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出來的英國坦克,卻成為了虎式的剋星,魏特曼也死於它手

2020-11-28 騰訊網

謝爾曼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最常用的一種坦克,同時因為為租借法案的存在,同盟國也保有了大量的謝爾曼坦克。但如果給它插上一門英制17磅炮,那它就不是希爾曼了,而是螢火蟲,一種經常出現在浪漫時刻的小生靈,現在卻讓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感到了恐懼。希爾曼螢火蟲坦克,本是一個用於過度的產物,卻成了盟軍的中流砥柱。

租借法案下的謝爾曼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開始了對坦克的研製與生產,美國自然也不例外。受到了法國B1重型坦克的影響,美國人在1940年研製出了M3坦克(代號Lee),單從外形來看,M3坦克也有一種一戰的風格,為了減少結構問題,一門75mm火炮被插在了車體上,炮塔上是一門37mm反坦克炮。雖然看起來有點怪異,但在北非戰場上還是表現了一番,不久之後,根據M3車體所研發的M4謝爾曼坦克誕生了。

謝爾曼的型號根據外觀和發動機的區別分為四個型號,其中最常見的是M4A4,它也是租借法案中的常客。前裝甲達到了63毫米,炮塔上是一門75mmM3火炮,這門炮曾經被插在M3的車身上,移動速度最快可以達到每小時48公裡。這個配置面對太平洋戰場綽綽有餘,但放到歐洲就顯得有些疲軟了,因此謝爾曼到了歐洲之後,又逐漸的裝備上了76mmM1火炮。因為西西里島戰役,美國錯誤的認為76mm火炮足以對付所有坦克,不然威力更強的潘興可能會早點誕生。

謝爾曼坦克在防禦力和火力上完全不是虎式或豹式坦克的對手,但這並不證明它沒有還手的餘地。整個二戰中,不管是美軍使用的謝爾曼還是英國的謝爾曼都有過驚人的表現,據統計戰爭結束時一共有近四千輛謝爾曼被擊毀,由謝爾曼擊毀的德軍各式裝甲車也達到了近三千輛。這個比例對於便於生產的謝爾曼坦克來說已經是很優秀了,而對這個比例貢獻最大的就要數謝爾曼螢火蟲了。

螢火蟲和它那飽受摧殘的車體

英國經歷了敦刻爾克戰役之後元氣大傷,雖然有生力量撤了回來,但條件是丟棄了大量的重型武器,這其中坦克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美國的謝爾曼運來了之後,英國人理應是高興的,但他們很快發現,謝爾曼可以打得過四號,但面對虎式和豹式卻需要考驗駕駛員的技術了。同時期英國的新坦克一直在研製,但隨著戰爭進入白熱化,英國人不得不先對已有的謝爾曼坦克進行了改進。

而改進的方案就是給謝爾曼裝上英制17磅反坦克炮,17磅指的是炮彈的重量,它的口徑是76.2mm。和88炮或蘇聯的各種大口徑怪物相比,17磅炮顯得略廋了一些,但它對坦克的殺傷力卻不容小覷。一千米內,它可以輕易擊穿150mm以上的裝甲,若配上後來出現的APDS穿甲彈(脫殼穿甲彈)這個效果還會得到提升。而虎式坦克最後的地方也只是120mm,當然光看紙面數據是沒有用的,影響戰局的情況多的數不勝數。

1942年,17磅反坦克炮首次出現在了北非戰場上,面對當時的情況,這門反坦克炮幾乎是無敵的存在。既然這麼好用為什麼英國人不早點給它搬上坦克?當然想了,好火炮早就有了,但將它裝上坦克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結構的不匹配佔了主導因素。17磅的威力主要來源於炮彈出膛後強大的動能,這需要靠55倍徑的炮管和大量的發射藥,大量的發射藥會使彈殼過大,而後火炮就需要一個就更大的裝藥室。說白了當時英軍坦克炮塔有點小,算上制退空間,裝不下17磅炮。

這一點在很多國家都很常見,而將一門強力主炮直接安在車體上的自行反坦克炮,其實就是這一現象的無奈之舉。1942年之後,因為英國的新坦克一直沒有出現,就有人提出了先將17磅炮裝在謝爾曼身上,但謝爾曼的炮塔一樣不夠大。一開始皇家坦克團的布萊爾上校決定去制退器,但實驗證明謝爾曼的炮塔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後坐力。因此人們開始對17磅炮下手了,原先的55倍徑被縮減成了49倍徑,制退器也做了改進,並以旋轉90°的姿勢懟進了謝爾曼的炮塔裡。

但是這樣還遠沒有結束,炮是進去了,其他的進不去了。螢火蟲源自於謝爾曼的車體,仔細看的話還是有挺多區別的。為了給炮彈留出位置,本來裝在車前部的機槍位被取消了,在炮塔的頂部又多出了一個艙蓋,專供裝填手進出。炮塔的後部也有個延伸,那是由裝甲包裹的無線電裝設施。另外螢火蟲的炮盾也正常的謝爾曼要厚重不少,這一套改造之後,螢火蟲的機動性其實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轉動炮塔的時候。

戰場上的螢火蟲

1944年,這個魔改謝爾曼終於上了戰場,而第一仗就是在諾曼第。當時整個地區有大約2500輛德軍裝甲車輛,虎式和豹式佔了其中的百分之三十,因為戰略部署的原因,英軍需要面對大部分的德國裝甲部隊。本來靠著裝甲佔盡了優勢的西線德軍怎麼沒想到,一種炮管有點長的謝爾曼竟然能他們吃盡了苦頭。每個坦克連均會有一輛螢火蟲,因為機動性較差,它一般起到了「狙擊手」的作用。而德國人也發現了長炮管的謝爾曼威脅最大,為了不被針對,螢火蟲的炮管前部經常被塗上白色迷彩(反影偽裝),以此讓自己看起來和其他謝爾曼無異。

關於螢火蟲最出名的戰役,就是對米歇爾·魏特曼的擊殺。魏特曼是一名虎式坦克的車長,在他的指揮下,曾經創造過單日擊毀51輛盟軍坦克的記錄。據統計,在他臨死前,一共擊毀了138輛坦克,外加各式反坦克炮一百多。但囂張終歸有個限度,在一次與英軍裝甲部隊的遭遇戰中,魏特曼駕駛的虎式坦克同時被兩輛螢火蟲打穿,他也因此喪命。

結語

整個二戰中,螢火蟲一共被生產了超過兩千輛,這足以證明它的實用性。一個因為種種原因強行拼湊出來的產物,卻為盟軍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亦有不少螢火蟲被出口到其他國家,甚至到了1976年的時候,還有兩輛螢火蟲在服役。

參考文獻

《WWII vehicles》

《二戰中的英國坦克》

《British Tanks 1915-1945》

相關焦點

  • 擊毀138臺坦克的虎式王牌車長的末日,魏特曼之死調查
    4裝甲師;英國皇家第144裝甲兵團;英國皇家第2戰術空軍;波蘭第1裝甲師;而且這個事兒還真的撕了好久。 咱們先看下當時的配置 魏特曼一行總共是4臺虎式,分別是它自己的007
  • 米切爾·魏特曼:魂喪諾曼第的「虎式」坦克殺手
    很快,在1937年4月5日,米切爾·魏特曼加入了德國精銳的SS-LAH部隊。1937年晚期,他擔任了一輛Sd.Kfz222輕裝甲車的駕駛員。然後又駕駛過Sd.Kfz232,這些使他成為一名很優秀的駕駛員。之後,他又加入了第17連,這是LSSAH中的偵察連。1938年夏天,他的部隊被減為一個裝甲排的編制。
  • 希特勒愛將虎式坦克戰神:魏特曼上尉之死
    在維萊博卡日大街上的一輛克倫威爾觀察坦克,它也是魏特曼的戰果之一,它的車長是第5皇家馬炮團的帕迪-維克託裡上尉。這7輛虎I型坦克沿著N158號國道兩側前進,公路兩側是平坦的農田,在聖·艾尼納到克哈梅斯尼爾南邊有約6公頃的果園,而村落南方約250米處則有成排的樹林向南延伸,大致與公路平行;魏特曼在看到它之後立即通過無線電提醒大家注意這片可疑的樹林,他在東線歷練出來的直覺告訴自己,碰到這種地形一定要警惕,有一種焦躁的預感從早晨起就一直在困繞著他,但為了執行任務他也無暇顧及許多。
  • 一輛虎式最多可以單挑多少輛盟軍坦克?魏特曼、卡裡烏斯都靠邊站
    面對虎式的厚甲和88毫米主炮強大的火力,盟軍士兵尤其是裝甲兵患有嚴重的"老虎恐懼症",幾乎是"談虎色變"。根據戰後統計的結果,虎式坦克和盟軍坦克的交換比達到了1:5,也就是說每消滅1輛虎式,盟軍需要付出5輛坦克的代價。 虎式坦克在實戰中經常能做到力纜狂瀾、以一當十的作用,只要有它的出現,德軍就會士氣大振,屢屢創造以弱勝強的戰例。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一 、糟糕的反坦克火力在沒有QF6磅反坦克炮之前,英國人的主力反坦克炮是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設計於30年代初期,在當時英國人對於自家反坦克炮應該用什麼口徑還是比較犯愁的,因為當時坦克的火炮口徑不是37毫米就是45毫米、47毫米,還有一些是20-25毫米的,可以說是什麼妖魔鬼怪般的口徑都出來了。
  • 不是紅茶,而是一門炮,虎式坦克的開罐刀
    那麼看似平平無奇的英國軍隊,有什麼值得提及的裝備呢?說紅茶沒錯,英國二戰紅茶都可以說是一種軍事補給品,「戰爭可以輸,紅茶不能撒」就是一句頗為嘲諷英國人喝下午茶的話,最講究的英國人一天甚至要喝5次茶。但既然要說武器,那就不得不提這款大名鼎鼎的「虎式開罐器」了:17磅炮。
  • 菜鳥炮手一戰成王牌炮手,用五炮擊毀三輛虎式,還打死了魏特曼
    德軍的王牌坦克手魏特曼曾經在波卡基村戰鬥中僅憑一輛「虎」式坦克就成功擊毀了英國軍隊的二十七輛坦克戰車,嚴重擊垮的敵方軍隊的士氣,讓德國的「虎」式坦克馳騁歐洲戰場,很多其他國家的軍隊的坦克看到德軍的「虎」式坦克恐怕都會退避三舍。
  • 英軍「屠虎」菜鳥:發抖著用五炮擊毀三輛虎式,打死了王牌魏特曼
    在這場戰鬥中,德國坦克王牌魏特曼指揮一輛「虎」式坦克,單車擊毀了英軍27輛坦克和裝甲車。然而,魏特曼在兩個月後就在法萊斯的戰鬥中車毀人亡。 在法萊斯戰鬥中,擊毀魏特曼座車的英軍坦克炮手喬·埃金斯在此戰中一舉成名。喬·埃金斯的成就不僅僅是擊斃了德軍排名第四的坦克王牌,而且創造了驚人紀錄——單次戰鬥用五發炮彈擊毀了三輛「虎」式重型坦克!
  • 謝爾曼坦克被美軍自己戲稱為「打火機」,但它為何還受軍方青睞?
    ,又由於其外形比較圓潤,中國軍迷更是親切地將其稱為「謝饅頭」,在歐洲戰場上,謝爾曼和虎式坦克的交換比達到了5:1,只有在太平洋戰場面對日軍更皮薄的坦克時,謝爾曼才能找回一點點尊嚴。那作為二戰時期美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坦克,「謝饅頭」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它的實戰優劣到底如何?
  • 謝爾曼坦克:對日軍作戰讓我找到了當虎式的感覺
    M4謝爾曼坦克是二戰期間美國裝甲兵的主力戰車,它在歐洲戰場與德軍坦克對陣時並沒有質量上的優勢謝爾曼坦克的體型其實不小,車體長度為5.84米,比虎式的6.28米只短0.44米,車高甚至超過了虎式,但整體重量卻輕了20多噸(虎式56噸,謝爾曼30噸出頭),這個差距主要來自於兩者的裝甲防護方面。此外虎式的主炮威力遠遠強於謝爾曼,因此在實際戰鬥中,擁有重火力和厚甲的虎式坦克在面對謝爾曼坦克時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雙方的作戰交換比也比較懸殊。
  • 俄羅斯坦克最後的輝煌 得從歷史上最大的坦克肉搏戰說起
    俄羅斯坦克最後的輝煌!得從歷史上最大的坦克肉搏戰說起 下個月就是俄羅斯一年一度坦克大賽了,從2013年俄羅斯開始舉辦坦克大賽以來,7年時間,俄羅斯坦克大賽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坦克競賽。 俄羅斯人為什麼要籌備這個大賽?
  • 二戰中哪款坦克是德軍王牌力量?虎式坦克僅排名第二,誰排第一?
    正是這麼強大的炮火,突擊虎才成了二戰德國坦克中威力最強的。根據西線無戰事的記錄,突擊虎曾一炮炸爛了三個謝爾曼坦克。它被盟軍士兵這樣形容,威力僅次於轟炸機的武器。第4名:犀牛坦克殲擊車。與眾多盟軍一流坦克的誕生背景一樣,犀牛也是被用來對抗蘇聯T34坦克。上面能搭載長管火炮,一炮能將10公斤重的穿甲彈打到2公裡外。
  • 遲來的虎式坦克殺手:蘇聯IS-3重型坦克
    不過由於IS-3重型坦克問世太晚,因此它沒能趕上對德作戰,對德國虎式坦克也沒能有機會進行一次正面交鋒。閱兵式上的蘇聯IS-3重型坦克IS-3重型坦克擁有它那個時代最強級別的防護力,其車體和炮塔的傾斜裝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護水平。
  • 二戰各國坦克造價,一輛虎式買不了10輛M4,最貴的型號一炮雙響
    德系坦克二戰中,德系坦克一直以精良著稱,對它們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甚至曾經有視頻節目稱一輛虎式可比10輛盟軍坦克,不知道它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何在,對比的又是什麼型號的盟軍坦克。四號坦克與三號有較強的繼承性,尺寸大了一些,但是造價沒有高多少,一輛G型的造價是2.84萬美元。當然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其實是更加勇猛的虎、豹坦克。一輛五十多噸的虎式坦克在戰場上大殺四方,它的價格也確實不便宜,平均一輛15.93萬美元。黑豹坦克作為另一款大殺器,它的造價稍微便宜點,但也達到了10.45萬美元一輛。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坦克有:前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
  • 經濟實惠的T34坦克,為什麼反而成了戰場上不經濟,不實惠的坦克
    那麼功勳卓著的T-34坦克,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如此快的被取代呢? 一、中型化坦克浪潮 事實上必須指出的是,在T-34中型坦克的原型車A-32坦克被開發出來的1939年,正是當年德國掀起中型化坦克浪潮的時代。
  • 二戰兵器全集,足以對付「虎」式坦克的英國17磅反坦克炮
    1941年時坦克的裝甲厚度已比以前增加很多,英國人認為6磅炮已經不能有效應對了,應當研發下一代發射7.65公斤彈頭的76.2毫米反坦克炮,這應該是一型重型火炮,但當時技術儲備不足
  • 淺談IS-2重型坦克
    研製背景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聯成功繳獲了一輛完好的虎式坦克,並且對它進行了打靶測試。測試表明,T-34-76坦克的F34火炮和KV-1的F32火炮在近距離也無法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後者裝上了基於KV-1底盤,防護能力更好點的車體和新炮塔,便成為了著名的約瑟夫·史達林二型坦克(IS-2)防護IS-2的底盤正面首上裝甲甚至比虎式還要厚,高達120mm(而且還是傾斜裝甲),可以在中遠距離防禦虎式的KWK36型88mm火炮。
  • 塞爾維亞「魔改」T-72坦克,全身貼滿「磚塊」,極具魔幻感現代感
    T-72坦克相對於蘇聯同時期的T-64坦克和T-80坦克,可以說是一種簡單到幾乎簡陋的坦克,但就是這種簡陋的坦克,蘇聯的軍工設計者們卻在它上面創造了另類的奇蹟,該坦克成本非常低廉,但即便在這種低廉的成本上,軍工設計者們竟然給其裝上了自動裝彈機,該坦克外形低矮,但防護能力良好,即便是與同時期的美國M60坦克和德國的豹1坦克相比,仍然佔據者性能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