對金魚進行電擊。經過多次訓練,很快金魚就記住了「光--電擊」這個刺激循環。
此後一旦有光射出,不等電擊釋放,它們就會迅速躲到魚缸的另一邊。而且這種逃離反應不是偶然。
科學家們發現,只要進行合理的訓練,這些金魚可以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一直記住躲避電擊的技巧。同樣,如果我們用手敲擊魚缸,魚裙一定會一擁而上,這其實也是食物刺激留下的記憶,因為人類會定期餵食,所以他們就主動將人和食物做出了關聯,從而形成了條件反射。而且實驗證明,魚類很可能有長達一年之數年的記憶,考慮到大部分魚類的壽命也只有幾年時間,他們的記憶還是相當持久的。
近日,來自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通過對斑馬魚研究,他們發現斑馬魚的表觀遺傳記憶,能夠通過保存DNA甲基化的方式,連續遺傳給後代。因此「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永遠不會覺得無聊」的說法,儘管美麗,只是傳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