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好:10種傳蔬菜水果+8個立秋養生小常識

2020-11-24 閩南網

   8月7日將迎來今年的立秋節氣。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因為古代農耕文明,立秋到了家家戶戶要早稻收割,晚稻移栽。所以百姓也是尤為重視立秋節氣的,這一天都會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食俗。那麼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秋後還要熱多久

  》》2018立秋是幾月幾日具體是什麼時候

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好

  立秋養生,飲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飲食不當,身體就會受到很大的損傷。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要訣是,護陽養心防暑溼。夏日和長夏時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天氣火熱而生機旺盛,即人體新陳代謝處於最旺盛之時。中醫常說「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具體來說要注意攝入適當的補養之物,同時可多進搭配適當的湯水和粥品,這不但能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還能補養身體。

立秋10種傳蔬菜水果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櫃檯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裡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臺灣吃龍眼肉

  《臺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臺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於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時是臺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期,也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8、南京「啃秋」

  本周日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9、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10.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立秋養生小常識

  1.立秋要防秋燥。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2.立秋要養肺。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3.立秋要祛暑降溫。立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措施有三: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4.立秋後少吃秋瓜。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5.立秋要預防感冒。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有些朋友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專家表示,立秋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提醒廣大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另外,出門當心淋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提醒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或備件衣物,以備不時之需。

  6.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 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 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7.立秋起居要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8.立秋運動要適量。立秋後溼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鍊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著點。相同的環境,相同的運動強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於年輕人。受傷、受損、心腦血管意外等發生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年輕人。所以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不適合中老年人。像遊泳、太極拳這些運動項目還是比較適合中老年人的。尤其是太極拳,柔中帶動,重心轉移的流暢有助於肌肉的協調和平衡的訓練,是很好的運動。注意運動前要有5至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總之,這個季節進行運動要注意幾點: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鍊;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溫溼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立秋是什麼意思啊吃什麼養生對身體好 由來與古代傳統習俗
    ­  立秋一般發生在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日,從這之後就進入陰盛陽衰的時候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你知道立秋養生吃什麼,吃什麼對身體好,以及它的由來與習俗嗎?立秋是什麼意思啊立秋吃什麼養生對身體好­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 「立秋專題」立秋習俗與養生 立秋詩詞賞析
    立秋時節,代表著秋季開始。天氣逐漸涼爽,也到了豐收的季節。立秋日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立秋養生以養收為原則,民間也有立秋貼秋膘的傳統。暑去涼來,秋高氣爽,下面跟著MAIGOO節氣小編一起來迎接秋天的開始吧。什麼時候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在每年的8月7或8或9日,立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 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 八大立秋吃食盤點
    自古就有節氣養生的辦法,只是現在社會發展,很多市民對這些並不了解。所以立秋該吃啥成了網友們最近熱搜的話題,下面小編找來詳細資料,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1.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2.天津流行「咬秋」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
  • 立秋朋友圈發什麼好?適合立秋節氣的說說優美句子簡短版
    立秋的意思是季節的轉換,是告別炎熱的開始,也預示著秋收的到來!據悉,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日,2018年立秋的時間是,農曆六月二十六,也就是8月7號!雖說,立秋馬上如約而至,但並不意味著真的就開始涼快了,據了解當連續五日氣溫在22度以下,才算是進入秋季!在立秋這一天,朋友圈說說發什麼合適呢?如何應景有應情呢?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立秋的優美句子供您參考。
  • 24節氣——「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北鬥星鬥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 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夏節氣養生水果蔬菜+10種常見美食
    立夏節日吃什麼好?立夏後吃什麼最養生?立夏後選擇合適的蔬菜水果對身體大有益處。小編推薦適合立夏吃的十種食物: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蛋  立夏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立夏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 明日立秋時間幾點幾分 2018立秋是幾月幾日具體是什麼時候
    明天,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就要來到了,青島最難熬的酷暑時節即將成為過去。不過,按照以往經驗,立秋後還會有「一伏」,天氣要繼續熱上一陣,要知道青島的「秋老虎」也是很有名的。那麼2018年立秋的時間具體是什麼時候呢?
  • 立秋吃茄子,這5個好處少不了,一種吃法最營養健康
    根據萬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9時6分將迎來2020的立秋節氣,它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只是代表天文上秋天的到來,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事實上,立秋至處暑往往還在「三伏」期間,高溫天氣依然持續,真正涼爽一般要等到白露之後。所以,立秋前後在飲食上要重視防暑降燥滋陰。
  • 2019立秋圖片唯美句子一葉知秋 立秋圖片大全配祝福語
    在立秋節氣(8月8日)即將來臨之際,浙江省長興縣小浦鎮的方一村、小浦村等開展了鄉村民俗迎立秋活動,包括「啃秋」吃西瓜、「立秋」懸秤稱人、「賞秋」尋找秋天的氣息等內容,用體驗傳統民俗的方式引導孩子們了解傳統節氣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小浦鎮以「十裡古銀杏長廊」聞名,也是當地鄉村旅遊的主打品牌。
  • 今日立秋 | 歲歲秋風起,今秋尤不同
    2020年8月7日09:06「立秋」正式亮相又一個美好的季節,來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 立夏養生小常識 立夏養生應該注意些什麼
    立夏養生小常識 立夏養生應該注意些什麼時間:2020-05-05 10: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夏養生小常識 立夏養生應該注意些什麼 從立夏節氣開始就是標誌著夏天的起點,在炎熱的夏天來臨後我們要做好養身準備,而關於立夏養生小常識有哪些呢?
  • 『今日立秋 降雨持續』2020立秋是什麼時候_立秋一起貼秋膘什麼意思
    關於『今日立秋 降雨持續』2020立秋是什麼時候_立秋一起貼秋膘什麼意思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今日立秋 降雨持續』2020立秋是什麼時候_立秋一起貼秋膘什麼意思,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立秋,立秋一起貼秋膘相關的信息
  • 你知道「立秋」用英文怎麼翻譯嗎?
    立秋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標誌著夏日的結束和秋天的到來。所以立秋的英文表達為Start of Autumn,是不是很簡單?
  • 進入立秋後,今年秋老虎是公老虎還是母老虎?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昨天是立秋,也就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可能會在意這些節氣了,因為現在有日曆和天氣預報,其實在以前的這節氣所代表的不單單指是季節或者節氣的變化那麼簡單,它還代表著萬物的的一種演變,比如說秋收的時候,一般這個時候都會比較悶熱,小到吃什麼大到農民什麼時間收糧食,就好比一個指針一般
  • 2020今年立秋是幾點幾分 8月7日幾點立秋具體準確時間
    2020年立秋節氣準確時間>>新華社天津8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夏盡秋來,金風漸至,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了。專家表示,作為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氣,「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 立秋|一葉落而知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 下周立秋,「立秋不落雨,二十四隻秋老虎」啥意思?立秋下雨好嗎
    那立秋以後,天氣就真的涼爽了嗎?農夫認為未必是這樣的。在農村裡還有俗語「立秋不落雨,24隻秋老虎」,這話是什麼意思呢?下周就要立秋了,立秋下雨有啥說法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傳統上認為立秋是一個季節的轉折點,當立秋到了,秋天也就到了。但是在氣象學上卻不這麼認為,只有當地的連續五天以上的平均氣溫是在22℃以下,才表示這個地區的秋天到了。
  • 【今日立秋】立秋節氣朋友圈最優美說說 2020立秋微信朋友圈句子
    關於【今日立秋】立秋節氣朋友圈最優美說說 2020立秋微信朋友圈句子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今日立秋】立秋節氣朋友圈最優美說說 2020立秋微信朋友圈句子,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立秋朋友圈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科學養生 ▏健康小知識;立秋後,無論老少必須養好這裡!秋冬少生病...
    ▲【6種米最健康】①粳米最滋補:健脾胃,養陰生津;②糙米最助消化: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③黑米最補腎:滋陰補腎,補肝明目,抗衰美容;④糯米最排毒: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2等;⑤薏米最養顏:利水滲溼,健脾止瀉,清熱解毒;⑥小米最養胃:益腎氣,清虛熱。立秋後,無論老少必須養好這裡!
  • 農村有人說「秋天茄子似毒藥」立秋以後的茄子有毒不能吃了嗎
    立秋以後,北方農民的菜園裡面,就開始把夏天的黃瓜和豆角架子往外撤掉,騰出地方要開始種蘿蔔白菜了。農民們把黃瓜和豆角以及其他的蔬菜都拔掉了,卻唯獨留下了茄子。既然說秋天的茄子是毒藥,為什麼偏偏把茄子留了下來?其實茄子屬於有機蔬菜,說茄子有毒,這樣的說法未免有點過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