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的天氣為啥這麼悶熱?

2020-11-2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齊忻敏報導 8月8日,我國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就要來臨。但近幾天山西太原等地的天氣比沒立秋還熱。有公眾提問:立秋後的天氣為啥這麼悶熱?這樣的天氣會中暑嗎?

  針對山西太原等地近期的天氣狀況,筆者電話採訪了太原市氣象臺臺長趙彩萍,她說,立秋前,受大陸高壓控制,天氣以乾暖為主;立秋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暖溼氣流來到太原市,人們就會感到溼熱或悶熱。8月8日至10日,太原市的最高氣溫都在31℃至32℃之間,沒有明顯變化,但是溼度卻達到49%左右,比平常多一倍,因此,人們體感溫度較高。這種溼熱或悶熱的天氣非常容易令人中暑。專家建議,市民儘量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必須外出,一定要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帶上充足的水。

  據了解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開始。中國古代「秋」有「就」的意思,立秋即為「萬物就成之時」。此時農作物均以成熟,到了春華秋實的季節。但由於各地的緯度、海拔不一樣,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氣溫也不會瞬間降下來,而是有一個逐漸下降的過程。此間除易中暑外,筆者還想提醒廣大公眾兩點:一、初秋時節,氣溫差異明顯,午後的對流天氣及大範圍冷空氣活動,都會造成氣溫驟降,從而挑戰人體的免疫力,要注意防止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侵襲;二、立秋後逐漸天高氣爽,人的食慾一般會增強,多食暴飲易使胃腸負擔加重,導致功能紊亂,也需引起公眾多加防範。

  (責任編輯:李文勤)

  

相關焦點

  • 濱州天氣預報:一立秋 就聞到秋味兒了
    原標題:濱州天氣預報:一立秋 就聞到秋味兒了  魯北晚報訊 「這風裡開始有秋天的味道了……」儘管明晃晃的陽光在正午前後依然會登上舞臺,但吹過的風裡倒讓空氣中多了些許秋天的韻味。  據氣象專家介紹,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一到,傳統意義上的秋天開始了。
  • 進入立秋後,今年秋老虎是公老虎還是母老虎?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昨天是立秋,也就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可能會在意這些節氣了,因為現在有日曆和天氣預報,其實在以前的這節氣所代表的不單單指是季節或者節氣的變化那麼簡單,它還代表著萬物的的一種演變,比如說秋收的時候,一般這個時候都會比較悶熱,小到吃什麼大到農民什麼時間收糧食,就好比一個指針一般
  • 24節氣——「立秋」!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並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後趨向「乾燥」、「涼爽」氣候特徵。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
  • 下周立秋,「立秋不落雨,二十四隻秋老虎」啥意思?立秋下雨好嗎
    那立秋以後,天氣就真的涼爽了嗎?農夫認為未必是這樣的。在農村裡還有俗語「立秋不落雨,24隻秋老虎」,這話是什麼意思呢?下周就要立秋了,立秋下雨有啥說法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傳統上認為立秋是一個季節的轉折點,當立秋到了,秋天也就到了。但是在氣象學上卻不這麼認為,只有當地的連續五天以上的平均氣溫是在22℃以下,才表示這個地區的秋天到了。
  • 立秋丨一杯花茶一塊糕點,讓暑去秋來
    立秋的日子還在中伏天內呢「秋老虎」正虎視眈眈的想要真正的享受清涼還得忍受立秋到秋分間的「長夏」這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溼、悶熱的日子▲未來幾天的蘇州,高溫和大太陽仍是主角苦夏雖然還在,但也不必煩悶燥鬱漫漫長夏,也有它熱烈的美午後的天空仍在燃燒,樹葉在風中懶懶擺動
  • 立秋朋友圈發什麼好?適合立秋節氣的說說優美句子簡短版
    立秋的意思是季節的轉換,是告別炎熱的開始,也預示著秋收的到來!據悉,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日,2018年立秋的時間是,農曆六月二十六,也就是8月7號!雖說,立秋馬上如約而至,但並不意味著真的就開始涼快了,據了解當連續五日氣溫在22度以下,才算是進入秋季!在立秋這一天,朋友圈說說發什麼合適呢?如何應景有應情呢?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立秋的優美句子供您參考。
  • 你知道「立秋」用英文怎麼翻譯嗎?
    儘管立秋的到來預示著涼爽秋日的開始,但酷熱的天氣並未完全結束,「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覷。 立秋之後的高溫天氣通常會持續30天左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秋老虎」。由於降雨量減少,這段時間甚至比大暑時更加悶熱。 Autumn Tiger:秋老虎 sweltering:悶熱的 立秋對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收穫時節。
  • 立秋後本應該涼爽,卻會出現秋老虎讓天氣更加炎熱,為什麼呢
    這個月的8號就是立秋了,距離立秋還有6天的時間,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很多人認為立秋後炎熱的夏天就要結束,涼爽的秋天就要開始,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很多年份在立秋後還會出現秋老虎,那麼為什麼在立秋後還會有一個秋老虎呢?
  • 天氣這麼悶熱溼度預報卻取消了?氣象部門回應了
    炎炎夏日,溼度越大,人體散熱越困難,體感也就更加悶熱。然而近日來不少公眾卻發現,氣象部門的預報或是手機APP的天氣提示當中,對於溼度的預報往往「一帶而過」,有時甚至直接略過。有傳言表示,氣象部門已經不再預報溼度!那麼,溼度預報到底重要嗎?氣象部門真的取消溼度預報了麼?
  • 「悶熱潮溼的天氣」英語怎麼說?
    muggy:悶熱潮溼的天氣。it's quite muggy today. 今天非常悶熱。由於溼氣很重,外面很悶熱。The situation of pandemic in the world,It all depends on how muggy it is.世界疫情的情況,取決於天氣有多悶熱潮溼。
  • 立秋|一葉落而知秋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的說法。
  • 雷陣雨+中到大雨又來,今日立秋,這些一定要知道……
    ↓↓↓立秋並不代表「入秋」雖然進入了立秋節氣,但是離氣象意義上的秋天還有很遠的距離。今天夜間到9日,全省多雲轉陰有雷陣雨,其中張家口、承德西部、保定西北部有中到大雨,雷雨時局地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9日夜間到10日,全省陰有雷陣雨,其中東部和南部地區有中到大雨。這些養生知識需要注意立秋是一年之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從中醫養生角度看是人體由「升」「散」轉入到「收」「養」的關鍵時期。
  • 入秋後陰天氣悶溫度高,還能不能釣魚了
    有這麼一個成語,叫做秋高氣爽,用現在的詞來理解,就是秋季因為節氣原因,普遍氣壓較高,所以晴天居多;當然,以前的解釋,也是類似,秋天晴空萬裡,天氣涼爽,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杜甫的《崔氏東山草堂》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
  • [科普專欄]為什麼立秋後的蚊子這麼毒
    立秋之後蚊子咋還這麼厲害?劉女士被蚊子叮咬後,腿上先出現一個小紅點,本以為叮個小包就完事兒了,沒想到撓了幾下,就腫起來了,後來竟鼓了個大包。「整個夏天,也沒見叮啥樣,現在蚊子來勁兒了。」劉女士納悶,這蚊子哪來這麼大毒性。 兇猛吸血的都是雌蚊子 別看蚊子小模小樣,它的種類多得超乎你的想像,世界上已經被人們認識並命名的蚊子約3500種。
  • 為什麼立秋還這麼熱?原來全球平均溫度創了新高!
    &nbsp&nbsp&nbsp&nbsp高溫周末果然不是蓋的,這天氣,天氣君表示已經熱得離不開空調房,在外面走幾步都感覺自己成了蒸籠裡的小籠。截至8月17日,過去12天的時間裡,高溫天氣是浙江天氣舞臺絕對的主角,除了颱風天,高溫幾乎天天「打卡」。
  • 先抑後揚,南京天氣不算反常
    今年入夏以來,南京的天氣「先抑後揚」,6月到7月初氣溫不溫不火,讓不少人暗自歡喜,以為要過個涼夏,沒想到出梅以後氣溫突然發力,火力十足,連續高溫讓人連喊吃不消。今年夏天究竟咋回事?算不算反常?接下來還會有高溫嗎?  特別熱?其實平均氣溫、高溫日、極端高溫都排不上名次  「熱死了!」
  • 秋天過後,天熱得要,老農說今年的天氣完全符合這句話
    據說「熱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悶熱的時期,他出現在光熱和暑熱之間,陽曆時間為中下旬至中下旬。按照中國的傳統計算方法,的三伏共有40天,第一次,即第一次,是從到共10天;中間一次,是從到共20天;最後一次,是從到共10天。根據算法,有可能是30天,有可能是40天。
  • 立秋圖片唯美帶字 立秋三候、描寫立秋詩詞秋天詩句
    明日,立秋,「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暑去涼來,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  一候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 潮溼, 悶熱: 你會用英語抱怨天氣嗎
    天啊,今天天氣真潮溼啊!B: I know, and it’s really stuffy. I can hardly breathe!就是啊,而且特別悶熱,我幾乎呼吸不了!A: I hate weather like this, it’s really gross. I feel all sticky.
  • 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好:10種傳蔬菜水果+8個立秋養生小常識
    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