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將迎立夏節氣,立夏後就正式進入了夏天。立夏節日吃什麼好?立夏後吃什麼最養生?立夏後選擇合適的蔬菜水果對身體大有益處。小編推薦適合立夏吃的十種食物:
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蛋
立夏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立夏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立夏茶
為迎接立夏,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
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君踏菜
寧波人立夏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君踏菜是立夏前後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說吃了君踏菜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君踏一樣光滑。
麥蠶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並不是菜市場現在在賣的所有筍都能用來做「腳骨筍」的,最好是野山筍或者烏筍。吃「腳骨筍」的重點在於形狀,煮之前將筍拍扁,切成4釐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七家粥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裡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立夏飯
舊時立夏節,寧波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現在寧波城鄉部分家庭依舊保留這種古風,只是立夏飯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外加醬肉或鹹肉,叫五樣米飯。
面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卷三種。
烏米飯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說,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
黑米飯糕
黑米飯糕也是寧波傳統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後,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後手工壓製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三鮮
立夏嘗三鮮又稱為「立夏吃三鮮」或「立夏見三新」。三鮮一般又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有櫻桃、枇杷、杏子(一說是青梅、杏子、櫻桃)。水三鮮即海螺、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
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立夏節氣養生食譜10種美食
1、立夏吃鴨蛋
這個自然就是首推的第一。立夏就是立蛋,指的就是立鴨蛋。鴨蛋營養豐富,可與雞蛋媲美。中醫認為,鴨蛋性味甘、涼,具有滋陰清肺的作用,入肺、脾經;有大補虛勞、滋陰養血、潤肺美膚等功效;適應於病後體虛、燥熱咳嗽、咽幹喉痛、高血壓、腹瀉痢疾等病患者食用。用於膈熱、咳嗽、喉痛、齒痛。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鴨蛋中的蛋白質含量和雞蛋相當,而礦物質總量遠勝雞蛋,尤其鐵、鈣含量極為豐富,能預防貧血,促進骨骼發育。
2、立夏吃萵苣
《本草衍義》謂其「四方皆有」。暮春初夏,正是食萵苣的時節。宋代陸遊的《新蔬詩》云:「黃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盤四月時。」
中醫認為,萵苣利五臟,通經脈,開利胸膈。種氣,壯筋骨,去除口臭,使牙齒變白,使眼睛明亮。又有催乳汁的作用。利小便排洩,解蟲毒和蛇咬之毒。不僅如此,凡是身體虛弱,陰分不足,齒縫間時常出血,或鼻部乾燥,易出鼻血。均可用萵苣莖切片煮熟加醬油或鹽拌食,以治療和減少出血情況。但值得注意的是,經常食用又使人眼睛昏濁不清。患寒病的人不宜食用。萵苣有毒,食用害人,各種各樣的蟲不敢靠進它。
3、立夏吃茯苓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質、胺基酸、有機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膽鹼、麥角甾醇、多種酶和鉀鹽。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
4、立夏吃小麥
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小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煙酸等成分,還有一種尿囊素的成分。此外,小麥胚芽裡還富含食物纖維和維生素E,心臟少量的精氨酸、澱粉酶、谷甾醇、卵磷脂和蛋白分解酶。小麥具有補養心氣的功效,有心病的人適宜食用。將它煎熬成湯食用,可治淋病。磨成末服用,能殺蛔蟲,將陳麥煎成湯飲用,還可以止虛汗。將它燒成灰,用油調和,可塗治各種瘡及湯火灼傷。
5、立夏吃苦瓜
夏天后,天氣熱,自然會有上火的可能,所以,這個時候,多吃一些苦瓜,可以預防上火。苦瓜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但吃苦瓜也應注意不要損傷脾肺之氣。
儘管夏天天氣炎熱,但人們也不可吃太多苦味食物,並且最好搭配辛味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蔥、蒜),這樣可避免苦味入心,有助於補益肺氣。如果不喜歡苦味,可以用烹飪的方法做成不苦的。苦瓜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涼拌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會使這些維生素在清炒的過程中大量丟失,而且清炒後油的含量比較高,人們食用後會攝入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涼敗火的作用。
6、立夏吃豬心
自古即有「以髒補髒」「以心補心」的說法,豬心能補心,治療心悸、心跳、怔忡。據現代營養學分析證明,豬心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食品。它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煙酸。
鮮豬心對加強心肌營養,增強心肌收縮 力有很大的作用。臨床有關資料說明,許多心臟疾患與心肌的活動力正常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豬心雖不能完全改善心臟器質性病變,但可以增強心肌,營養心肌,有利於功能性或神經性心臟疾病的痊癒。
7、立夏吃蓮子
蓮子分布於我國南北各省。具有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之功效。常用於脾虛洩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蓮子對心臟是非常好的,經常食用能讓人心氣足,變得愛笑開朗。蓮子芯泡茶喝可以去心火,可以治療心煩意亂等症狀,甚至對失戀等引起的抑鬱情緒也有緩解作用,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補益食物。夏天本就是勞心勞力的季節,所以,吃蓮子。蓮子有俗稱為蓮子養心。所以,在夏天的時候,可以多選擇吃一些蓮子。但要注意的是,蓮子食用過多容易引起胃脹,噯氣等胃部症狀,對於有慢性胃病的患者,食用蓮子後,更容易導致胃部不適,因此建議慢性胃病患者謹慎食用。
8、立夏吃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效,還有一定的祛鉛毒功效,綠豆粉因其含有大量蛋白質、B族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故有增白、淡化斑點、清潔肌膚、去除角質、抑制青春痘的功效。綠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生綠豆水浸磨成的生綠豆漿蛋白含量頗高,內服可保護胃腸黏膜。綠豆蛋白、鞣質和黃酮類化合物可與有機磷農藥、汞、砷、鉛化合物結合形成沉澱物,使之減少或失去毒性,並不易被胃腸道吸收。
而且,綠豆有改善乾燥皮膚的作用,綠豆特有的保溼成分及礦物質,給皮膚供給充足水分,有效強化皮膚的水分保溼能力,天然多聚糖在肌膚表層形成透明、有彈力的保溼膜,使皮膚潤澤、有彈力。綠豆建議的是可以吃綠豆芽,或者是喝綠豆湯,都是不錯的選擇的。前者可清毒,後者則可以解暑。
9、立夏吃小米
小米入脾、胃、腎經,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煮小米粥時的粥油,具有保護胃黏膜、補益脾胃的功效,最適合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食用。新米的補益效果更佳。中醫認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強的人抵抗力強,不易生病。脾胃虛的小兒特別容易患感冒,表現為面色萎黃,鼻梁有「青筋」,身體瘦小,食慾減退,睡眠不安,常有腹瀉。
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的燒烤油煎食品。烹調採用湯、粥、羹、糕等形式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在立夏來臨之際吃的小米粥也是不錯的。
10、立夏吃蓮藕
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復健康。夏季來臨食欲不振,吃點蓮藕還是不錯的。
相關閱讀:
2018立夏是幾月幾日具體幾點幾分?今年立夏節氣的時間
立夏三候是什麼意思?立夏分為哪三候具體指什麼內容
立夏的含義釋義及解釋 立夏節氣是什麼意思、有何寓意
立夏和夏至的區別、不同之處 立夏節氣之後就是夏天了嗎
原標題: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各地立夏飲食習俗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