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克世界》中,有一輛非常奇妙的金幣車,有著7級黑豹坦克的車體,而使用的是5級4號坦克的炮塔及主炮。這款坦克在遊戲中被稱為V-IV號,是個火力和防護嚴重不均衡的5級MT。它在遊戲中極為強悍,堪稱一輛屠幼神車,但這輛車是怎麼來的呢?
顯而易見的是,這款坦克採用了黑豹D型的車體,安裝了一個4號H型坦克的炮塔,並且在炮塔上配置了附加裝甲。有說法是這個車體來源於炮塔受損的黑豹,也有說法是來源於黑豹救援車。現實中,這款坦克的炮塔是不能轉動的,因為4號坦克和黑豹坦克的炮塔座圈尺寸不一樣,4號的炮塔只能剛性地連接在黑豹的底盤上而無法轉動。所以在戰鬥中,V-IV坦克只能當作突擊炮來使用,其火炮僅可上下擺動,所有水平射向調整都需要轉動車體。不過根據記錄,歷史上的V-IV坦克都是在德軍653重坦克殲擊營當作指揮車使用的,並不一定要直接參加戰鬥。
然而這款V-IV坦克卻還有很多疑點值得討論,最主要的就是它的製造初衷。如果說這車最早是打算拿來訓練用的,但兩款母體坦克差別太大,炮塔都轉不了的話能有多少訓練價值很難說。可如果單純當作突擊炮使用的話,用黑豹底盤的變型車中有一個黑豹突擊炮,也叫「突擊豹」,就是把黑豹坦克的75毫米主炮換為一門150毫米StuH 43/1步兵炮。這款戰車完全可以滿足使用,何必拼湊出V-IV這麼個奇葩玩意?
更為奇怪的是,一向嚴謹的德國人連圖紙資料和設計模型都要拍照留檔,關於V-IV坦克的信息卻僅有兩張照片,因此這款坦克很可能是臨時拼湊出來的。但我們不妨猜測一下其初衷,V-IV坦克最大的特點就是攻弱守強,其正面防護可以抵擋當時盟軍除大口徑反坦克炮之外的所有火炮的直接打擊,而裝備的48倍徑75毫米炮基本可以打穿當時盟軍所有大批量裝備的坦克。鑑於V-IV坦克裝備於重坦克殲擊營,因此其很可能起到支援車的作用,負責清理敵方較為輕小的裝甲目標及簡單的碉堡工事,而讓己方坦克殲擊車及反坦克炮專心攻擊敵方重型裝甲單位。但4號H型的炮塔在黑豹的底盤上根本轉不了,因此該車只能當作指揮車來使用。
在歷史上其實有不少「移花接木」的坦克,也就是將並不配套的車體和炮塔拼接在一起。例如在德國3號坦克研發的早期曾經在採用煤氣動力的1號坦克的底盤上搭載過3號的炮塔。這輛試驗車的炮塔同樣不能轉動,只是單純為了測試炮塔而已。
在二戰中,英國人曾經計劃升級手上兩千多輛只裝備40毫米2磅反坦克炮的瑪蒂爾達坦克。英國人採用的方式比較簡單,直接在瑪蒂爾達的車體上換裝一個早期型克倫威爾坦克的炮塔,配置一門57毫米6磅反坦克炮。但同樣是由於炮塔座圈尺寸不一樣,想讓炮塔旋轉必須整體修改上部車體,這就顯得很沒價值了。因此,這個名為瑪蒂爾達-黑太子的方案被放棄。
日本在二戰期間也搞過這種「換頭」坦克。在研發四式中戰車時,為了試驗其裝備的新式長身管75毫米炮,日本人把它的炮塔整體移植到了一輛三式中戰車上,但這個炮塔能不能轉動就難以考證了。但日本還有一款換頭成功的坦克,由於九五式輕戰車在戰爭中後期顯得十分無力,日本人計劃用舊型號九七式中戰車使用的57毫米炮替換其37毫米主炮,取名為三式輕戰車,但57毫米炮很難在其狹小的炮塔內操作。為了方便火炮操作,日本人直接把舊式九七式中戰車的炮塔(此時大多數九七式已經換用了配置47毫米炮的新炮塔,日軍倉庫內有大量舊炮塔閒置)移植在了九五式的車體上,打造出了四式輕戰車。四式輕戰車原計劃參加本土決戰,但日本提前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