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拼湊出來的獵手,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
「混血獵手」列傳:二戰德軍「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技戰史(下)
四. 部隊編成
「黃鼠狼」系列坦克殲擊車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滿足德軍統帥部對下屬級反坦克炮單位部分自行化的需求。在「黃鼠狼」系列出現以前,德軍只裝備過少量有捷克制47毫米反坦克炮的1號坦克殲擊車。可以認為,「黃鼠狼」系列的量產才真正拉開了德國反坦克炮自行化的序幕。
根據1942年初的編制計劃,德軍師屬3連制反坦克炮營將有一個連換裝「黃鼠狼」坦克殲擊車。全連裝備6-9輛「黃鼠狼」,編為2-3個自行反坦克排。連裡的其他車輛也將實現履帶化或者半履帶化,如彈藥車、指揮車等等。
根據理想編制,國防軍和黨衛軍下屬的裝甲師、步兵師、裝甲擲彈兵師(摩託化步兵師)都將進行換裝。不過因為「黃鼠狼」數量有限,只能優先提供給反坦克壓力最為沉重的裝甲師。在1942年底長管四號和三號突擊炮大量出現以前,「黃鼠狼」是少有的可以在遠距離摧毀蘇軍重型坦克的戰車獵手。
根據已有資料,可以確認接收過「黃鼠狼」3(Sd.Kfz.139)的部隊如下:
備註:
1. 表格中「裝甲擲彈兵師」的稱謂從1942年7月開始,這些師在此之前被稱為摩託化步兵師
2. 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擲彈兵師1943年春季以後改編為裝甲師
3. 部隊在1942年以後接收的「黃鼠狼」3並非新生產,而是從其他部隊接收或是返廠大修後重新配發前線的戰車
4. 表格所述情況只佔「黃鼠狼」3產量的一部分,有許多裝備情況受限於資料無法搞清楚。推測第4、24裝甲師,第31、68步兵師,第90輕裝師,黨衛軍第1「希特勒」裝甲擲彈兵師(後改為裝甲師),第4、24裝甲師等部隊也裝備過「黃鼠狼」3,但裝備的具體數量、時間等無法得到證實。
五. 部隊戰跡
「黃鼠狼」3在1942年春末走下生產線後立即交付前線部隊,參加了在北非和東線的奮戰。在1942年底長管四號和三號突擊炮大量交付前,它們成為了配屬部隊的火力支援核心,在反坦克作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北非
1941年隆美爾的非洲軍來到北非幫助那不爭氣的義大利盟友。德軍雖然以靈活的戰術多次重創英軍,但面對英軍重甲的「瑪蒂爾達」2型重型坦克卻幾乎無計可施。無論是37毫米還是50毫米反坦克炮都無法在正面對「瑪蒂爾達」取得有效擊穿。德軍雖然可以用少量88毫米高射炮來平射敵軍坦克,但高射炮大部分都屬於空軍,軍種之間協調比較麻煩。而且88炮數量太少,過於笨重,只能依託隱蔽的預設陣地展開。非洲前線迫切需要一款強力坦克殲擊車。
1941年4月,第605反坦克營開赴北非。該營混編有1號坦克殲擊車、37和50毫米反坦克炮。非洲軍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款坦克殲擊車。但1號的威力還是不足,而且數量太少只有一個連,無法扭轉反坦克戰的頹勢。
1942年初,裝備有「黛安娜」坦克殲擊車的第3反坦克排抵達北非,隨後納入第605反坦克營麾下。擁有PAK36(R)76.2毫米炮的「黛安娜」展現了非凡威力,但畢竟是一個臨時用半履帶車加了幾塊鋼板架上大炮的趕工產物,在機動能力、視野上都有很大缺點,而且數量還是太少。
1942年5月,第一批24輛「黃鼠狼」3啟運,6月抵達北非。根據非洲軍團的命令,「黃鼠狼」3將組成反坦克營下屬的自行反坦克炮連,配屬裝甲師遂行支援作戰。截止1942年底,大約有70餘輛「黃鼠狼」3運到北非。
第15裝甲師下屬的第33反坦克營到1942年10月總計獲得16輛「黃鼠狼」3。這些坦克殲擊車趕上了阿拉曼戰役,用重炮迎擊洶湧而來的英軍坦克群。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自身也在敵人的猛烈火力下損失慘重。1942年10月24日夜,英軍撕裂了友鄰部隊的防禦,第33反坦克營緊急投入戰鬥封堵缺口。經過一天鏖戰,戰力基本耗盡,可以使用的「黃鼠狼」3隻剩下一輛。1942年11月,該營的「黃鼠狼」3全部損失。1943年5月,該營殘部最終向美軍投降。
第39反坦克營配屬第21裝甲師作戰。根據其1942年9月的兵力報告,共有18輛「黃鼠狼」3和17門PAK-38 50毫米反坦克炮。該部將裝備分配到兩個反坦克連中使用。英軍在阿拉曼發起猛攻後,第21裝甲師的防線遭到重擊險情頻頻。10月23日,第39營集中全部「黃鼠狼」3,支援義大利步兵和德軍突擊工兵向英軍發起逆襲。「黃鼠狼」3在戰鬥中發揮火力優勢摧毀多輛英國坦克,展現了「長管射手」的威力,但反攻卻最終在優勢敵軍前敗下陣來。後來,第39營以連為單位在戰線各處充當「救火隊」,配合友軍步兵和坦克行動。
在11月的鏖戰和災難性的敗退中,第39營遭到重創,月底只有下4輛可以開動的「黃鼠狼」。到12月中旬,全營只剩下兩輛無法開動的「黃鼠狼」和3門沒炮彈的PAK-40 75毫米反坦克炮。到12月底,該營的「黃鼠狼」全部宣告損失。在突尼西亞戰役尾聲,第39反坦克營殘部向美軍投降。
第10裝甲師麾下反坦克第90營的「黃鼠狼」們比上述戰友要長命一些。該營的9輛「黃鼠狼」在阿拉曼戰役中基本倖存了下來。但在1943年2-3月的突尼西亞戰役中,防護脆弱的「黃鼠狼」被拿來與坦克協同發起反擊,很快在敵軍炮火和地雷面前損失慘重,1943年5月,該營在自毀殘存重裝備後投降。
(二)東線
在東線平原上,「黃鼠狼」的強悍火力更是得到了充分施展。作為德軍裝甲兵老牌部隊的第1裝甲師在1942年5月接收了6輛「黃鼠狼」。該部當時駐守在勒熱夫,這些新裝備很快就開到前線射擊蘇軍坦克,取得了不錯的戰果。1942年11月,蘇軍發起了規模宏大的「火星」進攻戰役,試圖合圍部署在勒熱夫突出部的德軍第9集團軍。第1裝甲師作為「救火隊」四處奔波,迎頭痛擊了進攻的蘇軍。「黃鼠狼」3多次在遠距離摧毀蘇軍的KV和T-34坦克。1942年12月底,第1裝甲師撤離前線,把「黃鼠狼」和其他重裝備移交給了友軍。但該師「黃鼠狼」移交給了誰、這些裝備後續的戰爭經歷是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同樣在勒熱夫作戰的第2裝甲師也在1942年春末接收到了9輛「黃鼠狼」。1942年7月2日,第二裝甲師第38反坦克營在作戰中用「黃鼠狼」一口氣摧毀了14輛T-34,自身零損失。因為火炮威力大,每當前線遭遇蘇軍重型坦克的時候,都會讓反坦克營的「黃鼠狼」3前去救火。1942年8月11日,德軍再次擊退了蘇軍的一次坦克反擊,有20輛T-34和KV變成了燃燒的殘骸,這些戰果大部分都是「黃鼠狼」包攬的。
在後來的冬季防禦作戰中,機動靈活、火力強悍的「黃鼠狼」表現活躍。反坦克營的官兵都很喜歡這種武器。他們還發揮智慧,通過為坦克殲擊車增加新的應急油箱和管線,解決了之前「黃鼠狼」存在的發動機供油不暢的問題。因為缺乏俄制火炮的部件,維修部隊的士兵還經常冒險到前線尋找蘇軍遺棄的火炮,拆下零件來維修「黃鼠狼」。
1942年12月,第38反坦克營接收到了一批「黃鼠狼」3H(Sd.Kfz.138)。相當於該營混編了三種反坦克武器:裝備蘇制火炮的「黃鼠狼」3,裝備75毫米炮的「黃鼠狼」3H,以及牽引型的PAK-40。營指揮部還擁有幾輛舊式的2號、38(T)和3號坦克。1943年6月,第38營向第616反坦克營移交了剩餘的6輛「黃鼠狼」3。
黨衛軍第2「帝國」摩託化步兵師在1941年—1942年冬的莫斯科戰役中損失慘重,麾下的黨衛軍第2反坦克營被打得只剩下一個殘缺的連。1942年5月「帝國」師返回德國補充,反坦克營第3連改為自行反坦克炮連,接收了一批「黃鼠狼」2(Sd.Kfz.131,使用2號坦克底盤搭載PAK-40 75毫米反坦克炮)和9輛「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武裝黨衛軍的野戰部隊在德軍中很受重視,在裝備補充上享有優先權,「帝國」師坦克殲擊車的補充數量就多於其他的國防軍部隊,連反坦克營的指揮車都能用上3號坦克。
1943年2月,「帝國」師返回東線,參加了哈爾科夫反擊戰。「黃鼠狼」與長管四號、突擊炮和虎式坦克這些新銳兵器一起給予蘇軍重創。不過俄國嚴寒也給「黃鼠狼」造成了很多問題,油箱和供油管道甚至會被凍住。「帝國」師雖然掛著裝甲擲彈兵師的名頭,但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強大的裝甲師。反坦克營的裝備「豪華」到以坦克殲擊車為主力,後來乾脆編入了黨衛軍第2裝甲團,充當裝甲團的第3營。下屬三個反坦克連的番號也變為第9、10、11裝甲連。第2裝甲團還編入了20多輛繳獲的蘇制T-34坦克。裝備俄國大炮的「黃鼠狼」和T-34協同作戰,向原來的主人猛烈開火,倒也是戰爭史上很有意思的一幕。
1943年5月,裝備坦克殲擊車的第11裝甲連又改編為黨衛軍「帝國」師突擊炮營第4連,並參加了7月的庫爾斯克會戰。7月12日,黨衛軍裝甲軍在普羅霍羅夫卡與蘇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爆發坦克大戰。蘇軍蜂擁而來的第一波坦克群被反坦克壕所阻擋,轉向時當即遭到「黃鼠狼」兇狠的側射火力,損失慘重。在隨後的戰鬥中,蘇軍的T-34、KV、T-60/70坦克在草原上變成了虎式、長管四號、突擊炮、「黃鼠狼」們的絕好射擊靶標,只能憑藉數量優勢猛衝試圖與德軍打近戰……
1943年8月,「帝國」師撤離東線,突擊炮營4連解散,剩餘的「黃鼠狼」交給了本土的軍械倉庫,人員則補充到突擊炮營的其他連隊中。
上述文字只記敘了部分裝備「黃鼠狼」3部隊的簡要戰史。還有更多「黃鼠狼」的戰史有待發掘。「黃鼠狼」3的戰爭經歷一直延續到1945年。根據部隊上報的兵力統計表,1945年1月,前線部隊擁有的戰備狀態的「黃鼠狼」3還有近40輛,總保有數量近60輛。
六. 評價
前線部隊對一種武器的評價是最有參考價值的。「黃鼠狼」3列裝以後,德軍官兵對它的評價歸納如下。
優點:1.火力強勁,穿甲威力強,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可以在遠距離摧毀敵人的任何坦克。
2. 機動性不錯,坦克殲擊車的速度、轉向能力、越野能力和可操縱性都很棒。捷克坦克底盤性能可靠,維修也並不複雜。
缺點:1.側向視野差
2.側後防護為零,乘員極易受到輕武器和彈片的殺傷
3.坦克懸掛的彈簧板容易損壞,坦克的變速箱和供油設備也存在問題。在戰況緊急時,零配件供應不暢,上述情況會嚴重降低戰車的出勤效率。
4.坦克履帶窄小,在泥濘環境中機動受限。
5.殲擊車自身備彈略少,只有30發
總體而言,德軍認為「黃鼠狼」是相當厲害的一種反坦克武器。但因為脆弱的防護必須和敵人保持足夠的距離,在第二線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火炮發射後的焰火和塵埃很容易暴露位置,坦克殲擊車必須經常轉移陣位,為此應該事先勘察好足夠的預備發射陣地。因為備彈數量少,彈藥補給車必須跟隨作戰,反坦克連還應該在淺縱深準備補給點。
「黃鼠狼」3因為強悍火力和脆弱防護的特點,與坦克、突擊炮在戰術使用上存在很大區別。「黃鼠狼」必須得到專業的指揮才能發揮出威力。不要讓「黃鼠狼」接受其他部隊指揮官的指揮,因為坦克兵和步兵往往都會把它們當成坦克來使用,甚至投入一線作戰,這會遭到巨大損失。如第5裝甲師的一個「黃鼠狼」排在缺乏友軍協同的情況下,被命令向蘇軍步兵陣地發起反擊。剛剛開出200多米,乘員就在蘇軍機槍和反坦克槍的火網下死傷慘重,全部車輛喪失戰鬥力。(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