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那麼這種體積小巧,可以讓布倫機槍車和吉普拖著走的反坦克火炮,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一 、糟糕的反坦克火力
在沒有QF6磅反坦克炮之前,英國人的主力反坦克炮是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設計於30年代初期,在當時英國人對於自家反坦克炮應該用什麼口徑還是比較犯愁的,因為當時坦克的火炮口徑不是37毫米就是45毫米、47毫米,還有一些是20-25毫米的,可以說是什麼妖魔鬼怪般的口徑都出來了。
而英國人最終決定將火炮定為40毫米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手頭還庫存著大量的2磅彈(應該是高爆彈,另外在前裝滑膛炮時代,習慣以炮彈重量為火炮命名,英國人長期這樣稱呼自己的火炮,非常獨特的習慣)。於是本著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原則(其實是因為間戰時期缺軍費),英國人最終就把自己的反坦克炮口徑定為了40毫米,並且設計了專門的穿甲彈。
該炮的設計由皇家兵工廠與維克斯設計部門在1935年10月完成,命名為QF2磅反坦克炮。在當時它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反坦克炮,被廣泛裝備於英國坦克——如瑪蒂爾達Ⅱ型和配備與反坦克炮團之中。在1938年正式加入炮兵裝備序列時,有五個野戰炮旅被轉換為了反坦克炮團。當時的英軍作戰序列裡,QF2磅炮主要配備給步兵師的反戰坦克炮團(下轄4個反坦克炮營、每營配備12門QF2磅炮)、裝甲師下的輕型反坦克炮團(下轄2個戰防營、每營配備12門2磅炮)。
不過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這種QF2磅炮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儘管這些QF2磅反坦克炮足以應對二號坦克和38T坦克,但遇到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就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裝甲更為堅固的四號坦克。在法國戰役失敗後,英軍為了對抗德國裝甲部隊,一方面開始增加QF2磅反坦克炮的數量,另一方面也開始積極研發新的反坦克炮。英國人很清楚,在這場矛和盾的戰鬥裡,QF2磅炮已經不堪大用,他們急需一種能夠力挫敵軍的新式武器。
二、QF6磅反坦克炮
在當時而言,英國所面臨的處境是非常惡劣的。在法國戰役裡與德軍的較量中,QF2磅反坦克炮的能力十分差勁,往往要頂到很近才能對付那些德國主力坦克。當然了,這一點德國人也沒好哪去,他們自己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一樣屬於尷尬的存在。可以說,英德雙方的反坦克炮均屬於「敲門環」(德國對自家37毫米反坦克炮的綽號),沒有什麼大用。彼時德國已經開發了Pak38 50毫米反坦克炮,而英國則針鋒相對地推出了QF6磅反坦克炮。
事實上QF6磅反坦克炮的開發並不是因為考慮其穿甲能力,僅僅是因為它非常方便——因為在此之前英國皇家海軍在19世紀末就採用6磅炮作為艦載副武器,所以說英國國內有大量的設備足以維持其生產和彈藥供給。當然,這種火炮在1938年實際就已經完成設計,不過最初的構想是打算將其交付給反坦克炮團作為反坦克火力使用,但因為炮架設計有問題所以裝備日期就被拖延了,連帶著也就沒人想過把這個裝到坦克上。
在法國戰役後,英國遠徵軍損失了自己全部的裝備,要補充這個口子顯然不容易。在當時生產六百門QF2磅反坦克炮的資源,僅僅能夠生產100門QF6磅反坦克炮的情況下,英國方面只能優先選擇生產QF2反坦克炮。畢竟它當時就算再不怎麼樣,也是在近距離上可以對付德國坦克的。考慮德國人在法國磨刀霍霍,隨時可能衝上英國本土,所以QF6磅反坦克炮的生產就又被拖延了。
不過經歷了法國戰役的慘烈教訓後,雖然說急著要恢復裝備產量,但是英國人也知道,新型反坦克火炮的研究絕對不能停止。因此英國軍方還是撥款給英國皇家兵工廠,讓其把QF6磅反坦克炮製造出原型火炮來進行測試。在1941年中旬,QF6磅反坦克炮的測試完成,測試結果讓英國人十分滿意。經過商議後,裝備情況已經好轉的英國軍方最後決定量產這種新式反坦克炮,並在1941年末開始量產,正式裝備則等到了1942年初。
三、戰火中的QF6磅火炮
QF6磅反坦克炮重1140千克(包括腳架),口徑為57毫米。初期量產的MKⅡ和MKⅢ都是長2.54米,MKⅣ則為2.85米,寬度和高度上各型號到是都一致,分別是1.8米和1.28米。外型上與QF2磅反坦克炮採用三足炮架不同,QF6磅反坦克炮採用的是V型炮架,這種設計讓火炮的拖拽和架設更為方便。這也是吸收了QF2磅反坦克炮的失敗經驗,因為三腳炮架在架設時非常繁瑣和麻煩,採用V型炮架則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這個問題。
事實上,最初量產的QF6磅反坦克炮MKⅡ型和MKⅢ型,在倍徑上都是43倍徑,而不是測試中的MKⅠ型的倍徑。這是因為當時英國缺乏合適的加工車床,無法加工出更長倍徑來,所以就採用了縮水的43倍徑。不過英國的火炮製造技術一向優秀,因此火炮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壓,這也讓它具備了較高的初速,再加上炮彈上的優秀,所以初期型的QF6磅反坦克炮仍舊可以有效的對抗德國坦克。
在當時,英國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將QF6磅反坦克炮投入了實戰——這也是沒辦法,因為在北非的英軍已經快被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打的找不到北了。而另一方面,在東南亞英國也是被日本人打的節節敗退,功勳卓著的第七裝甲旅也不能建功立業,反而被日本那些由「豆戰車」和自行車組成的「銀輪部隊」追著打。
就算是為了挽回面子,英國人也得拿出點東西來。於是這些QF6磅反坦克炮就被大批量的裝備於反坦克炮兵和坦克之上,例如英國的瓦倫丁坦克和十字軍巡洋坦克就都紛紛換裝了這種新型反坦克炮。
總體來說,在當時而言這種口徑為57毫米的QF6磅反坦克炮,是當時盟軍手上最靠譜的反坦克火力。在裝備於坦克上的時候,它可以讓英國那些防禦薄弱的十字軍坦克,不用再和以往裝備QF2磅反坦克炮時一樣,必須依靠高速接近對方後才能將其擊毀。裝備了QF6磅炮之後,十字軍巡洋坦克在正常距離上也能擊毀那些三號和四號坦克。
當然了,如果遇到了虎式坦克,那麼北非的十字軍巡洋坦克也不是沒有辦法對付,至少全力一搏總是可以的。如果在一定距離上,那麼QF6磅反坦克炮還是有辦法的。
事實上在北非第一輛被盟軍擊毀的虎式坦克,就是被QF6磅反坦克炮的傑作。雖然說QF6磅反坦克炮不足以擊穿虎式坦克的裝甲,哪怕近距離都很費勁。但如果挑虎式坦克的那些薄弱位置——比如履帶、懸掛結構或是薄弱的炮塔座圈,那麼都是有辦法應對的。
事實上,在北非戰場上的第一個虎式戰果,就是由QF6磅反坦克炮拿下的,埋伏好的QF6磅反坦克炮通過擊穿虎式坦剋薄弱的座圈,讓炮彈卡死坦克炮塔迫使車組成員棄車。
而在波卡基村之戰裡,魏特曼在單車摧毀了英軍裝甲部隊後,腦袋一熱衝進了波卡基村之戰裡,打算剿滅英軍。然而不幸的是,英軍的反坦克炮兵已經擺下陣仗,魏特曼的虎式坦克被QF6磅反坦克炮當場打斷了履帶,無奈之下魏特曼只能棄車而逃。事實上,那一天裡不僅僅是英軍損失慘重,衝進波卡基村的德軍也一樣損失慘重,除去魏特曼之外,還有還有至少五輛虎式坦克和成打的四號坦克被擊毀,其中相當一部分戰果都是QF6磅反坦克炮包辦的。
結語
事實上,作為一款輕量級反坦克炮,QF6磅反坦克炮十分優秀,它能夠在戰場上有效的應付輕型和中型坦克,即便遇到虎式坦克或是黑豹中型坦克也有一戰之力(黑豹坦克的重量幾乎是一輛重型坦克,但卻被劃分為中型坦克,這在二戰裡並不是一種少見的情況)。通過攻擊薄弱位置,或是埋伏在暗處近距離射擊,都可以有效地將其摧毀。最為重要的是,相比於沉重的QF17磅反坦克炮,可以被布倫機槍車拖著走的QF6磅反坦克炮可以非常方便地被步兵部隊攜帶和快速架設,這在實戰中非常的方便。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QF6磅反坦克炮不僅是英國在反坦克方面的中流砥柱,美國購買技術後仿製的M1型57毫米反坦克炮,也一樣是美軍的反坦克支柱。事實上,蘇德戰場也有這種M1型57毫米反坦克炮的身影,而波蘭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紛紛裝備。毫不客氣地說,QF6磅反坦克炮和它的衍生型M1型57毫米反坦克,為同盟國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武器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彈道學》
《英國反坦克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