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的發展的越來越好,不少外出打工的人也開始陸陸續續的返回家鄉創業,回到農村發展,自然離不開種植和養殖這兩個傳統的行業,畢竟這些行業農民天天接觸,對其比較了解,可以少走許多彎路。筆者的侄子就是返鄉創業的人員之一,年前,把工作辭去後,就回到老家開始考察,不過有一道難題擺在了他的面前,種植和養殖到底該選哪個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決定投身養殖,因為在他看來,種植的投資,周期以及風險相對來說小,但是收益同樣比較小。養殖雖說風險較大些,但是至少自家之前幹過,而且風險大回報也大。因此他選擇了養殖創業。
資金準備好後的,養什麼又成問題了,雞,鴨,牛,羊,豬,到底養什麼賺錢呢?不少人都這樣勸他,搞養殖和種植差不多,產量一定要高,因此說養殖的動物越大越好,這樣才能多掙錢。說到這裡,他也想到了兒時,和長輩們在一起時,常聽到長輩說的那句話「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牛」這句老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咱們先來聊聊為啥說「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豬」,這句話的表面意思說的是,家裡所養的牛,別看個頭比較大,但是不壓秤,一般來說都是在550斤到700斤左右,就算養的好了。而上千斤的牛幾乎很少見到,而豬都不一樣的,一般來說都是300斤墊底。而上千斤的豬比比皆是。
那麼事實呢?我們都知道,過去牛的主要功能是用來耕地,充當役用工具,甚至有的用牛來當腳力,走親戚串門等。因此說養牛不是看這頭牛是否肥壯,最主要的是否聽話,耐力是否好。而且加上牛常年耕種,一般來說都比較精壯偏瘦。大家在生活中,自然很少見到有過千斤的。即使在賣牛的時,牛也只是稱肉,牛股不算,所有說有了沒千斤的牛這句俗語。
而豬就不一樣的,養豬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用來吃的,而且之前和現在不一樣,現在養豬偏重於經濟效益,也就是說成本和產出是首要關注的,豬的快速成長期為4到7個月左右,超過一年後就是吃的多長的慢,可以說養的越久成本越大,所以說養到半年兩百斤左右就出欄銷售了,但是之前養豬最少是養一年,甚至兩年,三年的都有。記得早年在農村自家養豬,一頭豬大約養了有18個月的樣子,過年殺了之後半邊的淨肉就有500多斤,估算這頭豬活著的時候至少有600斤。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並不是說豬比牛重,其意思是說:把豬餵養到一千斤重,是要看情況的,而且是很少見的事情,不是辦不到的事情。 但是牛卻能輕輕鬆鬆的餵養到一千斤重,不過牛是用來耕地的,根本不需要精心養膘。
那麼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這個不是很好說,因為要看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飼料、不同的管理、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餵養方法、如果說咱們農村家養的黃牛,基本上都能長到1500斤到1700斤左右。而世界上最重的牛是一頭英國公牛,體重居然高達1750公斤。而豬只要喂,它就一直能長斤數,在以前看到的新聞來看,還真的有豬的體重是超標了的。在平常曾經到達了1500斤,身長到達了兩米。
那麼你見過或聽過的牛和豬,最大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歡迎在評論區下方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