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不掙六月錢!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了?

2021-01-09 叮噹新音樂

#趣玩咖·尋味歡樂旅程#

採冰

俗語云:「好漢不掙六月錢」。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有空調吹、有冷飲吃、有電風扇吹,可謂十分享受了。

那麼古人如果度過夏日炎炎了?其實中華民族不僅是個勤勞的民族,更是個智慧的民族!

空調、冷飲、風扇自古有之,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冰窖

今天小編重點說說古人夏天的冰從哪裡來?

古人夏天的冰塊分兩種:物理製冰和化學製冰。

採冰

1、物理製冰:

「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這是《詩經》的對物理製冰的介紹。二之日就是農曆十二月,三之日就是正月,凌陰就是冰窖。意思很清楚了吧!12月採冰,正月放入冰窖。

這個習俗從周朝開始一直沿用,當時採冰、儲冰工作長期由宮廷包辦,冰庫被稱為「凌陰」,管理冰庫的人為「凌人」。西周時冰窖大都建在地表下層,並用磚石、陶片之類砌封。隋唐時期的冰窖,是在打一口粗深的旱井,規制在八丈深以下,然後將冰塊倒入井內,封好井口。夏季啟用時,冰塊如新。這就是「深井貯冰法」。

隨著「深井貯冰法」的推行,冰塊的保存率也大大提高,於是唐代商人也開始藏冰,放到夏天賣了掙錢。杜甫有首詩這樣描寫:「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大夏天的有公子自製冰水了。

但「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從冬天存到夏天,這個冰的費用肯定不低啊!唐宋至明清,入夏即有皇家賜冰之舉。

冰窖

平常老百姓肯定消費不起了。但是就是這麼神奇「化學製冰」被發現了,從此,夏冰變得廉價起來!

2、化學製冰:

唐代末期人們為了生產火藥開始開採硝石,硝石就是我們現代的硝酸鉀。人們發現在低溫的牆腳下,有些顏色如霜的東西,又被人稱為「牆霜」。它在溶於水後會吸收熱量足以讓水結冰。

到了宋代,一些大中城市開始出現「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小商販開始賣「冰雪甘草湯」「冰雪冷元子」等各類冷飲了。

冰窖

當然,化學製冰由於硝石是軍用品,民間是不允許開採的。所以物理製冰一直都是主流。到了清代依然有冰窖使用,北京西城的冰窖口胡同就是當時專門給宮內使用的冰窖所在地。

好了!今日先說說冰,明天接著說古人如何避暑。

以上由美麗文化傳承原創,百家號獨家首發!

相關焦點

  • 農村常說的,「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又這樣的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而小編聽到更多的是,好漢不掙六月錢。那「好漢不掙臘月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說好漢不掙臘月錢呢?因為在中國古代,臘月的祭祀很重要,古人都會拿出一個月的時間,來為年終大祭做準備,特別是在臘月的這個時候,不僅要要辭舊迎新,不僅在臘月中的一些傳統節日上做內容,就好比如,臘八節,小年,等其他重要節日,還要大掃除,燒香,祭祖,寫春聯,置辦年貨等一系列事情。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就比如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蘊涵其中?且聽我一一道來。豬草包牲畜豬,在生活中是常見之物,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頭,在古代也是最先馴養的六畜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古人根據生活所需和動物的認知,先後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現在的家畜。
  • 世事︱閏六月,今年夏天更長更熱?
    納尼,還有一個六月???沒錯,閏六月"!!!那麼,什麼是閏月嘞? 這個夏天會更長更熱嗎?
  • 從國畫的角度,來觀察古人是怎麼過大暑的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大暑期間雖然天氣炎熱,不過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可以躲在空調下吃著西瓜,喝著冷飲。那麼古人是怎麼樣度過大暑節氣的呢?其實在我國古代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 最適合夏天的漫畫,《六月的不可思議》,訴說了唯美的甜甜戀愛
    最適合夏天的漫畫,《六月的不可思議》,訴說了唯美的甜甜戀愛。青春裡面的遺憾,餘生慢慢補全。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想回到那個六月開始的夏天。甜甜的戀愛是每個女生都嚮往的,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甜甜戀愛,漫畫中滿足你。
  • 古人對萬物的稱呼怎麼都那麼美
    漢字之美,美在真情,美在精髓,美在風骨,美在意境…… 古人對於漢字的運用讓當代的我們自愧不如,古人對萬物的稱呼怎麼都那麼美? 《紅樓夢》裡出現過:闃寂房間裡,林黛玉看到了那炕上正面設著大紅靠背、石青引枕,還鋪著一條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隱隱的貴氣透過來,讓人噤聲不敢語。
  • 8句關於夏天的美詞佳句,「荷花」「西湖」才是古人青睞的絕配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8句關於夏天的美詞佳句,「荷花」「西湖」才是古人最為青睞的絕色!炎炎夏日,酷熱難耐,略顯煩躁。偶爾綠茵下的小憩,看著滿眼的翠綠,小池塘鳥語花香,心情平復了不少,在品讀幾句夏日的詩句,沁人心脾。
  • 快手快單什麼意思 怎麼接快手的快單能掙多少錢
    快接單這個東西想必有些玩快手的老鐵們都聽說過,也知道這玩意是可以拿來賺錢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沒有開通快接單,那個人卻開通了呢?今天就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我沒有快手快接單 快接單這個東西想必有些玩快手的老鐵們都聽說過,也知道這玩意是可以拿來賺錢的,那麼問題來了
  • 古代沒有電,古人夏天用的冰是怎麼來的?唐朝有個發明,沿用千年
    酷熱的夏天即將來臨,而冰棍冰淇淋等物品又會慢慢的重新進入公眾的視野,有意思的是,在古代炎熱的夏天,人們已經會使用冰塊進行降溫或者是招待客人了。在《周禮》中就記載:「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於此。」
  • 從文物中感受古人愜意的夏天
    從文物中感受古人愜意的夏天沒有空調、電扇,沒有手機、電腦……面對漫長的炎炎夏日,古人的生活真讓過慣了現代生活的人們「擔心」。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相較於現代人的生活,古人的消夏方法有很多,他們充分借鑑各種自然條件,發揮奇思妙想,把炎炎盛夏過得似乎比現代人更清涼快樂,更富有情趣。
  • 七尺男人到底有多高,梁山好漢的具體身高是多少?
    我們看古典小說,最大的疑惑就是古人的身高問題。因為在古典小說裡面,很多人都動輒身高八尺、九尺,有的還身高過丈,如果按照一尺為33釐米計算,那古人的身高都要在兩米以上了。如果按照這樣計算,古典小說就變成了巨人的故事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那小說中的古人到底是多高呢?
  • 古人夏日「食蟲」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摘要]追溯起來,古人食蟲的習俗應該源於原始時代,而且食蟲的種類相當豐富,蠐螬、牛蜢、蚊子、蜻蜓、天牛、龍蝨、蠶蛹等,都曾是古人的盤中餐。夏天是各種蟲類最活躍的季節,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已有「食蟲」的習俗。
  • 古人的夏天,都是由什麼組成的?
    當我們描繪一個季節的樣貌時,往往會不經意地列舉起物象來——陽光,海水,大簷帽,冰淇淋,這是現代人的夏天。榴花,綠蔭,輕紗團扇,古人的夏天又是另一幅圖景。現代人理想中的夏天是藍色的。在北方,午後雨過,天氣又瞬時放晴,大片大片的藍天澄澈如水,點綴著白雲,藍得令人心醉。而夏天人們還喜歡扎堆去海邊,陽光灼熱,海面也愈發地藍,水天相接之處常有白船白帆。
  • 六月雪落葉是怎麼回事,六月雪掉葉子解決方法
    六月雪生命力較強,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喜暖氣候也抗寒,所以養殖六月雪很容易,但是在養殖六月雪的過程中,花友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不留神六月雪就落葉了。昨天剛澆得水,今天就落葉了,一片一片黃的葉子看著就心疼。六月雪落葉是怎麼回事?六月雪落葉正常嗎?
  • 如果養2000隻土雞,一年大概能掙多少錢?可算知道了
    問: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非常的喜歡吃雞肉。從古代開始人們就把雞肉認為是生活中必須要吃的東西了,有的還有喜歡吃雞湯還有做成很多類型的菜。
  • 「六月雪」和「六月霜」指的是哪幾種植物?
    在植物中出現「六月雪」、「六月霜」的名稱,讓人們覺得有些奇怪,六月本身是夏天,怎麼有雪和霜呢。那麼既然叫「六月雪」和「六月霜」,肯定是有原因的,下面我就談談這兩個名稱的植物。一,關於六月雪 在植物學中「六月雪」這個名稱來源於《花鏡》,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在植物分類學屬於茜草科白馬骨屬小灌木。它的別名還有滿天星、白馬骨、路邊荊、路邊姜等等。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區,通常生長河溝旁、丘陵的雜木林中。
  • 適合六月發朋友圈的優質句子,簡單幹淨,值得分享!
    六月,你好!請別來無恙。願這個月,日子滾燙,又明亮!2. 六月的饋贈,是溫柔的好天氣和慢慢變好的自己!3. 聽說六月是一個最美的一個月,那我希望你能被溫柔以待!4. 往後的30天都是六月天!5. 努力是會上癮的,尤其是嘗到了甜頭。
  • 全球同時出現六月飛霜,20萬人喪生其中,科學家終於找到原因
    說到六月飛霜,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覺得不可置信。六月正是酷暑的節氣,能下一場雨都不錯了,怎麼會冷到飛霜呢?其實,在中國的民間故事裡,就已經有了六月飛雪的故事,用這種不尋常的天氣來暗喻民間有重大的冤情和災害。在古人的心中,一切的自然現象都是神仙的一種示警。雖然進入新時代以後,人們崇信科學,但是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還是會借鑑這些古老的智慧。
  • 體面的工作不掙錢,掙錢的工作不體面,在工地能否站著把錢掙了?
    關於工作,沒人不希望找個體面又掙錢的,然而很多時候,這確實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坐辦公室朝九晚五的白領,收入多半比不過快遞員或外賣小哥;體制內的在編人員,待遇可能還不如私企的打工人。優路教育了解到,這種情況,與工地上的勞動者也很類似,總而言之,就是體面的工作不掙錢,掙錢的工作卻不體面,那麼在工地上,如何站著把錢掙了?
  • 農村說的:「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這句話是封建迷信嗎?
    有的時候其實這些俗語帶給大家的是不一樣的的知識、不一樣的感受。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應該都聽過家裡的長輩說過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在這些很好玩的事情當中,就會摻擦著一些俗語。他們說的時候真的是恨趁景的。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俗語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這個俗語很多人都覺得它是迷信,但是其實不是的。這個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