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最強的重坦,它締造了蘇聯的神話,德國對它束手無策

2020-12-05 天下軍武

有著箭簇型裝甲和媲美中坦的機動,IS3突破了ht傻大黑粗的概念,成為典型的蘇式機動突擊型重坦。遊戲中IS7和IS8的外形與玩法都一定程度上演變自IS3。

IS3的誕生是為了抵禦德國的虎王坦克,它的存在,讓德國人為此十分尷尬,強大的火力,在箭簇型的IS3面前,根本沒有優勢可言。

蘇聯IS-3重型坦克的裝甲更厚,炮塔前部裝甲板厚度達230mm。車體由軋制鋼裝甲製成,傾角較大,炮塔的形狀酷似龜殼,防彈外形好,從而顯著加強了防護力。炮塔頂部設有兩個艙門,取消了圓柱形指揮塔和炮塔上的後機槍。IS-3重型坦克於1945年1月裝備部隊。戰後,IS-3重型坦克得到改進,發展成為IS-4重型坦克,並於1946年開始裝備蘇軍部隊。

IS-3裝甲有三個特點,第一是車體正面裝甲採用箭簇形焊接結構,在高低方向上傾斜的同時加入了水平方向的傾斜,在保證駕駛員空間的情況進一步提高了首上裝甲傾角,提高了裝甲的等效厚度。首上裝甲(56°)面對正面攻擊時實際傾角為61°,等效厚度高達226mm,基本與Tiger II (H)首上150mm/50°(等效233mm)處於同一水平。缺點是結構件複雜,焊接難度大,焊接質量對裝甲的抗彈性能影響大,水平方向入射角變化時裝甲等效厚度可能會變小。

IS3採用一臺B11柴油發動機,馬力520匹,這在當時算是比較小馬力的發動機,動力稍顯不足,不過IS3隻有40多噸的體重,所以這臺小馬推起大車來也不算太費勁,IS3的急速達到了37公裡每小時,在當時的重型坦克裡面雖然不是王者,但是也算是比較快的了。

IS3並沒有趕上當時蘇聯對德國最後的總攻,它最終量產於1945年5月中旬,等到它量產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於是它只趕上了後來的勝利大閱兵,順便閃亮登場,嚇了嚇西方一跳。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IS-4重型坦克,真實存在的強者,德國虎王幾乎打不穿它
    二戰蘇聯在坦克設計方面可謂是世界首屈一指,在坦克結構方面的造詣連德軍都羨慕,也正是如此,蘇聯在二戰期間展開了多個坦克項目,在輕、中、重三個方面全面發展。早在開戰之初,蘇軍就從KV-1坦克身上意識到了重型坦克在戰鬥中的優勢,此後更是加緊研發更強的重型坦克。
  • 二戰時德國的石油從哪裡來?霸權因它而始,也因它而終
    二戰前,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科技水平,特別是軍工業,在世界上也可以名列前茅。在整個二戰期,德國共製造了5萬多輛坦克,11萬多架各型飛機,海軍擁有的艦艇(包括俘虜的)總數達到4565艘。德國作為二戰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從一開始就對石油極度渴求,霸權因它而始,也因它而終。二戰爆發前,德國就因石油份額與英法等國摩擦不斷。當時,英法兩國實際上控制了石油儲量最多的中東,並想憑此弱化德國挑戰歐洲霸權的能力,因此,早在二戰爆發前,英法就已經對德國開展了阻斷石油供應的貿易戰。
  • 二戰時如果蘇聯和德國單挑,結果會如何?
    二戰蘇德工業實力對比 二戰德國工業VS蘇聯,網上許多人都認為當時蘇聯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戰爭潛力遠超德國,然而事實是否是這樣呢? 二戰期間,盟軍向蘇聯提供了許多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沃茲涅夫斯基曾表示,盟軍援助的武器裝備只佔蘇聯生產總量的4%。然而,俄羅斯媒體不久前披露的資料表明,美英兩國戰時援助蘇聯的武器裝備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 蘇聯最強黑科技,戰機速度達6馬赫,美國已投入50多億研究
    在大家心中,蘇聯一直都是強大的存在。蘇德戰爭初期,面對德國猛烈的進攻,蘇聯顯得十分吃力。在此之前,納粹德國接連攻佔數個國家,連法國都沒能倖免。當時,很多國家都覺得蘇聯危在旦夕。然而,戰鬥民族怎麼會輕易認輸呢?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日本統計日軍共死傷195萬人。
  • 空中死神:蘇聯「飛行坦克」,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二戰期間,不少武器裝備都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其中有這麼一款戰機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它是蘇聯人口中的「飛行坦克」,也是德國人嘴裡的「黑色死神」。在蘇德戰爭期間,憑藉著極高的防禦力以及優秀的對地支援能力,被視為整個二戰裡綜合性能最好的對地攻擊機,它就是伊爾-2攻擊機。這款戰機可以說是在德軍心裡留下了深重的陰影,在它面前,坦克簡直不堪一擊,是空中死神,也是德軍裝甲的終結者!
  • 蘇聯的拉7戰鬥機,是二戰經典戰鬥機之一
    拉-7戰鬥機,是二戰是比較經典的一型戰鬥機,它憑藉著自己優良的機動能力,強大的火力,讓它在二戰結束後,被評為是二戰歐洲上空最好的戰鬥機之一。在二戰初期,蘇聯的戰機都是一些比較老舊的型號,並且性能方面與當時其它國家飛機相比較都是落後的。
  • 它就是蘇聯二戰後第一種裝甲運輸車K-75: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3期
    二戰後,蘇聯痛定思痛,決定研發類似於美德那樣的履帶式裝甲運輸車。 K-75裝甲運輸車就是第一個有趣的試驗品。 它在1947完成研究工作,是一種性能平平的裝甲運輸車。 它使用著名的T-70輕型坦克的底盤,該坦克在二戰中有8000多輛的產量。 底盤有5對負重輪,可惜性能相當普通,最高時速只有50公裡,最大行程為180公裡。
  • 如果二戰德軍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會不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二戰盟國對德國、日本的戰略轟炸,就是它們最後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二戰德軍一直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很有可能會改變二戰的走向。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這是當時德軍已經做了,但一直沒做徹底並堅持下去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德國空軍「腿短」造成的。由於德軍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使他們想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的願望,始終無法得以實現。
  • 二戰時德軍一件棉衣都沒有,在莫斯科成片凍死,為什麼不搶蘇聯人
    二戰期間的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的重要成員,也是法西斯的同盟的重要力量,,並且當時的德軍幾乎是全世界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而德軍在二戰的戰場上也被看成是戰無不勝的神話般的存在。
  • 二戰不缺石油的德國有多可怕?哪怕美英幫助蘇聯,都無濟於事!
    二戰當中的德國在歐洲戰場當中,可謂是所向披靡,不管是法國還是波蘭都不是德軍的對手。哪怕是英國都只能在德軍的攻勢下瑟瑟發抖,然而德國卻在跟蘇聯的對戰當中,暴露出自己「底蘊」不足的缺點。德國的石油資源,並不足以支持它長時間的作戰,這也使得希特勒產生跟蘇聯交手的決定。
  • 二戰義大利「遮羞布」,盟軍和德國也甘拜下風,保持多項紀錄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義大利是海上的猛虎,海軍十分強大,沒有德軍的幫助它也是海上的王者,二戰時期他們已經擁有戰鬥力超強的潛艇部隊,海軍出擊必定帶回勝利。在二戰歐洲戰場上,意軍的裝甲力量與英國的部隊遇上時,義大利這邊也是沒有一絲膽怯,而且兩軍戰況膠著,義大利的實力完全可以與英軍相抗。還有意軍不斷配合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攻破了蘇聯多個重要防線。
  • 二戰蘇聯潛艇大戰德國「提爾皮茨」號戰艦傳奇
    提起二戰潛艇,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國「狼群」。它們如幽靈一般在海上遊蕩,讓盟軍商船聞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為了消滅這些嗜血的惡狼,保護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盟軍每次運輸都派出一大群艦艇護航,與德軍潛艇廝殺一番。
  • 對談︱黃燎宇、李維:德國政治與德國神話
    普魯士的第三次毀滅,就是二戰結束之時,美、英聯手蘇聯,將東普魯士從德國領土切割出去,同時正式宣布解散普魯士國家。耐人尋味的是,普魯士的最後一次毀滅發生在民主德國,發生民主德國的土地上:民主德國的領導人烏布利希下令炸掉城市宮,想把普魯士的痕跡從民主德國首都的中心地帶抹去。烏布利希這麼做,卻因為他是薩克森人,昔日的薩克森王國受盡普魯士王國的欺負,現在烏布利希就代表薩克森把普魯士毀滅一次。
  • 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德國:純正血統來自二戰德國U艇
    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希特勒上臺,蘇聯史詩電影《解放》裡面希特勒在介紹古德裡安時說:他畢業於俄國的喀山坦克兵學校。當時德語是蘇聯的第一外語,尤其是軍事技術外語。雙方大量軍官在兩國相互受訓,以至於後來大清洗時,很對多被消滅的蘇聯軍官都無需捏造證據,赴德國受訓就是罪證。蘇聯從納粹德國取得了大量軍事技術,其中就包括C級潛艇。
  • 鮮為人知的二戰蘇聯潛艇,戰績非常出色,曾屢次重創德國艦隊
    二戰時期,在「德國潛艇之父」鄧尼茨元帥的領導下,德國海軍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無限制潛艇戰」,在「狼群戰術」的瘋狂攻擊下,僅1942年上半年,被擊沉的美國艦船數量就超過了一戰時的總和,當時,德國潛艇每個月都可擊沉超過50萬噸排水量的商船和軍艦。此舉差一點扼制住了英國的「喉嚨」。當然,德國人也很快嘗到了苦頭。
  • 二戰期間蘇聯使用強制勞工的修建軍工廠
    二戰期間蘇聯使用強制勞工的修建軍工廠
  • 萬能博士,二戰期間德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之一,容克斯Ju88轟炸機
    其實轟炸機進入黃金時期時是在二戰爆發期間,戰爭的需求問世了一大批先進的轟炸機出現在了戰場當中。 Ju-88轟炸機 二戰期間,一大批轟炸機參加了戰爭,其中有美國的B-29戰略轟炸機,B-24轟炸機、英國的「蘭凱斯特」轟炸機、「蚊」式轟炸機、蘇聯的圖-2轟炸機、Pe-2轟炸機等
  • 二戰美英究竟向蘇聯提供了多少援助?
    隨著近期二戰勝利日活動的舉行,在誰是擊敗納粹德國最大貢獻者這一問題上,美國與俄羅斯又開始了撕逼表演。大統領川普在疫情甩鍋之餘,不忘貶低蘇聯的貢獻,激起了俄羅斯官方和媒體的憤怒。在冷靜吃瓜之餘,不能忘記二戰中美蘇黃金蜜月期的合作,以及美英為首的西方盟國,對於蘇聯的大力援助。後世對於這些援助的評價,也折射出了其後幾十年間東西方關係的變遷。
  • 二戰期間德國建立的秘密氣象站 是如何被北極熊摧毀的?
    隨著二戰的爆發,德國人在北極地區的作戰面臨著嚴重的氣象問題。氣象數據對於海軍和空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無論是蘇聯方面還是當時中立的北歐國家,都沒有人願意與德國人共享氣象數據。因此,德國人開始在極地地區加快部署氣象站網絡。在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地區,德國人定期用潛艇和飛機秘密投放氣象觀測員,並空投自動探測器,以獲取最新的氣象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