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2020-12-05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二戰時期的特種部隊作戰,最開始是英國22特種空勤部隊,他們擁有一頂綠色或者紅色貝雷帽,從1940年開始在德國北非地區,挪威軍港,展開敵後偷襲行動,給德軍造成極大的損失,特別是對當時挪威地區的騷擾,讓希特勒錯誤的認為英軍的下一步攻擊解放的地點是在挪威,這導致從1941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的駐軍一直保持在25萬人數字,除保安部隊,挪威籍黨衛軍偽軍部隊等,德軍國防軍常規兵力達到15萬人之多,而且前線退下來的休整部隊也一般會選擇在挪威休整,第25裝甲師,就是當時德軍駐防在挪威常設機動部隊之一,為什麼前期英軍的特種攻擊就引起的德軍高層如此重大的反應呢,原因就在於當時德國將近三分之二礦物資源都在自德軍佔領挪威地區,一但挪威有失德軍馬上就面臨全線崩盤,這就是為什麼一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兵力還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

而其實要說特種作戰德軍也不比英國人晚,1939年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已經組建了,雖然當時只有六百人,為當時波蘭戰役而服務的,他們潛入當時波蘭西裡西亞地區該區域屬于波蘭工業重鎮,當時波蘭全國最頂尖的工業設備都在哪裡,包括波蘭坦克的製造工廠等,德軍布蘭登堡部隊第一戰就打出了特種作戰最該有樣子,他們先是在波蘭的西裡西亞地區製造混亂,讓趁機攻佔通往波蘭縱深地區的橋梁,鐵路,公路要點,比波蘭前線部隊的反應整整快了三天,最終為德軍機械化部隊鋪平了道路。按道理波蘭戰役期間布蘭登堡部隊功不可沒,可是執著於榮譽的嚴謹的德國高層貴族軍官根本不買帳,原因就是布蘭登堡部隊潛入波蘭的時間,德國還並沒有向波蘭正式宣戰,但澤地區德軍神聖第一槍並沒有響起,這對德軍來說是汙點而不是優點,因此德軍高層對布蘭登堡部隊在波蘭作戰行動並悲不承認,這是德軍與日軍歷史上所產生文化思想理念差別的所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時,很多德軍高層就開始看清二戰整體走勢了,包括遠在北非的隆美爾將軍。而1939年希特勒等為首高級參謀官將軍等,卻是內心暗喜,特別是希特勒的本人,開始對布蘭登堡部隊產生濃厚的興趣,要不然布蘭登堡部隊就沒來全面組建和執行眾多任務的條件了。

也就是德國人嚴謹和思想糾結也間接給予了德軍特種部隊布蘭登堡絕對情報的保密,也間接提高了德軍特種作戰行動的成功率,這在後來的入侵蘇聯戰役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蘇聯著名戰爭電影《最後的裝甲列車》中布蘭登堡部隊其戰鬥力地一次被對手蘇聯搬上螢屏,德軍敵後滲透部隊通過空降到蘇聯縱深後方,佔領伏擊蘇聯鐵路運輸樞紐,橋梁等一舉殲滅蘇軍一個機動的步兵旅,之後為德軍機械化部隊,主攻部隊的進攻推進方向鋪平了道路,累計消滅炸毀蘇軍裝甲運輸列車,達到了整個蘇德戰役前期,蘇聯列車損失了六分之一,明斯克戰役,基輔作戰行動等,都有德軍布蘭登堡特種部隊存在蹤影,該部隊根據德方官方解密,早在德軍全線入侵蘇聯當天前十幾個小時,就已經抵達了,蘇軍的邊境的各大火車站了展開秘密暗殺,滲透。

到了1942年秋德國特種部隊布蘭登堡已經擴編到一個師級單位除常規的特種作戰部隊6000餘人外,外出到世界各地執行人任務的人數就不可預估,漸漸的成為了德軍一個綜合情報,間諜,作戰規劃的高效特殊組織,這是當時德軍布蘭登堡部隊最鼎盛的時期,其麾下將近四分一人立有戰功得到了該得到榮譽勳章。可是隨著德軍在1943年東線戰場局勢直轉之下,原本屬於精銳中精銳的布蘭登堡特種作戰師,卻被德國軍部以師級單位推到第一線阻擊蘇聯紅軍坦克部隊衝鋒,人們都知道好鋼用在刀刃上,卻讓希特勒讓拿去決堤口堵漏打絕戶戰,用輕步兵去阻擊蘇聯坦克機械化部隊衝擊,希特勒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麼這支部隊能夠執行眾多複雜作戰任務,但到了戰場連蘇軍幾輛坦克都抵擋不住。

1944年經歷過東線一系列殘酷的血戰之後,幾乎可以說布蘭登堡部隊的精銳早已盡數戰死,瀕臨解體了,其作戰人員在鼎盛時期過萬,而在1944年之後只剩下不足千人左右,軍布蘭登堡部隊在1943年參與執行過唯一的一次特種作戰行動是解救希特勒在義大利的豬隊友總統目墨索裡尼。

1944年末希特勒最在西線的後一場豪賭阿登戰役反擊計劃,正式開始展開,阿登計劃簡單點說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曼施坦因計劃,德軍依靠法國戰役當時的軍事部署一樣打算來一次法國戰役的重演,重新一舉佔領法國,擊潰盟軍將他們趕下英吉利海峽,既然要法國戰役重演,就少不了特種部隊參加,希特勒在一次想到了之前布蘭登堡部隊,這就是後來出現在西線的特殊裝甲部隊第150旅的前身,希特勒希望布蘭登堡部隊組成一支快速裝甲機動部隊,冒充美軍裝甲計劃部隊,在美軍前線起到渾水摸魚的作用,為德軍後期進攻主力裝甲部隊鋪平道路,但該計劃的無疑是自殺計劃,為什麼小編這麼說呢?

奧託·斯科爾茲內中校行動前與希特勒的合影

當時第150裝甲旅的指揮官是衛軍中校奧託·斯科爾茲內,此人是二戰後期德軍前線指揮官不可多得人才,被譽歐洲最危險的男人,此次行動的代號也稱為,「獅鷲」行動但阿登戰役即將開戰際,德軍卻找不到充足繳獲充足數量的繳獲謝爾曼坦克和美軍的裝甲車,最終導致只能用豹式坦克和三號坦克進行偽裝,這就是該行動最大不足之一,加上德軍行動由於是冰雪天氣道路擁堵,行動的不通暢導致了,第150裝甲旅錯過最佳滲透時間,美軍也一眼的認出,德軍的偽裝坦克與謝爾曼坦克與狼灌殲擊車明顯差別。此戰150裝甲旅損失慘重阿登戰役後就基本解散了,而這支部隊作戰風格卻把後來德軍保留下來,成為了現在各國特種部隊訓練基礎,德國先今還有一支直保留傳統的特種部隊,德國KSK特種部隊也是繼英國的22特種空勤部隊外,現代最著名的特種部隊一。

相關焦點

  • 「二戰風雲」籠中莽獸下的裝甲英豪—盤點諾曼第地區的德軍裝甲部隊
    部署在前沿的步兵是裝甲部隊們的眼睛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西線德軍步兵質量奇差的不利因素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德軍坦克構築起一道難以逾越的銅牆鐵壁。盟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步兵與資源,優先拔掉隱蔽得很好的德軍前沿陣地,廢了德軍觀察哨,隨後再一點一點消耗掉德軍寶貴的裝甲部隊。
  • 從破碎至勝利,二戰中的蘇聯裝甲部隊,如何在戰火中浴火重生
    如果提起二戰中蘇聯裝甲部隊,相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無窮無盡的T-34中型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確實,很多戰史裡都提到了蘇軍裝甲部隊在數量上的強大,而德軍則享有質量上的優勢,往往蘇軍能夠出動數倍於德軍的坦克數量,形成強大的戰略優勢。
  • 二戰疑雲,德軍是否真的建立南極基地,為何盟軍特種部隊一去不還
    二戰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但對於二戰的探索揭秘卻從未結束,現在還有不少影視劇喜歡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一些光怪陸離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還出奇一致的都跟二戰納粹德國有一些關聯。事實上二戰確實存在很多謎團,比如德國的南極基站就是其中之一。
  • 二戰德軍裝備有多經典?《星戰》拿來魔改裝備宇宙軍,火到地球外
    ■二戰時期德軍部分單兵主力裝備,從上至下分別是MG34通用機槍、G-43半自動步槍、Kar98K栓動步槍以及StG44突擊步槍    ■向前線推進的德軍擲彈兵,推測攝於阿登戰役時期。照片最左側就有一名手持StG44突擊步槍的士兵  2、DL-44重型爆能手槍
  • 狡猾獵手,兇悍炮,為了大戰使勁造:憶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
    由於德軍把大量裝甲部隊投入了西線的阿登反擊戰,維斯瓦河防線缺乏實力、一觸即潰。第25裝甲師在災難性的敗退中遭到重創,四號坦克殲擊車全部損失。第87反坦克營主力被命令撤到後方休整補充,直到戰爭結束也沒能返回前線。 8.
  • 1944年冬,納粹德軍發動最後一次攻勢,兩個團美軍向德軍投降
    他下令將大多數的軍隊後勤人員轉入作戰部隊,海軍和空軍部隊人員轉為步兵,同時下令建立「人民近衛軍」,強徵16歲至60歲的男性入伍,經過不到兩個月的訓練之後立刻投入戰場。希特勒還從東線戰場調集部分部隊前往阿登地區,這意味著東線德軍在1945年1月將沒有預備隊可用,而此時蘇軍正在醞釀新一輪的冬季攻勢。當負責東線戰場的德軍參謀總長古德裡安對此表示異議時,希特勒前所未有的當眾訓斥他道:「用不著你來教訓我!
  •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話說軍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作為地面部隊的主要裝備,迎來了大發展,也面臨著矛與盾的交替領先,隨著坦克裝甲厚度的不斷增加,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德軍有一型重要的反坦克炮,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威力。
  • 春季覺醒行動,德軍裝甲部隊最後的一擊,蘇軍將如何化解危機?
    巴拉頓湖戰役是德軍裝甲部隊在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中發動的最後一次進攻,它發生在匈牙利,德軍稱之為春季攻勢行動,德軍裝甲部隊氣勢洶洶,蘇軍也忙於調兵遣將。作為納粹德國最後一次反擊,蘇軍方面顯然異常重視。蘇聯和德國這兩位重量級「裝甲拳王」,將在巴拉頓湖,展開他們之間最後一次交鋒。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捕獵「喀秋莎」火箭炮:回顧二戰德軍炮兵的反火力準備戰術
    二戰中的東線戰場,蘇軍非常重視炮兵力量的集中使用,經常在進攻地域密集的部署炮兵力量,意圖形成絕對的火力壓制。面對蘇軍的「大炮兵主義」,數量有限的德軍炮兵力量只能是儘可能的提高其射擊的精準度,對蘇軍炮兵實施反壓制,這就需要專業的炮兵觀測車輛來提供目標指引,精準打擊蘇軍炮兵陣地,尤其是打了就跑的蘇軍「喀秋莎」火箭炮部隊。
  • 德軍的最後一次勝利,勞班坦克大決戰,摧毀蘇軍351輛裝甲車輛
    蘇軍對城市的進攻在2月17日夜間正式展開,近衛第三坦克軍下屬的第七裝甲師出動了兩個坦克旅,對駐紮在勞班的德軍第六裝甲擲彈兵師發動了猛攻。這些德軍缺乏足夠的彈藥,也缺乏足夠的重型武器,但他們被希特勒下令死守勞班,如果蘇軍終將佔領勞班,那麼德軍第六裝甲擲彈兵師,就應該在這裡全體為勞班鎮1.7萬名居民的存續而英勇戰死。
  • 二戰德軍骷髏師有多可怕?被稱為蘇軍的死神,成員都有抑鬱症
    說起二戰中令人聞風喪膽的部隊,估計大家都不會遺漏掉德軍的武裝黨衛軍,其中有三支黨衛軍堪稱王牌中的王牌。他們分別是骷髏師、帝國師和維京師。今天我們就來瞧瞧他們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來比比看誰才是真正的「地獄之師」。
  • 二戰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進攻——「藍色方案」始末
    在二戰初期,德國是最早認識到機械化部隊重要性的國家之一,在他的軍隊中包含了大量的機械化部隊,諸如摩託化師和坦克師,還有用來運輸補給的汽車運輸營。在蘇軍的冬季攻勢中,德軍不僅損失了1/3的前線兵力,還損失了將近90%的坦克,直到1942年夏季攻勢開始之前,德軍也沒辦法讓其部隊的機動化水平回升到1941年6月份的狀態,好在中央集群與北方集群將幾乎全部非戰鬥車輛都加強給南方集群,這才使得南方集團軍群有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的能力。
  • 美軍二戰傷亡最慘一戰——突出部之役,德軍反擊殺傷美軍10萬
    德軍原計劃預計使用大約45個師,其中包括由12個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組成的裝甲矛頭和各種步兵單位,但後來因為嚴重人力短缺,所以被縮減成約30個師,但由於當時德軍缺乏油料,所以很多物資只能使用馬屁運輸,這讓行動從11月27日延遲到12月16日。而盟軍呢?
  • 《閃電戰》獵空電球:二戰德軍「球形閃電」自行高射炮簡史
    在二戰時期,空地支援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作戰形式,諸如Ju 87、伊爾-2等對地攻擊機型的出現在加強地面部隊戰鬥力的同時,也將野戰防空的嚴峻課題擺在各國陸軍面前。作為空地支援作戰的先行者,德國陸軍早在戰前就在作戰部隊中編入防空單位,執行野戰防空任務,它們最初使用牽引式輕型高射炮,後來又將高炮安裝在各種機動載具上,研發了型號繁多的自行高射炮。
  • 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原標題: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新華網盧森堡7月15日電(記者 吳昌榮)在盧森堡市郊外,有一處知名的二戰美軍公墓,這裡埋葬著巴頓將軍和阿登戰役的5000多名陣亡將士,每年約有8萬人來此瞻仰和祭奠,而離美軍公墓不遠的一處德軍公墓卻鮮有人問津。
  • 酷似二戰德軍的部隊,全軍戴M35鋼盔,有200輛豹1坦克
    二戰推動航空技術、原子彈以及飛彈等重要領域的發展。當時,德國科研能力很強。其實,最先接觸原子彈的並不是美國,而是德國。但是,當時的德國勢頭正盛,讓德國堅信自己完全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製原子彈。德國的黑科技太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 不為人知的德軍二戰前軍官培養,合格的軍官跟坦克一樣重要
    而到了二戰前夕,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驗總結,在德國國防部部隊局於1933年由路德維希·貝克大將、維爾納·馮·弗裡奇大將和奧託·馮·施蒂爾普納格爾步兵上將三位主筆撰寫的《作戰指揮》一書中,開篇就明確了指揮官應該具備的特質:「指揮一支軍隊及其下屬軍隊,要求指揮官具有清晰視野、極具遠見的判斷力,能夠做出獨立和果斷的決定,並堅定不移、積極的加以執行…從某種意義上講,
  • 老照片:德軍曾在歐洲最高峰上插旗
    飯糰可以上溯到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的傳統食品。主要食材是米飯,主要配料是魚片等) 我們拿印象中很弱的波蘭軍隊舉例 波蘭被德國滅亡前,是歐洲除法,德,蘇之外最強的軍事大國,擁有870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900餘架飛機,共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託化旅,總兵力約100萬人。
  • 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究竟能打多遠兩千米擊毀坦克是神話嗎
    說到二戰時期火炮,可謂是五花八門論數量和輕便性日本二戰時期經典火炮也是有好幾種,著名的92式70毫米步兵炮只有半個人高1.22米,200多公斤重,卻能滿足步兵炮曲射和直射兩種優異的性能特點,打近點的目標可以直射可謂是攻堅戰一把出其不意的尖刀,最小射距離是100米,曲射時92式步兵炮能打2.7公裡完全可以當成一種輕型榴彈炮使用,但說到打坦克日軍92式步兵炮可能連蘇聯T26輕型坦克的正面裝甲都打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