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有十二個屬相。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一年一個,十二年一輪迴。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相,在出生那天就已經定下來了,一生不變。
屬相有什麼用?一些人會說算命用。確實有人根據屬相算命,但算出的結果可信度不高。屬相還有一個用途,就是推算年齡。在以前,一些老輩人不會直接問你歲數,他會問你屬什麼的,然後根據你的屬相推算出你多大。小輩人問長輩時,也會問屬相,從而推算年齡。
說到屬相,就不得不提曆法。我們現在常用的曆法有陰曆和陽曆之分。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已經使用上千年,陰曆是依據月亮的運動規律而制定的,比如今天的陰曆就是庚子年三月廿七。陽曆,也叫公曆,是個外來的曆法,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我們國家是從1949年開始使用這套曆法的。今天的陽曆是2020年4月19日。目前,我們陰曆和陽曆都在用,只是用在不同的場合。我們有陰曆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陽曆節日如元旦,勞動節,國慶節等等。
屬相是和陰曆有關的。每年陰曆的正月初一零點是一個屬相的起點,臘月三十(小年廿九)的二十四點是這個屬相的截止點。也就是說,屬相不跨越陰曆年。
再說年齡,通常有「周歲」和「虛歲」的之分。周歲的算法大家都很清楚,也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周歲按照陽曆計算,出生的那天為起點,零歲。之後每滿一個陽曆年,增加一歲,也就是每年陽曆生日時增加一歲。周歲相比虛歲,更加的科學、準確。
虛歲是按照陰曆來計算的,但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算。當人一出生,虛歲就算作一歲(周歲是零歲),以後每過一個春節(春節的定義一直有變化,我們就按照當前習俗,以陰曆元月初一為春節),增加一歲。常聽老輩人有一種說法,「過了年就八十啦!」就是按照虛歲的方式計算的年齡。
屬相和陰曆有關,以正月初一為起點。虛歲也和陰曆有關,除了出生那年,以後歲數的增加也和春節(正月初一)有關。正是這種關聯,使得屬相和年齡聯繫在一起了。知道你的屬相,結合當年的屬相,再結合你的情況(這個方面涵蓋很多,可以體現出一個人觀察力的高低),大體就能知道你多大了。比如,今年鼠年,那屬鼠的人,虛歲就是一歲,十三歲,二十五歲,三十七歲(相差十二歲)……再結合個人情況,得出年齡來。那麼,屬豬的,比屬鼠的大一歲,屬狗又比屬豬的大一歲,餘下的也是這麼算。
說到這,屬什麼的話題說明白了,但另外一個話題還沒說,「臘月生人」的小煩惱。陰曆、陽曆,虛歲、周歲,屬相,這五者之間是有關聯的,而這個煩惱就是源自這裡。
陰曆陽曆同時在用,因為兩種曆法的不同,就造成陽曆中這一年已經過完了,但按照陰曆算,這一年還沒過完。陰曆的新年比陽曆的新年要晚,大概晚20天到50天左右。而差的這幾十天,大部分是陰曆的臘月份。而現在,陽曆用的比較廣,大家說周歲年齡的也多。有人會根據周歲推算屬相,這對大多數人是適用的,但對於臘月生的人就不太適用了。
比如一個人是陽曆2020年1月1日出生的,陰曆是己亥年臘月初七,屬豬。到今天,虛歲兩歲了,但周歲不到四個月。不是常見的虛一歲,而是虛了兩歲。20年後的今天,和人聊天,大概的對話是這樣的,
「你多大了?」
「20了。」
「哦,那你是2020年出生的,屬鼠對不對?」
「不是,我屬豬。」
「2020年不是鼠年嗎?你怎麼屬豬呢?屬豬的應該是2019年出生才對。」
「……我確實屬豬,陰曆臘月生的……」
如果對方不懂,那接下來就是一長串的解釋。
另外一個場景,將來可能不多見了,不過現在還經常能遇到。
「小夥子,你屬什麼的?」
「我屬羊。」
「屬羊的,今年18了。」
「我周歲才16,虛歲18」
「哦,小生日。」
這是倆人都明白的,但凡有一個不清楚,又是一頓解釋。
我就是臘月生人,小生日。這幾十年遇到這樣的情況太多太多次了,解釋的都煩了。我舅舅也是小生日,同樣也被這個問題「煩死」了。為了不在解釋,他乾脆「改了」屬相,對外宣稱他是屬豬的,只有親戚和熟悉的朋友知道他其實是屬鼠的。
我估計臘月出生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有些「小煩惱」?呵呵,平常心,平常心。只要陰曆還在用,屬相還在用,這個「小煩惱」是始終會存在的。耐心給人解釋,給他普及一下知識,也體現一下咱的「博學多才」,這豈不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