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2021-01-14 ALEX俊赫

【話說軍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作為地面部隊的主要裝備,迎來了大發展,也面臨著矛與盾的交替領先,隨著坦克裝甲厚度的不斷增加,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德軍有一型重要的反坦克炮,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威力。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說到二戰中德軍發坦克火炮,88毫米炮會映入多數人的腦海,最為二戰中最成功的火炮系統之一,88毫米高射炮在打坦克方面,也曾經大顯身手,不過這種身形巨大重量也有些「超標」的火炮,並不是德軍步兵單位反坦克的主力,二戰爆發初期,德軍使用的是一種小口徑的反坦克炮。

Pak35/36式是曾經德軍重要的反坦克裝備,口徑為37毫米,1934年開始大規模裝備德軍,在5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36毫米裝甲,在二戰初期,對付當時尚且「身單力薄」的坦克,還是有些優勢的,在中國戰場上,也曾有Pak 35/36反坦克炮的身影,在面對日軍的薄皮坦克時,輕鬆教對方「做人」。

不過,到1940年法國戰役時,這型反坦克炮在面對法軍的B1重型坦克和英軍的瑪蒂爾達2坦克時,想要擊穿對方就開始表現得很吃力,讓德軍對其性能開始不滿意,而其相對較小的口徑,也讓其提升的上限很有限。

不過,德國軍工還是想到了辦法解決,便是升級彈藥,而且升級之路還很特別,裝備的是41型杆式榴彈,簡單的看外形,就像是一發「槍榴彈」,這型彈藥是一種超口徑破甲彈,採用空心裝藥原理設計,彈頭後面是一根尾管,直徑正好是Pak 35/36炮管的37毫米的。

41型杆式榴彈長73.9釐米,尾管後端有6片尾翼,重量為8.6公斤,裝藥2.42千克TNT,前部卵形彈頭的直徑達到160毫米,破甲能力達到了180毫米,甚至比88毫米炮的PzGr.40型彈藥,在100米距離上的170毫米最大穿深還要強。

在二戰中,正面裝甲防護厚度超過180毫米的坦克極少,早期的謝爾曼M4A2正面裝甲厚度只有51毫米,外加56度傾角,到後期M4A3E8型也不過63.5毫米,外加47度傾角,大於90毫米的等效裝甲防護,因此,這門只有37毫米的Pak35/36,還是有不錯的理論穿甲能力的。

這裡要說理論穿甲能力,是由於使用的41型杆式榴彈有另一個特性,與德軍另一種反坦克裝備「鐵拳」類似,那就是射程非常短,41型杆式榴彈雖然有著特殊設計,不會因為發射距離而造成穿深衰減,但是最大射程只有800米,還是在25度仰角時才能做到,5度角直射時,射程只剩150米。

當時坦克炮的射擊距離都要超這個射程,比如M4謝爾曼坦克早期型裝備的M3型75毫米,在914米的距離上,依然具有擊穿30度傾角60毫米厚鋼板的能力,在更遠的距離上反擊機動能力相對有限的Pak 35/36炮,還是很容易。

更讓德軍士兵嫌棄的是:使用41型杆式榴彈Pak35/36,不僅射程非常有限,開火時很容易被對方坦克和步兵單位發現,進行裝填時,還要冒險從護盾後方走出來,到炮口處裝彈,如果沒有一發命中對方坦克,反而被發現,再次射擊的機會其實並不是很多。

因此,在1942年時,Pak35/36式反坦克炮開始被德軍放棄,不再作為主力反坦克炮,下放到陸軍團以下反坦克部隊中使用,而主力反坦克則換成了50毫米的Pak38式和75毫米的Pak40式反坦克炮。

相關焦點

  • 名副其實的釣魚竿,二戰德國105倍徑的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雖然二戰德國在火炮數量上與盟軍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在質量上卻明顯技高一籌,尤其是以克虜伯、萊茵金屬為代表的幾家軍工企業,在相關領域確有不少優秀作品,戰爭中火炮身管倍徑越做越大,彈藥殺傷力越來越高。儘管當時德國研製了身管倍徑達100倍的75毫米炮,不過這並不是德國的極限,德國還有105倍徑的PAW 1000式81毫米反坦克炮。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
  • 開罐神器——記抗日戰爭中的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
    該型反坦克炮於1933年研發成功,1934年開始大規模裝備德軍,成為德軍二戰初期最重要的師團級反坦克炮。它的產量也相當驚人,整個二戰前後,德國共計生產了2萬多門。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各方面性能都很優秀,堪稱當時最優秀的反坦克炮,諸多優點在中國戰場上顯露無疑。
  • 火力強勁可以點名,防護卻奇差:德軍靠蘇軍反坦克炮打穿蘇軍戰車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拼湊出來的獵手,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混血獵手」列傳:二戰德軍「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技戰史(下)四. 部隊編成「黃鼠狼」系列坦克殲擊車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滿足德軍統帥部對下屬級反坦克炮單位部分自行化的需求。在「黃鼠狼」系列出現以前,德軍只裝備過少量有捷克制47毫米反坦克炮的1號坦克殲擊車。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蘇聯二戰後期開發的重型坦克。1943年10月31日,命名為IS-2重型坦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分別採用鑄造和焊接結構。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D-25 122mm火炮,火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可以發射曳光穿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以及穿甲高爆彈。
  • 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今天的主角非常有意思,KSP-76自行反坦克炮。
  • 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究竟能打多遠兩千米擊毀坦克是神話嗎
    而日本92式步兵炮卻不能對坦克產生多大破壞性,這一個缺點在後來太平洋戰場暴露無遺,包括日軍的41式山炮,94式75毫米輕型榴彈炮等對美軍的M3中型坦克,謝爾曼坦克,甚至中期型的美軍M3坦克都不能在遠距離的射擊中擊毀美軍這些坦克型號,所以導致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炮兵其發揮出來的作用非常有限,當然硫磺島之戰,塞班島之戰,衝繩島之戰等,日軍是用大口徑的超過100毫米榴彈炮硬懟才能在正面的防禦戰中取得擊毀美軍坦克的戰績
  • 二戰中哪款坦克是德軍王牌力量?虎式坦克僅排名第二,誰排第一?
    從客觀上講,德軍的武器裝備是比較先進的,那究竟哪款坦克才是德軍的王牌裝甲力量?這個問題需要綜合坦克的性能、表現、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排名。第5名:突擊虎。突擊虎的正名叫做突擊虎自行火炮。所謂自行火炮,通俗講就是把大炮裝在坦克或者裝甲車上的一種武器。突擊虎是德國最為變態,威力最強的一種坦克,其口徑高達380毫米,著名的"一炮轟開地獄大門"的多拉大炮,口徑也不過才800毫米。
  • 二戰美國「平流層大炮」,120毫米口徑的M1重型高射炮
    二戰初期大口徑高射炮並不多,普遍為3英寸高射炮或者75毫米口徑高射炮,法蘭西戰役期間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表現突出,對空能驅逐轟炸機,對地能反坦克,一時之間激起了各國研究大口徑高射炮的興趣。美國在1938年就提出了現代防空解決方案,旨在尋找一種大口徑的高射炮,這個計劃隨後發展成了M1式4.7英寸(120毫米)重型高射炮。M1式120毫米高射炮是美國在二戰中製造的最大口徑防空炮,並且在美國正式參戰前就開始部署,在二戰中屬於先進的高射炮系統。
  • 德意志軍馬 《坦克世界》中的德國戰車
    ,是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在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第、阿登等戰役中,四號坦克一直是衝鋒陷陣的主力。那自然是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在蘇德戰場上,虎式坦克是德國對抗蘇聯紅軍最具威懾力的利器,摧毀了不計其數的蘇軍坦克和裝備,成了二戰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坦克。虎式坦克的88毫米口徑火炮擁有恐怖的威力,雖然在《坦克世界》中虎式坦克的防護力,相比其他高級坦克來說並不突出,但是其強大的火炮威力依然令人感到敬畏!其實,能夠在遊戲中駕駛虎式坦克,僅僅這點理由就足夠了。
  • 打虎英雄歸來:俄軍新57毫米戰車炮,戰鬥射速超過95式自動步槍
    例如國產的89式12.7毫米重機槍,理論射速為600發/分鐘,但戰鬥射速則降為80發/分鐘。中口徑火炮的彈丸裝藥量較小,沒有100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炮的威力大,但是中口徑具有初速大、射速較高的優勢,單位時間的彈藥投射量與大口徑火炮不相上下。俄軍認為這門速射炮穿甲如泥,讓敵軍命如紙薄。
  • 二戰兵器全集,足以對付「虎」式坦克的英國17磅反坦克炮
    1941年時坦克的裝甲厚度已比以前增加很多,英國人認為6磅炮已經不能有效應對了,應當研發下一代發射7.65公斤彈頭的76.2毫米反坦克炮,這應該是一型重型火炮,但當時技術儲備不足
  • 別看叫「大象」其實一點都不溫順,二戰德軍坦克殲擊車
    二戰時期的德國,在火炮和裝甲車輛的製造上總能給世人帶來一些驚喜。「虎式」和「豹式」坦克、Sd.Kfz.250/251半履帶裝甲車等等,都是這個時期德國製造出的最好的武器裝備。 而在這些知名的裝甲武器當中,還有一款武器也是不逞多讓的存在,那就是斐迪南「象式」自行反坦克炮。
  • 被擊中135次還幹掉了22輛德軍坦克,看二戰「神車」前蘇聯KV-1重坦
    KV-1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第一型,KV-1即「K·伏羅希洛夫」坦克,以前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克裡門特·伏羅希洛夫元帥命名。當時德軍主要使用的反坦克炮、二號,三號,四號坦克炮都無法擊毀其 90 毫米厚的炮塔前部裝甲(KV後期厚度還提升至 120 毫米),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和心理震懾。
  • 戰爭初期德國裝甲兵的夢魘,讓德軍上下束手無策的KV系列重型坦克
    德軍第6裝甲師的坦克奮力進行攻擊,試圖打垮向他們衝過來的蘇軍坦克,一些攻擊起作用了,BT系列快速坦克不能抵抗他們的攻擊,就算是T-34中型坦克也有在側後方向被擊毀的記錄。而KV系列重型坦克?它們根本無視了任何的攻擊,37毫米的穿甲彈連個彈痕都留不下來,50毫米穿甲彈也只能留下個彈痕,四號中型坦克的75毫米24倍徑坦克炮更是無能為力。
  • 戰爭中趕工出來的輕型坦克,二戰蘇聯用來應急的T-60輕型坦克
    如果提起二戰時的坦克,估計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厚重的裝甲,強大的主炮,能夠碾碎一切敢於抵抗的敵人。這可以說是二戰坦克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比如說T-34中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等等。但二戰中也有輕型坦克的存在,這種皮薄餡大的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通常是偵察。可蘇聯卻有這麼一種輕型坦克,它在戰場上的作用卻是被當作'主力'使喚的。
  • 震撼了德軍的無敵KV!蘇德戰爭初期的KV系列重型坦克戰史
    得說這不愧是精銳啊, 六門反坦克炮都開火擊中了對方,但是KV-2重型坦克連個皮都沒掉,然後用152毫米榴彈炮摧毀了所有的反坦克炮。 一計不成,德軍再生一計,改用88毫米高射炮去進行攻擊 。
  • 二戰波蘭7TP輕型坦克,能與德軍坦克相匹敵,無奈數量太少
    波蘭也曾是歐洲大陸上一支強勁的軍事力量,二戰前的波蘭軍雖然體制落後,但整體體量還是不容小覷的,在武器裝備上還是有一些先進型號,例如7TP就是一款還算不錯的輕型坦克,至少在波蘭戰役期間並不落後,對陣德軍的一號、二號坦克甚至還有些許優勢。
  • 二戰中蘇聯的王者重坦——IS-2重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陸軍是唯一能夠和納粹德軍鐵騎相互抗衡而不落下風的軍隊,這完全得益於蘇聯紅軍那強悍的作戰能力以及蘇聯陸軍中強悍的坦克部隊,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二戰蘇聯坦克部隊中的一款主力坦克——IS-2重型坦克。
  • 謝爾曼坦克被美軍自己戲稱為「打火機」,但它為何還受軍方青睞?
    二戰時期,美軍雖然以裝備精良著稱,但是其在坦克方面的發展的評價遠不及德國和蘇聯,事實上不僅是蘇德兩國看不起美國的坦克,連美國人自己有時候都嫌棄,由於其糟糕的裝甲防護能力,遇到德軍坦克基本一打就著,而且其使用的是燃點低的汽油而非柴油,所以很容易出現被擊中後起火的情況,甚至連燃燒瓶都能將其點燃,所以美軍士兵自己都將其稱為「打火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