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立秋已到,今秋雨水多不多?糧食收成如何?看看古人經驗之談
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日。如今距離立秋過去已經有幾天了,在今天早上筆者這裡下起了大雨,所以早上起來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天氣涼快了很多,並且還有種秋天來了的感覺。
立秋節氣已過,中伏也過去了一大半了,現在農民最為關注的就是今年秋季的雨水多少了,還有即將到來的秋收了。如果立秋以後雨水充足一點,那農民自然開心了,畢竟秋高氣爽的天氣,往往很容易出現秋旱了,這樣自然會影響到糧食的收成。那金秋雨水多不多?糧食的收成好不好呢?我們來看看古人的經驗之談。
①立秋無雨秋乾熱。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立秋節氣這天如果沒有下雨,是個大晴天,那預示著後面的天氣會比較熱,而且是雨水很少的那種乾熱的天氣。不少人認為立秋節氣到了,秋天也就來了。其實立秋以後,秋季還並沒有來。因為立秋還處在三伏天的中伏,後面還有一個末伏,這個時期的依然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真正要涼爽下來,估計要等到9月底,甚至是10月初的時候。不過,如果立秋節氣的時候能下雨,那雨水確實能帶來降溫。
②立秋有雨秋落落。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也比較簡單,說的是在立秋節氣這天如果下雨了,那預示著後面的雨水較多,整個秋天的雨水偏多。類似的俗語還有「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國內多個地方都認為,在立秋節氣這天如果下雨了,後面的雨水就偏多。相反,立秋這天是大晴天,那後面的雨水偏少。在立秋的時候,好些作物正是處於灌漿的關鍵期,雨水就非常珍貴,因此農民是期望立秋前後來一場雨的。
③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這是古人通過立秋這天的天氣情況,來預測糧食收成的農諺,它的意思是說,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也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在秋季的時候農作物的收成就會受到影響。不過在有些地方,卻有著不同的說法,比如「雷打秋,冬半收」,指的是在立秋節氣這天如果聽到雷聲了,那就預示著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
④六月立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這同樣是古人預測糧食收成的一句農諺,不過它是以立秋早晚來預測。如果是在農曆的六月份立秋,那夏收作物的收成可以,而秋收作物的收成會受到影響。而如果立秋是在農曆的七月份,那不管是夏收作物,還是秋收作物,都會迎來豐收。古人這樣說,也是經驗之談。因為農曆六月份立秋,這樣秋天來得早,秋收作物的生長期會不足,同時降溫早,對其生長不利,產量就減少。而農曆七月份立秋,夏秋作物都有足夠的生長期,且溫度也高,所以產量也就高。
立秋節氣到了,農民也是非常忙碌的,不僅要忙著秋收,還要開始秋播,比如「頭伏蘿蔔二伏菜」、「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等等。這些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雖然不一定都準確,但在今天依然還是值得參考的。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