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也曾是歐洲大陸上一支強勁的軍事力量,二戰前的波蘭軍雖然體制落後,但整體體量還是不容小覷的,在武器裝備上還是有一些先進型號,例如7TP就是一款還算不錯的輕型坦克,至少在波蘭戰役期間並不落後,對陣德軍的一號、二號坦克甚至還有些許優勢。
7TP坦克並非波蘭全新研製,而是在英國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的基礎上仿造升級而來。在上世紀30年代初,波蘭曾從英國購買了40~50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這種坦克在當時算得上先進。
波蘭軍在熟悉了坦克之後,波蘭國家工業公司在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的基礎上進行改裝升級,製成了7TP輕型坦克。
相比較於原型坦克而言,7TP坦克加強了動力和裝甲防護,在火力配置上有多種選擇,整體性能進步不少,更重要的是它為波蘭國產坦克,對一個國家而言具有戰略性意義。
坦克發動機改為110馬力的紹雷爾VBLDd柴油發動機,而原來的發動機為98馬力,動力上增加了約一成;裝甲防護經過了波蘭軍方的測試,提升了對小口徑穿甲彈的防護力,前部首上裝甲從13毫米增加到17毫米,炮塔厚15毫米,車體側面厚13毫米。
其他方面的變動還有強化懸掛,加寬履帶,改善通風系統,增加一臺電臺和潛望鏡設備等。坦克的車組仍為3人,分別為駕駛員、炮手和車長。
武器配置有多種模式,最初仍然採用了維克斯的雙炮塔結構,武器配置為各炮塔安裝一挺白朗寧7.92毫米機槍,炮塔在各自的方向上有280°的旋轉角度,機槍俯仰角度為-10°~20°。除了嘗試不同的機槍型號之外,還有一種嘗試在兩個炮塔內安裝不同武器的計劃,即一挺7.92毫米機槍和一挺13.2毫米重機槍。
在使用中波蘭軍也發現了雙炮塔其實並不實用,車長和炮手各自在一個炮塔內操作,車長在右炮塔,炮長在左炮塔,這倒好像是各幹各的工作,不利於協調統一。
這種雙炮塔7TP並沒有生產多少,只有24輛,一種更大尺寸的單炮塔結構研製出來,在設計圖中計劃安裝20毫米、40毫米、47毫米和55毫米幾種口徑的火炮,但在實際生產中安裝的是一門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和一挺7.92毫米輔助機槍。
對于波蘭的這款7TP輕型坦克,包括瑞典、愛沙尼亞等國都希望購買該坦克,不過波蘭並不同意出售最新式的單炮塔型號,只打算出售過時的雙炮塔型號,或許是不想引起地區衝突吧。
在二戰波蘭戰役爆發時,波蘭軍中總共有136輛7TP,其中單炮塔型號97輛,相比於德軍大量使用的一號、二號坦克,單炮塔的7TP能夠對他們形成絕對的火力優勢,而裝甲防護優於一號,對二號坦克則沒有絕對優勢,但整體而言7TP作為輕型坦克仍然成功。
波蘭戰役期間這些7TP其實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一方面是因為數量太少了,無法形成戰術上的優勢,另一方面是德軍的進攻為空地一體,這些本就不多的坦克時刻面對空中威脅,遭到了不少的損失。波蘭戰役後德軍繳獲了20輛7TP,並將其裝備到第一裝甲師第203坦克營,參與了1940年的挪威和法國地區的戰鬥。
但7TP輕型坦克畢竟是30年代早期的技術,坦克本身尺寸又小,缺乏改進升級的空間,這一點它不如38t輕型坦克,所以它也就沒有了後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