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在坦克設計方面可謂是世界首屈一指,在坦克結構方面的造詣連德軍都羨慕,也正是如此,蘇聯在二戰期間展開了多個坦克項目,在輕、中、重三個方面全面發展。早在開戰之初,蘇軍就從KV-1坦克身上意識到了重型坦克在戰鬥中的優勢,此後更是加緊研發更強的重型坦克。在著名的IS-3項目進行的時候,還有一個245工程,也就是後來的IS-4重型坦克。
IS-4重型坦克殘骸
245工程在1943年年底開始,是當時幾個重型坦克方案中的一個,其目的無非是在各項性能指標上壓倒德軍坦克,獲取裝甲優勢。為此245工程在將機動性擺在了最後,重點強調坦克的火力和防禦力。
火力上首選當然是著名的D-10型100毫米炮,這種從艦炮改進而來的火炮具有輕鬆擊殺「虎」、「豹」的能力,然而火炮雖好但是產量不足,需要優先提供給更加簡便的SU-100坦克殲擊車。其次就是D-25T型122毫米火炮,這種火炮在穿甲能力上更差一些,射速也更慢,但是威力還是夠用,更重要的是該炮數量充足。為了滿足245工程的需要,火炮身管倍徑被延長到46.7倍,這一就比同級別的IS-2、IS-3穿甲能力更強,1000米上能夠擊穿185毫米均質鋼裝甲。
IS-4重型坦克
考慮到以後火炮升級的需要,設計師在炮塔結構設計上有所保留,具備提升至130毫米或者152毫米火炮的能力。
動力上採用帶增壓的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700馬力,對於一款60噸級的坦克來說不算強,坦克最大行駛速度為43千米每小時。作為中型坦克的支援武器,這個速度還是過得去。
IS-3重型坦克
245工程最強的就是防護能力,為了能夠抵擋住德軍的88炮,245工程正面首上裝甲為60°傾斜角的160毫米鋼裝甲,而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為250毫米,加上半圓形的結構,在正常交戰中,哪怕是正面遭遇「虎王」的71倍徑88毫米炮也能有信心防禦住。因為兼顧機動性和火力,在二戰中可謂是最強的實用重型坦克了。
1945年4月,已經改名為701工程的245工程正式服役,獲得了IS-4的編號。此時德軍已經在崩潰的邊緣,前線的IS-3重型坦克也戰場上實際操練了一段時間,事實證明IS-3就已經足以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了,而重量提升了十來噸的IS-4變得不那麼重要,在火力、防護和機動能力上都沒能絕對超越IS-3。
KV-1重型坦克
作為重型坦克的結晶,IS-4的生產還是斷斷續續的進行到了1949年,總共生產了250輛,它們被部署在遠東地區。這些服役的IS-4在遠東地區表現出很差的適應性,本身的重量加上動力不給力,在西伯利亞凍土層融化的時候顯得格外的笨拙,而橋梁的通過性也更差,反而是不久後出現的T-54中型坦克更加適合。
T-54坦克
雖然60年代蘇軍對這批IS-4進行了一些現代化改裝,例如安裝紅外夜視儀、雷射測距儀等設備,但還是不能解決它已經落後於時代的現實,畢竟它在設計之初就是把「虎」式和「虎王」這一類坦克作為假想敵,事實上它已經達到設計之初的要求了,只不過卻生活在一個不屬於它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