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號坦克的炮塔有個不得不說的秘密

2021-01-08 天下軍武

在《坦克世界》中,有一輛非常奇妙的金幣車,有著7級黑豹坦克的車體,而使用的是5級4號坦克的炮塔及主炮。這款坦克在遊戲中被稱為V-IV號,是個火力和防護嚴重不均衡的5級MT。它在遊戲中極為強悍,堪稱一輛屠幼神車,但這輛車是怎麼來的呢?

遊戲裡的V-IV坦克

顯而易見的是,這款坦克採用了黑豹D型的車體,安裝了一個4號H型坦克的炮塔,並且在炮塔上配置了附加裝甲。有說法是這個車體來源於炮塔受損的黑豹,也有說法是來源於黑豹救援車。現實中,這款坦克的炮塔是不能轉動的,因為4號坦克和黑豹坦克的炮塔座圈尺寸不一樣,4號的炮塔只能剛性地連接在黑豹的底盤上而無法轉動。所以在戰鬥中,V-IV坦克只能當作突擊炮來使用,其火炮僅可上下擺動,所有水平射向調整都需要轉動車體。不過根據記錄,歷史上的V-IV坦克都是在德軍653重坦克殲擊營當作指揮車使用的,並不一定要直接參加戰鬥。

前邊的是一輛虎式P型,後邊的是V-IV坦

然而這款V-IV坦克卻還有很多疑點值得討論,最主要的就是它的製造初衷。如果說這車最早是打算拿來訓練用的,但兩款母體坦克差別太大,炮塔都轉不了的話能有多少訓練價值很難說。可如果單純當作突擊炮使用的話,用黑豹底盤的變型車中有一個黑豹突擊炮,也叫「突擊豹」,就是把黑豹坦克的75毫米主炮換為一門150毫米StuH 43/1步兵炮。這款戰車完全可以滿足使用,何必拼湊出V-IV這麼個奇葩玩意?

更為奇怪的是,一向嚴謹的德國人連圖紙資料和設計模型都要拍照留檔,關於V-IV坦克的信息卻僅有兩張照片,因此這款坦克很可能是臨時拼湊出來的。但我們不妨猜測一下其初衷,V-IV坦克最大的特點就是攻弱守強,其正面防護可以抵擋當時盟軍除大口徑反坦克炮之外的所有火炮的直接打擊,而裝備的48倍徑75毫米炮基本可以打穿當時盟軍所有大批量裝備的坦克。鑑於V-IV坦克裝備於重坦克殲擊營,因此其很可能起到支援車的作用,負責清理敵方較為輕小的裝甲目標及簡單的碉堡工事,而讓己方坦克殲擊車及反坦克炮專心攻擊敵方重型裝甲單位。但4號H型的炮塔在黑豹的底盤上根本轉不了,因此該車只能當作指揮車來使用。

V-IV坦克的模型

在歷史上其實有不少「移花接木」的坦克,也就是將並不配套的車體和炮塔拼接在一起。例如在德國3號坦克研發的早期曾經在採用煤氣動力的1號坦克的底盤上搭載過3號的炮塔。這輛試驗車的炮塔同樣不能轉動,只是單純為了測試炮塔而已。

測試3號坦克炮塔的試驗車

在二戰中,英國人曾經計劃升級手上兩千多輛只裝備40毫米2磅反坦克炮的瑪蒂爾達坦克。英國人採用的方式比較簡單,直接在瑪蒂爾達的車體上換裝一個早期型克倫威爾坦克的炮塔,配置一門57毫米6磅反坦克炮。但同樣是由於炮塔座圈尺寸不一樣,想讓炮塔旋轉必須整體修改上部車體,這就顯得很沒價值了。因此,這個名為瑪蒂爾達-黑太子的方案被放棄。

瑪蒂爾達-黑太子坦克

日本在二戰期間也搞過這種「換頭」坦克。在研發四式中戰車時,為了試驗其裝備的新式長身管75毫米炮,日本人把它的炮塔整體移植到了一輛三式中戰車上,但這個炮塔能不能轉動就難以考證了。但日本還有一款換頭成功的坦克,由於九五式輕戰車在戰爭中後期顯得十分無力,日本人計劃用舊型號九七式中戰車使用的57毫米炮替換其37毫米主炮,取名為三式輕戰車,但57毫米炮很難在其狹小的炮塔內操作。為了方便火炮操作,日本人直接把舊式九七式中戰車的炮塔(此時大多數九七式已經換用了配置47毫米炮的新炮塔,日軍倉庫內有大量舊炮塔閒置)移植在了九五式的車體上,打造出了四式輕戰車。四式輕戰車原計劃參加本土決戰,但日本提前投降了。

四式輕戰車

相關焦點

  •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戰後,英國為了增加坦克的戰場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開始推出多炮塔的概念,通過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增加坦克的攻擊火力。這種大型多炮塔突擊坦克的概念一推出就受到各國的青睞,其中有一個國家-蘇聯的多炮塔坦克後來居上,先後研製出非常多的多炮塔坦克,達到巔峰的是T-35重型坦克。
  • 圖文:俄羅斯T-95主戰坦克採用無人炮塔
    圖文:俄羅斯T-95主戰坦克採用無人炮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9日 23:44 來源: 來源:艦船知識網絡版軍備動態
  • IS-2重型坦克:蘇聯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功臣
    然而IS-2第一種炮塔的故事就是一個偵探小說,1943年12月第200工廠報告中,只提到製造了90個IS-85炮塔,沒有提及IS-2炮塔,然而車里雅賓斯克在12月已經交付了35輛IS-2。不過,在詳細的生產記錄中,該廠只生產了71個IS-85炮塔,其中一個炮塔還有質量問題而報廢。
  • 美M1A2主戰坦克炮火精度驚人!2600米一炮幹掉友軍,直接掀翻炮塔
    一輛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將僚車坦克當成目標誤擊,炮彈擊中僚車坦克後不僅摧毀了炮塔若干組件,炮彈撞擊炮塔崩落的大量碎片還造成車內裝填手重傷。據悉,當時美軍一個 M1A2 主戰坦克排在訓練場進行機動與射擊訓練,充當排長車的一輛 M1A2 主戰坦克將大約 2600 米外的一輛僚車 M1A2 主戰坦克當成了活動目標而誤擊,排長車發射的一枚 MPAT 訓練彈準確擊中了這輛僚車坦克炮塔的左側面外置物箱。
  • 以伏羅希洛夫命名的坦克,身披堅甲的俄羅斯陸龜,KV-1重型坦克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德國坦克兵們遭遇了蘇聯的裝甲巨獸,KV-1坦克,這些坦克裝甲厚重,火力強大。德軍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幾乎無法對付它們,只有強大的88毫米炮才能夠摧毀這種蘇聯重型坦克,我們就來聊一聊KV-1坦克的故事。
  • 「虎豹」坦克耀眼光環下:三號坦克黯然離場!結果扛了門大炮歸來
    而在戰爭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新式的「虎豹」坦克。特別是戰爭後期,德國的「虎豹」一度打得對手聞風喪膽,後來只不過因為產量的局限,最終功敗垂成。而在「虎豹」坦克那耀眼的光環下,很多坦克都黯然失色,例如有一款曾經的絕對裝甲主力:三號坦克,自從「虎豹」出現後,就顯得默默無聞,毫無存在感了!其實在二戰初期,三號坦克所向披靡,可以說是當年「閃電戰」的中流砥柱。
  • 電影《獵殺T34》:T-34坦克大顯身手,是俄羅斯的精神圖騰
    看完這部電影就不得不讓人對T-34坦克充滿了好奇心,為何這款裝備會成為衛國戰爭的代表,今天我們著重聊聊這款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坦克。T34/76坦克,蘇德戰場上顯神威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並未做好戰爭準備的蘇聯只能硬著頭皮去抵抗,在戰爭初期,德軍的進攻勢如破竹,面對德國的裝甲洪流最有效的武器就是T-34坦克了,當時蘇聯裝備的T-34 1940型坦克在火力、裝甲、機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在面對德國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勢如破竹。
  • 蘇聯重型坦克巔峰之作,震驚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德國的裝甲部隊中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坦克是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其坦克質量遠非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時可以比擬的。而蘇聯坦克部隊也是實力不俗,其裝備的T-34/76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可以說是1941年時最為強大的坦克。在蘇德戰爭初期的坦克爭霸中,蘇聯人憑藉這兩款坦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
  • 坦克世界 悄悄加強的德系金幣車,你車庫裡的「59-1」號坦克
    各位車長老爺們大家好啊,官網上掛的「1月活動日曆」顯示,就在這個月還會有一次「坦克置換」活動,估計還是那些「老玩意」,也是一樣的折價+補錢置換,但如果您要覺得手裡的部分車玩的不舒服,那也是可以換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臺8金,可能您也早就想把它給換了,但是先別急,它被加強了!
  • 力挽狂瀾的KV-2重型坦克,為何卻沒能續寫它在戰爭初期的輝煌?
    當時的德軍第41裝甲軍軍長萊因哈特將軍事後回憶道:「 這此迎擊戰中,我軍的坦克中有1/3是四號坦克,我們的坦克向開上街道的怪物進行多方向射擊,但這根本無濟於事,我們的坦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被打倒!
  • 坦克世界中的老資格頂級車:Cobi積木IS-7坦克評測,進步明顯
    從「前315時代」的0.6.3版本到國服封測中的1.9.0,和隔壁的老鼠一起在遊戲中度過了長達9個年頭的IS-7如今已經是坦克世界中最老資格的頂級車之一。歷經了數十個版本更迭,即使旗下的9級小弟從IS-4換成了T-10又變成了257,老對手T30早早轉職成了重炮TD,隨著鄰居的111-5A和113以及自家的277的加入,「突擊型重坦」的名頭也已不再獨享,IS-7依舊是蘇聯科技樹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型坦克,也是無數初入遊戲的蘇系新手的夢想戰車。
  • 二戰波蘭7TP輕型坦克,能與德軍坦克相匹敵,無奈數量太少
    波蘭也曾是歐洲大陸上一支強勁的軍事力量,二戰前的波蘭軍雖然體制落後,但整體體量還是不容小覷的,在武器裝備上還是有一些先進型號,例如7TP就是一款還算不錯的輕型坦克,至少在波蘭戰役期間並不落後,對陣德軍的一號、二號坦克甚至還有些許優勢。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T-34/85的另一項重要改進是採用了重新設計的新型炮塔(參考自沒有量產化的T-43坦克),大大加大了炮塔空間,並根據戰鬥中得到的經驗增加了裝填手從而將車長從指揮-裝填(或指揮-瞄準)的雙重任務中解放出來,極大地提高了作戰效率。由於加大的炮塔,德軍常把T-34/85稱為「大腦袋T-34」。
  • T-72的荊棘王冠,俄羅斯早期的布爾拉克通用炮塔項目
    ,就要追溯到蘇聯解體之前的640工程,上世紀80年代末到1990年年初,鄂木茨克廠設計出了640工程坦克,新型坦克相較於此前的蘇制坦克有了大刀闊斧的改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擁有一個巨大的炮塔尾艙,與西方主戰坦克十分相似,但是在整體尺寸上,640工程依然保持著蘇聯坦克低矮的設計。
  • 希特勒愛將虎式坦克戰神:魏特曼上尉之死
    當時2連編制中的虎I型坦克有204、205、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共14輛,205號車是魏特曼的指定座車,但半路拋錨;204、211號的駕駛艙處的迷彩與波村之戰被毀的那輛魏特曼座車不同;213號沒有出現在行軍照片中;214、221號已知是在以後的戰鬥中被擊毀;222號曾有波村之戰後拖救231號的照片,魏特曼在波卡基之戰後曾用231
  • 裝車輪的坦克:瑞典L-30輪履兩用坦克研製實錄
    34號坦克底盤正在測試,除了新發動機外,還採用了兩個散熱器。1935年Merker共製造了6輛樣車,只有兩輛在瑞典製造。31、32、33和34號在埃斯林根機械有限公司製造。m/28根本就不像一輛坦克。Landsverk L-5或m/28在歷史檔案上有很多空白,只知道它與其他德國坦克到了蘇聯喀山。
  • 名氣完全被「IS-2」掩蓋,蘇聯坦克重要的裡程碑「IS-1」
    提起二戰時期蘇聯的重型坦克,相信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KV2和IS-2史達林了,這兩款重型坦克,在戰爭初期和末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德國人都非常忌憚。但在重型坦克的研發過程中,有一款坦克卻不得不提,它就是IS-2之前的型號IS-1,這款坦克卻往往因為IS-2而被人們所遺忘。
  • 淺談IS-2重型坦克
    研製背景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聯成功繳獲了一輛完好的虎式坦克,並且對它進行了打靶測試。測試表明,T-34-76坦克的F34火炮和KV-1的F32火炮在近距離也無法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後者裝上了基於KV-1底盤,防護能力更好點的車體和新炮塔,便成為了著名的約瑟夫·史達林二型坦克(IS-2)防護IS-2的底盤正面首上裝甲甚至比虎式還要厚,高達120mm(而且還是傾斜裝甲),可以在中遠距離防禦虎式的KWK36型88mm火炮。
  • 回顧二戰德國的鼠式坦克,又是一款中看不中用的「廢材」武器
    ,蘇聯正在秘密研製重量為100噸的超重型坦克。直到1943年2月才正式確定了最終的官方名稱「鼠式」,之所以取名「鼠式」,是為了迷惑蘇軍的情報部門,讓他們誤以為這是一款毫無威脅的輕型坦克。 二、移動的鋼鐵堡壘 最開始,兩款樣車均沒有安裝正式的炮塔,只是採用假炮塔進行了模擬實驗,直到1944年6月,真正的炮塔才被安裝在坦克車身上。
  • 印度豹坦克,二戰德國坦克技術大雜燴
    印度豹坦克其實保時捷公司在那時候是被禁止研發某些軍用設備的,因此這個印度豹坦克的設計其實是個大雜燴,它將二戰德國的坦克設計經驗整合了一下,以現有技術進行適當的修改,這也是為什麼印度豹坦克看起來有幾分VK7201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