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實的釣魚竿,二戰德國105倍徑的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2021-01-16 騰訊網

雖然二戰德國在火炮數量上與盟軍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在質量上卻明顯技高一籌,尤其是以克虜伯、萊茵金屬為代表的幾家軍工企業,在相關領域確有不少優秀作品,戰爭中火炮身管倍徑越做越大,彈藥殺傷力越來越高。儘管當時德國研製了身管倍徑達100倍的75毫米炮,不過這並不是德國的極限,德國還有105倍徑的PAW 1000式81毫米反坦克炮。

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二戰中期,德軍的反坦克炮主力已經由Pak 36/37轉向75毫米口徑的Pak 40,後者雖然足以應對德軍遭遇的大部分裝甲威脅,但是作為一種拖曳火炮,它的重量將近1.5噸,限制了火炮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1943年,德國決定研製一種更為輕便的拖曳反坦克炮,這就是PAW 600。這款火炮雖說是身管炮,但是發射原理已經和常規身管炮有了本質區別,它的差異主要在於彈藥。

81mmPAW 600反坦克炮

PAW 600所使用的彈藥分為2個部分,主體由80毫米迫擊炮炮彈改進而來,採用高低壓技術。與常規炮彈發射藥爆燃產生高壓推動彈丸不同,PAW 600使用的彈藥通過一個空心帶孔的柱狀結構實現不斷的加壓推動彈丸,當射擊時燃氣從孔洞外洩一部分,降低初始的膛壓,同時推動彈丸前進;隨著發射藥不斷燃燒直至平衡炮彈尾部和彈體與炮管內壁的氣壓,整個過程中炮彈都會承受一個由低至高的持續推力,從而達到一個較高的出膛速度。

PAW 600的特殊炮彈

比起常規火炮,PAW 600的彈藥出膛速度只有420米每秒,無法依靠動能彈擊穿裝甲,因此反坦克彈藥為空心裝藥破甲彈,能夠擊穿30°傾斜角的140毫米均質鋼裝甲,反坦克作戰的有效射程只有6、700米,最大曲射射程能達到6200米。

因為膛壓更低,火炮身管採用薄鋼管制成,火炮全重降低到590千克,方便火炮的行軍和轉移,反坦克作戰也足以威脅到中型坦克,生產製造起來也更加的簡單,德國曾計劃月產220門,實際產量很低。

81mmPAW 600反坦克炮

有了PAW 600的成功,德國在大約1944年~1945年這段時間又研製了升級版本,這就是PAW 1000,關於這款火炮的信息不多,盟軍也是在克虜伯工廠檢查設計部門的相關資料時發現了有關的微縮膠捲。

PAW 1000應該算是PAW 600的加強版,兩者基本原理不變,不過火炮的發射藥被加強,相應的身管也被加強,為了提高對彈丸的持續加速,身管倍徑提升到105倍。不過這根釣魚竿一樣的炮管並非一根鋼柱鑽成,而是採用了克虜伯擅長的拼接結構。

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火炮炮架直接用sFH18重型野戰炮炮架修改而來,只知道德軍對火炮進行了相關的測試,相關性能肯定比PAW 600有所提升,但到底如何沒有資料留存下來。

以德國當時的情況來看,更加簡單的PAW 600都無法量產,更不要提更複雜的PAW 1000了,德軍既無法分出生產資源用於量產,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訓練士兵熟悉新的火炮,相關設計也就石沉大海。

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不過這種性能獨特的火炮並非隨著二戰結束而隕落,不僅美軍繳獲了PAW 600的實物用於測試,蘇式的73毫米2A28無後坐力炮也採用了類似的發射原理,加強了經典的BMP-1步戰車火力。

相關焦點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
  • 不是紅茶,而是一門炮,虎式坦克的開罐刀
    17磅炮全名「QF-17磅炮」是英國在二戰使用的一門76.2mm火炮,同樣也是二戰時盟軍最優秀的一款反坦克炮,可以和德國的88mm高射炮不相上下。「17磅」並非指的是火炮的重量,其代指發射的炮彈重量。英國二戰前中期,製造了大量的QF-2磅炮,口徑在40mm,英國皇家兵工廠和維克斯設計局在不斷改造下,零零整整生產了超過1萬2000門2磅炮。由於是小口徑,2磅炮射速較快,每分鐘最快可以達到25發,其於1938年正式加入英國皇家炮兵部隊。但是由於隨著德軍三號和四號坦克的出現,2磅炮已經漸漸不敷所需,無法擊穿敵方坦克的裝甲了,所以更大口徑的反坦克炮就成為了主流。
  • 開罐神器——記抗日戰爭中的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
    該型反坦克炮於1933年研發成功,1934年開始大規模裝備德軍,成為德軍二戰初期最重要的師團級反坦克炮。它的產量也相當驚人,整個二戰前後,德國共計生產了2萬多門。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各方面性能都很優秀,堪稱當時最優秀的反坦克炮,諸多優點在中國戰場上顯露無疑。
  •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話說軍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作為地面部隊的主要裝備,迎來了大發展,也面臨著矛與盾的交替領先,隨著坦克裝甲厚度的不斷增加,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德軍有一型重要的反坦克炮,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威力。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還有​波蘭線?二戰波蘭真有坦克嗎
    除了重溫對戰的激情,還因為有新坦克上線!《坦克世界》最新版,增加了義大利線和波蘭線,如果對美蘇英法系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下可有新玩具了。 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
  • 美國M101式105MM榴彈炮
    身管沒有安裝炮口制退器,長度為2574mm(口徑的24.5倍)。身管內部刻有纏度為20倍口徑的36條膛線,以賦予彈丸旋轉運動。藥室容積為2507cm'。身管用高強度鋼製成,其壽命:使用M2Al式全裝藥時為5000發;使用M2A2式全裝藥時可達7500發。反後坐裝置為液壓氣動式,配置在炮身的上下。瞄準裝置 包括肘形瞄準鏡和周視瞄準鏡。肘形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3",視場為13"20。
  • 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今天的主角非常有意思,KSP-76自行反坦克炮。
  • 二戰蘇聯IS-4重型坦克,真實存在的強者,德國虎王幾乎打不穿它
    二戰蘇聯在坦克設計方面可謂是世界首屈一指,在坦克結構方面的造詣連德軍都羨慕,也正是如此,蘇聯在二戰期間展開了多個坦克項目,在輕、中、重三個方面全面發展。早在開戰之初,蘇軍就從KV-1坦克身上意識到了重型坦克在戰鬥中的優勢,此後更是加緊研發更強的重型坦克。
  • 德意志軍馬 《坦克世界》中的德國戰車
    技術先進、製作精良、威力強大、立下顯赫戰功……一提到坦克尤其是德國的坦克,很多玩家都會立刻說出這些讚美之詞。而實際上德國的四號坦克、虎式、虎王、黑豹、三號反坦克炮等眾多經典坦克型號,更被眾多熱血男兒所了解,甚至如數家珍!
  • 戰爭末期,盟軍空襲對德國突擊炮設計的影響
    戰爭中後期,三號突擊炮換裝48倍徑的長身管主炮後,更是成為了德軍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三號突擊炮的生產也成為了德國的重中之重。突擊炮相比坦克不需要生產炮塔座圈、炮塔等零部件,大大壓縮了生產周期,另一方面,三號突擊炮使得三號底盤可以搭載四號後期型搭載的48倍徑75mm主炮,可以說是將三號坦克底盤的潛力挖掘殆盡了,所以在當時反坦克火力奇缺的情況下,三號突擊炮和四號坦克才是德國裝甲兵的主力武器。
  • 魔改出來的英國坦克,卻成為了虎式的剋星,魏特曼也死於它手
    而改進的方案就是給謝爾曼裝上英制17磅反坦克炮,17磅指的是炮彈的重量,它的口徑是76.2mm。和88炮或蘇聯的各種大口徑怪物相比,17磅炮顯得略廋了一些,但它對坦克的殺傷力卻不容小覷。一千米內,它可以輕易擊穿150mm以上的裝甲,若配上後來出現的APDS穿甲彈(脫殼穿甲彈)這個效果還會得到提升。而虎式坦克最後的地方也只是120mm,當然光看紙面數據是沒有用的,影響戰局的情況多的數不勝數。
  • 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究竟能打多遠兩千米擊毀坦克是神話嗎
    二戰國軍中央軍德械師的使用德國leIG18式75毫米步兵炮但說到德軍的88毫米54倍徑的高射炮,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謝爾曼坦克就像紙糊的一樣,歐洲戰場和太平洋的戰場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謝爾曼坦克在亞洲就如同虎式坦克一樣堅不可摧,在歐洲戰場德軍任何坦克都具備遠距離擊穿炸毀謝爾曼坦克的能力,特別是德軍88毫米54倍徑坦克炮據說能夠在2000米距離內擊毀二戰所有中型坦克。
  • 回顧二戰德國的鼠式坦克,又是一款中看不中用的「廢材」武器
    該坦克由6名乘員操作,全重為令人吃驚的188噸,車身也達到10.09米,加上3.67米的寬度和3.7米的高度,整車的外形仿佛是一款堅固的可移動工事。 防禦力上,坦克四周被牢固的裝甲所覆蓋,炮盾正面最厚處有280mm,加上炮塔的裝甲共有480mm厚——二戰期間的任何裝甲車輛都無法將其擊穿。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式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製造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自1942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至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為止。同時,它也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
  • 二戰英國的殲擊車可不止是「螢火蟲」,還有重達78噸的鋼鐵巨獸
    自行反坦克炮也可以被叫做突擊炮或殲擊車,相比於常規坦克,它們的結構更加的簡單,車體性能一般,但卻扛了一門強有力的火炮。其定位也是為一線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負責擊殺敵方坦克,在二戰中的歐洲戰場極為常見,比如德國的獵虎、蘇聯的152等等。
  • 印度豹坦克,二戰德國坦克技術大雜燴
    自從二戰後印度獨立,發展軍力就是首要問題,畢竟那時候與巴鐵之間的戰鬥就已經開始了,與獲得美式「巴頓」坦克不同的是,50年代初的印度陸軍只有數量不多的M4中型坦克,難以和巴鐵相抗衡,於是提出了新一代坦克招標計劃。
  • 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二戰中,日本陸軍裝備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大約1100門,隨著日軍的侵略的步伐,這種榴彈炮的身影遍布中國和東南亞的戰場,但是對於91式榴彈炮的記錄卻不多,通過對全網的搜索,本文對日軍91式榴彈炮的情況進行整理。從戰爭中看到了火炮的威力,求購於法國。
  • 美國也有T34坦克?設計還很像T29?其實是美國人自己研製的
    但是你知道嘛,其實美國在二戰時期,也有一款坦克,也叫t34。不過與蘇聯的中型的t34比,他的塊頭就大了太多太多,達到了兩倍以上的程度,是美國人自己研製的一輛重型戰車。而有些人也知道,美國在二戰期間也研製過一輛叫T29的重型坦克,那它和T34有什麼不同呢?
  • 重裝歸來:再度興起的105mm火炮(全文)
    從二戰後至上世紀60年代初,105毫米口徑的火炮曾是西方國家陸軍師級主炮,但逐漸被155毫米火炮取代,目前105毫米火炮主要裝備輕型部隊和特種部隊。但隨著世界各國陸軍的輕型化趨勢,特別是新型彈藥和火控技術的迅猛發展,使105毫米火炮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 淺談IS-2重型坦克
    但是蘇聯發現,85mm口徑的52K高射炮(即D-5)和122mm口徑的A19榴彈炮(即D-25)對虎式裝甲的穿透效果最好。把前者裝上T-34-76的升級版,了T-34-85。後者裝上了基於KV-1底盤,防護能力更好點的車體和新炮塔,便成為了著名的約瑟夫·史達林二型坦克(IS-2)防護IS-2的底盤正面首上裝甲甚至比虎式還要厚,高達120mm(而且還是傾斜裝甲),可以在中遠距離防禦虎式的KWK36型88mm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