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輛坦克打700輛坦克,蘇軍覺得自己優勢很大,A了上去

2021-01-15 騰訊網

1941年6月22日,就在博克對蘇聯西南方面軍發動猛攻的時候,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也對面前的蘇聯西南方面軍發起了猛攻。

只不過西南方面軍可沒有西方方面軍那麼好對付。

由於擔心德國在戰爭開始後會重點進攻烏克蘭地區,所以蘇聯一開始在烏克蘭地區部署了重兵,不僅部署了兩個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甚至還把自己一大半的機動力量也部署到了這個地區。

到了戰爭開始的時候,西南方面軍下屬8個機械化軍,有4525輛坦克,其中包括了493輛T-34坦克和262輛KV系列重坦,而他們的對手德國第一裝甲集群別說三號、四號,就是一號、二號一起加起來也才只有720輛。

4525輛坦克對戰720輛坦克。

這數量差距,已經飛龍騎臉穩贏了好吧!基本上蘇軍只要A上去,德軍就可以打出GG宣告遊戲結束了。

也正是靠著如此巨大的裝備優勢,蘇聯西南方面軍才能在戰爭開始之初組織起一場大規模的反擊作戰。

4525輛坦克對戰720輛坦克,而且還有不少T-34、KV-1這種先進坦克,任何一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蘇軍目前優勢很大。

這樣的好機會豈能放過?剛好這個時候鐵木辛哥下達了向德軍發動反擊的命令。

於是,不僅僅是西南方面軍軍事委員瓦舒京支持對立刻面前的德軍發動反擊,就連朱可夫和赫魯雪夫也都同意對面前的德軍進行反擊作戰。雖然朱可夫還是比較謹慎的,在籤字之前對這道命令提出過異議,不過優勢這麼大,怎麼想都不會輸吧?所以朱可夫最終還是籤了字。

於是西南方面軍就開始調集自己手下的兵力準備反擊了。

「 西南方面軍應以若干機械化軍和全部空軍,以及第5、第6集團軍其他部隊的集中而強大的突圍包圍並殲滅在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以及布羅迪方向上進攻的敵軍集團,到6月24日黃昏時佔領盧布林地區。」

根據這個指示,西南方面軍計劃對正在突進的德國第一裝甲集群進行側翼打擊,以切斷這個裝甲集群與後續步兵之間的聯繫。

主要的戰役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南部的利沃夫方向,另一個是北部的盧茨克方向。由於利沃夫方向的公路系統要比盧茨克地區更適合坦克部隊機動,而且還有一條可以明顯改善後勤因素的鐵路,所以蘇軍判斷克萊斯特的裝甲主力將選擇這裡作為主要突破口,所以決定把自己最精銳的機械化軍也部署在這裡,好阻擋克萊斯特的推進。

為此,西南方面軍決定在南方投入實力最強的機械化第5、8、15軍進行反擊作戰,這三個機械化軍加起來一共有2483輛坦克,包括716輛先進的T-34、KV型坦克,對付克萊斯特綽綽有餘。

而在北部盧茨克地區,蘇軍部署了另外三個實力較弱的機械化軍,雖然這三個機械化軍加起來只有1212輛坦克,但既然北方不是敵軍的重點突破地區也沒必要部署太多的坦克,而且光是這1200多輛坦克對克萊斯特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只不過西南方面軍的人卻完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們面對的對手可是克萊斯特!作為德軍日後在東線最主要的幾個指揮官之一,克萊斯特哪是什麼好對付的?

蘇軍能想到的,克萊斯特早就想到了!

克氏微笑:小夥子,在我面前不要想太多

所以克萊斯特乾脆反其道而行之,只派出了一個摩託化第14軍前往利沃夫方向,而把自己另外兩個摩託化軍集結起來,從蘇聯人認為不是主要突破口的盧茨克地區發起進攻。

克萊斯特這一手,的確超出了蘇聯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的想像。

不過一切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畢竟無論是在北方盧茨克地區還是在南方利沃夫地區,蘇軍始終都在坦克數量上有著絕對的優勢,就算克萊斯特選擇盧茨克地區作為主要突破口,但只要能將北部的三個機械化軍順利投入戰鬥,就算不能殲滅克萊斯特的裝甲部隊,但給克萊斯特重創應該為什麼大問題。

所以西南方面軍司令部還是決定按照預定計劃發起反擊行動,只不過蘇軍謀劃的這次反擊行動從一開始就不斷的發生意外。

首先就是部隊的部署速度太慢,從6月23日到6月25日,預定發起反擊的6個機械化軍中,只有第4、15、22軍進入了攻擊位置,而另外幾個機械化部隊還在艱難移動的過程中。

為什麼說艱難?

看一下當時第八機械化軍的遭遇就知道了。

蘇軍第8機械化軍在開戰只出有858輛坦克,其中100輛是新列裝的T-34坦克,還有60輛KV重坦,實力僅次於第4機械化軍,而且還是蘇聯內部公認的訓練有素的精銳兵團,因此西南方面軍對其給予厚望。

而從戰鬥一開始,第8機械化軍就疲於奔命。首先是6月22日上午10點,第8機械化軍接到方面軍司令部的命令,前往80公裡以外的桑博爾市以西;就在快到的時候,22點30分第8機械化軍又接到了新的命令,轉頭前往位於利沃夫以東25公裡處;剛到利沃夫後沒多久,第8機械化軍在23日下午又被命令前往亞沃羅夫;而到了當晚23點,第8機械化軍又被命令前往反方向的布羅迪地區。

具體調動情況參考下圖:

如此一來,等第8機械化軍跑到布羅迪的時候,時間已經是6月25日黃昏了。由於沒有制空權,蘇聯第8機械化軍幾乎是在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下來回奔波了400多公裡,中途損失了50%的坦克和火炮,剩下的坦克也即將耗盡燃料。

第9、19機械化軍的遭遇也並不比第8機械化軍好多少,都是在艱難移動的途中遭遇了巨大損失,其中第9機械化軍還是靠著軍長羅科索夫斯基弄走了方面軍全部的預備車輛才得以完成行軍。

由於戰況緊急,每耽誤一刻都可能讓更多的蘇軍部隊被德軍吃掉,所以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還是決定以現有兵力發動反擊。

畢竟就算只到位了三個機械化軍,基爾波諾斯手中還是有2272輛坦克可用,數量是克萊斯特所有坦克的三倍。

但讓基爾波諾斯沒想到的是,他的很多部隊居然連德國坦克的影子都還沒看到,就敗下陣來。

蘇聯機械化第15軍早在6月23日就進入了戰鬥,同時跟德國第11裝甲師和第44步兵師交戰,自己傷亡慘重,到了6月25日這個機械化軍所擁有的坦克已經從640輛下降到了325輛。

而蘇聯機械化第22軍,雖然及時趕到了戰場,只不過由於機械化軍的軍長在戰爭開始後第二天就重傷身亡,使得機械化第22軍的指揮系統陷入巨大的混亂之中。

本來在這種情況下,蘇軍會馬上安排人來接管部隊指揮權,只不過由於德軍的襲擊來的太過突然,根本沒給蘇軍多少反應時間。其結果就是到反擊開始時,機械化第22軍下屬的3個師中只有第19坦克師和第215摩託化步兵師及時趕到了戰場。

只不過這兩支部隊都只裝備著舊型坦克,而裝備31輛KV系列重坦的第41裝甲師此時正忙著修理自己的坦克——他們剛剛經過長途跋涉。

6月24日,機械化第22軍準備對面前的德軍發動反擊,雖然兵力沒有到位,只不過憑藉著KV重坦的巨大威力,機械化第22軍還是短暫攔住了德軍坦克。

只不過由於這個時候蘇聯西部邊境的制空權已經被德國空軍完全掌握,而且德國的空地協同作戰能力在經過波蘭戰役、法國戰役的磨鍊之後已經爐火純青。

德軍前線指揮官直接呼叫來了數個轟炸機群對蘇軍坦克進行密集襲擊,投入反擊的蘇軍部隊很快陷入一片火海,損失慘重。

而就在蘇軍坦克發動反擊的同時,德國第13裝甲師也開始向蘇軍第5集團軍的後方迂迴,有切斷蘇聯第5集團軍退路意向,蘇聯第5集團軍被迫後撤,機械化第22軍也被迫撤到科維爾以東。

而同時發動反擊的蘇聯第6集團軍,雖然成功重創了自己面前的德軍步兵部隊,只不過由於第五集團軍的撤退,自己的右翼被暴露了出來,也被迫後撤。

但由於通訊受阻,第6集團軍的撤退並沒有得到第5集團軍的有效配合,使得蘇聯防線上出現了一個寬達80公裡的缺口,克萊斯特抓住機會,馬上命令自己的第一裝甲集群經過這個缺口向前推進,包抄蘇軍側翼。

也就在這個時候,經過漫長跋涉的第8、9、19機械化軍總算趕到了戰場。

由於情況緊急,這三個機械化軍還沒來得及修整、補充燃料,就接到了上級讓他們在6月26日發起反擊擊退克萊斯特的命令。

按照部署,第9、19機械化軍將從盧茨克以東發起反擊,而8、15機械化軍將從布羅迪以北及其東北地區發動反擊,用德國人擅長的鉗形攻勢來擊敗克萊斯特。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第8機械化軍的反擊能否成功,這直接關係到能否阻擋克萊斯特的前進腳步。

而擋在第8機械化軍正面的是德國第16裝甲師,師長是漢斯·胡貝少將。

由於通過飛機偵查和地面部隊的報告,胡貝少將一眼就看出了蘇聯第8機械化軍的意圖,並做了充分準備,只要第8機械化軍敢發動進攻,他就有信心在友軍的支援下挫敗蘇軍的這次反攻。

然而令胡貝沒有想到的是,他預計中的苦戰並沒有發生——

6月26日早上,第8機械化軍剛剛按照命令發起反擊,就遇上了一條兩岸都是沼澤的河流,坦克無法通行。沒辦法第8機械化軍只能先派出摩託化分隊去佔領河對岸以掩護渡河。而一直在關注蘇軍動向的德軍哪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配合第16裝甲師的德國第57步兵師炮兵部隊馬上行動,按照早已設定好的參數,對著0正在渡河的蘇軍一頓猛轟,105mm輕型榴彈炮和150mm重型榴彈炮發射的炮彈很快就摧毀了大量的蘇聯坦克。

而等到第8機械化軍好不容易突破這道河流跟德國第16裝甲師的先頭部隊發起遭遇戰不久,第8機械化軍的油料就耗完了!沒了油料的坦克只能當個不能移動的固定炮塔使用,戰場價值驟減。

而這時德國第四航空隊的轟炸機也像禿鷲一樣,聞著腐肉的味道飛來了,不斷的襲擊第8機械化軍所屬的坦克。最終在德國炮兵、轟炸機的連續猛攻下,第8機械化軍,這支被朱可夫所認可的部隊在投入戰鬥僅一天時間就被迫退出了戰鬥。

與此同時,第9機械化軍的反擊也很部署了,他們跟德國第13、14裝甲師交戰沒多久被重創,被迫後撤,而沒了第9機械化軍的掩護,已經擊退了德國第11裝甲師右翼的第19機械化也敗下陣來。

現在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擋克萊斯特的前進了。

克萊斯特的坦克就像猛虎出山一樣,不斷的向著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側翼席捲而去,在嚴峻的形勢下,蘇聯西南方面軍司令部最終在6月28日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就這樣,在損失了大量坦克之後,蘇聯西南方面軍在第5集團軍的拼命掩護之下得以完全撤退到舊國界線的位置,守衛基輔城。

唯一的例外就是第8機械化軍。

這個機械化軍明明在6月27日早晨就接到了撤退的命令,還沒過3個小時就又接到重新發起進攻的命令,西南方面軍軍事委員瓦舒金甚至親自跑到第8機械化軍軍部,告訴第8機械化軍軍長裡亞貝舍夫少將,如果不執行進攻命令就槍斃他。

沒辦法,第8機械化軍只能在沒有任何友軍的掩護下獨自向德軍發動反擊,用僅剩的一點油料來證明自己對於蘇維埃祖國的忠誠。他們也無愧於自己「蘇維埃軍人」的身份,很多蘇聯士兵直到陣亡的那一刻手裡都還緊握著武器。

但由於德軍佔據明顯的優勢,最終第8機械化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少數部隊得以存活。

就這樣,克萊斯特出乎意料的贏得了這場紙面實力懸殊的坦克大戰。

根據西南方面軍在7月7日上報總參謀部的數字,西南方面軍手裡的坦克僅剩下了900多輛,而第4、8、15這三個機械化軍的坦克加在一起也才只有100多輛,其中最慘的是第15機械化軍,到7月6日只剩下了30輛坦克,而到了7月12日這個數字下降為9輛。

蘇軍以4000輛坦克對戰克萊斯特手裡的700輛坦克,看似優勢很大,結果卻被克萊斯特所擊敗,不僅如此,克萊斯特還在西南方面軍身上刷出了堪稱世界紀錄的1:20坦克戰損。

由此可見,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鬥獸棋!

相關焦點

  • 德軍的最後一次勝利,勞班坦克大決戰,摧毀蘇軍351輛裝甲車輛
    但德國人的好運似乎突然降臨了,3月2日這一天突然天降暴雪,蘇軍炮兵和航空兵停止了攻擊。雙方只有地面部隊能夠發動進攻,德軍在格倫德一帶成功伏擊了一支蘇軍裝甲部隊,該部隊裝備有大約70輛T-34坦克和謝爾曼坦克,這次伏擊摧毀了10輛蘇軍坦克。
  • 一輛虎式最多可以單挑多少輛盟軍坦克?魏特曼、卡裡烏斯都靠邊站
    相信很多熟悉二戰史的朋友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魏特曼和卡裡烏斯這兩位最著名的虎式王牌:前者於1944年6月13日在諾曼第的維萊博卡日伏擊英軍裝甲部隊,單車擊毀超過20輛坦克和大量其他車輛,憑藉一己之力打殘英軍一個裝甲營,魏特曼也因此一戰封神;一個多月後的7月22日,卡裡烏斯帶領僚車在馬裡納瓦村向蘇軍一支坦克部隊發起突襲,擊毀17輛蘇軍坦克,其中包括10輛最新式的"史達林"重型坦克!
  • 火力強勁可以點名,防護卻奇差:德軍靠蘇軍反坦克炮打穿蘇軍戰車
    1號坦克殲擊車1941年4月,第605反坦克營開赴北非。該營混編有1號坦克殲擊車、37和50毫米反坦克炮。非洲軍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款坦克殲擊車。但1號的威力還是不足,而且數量太少只有一個連,無法扭轉反坦克戰的頹勢。
  • 皮糙肉厚的斯拉夫裝甲陸龜,蘇軍的移動碉堡,衛國戰爭的KV坦克
    ,科廷將其命名為KV-1坦克並提交給蘇軍驗收人員進行測試。 此後KV-1與KV-2坦克在40年2月獲批正式投入生產,KV-1坦克在40年得到了400輛訂單,而KV-2坦克得到了100輛訂單。不過由於發動機產能的問題,因此KV坦克最終分別採用了V-2K和M-17T兩種發動機。
  • 冬季戰爭中的父子大戰,芬蘭維克斯6噸坦克大戰蘇聯T—26坦克
    等將來測試完,再決定批量購買哪一種更適合自己的。僅僅三輛輕型小坦克, 芬蘭軍方為每輛坦克花費了8410英鎊,折算今天足足55.7萬英鎊。 看到芬蘭人一臉割肉的表情,維克斯公司也有些過意不去, 於是他們贈送給了芬蘭軍方,兩輛最新研製的維克斯6噸兩棲坦克。
  • 蘇聯早期坦克巨無霸,KV系列重型坦克,如何對德軍展開逆襲?
    JU-88轟炸機直飛他們頭頂投彈,超過40輛坦克和卡車被毀。,但是第3機械化軍仍舊擁有52輛各型KV坦克,其中相當數量都是KV-1型重型坦克。,而坦克部隊則突出一個數量優勢。 而蘇軍自身也輕視對坦克的維護,這是因為在和平時期,蘇軍更願意將坦克放在倉庫裡,而不是開出來投入實戰。
  • 被擊中135次還幹掉了22輛德軍坦克,看二戰「神車」前蘇聯KV-1重坦
    ,到1941年6月時基洛夫工廠已生產了636輛。在反坦克營4輛50毫米反坦克炮攻擊中,KV-1雖然多次中彈,但並沒有被擊毀,反而將4門反坦克炮幹掉了。雖然德國後來調來了88毫米重炮,但除了把KV-1逼退了800米外並沒有將之擊毀。而在第二天的戰鬥中,德國調來了一輛4號坦克從正面吸引KV-1火力,配合88毫米重炮一起攻擊KV-1,但在多次炮擊中,只有2發炮彈穿透了KV-1裝甲,但依舊沒有將之徹底摧毀。
  • 米切爾·魏特曼:魂喪諾曼第的「虎式」坦克殺手
    1941年7月12日,米切爾·魏特曼因為摧毀蘇軍坦克贏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之後,他在戰鬥中受傷,贏得了一枚戰傷勳章。  1941年9月8日,魏特曼又贏得了一級鐵十字勳章,隨後在羅斯託夫地區的一次單獨的戰鬥中由於摧毀6輛蘇軍坦克而贏得裝甲突擊徽章,並升為SS-技術軍士。1942年6月5日,米切爾·魏特曼因為其優越的作戰能力被召入SS-軍官學校進行訓練。
  • 無法參加法德四代坦克項目,波蘭升級主戰坦克,要採購800輛K-2
    目前波蘭裝甲部隊主要裝備的坦克是550輛T-72M/M1坦克,250輛豹2A4/A5坦克,200輛自己從T-72M1改過來的PT-91。2坦克,其中中只有95輛處於完好狀態)。波蘭軍隊230輛t-72m/m1坦克進行大修和現代化改造。圖為合同籤字儀式。
  • M1坦克墳場曝光,數十輛美制坦克全被擊毀,俄專家:西方神話終結
    這張拍攝於伊拉克的照片顯示了一個巨大的坦克墳場,光是在照片中就出現了12輛被擊毀的M1A1坦克,這些坦克有些履帶被炸毀,有些裝甲被擊穿,有些甚至連炮塔都被擊飛,說明美軍很可能一直在掩飾自身和伊拉克政府軍的真實戰損情況,以維持美制武器的口碑和出口。與我們印象中美制坦克高大上、偉光正的形象完全不同,照片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美制坦克實際上並沒有他們自己宣傳的那麼強大。
  • 以伏羅希洛夫命名的坦克,身披堅甲的俄羅斯陸龜,KV-1重型坦克
    儘管德軍擁有200多輛坦克,卻拿這些蘇聯人的鋼鐵怪物毫無辦法,三號坦克的50毫米炮和四號坦克的75毫米短倍徑炮無法摧毀這些大傢伙,就更別提38t和二號這種輕型坦克了。 而KV-1可以有效的對付德軍坦克,它的孿生兄弟,腦袋龐大的KV-2坦克只需要一發炮彈就能把德軍坦克轟成廢鐵,德軍不得不拼命的傾洩火力以吸引這些龐然大物的注意力,最終在付出了多輛坦克和眾多工兵犧牲的代價後,終於摧毀了阻擋在他們面前的蘇軍重型坦克營。
  • 經濟實惠的T34坦克,為什麼反而成了戰場上不經濟,不實惠的坦克
    而在波蘭戰役中,蘇軍幸運得到了一輛因為故障而被德軍拋棄的三號中型坦克,具體這輛坦克的型號未知,估計應該是三號E型坦克。在小心的將其拖回國內測試後,蘇軍猛然發現他們與德國的坦克差距極大。 這種三號坦克在性能上完全碾壓了他們現役的T-26中型坦克和BT-5快速坦克,無論在機動性還是防護性上,蘇聯現役的坦克均不能有效的應對三號中型坦克。
  • 戰爭初期德國裝甲兵的夢魘,讓德軍上下束手無策的KV系列重型坦克
    這場戰鬥讓德軍損失慘重,超過40輛坦克被擊毀,還有40門以上的火炮被碾壓成了廢鐵。二、KV無敵不過蘇軍第2坦克的攻勢沒有維持很久,因為他們必須去和在拉斯葉尼亞北部的蘇聯第12機械化軍匯合,所以在中午時就脫離了戰場。
  • 「虎豹」坦克耀眼光環下:三號坦克黯然離場!結果扛了門大炮歸來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起初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那時的三號坦克,依舊可以高歌猛進,所向披靡!甚至還創造了1:6的輝煌交換比。不過好景不長,不久蘇軍的T-34大量出現,三號坦克只能欲哭無淚了:無情地被T-34按在地上「摩擦」。
  • 衛國戰爭蘇軍裝甲骨幹,簡陋但好用,T-34坦克和巴甫洛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最著名的中型坦克T-34坦克,它是蘇軍裝甲的中流砥柱,也是赫赫有名的裝甲炮灰,它不僅是一款設計簡單粗糙的坦克,更是一款成功設計了蘇聯戰時需求的坦克,而這款坦克的研製竟然與巴甫洛夫將軍有關。
  • 鑽進IS-2M重型坦克內部 感受D-25T巨炮的威力
    俄羅斯國家軍事歷史博物館收藏著一輛非常完好的IS-2M重型坦克,這種坦克與T-34中型坦克並列為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的重要象徵。這種重達46噸,配備122mm主炮的鋼鐵巨獸,被史達林稱為「贏得戰爭的武器」。
  • 蘇德戰爭初期的KV系列重型坦克戰史
    這場戰鬥讓德軍損失慘重,超過40輛坦克被擊毀,還有40門以上的火炮被碾壓成了廢鐵。 二、KV無敵 不過蘇軍第2坦克的攻勢沒有維持很久,因為他們必須去和在拉斯葉尼亞北部的蘇聯第12機械化軍匯合,所以在中午時就脫離了戰場。
  • 戰爭中趕工出來的輕型坦克,二戰蘇聯用來應急的T-60輕型坦克
    雖然說T-60輕型坦克後期做了升級,將正面裝甲增加到了35毫米,但部分二號輕型坦克有30毫米的附加裝甲,這就讓T-60輕型坦克在對陣二號輕型坦克時頗為麻煩,如果不能一擊消滅對方,那麼自己就會陷入危險境地。
  • 安能辨我是雄雌,全面仿製維克斯Mk.E的T-26步兵坦克
    以納粹德國為例,在並不先進的坦克研發水平和與英法等國相比較為薄弱的工業基礎的限制之下,德國人選擇大量研發並裝備速度較快的輕型坦克以取得優勢。這種設計思路在隨後的實戰中展現出了其正確性——1941年6月,希特勒當局宣布撕毀兩年前籤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集結了包括200個師、3700輛坦克在內的大軍悍然發動對蘇聯的戰爭。
  • 爭奪T62坦克,前蘇聯高級特工栽在中國農村老漢手裡
    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至今陳列著一輛蘇制坦克。這是一輛T62坦克,20世紀50年代末由前蘇聯研發的一代新型主戰坦克。那麼,這輛坦克是怎麼來到北京,背後有怎麼樣的歷史故事呢?1969年3月2日開始,珍寶島上中蘇軍事衝突持續不斷,蘇軍出動了包括坦克、裝甲車在內的重型裝備,發動多次進攻都被中國軍隊擊退。3月15日,惱羞成怒的蘇軍出動了最新研製的新型主戰坦克:T62坦克。但是讓蘇軍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奪島」又一次失敗,其中一輛T62坦克被我軍擊毀,癱瘓在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