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曼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最常用的一種坦克,同時因為為租借法案的存在,同盟國也保有了大量的謝爾曼坦克。但如果給它插上一門英制17磅炮,那它就不是希爾曼了,而是螢火蟲,一種經常出現在浪漫時刻的小生靈,現在卻讓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感到了恐懼。希爾曼螢火蟲坦克,本是一個用於過度的產物,卻成了盟軍的中流砥柱。
租借法案下的謝爾曼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開始了對坦克的研製與生產,美國自然也不例外。受到了法國B1重型坦克的影響,美國人在1940年研製出了M3坦克(代號Lee),單從外形來看,M3坦克也有一種一戰的風格,為了減少結構問題,一門75mm火炮被插在了車體上,炮塔上是一門37mm反坦克炮。雖然看起來有點怪異,但在北非戰場上還是表現了一番,不久之後,根據M3車體所研發的M4謝爾曼坦克誕生了。
謝爾曼的型號根據外觀和發動機的區別分為四個型號,其中最常見的是M4A4,它也是租借法案中的常客。前裝甲達到了63毫米,炮塔上是一門75mmM3火炮,這門炮曾經被插在M3的車身上,移動速度最快可以達到每小時48公裡。這個配置面對太平洋戰場綽綽有餘,但放到歐洲就顯得有些疲軟了,因此謝爾曼到了歐洲之後,又逐漸的裝備上了76mmM1火炮。因為西西里島戰役,美國錯誤的認為76mm火炮足以對付所有坦克,不然威力更強的潘興可能會早點誕生。
謝爾曼坦克在防禦力和火力上完全不是虎式或豹式坦克的對手,但這並不證明它沒有還手的餘地。整個二戰中,不管是美軍使用的謝爾曼還是英國的謝爾曼都有過驚人的表現,據統計戰爭結束時一共有近四千輛謝爾曼被擊毀,由謝爾曼擊毀的德軍各式裝甲車也達到了近三千輛。這個比例對於便於生產的謝爾曼坦克來說已經是很優秀了,而對這個比例貢獻最大的就要數謝爾曼螢火蟲了。
螢火蟲和它那飽受摧殘的車體
英國經歷了敦刻爾克戰役之後元氣大傷,雖然有生力量撤了回來,但條件是丟棄了大量的重型武器,這其中坦克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美國的謝爾曼運來了之後,英國人理應是高興的,但他們很快發現,謝爾曼可以打得過四號,但面對虎式和豹式卻需要考驗駕駛員的技術了。同時期英國的新坦克一直在研製,但隨著戰爭進入白熱化,英國人不得不先對已有的謝爾曼坦克進行了改進。
而改進的方案就是給謝爾曼裝上英制17磅反坦克炮,17磅指的是炮彈的重量,它的口徑是76.2mm。和88炮或蘇聯的各種大口徑怪物相比,17磅炮顯得略廋了一些,但它對坦克的殺傷力卻不容小覷。一千米內,它可以輕易擊穿150mm以上的裝甲,若配上後來出現的APDS穿甲彈(脫殼穿甲彈)這個效果還會得到提升。而虎式坦克最後的地方也只是120mm,當然光看紙面數據是沒有用的,影響戰局的情況多的數不勝數。
1942年,17磅反坦克炮首次出現在了北非戰場上,面對當時的情況,這門反坦克炮幾乎是無敵的存在。既然這麼好用為什麼英國人不早點給它搬上坦克?當然想了,好火炮早就有了,但將它裝上坦克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結構的不匹配佔了主導因素。17磅的威力主要來源於炮彈出膛後強大的動能,這需要靠55倍徑的炮管和大量的發射藥,大量的發射藥會使彈殼過大,而後火炮就需要一個就更大的裝藥室。說白了當時英軍坦克炮塔有點小,算上制退空間,裝不下17磅炮。
這一點在很多國家都很常見,而將一門強力主炮直接安在車體上的自行反坦克炮,其實就是這一現象的無奈之舉。1942年之後,因為英國的新坦克一直沒有出現,就有人提出了先將17磅炮裝在謝爾曼身上,但謝爾曼的炮塔一樣不夠大。一開始皇家坦克團的布萊爾上校決定去制退器,但實驗證明謝爾曼的炮塔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後坐力。因此人們開始對17磅炮下手了,原先的55倍徑被縮減成了49倍徑,制退器也做了改進,並以旋轉90°的姿勢懟進了謝爾曼的炮塔裡。
但是這樣還遠沒有結束,炮是進去了,其他的進不去了。螢火蟲源自於謝爾曼的車體,仔細看的話還是有挺多區別的。為了給炮彈留出位置,本來裝在車前部的機槍位被取消了,在炮塔的頂部又多出了一個艙蓋,專供裝填手進出。炮塔的後部也有個延伸,那是由裝甲包裹的無線電裝設施。另外螢火蟲的炮盾也正常的謝爾曼要厚重不少,這一套改造之後,螢火蟲的機動性其實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轉動炮塔的時候。
戰場上的螢火蟲
1944年,這個魔改謝爾曼終於上了戰場,而第一仗就是在諾曼第。當時整個地區有大約2500輛德軍裝甲車輛,虎式和豹式佔了其中的百分之三十,因為戰略部署的原因,英軍需要面對大部分的德國裝甲部隊。本來靠著裝甲佔盡了優勢的西線德軍怎麼沒想到,一種炮管有點長的謝爾曼竟然能他們吃盡了苦頭。每個坦克連均會有一輛螢火蟲,因為機動性較差,它一般起到了「狙擊手」的作用。而德國人也發現了長炮管的謝爾曼威脅最大,為了不被針對,螢火蟲的炮管前部經常被塗上白色迷彩(反影偽裝),以此讓自己看起來和其他謝爾曼無異。
關於螢火蟲最出名的戰役,就是對米歇爾·魏特曼的擊殺。魏特曼是一名虎式坦克的車長,在他的指揮下,曾經創造過單日擊毀51輛盟軍坦克的記錄。據統計,在他臨死前,一共擊毀了138輛坦克,外加各式反坦克炮一百多。但囂張終歸有個限度,在一次與英軍裝甲部隊的遭遇戰中,魏特曼駕駛的虎式坦克同時被兩輛螢火蟲打穿,他也因此喪命。
結語
整個二戰中,螢火蟲一共被生產了超過兩千輛,這足以證明它的實用性。一個因為種種原因強行拼湊出來的產物,卻為盟軍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亦有不少螢火蟲被出口到其他國家,甚至到了1976年的時候,還有兩輛螢火蟲在服役。
參考文獻
《WWII vehicles》
《二戰中的英國坦克》
《British Tanks 1915-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