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柏林戰役中的蘇軍SU-76自行火炮
柏林戰役是蘇聯紅軍對德國法西斯軍隊的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上的最後一場大規模城市攻堅戰役。戰役從1945年4月16日開始至5月2日結束,歷時17天。經此一戰,德軍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一星期後,德國分別與英、美盟國和蘇聯談判籤約,宣布無條件投降。
兵力對比
■ 蘇軍:集中了20個合成集團軍、4個坦克集團軍、7個獨立坦克軍、2個機械化軍、4個航空兵集團軍,以及波蘭的2個集團軍、1個坦克軍,共250萬人、4.2萬門火炮和迫擊炮、6250餘輛坦克、戰機7500架。
■ 德軍: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裝甲師,以及其他許多獨立兵團,共約100萬人、牽引火炮104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作戰飛機3300架。
作戰背景
柏林是一座大型工業城市,也是德國戰爭機器的關鍵部位,它就像德國法西斯的心臟,只要它還在跳動,戰爭就不可能結束。因此,自從失掉東普魯士後,希特勒便一直坐鎮柏林。在蘇軍攻克柏林前,他一方面組建新軍(絕大部分是14至16歲的少年),另一方面加強柏林的防禦工事,企圖把柏林變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以作困獸之鬥。
蘇軍企圖:以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航空兵和海軍的協同下,實施強大突擊,迅速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地區,合圍並分割德軍柏林集團,然後逐個殲滅並最終攻佔柏林。
德軍企圖:首先扼守奧得河-尼斯河西岸,阻止蘇軍推進。一旦沿河防禦被突破,則以柏林周圍有利地形為依託,阻止蘇軍突入柏林。
作戰經過
1945年4月16日晨,蘇軍的近萬門大炮在奧得河畔同時開火,柏林戰役正式打響。
蘇軍突破外圍防線
■ 中路蘇軍突破奧得河
4月16日凌晨3時,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動用火炮、迫擊炮和火箭炮,猛轟德軍陣地20分鐘。隨後,前沿陣地的探照燈全部打開。蘇軍順著光亮向德軍陣地發起猛衝。
1小時後,蘇軍就突破德軍一線陣地,向縱深推進1.5-2公裡。天亮後,蘇軍遭遇德軍拼死反擊,推進速度銳減,蘇軍第二梯隊開始投入戰鬥。上午10時,蘇軍第9坦克軍也投入交戰。下午,朱可夫又把近衛第1、第2坦克集團軍投入交戰,終於一舉突破德軍第一防線。當蘇軍接近澤洛夫高地,向德軍第二防線發起進攻時,再次遇到頑強抗擊。
4月17日,朱可夫在主攻地段每公裡集中250-300門火炮猛轟德軍陣地,各坦克集團軍協同步兵兵團快速推進,繞過德軍支撐點,將摧毀各支撐點的任務留給第二梯隊。德軍多次發起反衝擊,均被蘇軍近衛第8集團軍擊退。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成功突破德軍第二防線。
4月18日,德軍統帥部幾乎把全部戰役預備隊都投入交戰。蘇軍主力僅推進3-6公裡,靠近德軍第三條防線。蘇軍統帥部認為,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前進緩慢有礙於原定計劃,遂命令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協助進攻。
為了執行最高統帥部的指示,朱可夫要求炮兵向第一梯隊靠近,以便實施更密切的協同,並命令航空兵增加支援力度。在之後的兩晝夜裡,蘇軍終於攻克德軍第三防線,在19日突破德軍的奧得河防線。
■ 南路蘇軍突破尼斯河
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科涅夫的指揮下,也於4月16日6時在尼斯河畔發起進攻。炮火準備後,蘇軍先遣分隊於6時55分開始強渡尼斯河。7時5分,蘇軍轟炸機對德軍樞紐和指揮所進行猛烈轟炸。蘇軍第一梯隊迅速佔領河岸登陸場。當天結束前,蘇軍突破德軍第一防線。
4月17日,蘇軍開始攻擊德軍第二防線。德軍從預備隊中抽出4個坦克師,實施反突擊。根據這種情況,蘇軍指揮部命令近衛第1、第4坦克集團軍主力全部投入交戰,粉碎了德軍的多次反突擊,最終突破德軍第二防線。17日夜,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近衛第3、第4坦克集團軍轉向進攻柏林。此時,德軍正試圖向斯普裡河防區增兵。為此,蘇軍計劃以航空火力遲滯德軍,同時在防禦薄弱的科特布斯、斯普裡堡地段實施突擊,加速進攻斯普裡河。
4月18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第7機械化軍和第27步兵集團軍的部隊首先強渡斯普裡河成功。19日晨,近衛坦克第3、第4集團軍和第13合成集團軍全部渡過斯普裡河。至此,烏克蘭第1方面軍突破德軍三道防線和兩道江河障礙,完成了對尼斯河防線的突破任務。
■ 北路蘇軍牽制「維斯瓦」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由於實施東波美拉尼亞戰役而耽誤了參加柏林戰役的時間,沒能和另外兩個方面軍一起進攻。4月18日,蘇軍統帥部考慮到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進展遲緩,命令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強渡奧得河。該方面軍於當日發起進攻,用2天時間強渡東奧得河,肅清了東、西奧得河間的德軍,有效牽制了德軍「維斯瓦」集團,保障了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側翼安全。
柏林城外分割合圍
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近衛第3、第4坦克集團軍以每晝夜30-5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攻擊前進,於4月21日直逼柏林外層防禦。同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柏林外層防禦,逼近東北郊。為了分割被圍德軍,21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將第二梯隊的第28集團軍投入交戰。23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第3集團軍也投入交戰。各合成集團軍利用坦克軍團的戰果,向易北河推進。
鑑於柏林岌岌可危,4月22日午後,德軍在帝國總理府舉行最後一次作戰會議。決定調回守衛易北河防線的第12集團軍,開赴波茨坦,接應從柏林東南突圍的第9野戰集團軍。德軍還向蘇軍第52集團軍和波軍第2集團軍的左翼發動突擊,直到24日,德軍攻勢被遏制。
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部隊在柏林東南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部隊會師,於25日在城西封閉了包圍圈。至此,柏林的50萬德軍被合圍並分割成兩部分:法蘭克福-古賓集團和城區衛戍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