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德國:純正血統來自二戰德國U艇

2020-12-05 科羅廖夫

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誰?

蘇聯?不是!

美國?也不是!

是遠隔萬裡的德國!這點恐怕超乎了大家的想像。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配合解放沿海島嶼,抵禦國民黨軍隊對沿海地區的騷擾,捍衛領海主權和保衛海上交通線。當時,同樣年輕的海軍航空兵僅有有限的對海攻擊能力,需和空軍一道同國民黨軍隊爭奪臺灣海峽的制空權,無法對水面艦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護,因此,對沒有全程空中掩護的海軍來說,潛艇是最好的戰略武器,它可以在水下遠航巡弋,又能隱蔽接敵突然進攻。基於這種認識,1950年10月3日,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準備跨出過境保家衛國之際,中國致史達林電報中,提出的請蘇聯紅海軍為中國海軍培訓潛艇艇員的要求,我人民海軍正式向蘇聯提出了訂購潛艇並培訓學員的要求。

1951年4月,中國人民海軍選調275名官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習大隊,於6月到達當時蘇聯佔領的旅順,在蘇聯紅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分隊學習潛艇技術。傅繼澤任大隊長兼政委。中國學員開始在щ級(梭魚級)潛艇上學習,蘇聯海軍潛艇部隊則派出人員一對一的教授中國官兵學習潛艇技術。1952年5月,我國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島建成。

三年學習結業後,1954年6月19日,海軍以該大隊為基礎組建了人民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和青島潛水艇基地,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

1954年6月24日,蘇聯在旅順口向中國海軍交付了首批兩艘C級中型潛艇(蘇聯舷號C-52、C-53),兩艇原隸屬於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支隊,中方將其命名為「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舷號401、402。

圖①為中蘇潛艇交接儀式上的升旗儀式,中國和蘇聯兩名水兵前面的鋸齒狀設備,是C級潛艇的防潛網切割鋸。1959年7月,414、425、426號潛艇進行中國海軍潛艇的第一次22天的遠航。

圖②為紀念海軍潛艇學習大隊成立發行的紀念封,頭像為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先驅,原海軍副司令員傅繼澤同志。

五十年代青島五號碼頭旁的兩艘C級艇。

中國海軍C級潛艇與別-6水上飛機合練。

上世紀三十年代,《拉帕洛條約》啟動後,蘇德開始長達十餘年的,以反凡爾賽同盟為基礎的全面合作,極大促成了蘇德軍事合作,雙方軍官頻繁往來中,大搖大擺地打量對方的國防力量。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希特勒上臺,蘇聯史詩電影《解放》裡面希特勒在介紹古德裡安時說:他畢業於俄國的喀山坦克兵學校。當時德語是蘇聯的第一外語,尤其是軍事技術外語。雙方大量軍官在兩國相互受訓,以至於後來大清洗時,很對多被消滅的蘇聯軍官都無需捏造證據,赴德國受訓就是罪證。

蘇聯從納粹德國取得了大量軍事技術,其中就包括C級潛艇。C級潛艇蘇聯在二戰時期的主力潛艇,從1934年至1948年共建27艘,由高爾基市的紅色索爾莫沃船廠和列寧格勒蘇達米赫船廠建造。排水量1100噸,最大航速18.8節,最大自給力30天,水下最大潛航時間72小時。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其中艏部4管,尾部2管,可攜帶12枚魚雷或水雷,一門100毫米甲板炮(B-24II-2C型)和一門45毫米副炮(21-K型)。

中國C級潛艇的大口徑甲板炮

該艇具有德國血統,母型艇是德國I A型潛艇,以德國圖紙為樣本建造,這是一種千噸級中型遠洋潛艇,較之以前數百噸級的近岸潛艇,I A型潛艇排水量更大,耐海性更佳,載燃料也更多,從而可以去得更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遠徵美國領海,印度洋和太平洋。水上排水量 1120 噸,水面最高航速 18 節,水下最高航速 7 節,上航程 13450 海裡/10節航速,水下航程 63 海裡/4節航速 其作戰下潛深度為100米,最大下潛深度為200米,並在吃水線以下安裝有6具魚雷發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共可攜帶魚雷22枚。IA型潛艇以及由發展而來的IX級潛艇總共建造了200多艘,為納粹德國海軍的主力潛艇。其中IXB是二次大戰期間最成功的艇型之一,幾乎每艘艇都有過不少於10萬噸的戰績。

德國的U型潛艇在二戰中逞兇海洋。但到了二戰中後期,隨著盟軍反潛力量的飛速發展,U艇的損失率急劇攀升。德國工程師開始研究更先進的,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式潛艇。於1943年開發出劃時代的XXI型潛艇,該艇又被稱為21型潛艇。

德國21型潛艇是世界現代潛艇的鼻祖,是德國戰時潛艇黑科技的結晶。它能用比傳統U艇少的多的時間裝填魚雷,更為關鍵的是開始採用流線型的艇體,而之前的潛艇都是船型的。這就讓21型在水下的航速大大提升,超過了水面航速——老式潛艇的水面航速都比水下航速高,只能在到達目標附近時再下潛。21型的水下航行時間也比起老U艇大為提高。各種新式火控設備讓其武器威力也大大提升。鄧尼茨回憶錄裡面說,21型潛艇的艇長可以把潛艇開到驅逐艦眼皮底下,而驅逐艦都發現不了它。可以毫不諱言的說,21型就是U艇中的無畏艦,它的出現開啟了現代潛艇時代。

德國在二戰後期開始大批量生產21型潛艇,可戰爭的結束讓21型基本沒有在戰場上施展拳腳。蘇軍和美軍在佔領的德國造船廠發現了大量正在建造中的21型潛艇和技術資料。蘇聯如獲至寶,直接讓德國人把繳獲的數艘21型潛艇繼續完工,並編入蘇聯海軍繼續使用。有證據表明,蘇聯的613型潛艇(北約代號威士忌),中國的6603型潛艇,英國的海豚型潛艇,美國的刺尾魚型潛艇,都是基於德國21型潛艇的設計。蘇聯以21型潛艇為基礎,設計了611,613,614,633和644工程。這些工程成功後被北約分別代號為祖魯(Z級)、威士忌(W級)以及羅密歐(R級)。

50年代,隨著《海軍技術引進協定》的籤訂,中國也從蘇聯獲得了W級613型和R級633型潛艇的資料。中國將W級潛艇國產化,命名為6603型(後普遍稱為03型),首艇於1955年4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1956年3月下水,1957年10月交付部隊使用,至1962年共建造21艘。

中國海軍6603型首制艇下水

後來中國又根據R級潛艇的資料進行了仿製,生產出了自己的033型潛艇——這標誌著中國也能製造新式潛艇了。1962到1987年間,中國共建造了106艘033型潛艇,其中1973年033型潛艇建造達到年產9艘的生產高峰。連同80年代改進的035型潛艇,成為了中國生產數量最多的潛艇。這些潛艇一直是拱衛我國海疆的主力,直到本世紀初才陸續退役。

目前中國的常規潛艇建造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新型常規潛艇技術已經與西方比肩。最新的039B常規潛艇在艇型上採用了類似核潛艇那樣的拉長水滴型,又採用了浮筏減振、彈性基座以及消聲瓦等降噪技術,使水下噪音明顯下降。電力傳動形式的採用,也讓我國常規潛艇傳動方式與世界先進常規潛艇傳動方式接軌,獲得了與西方先進常規潛艇同樣的動力性能與噪聲水平,特別是它的AIP系統,解決了中國海軍常規潛艇的遠洋作戰能力差的缺點。綜合技術性能超過了有海洋黑洞之稱的俄羅斯基洛級,與德國211A型潛艇相當。這意味著中國經過六十多年的努力奮鬥,在常規潛艇領域一舉超過了師傅俄羅斯,可以與師傅的師傅德國並駕齊驅。

相關焦點

  • 性能雞肋的二戰後德國袖珍潛艇 性能甚至不如前輩U艇
    德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正義的失敗方,但是德國在二戰中軍工產業卻不乏亮眼表現。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地面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虎」式、「黑豹」坦克以及大洋裡神出鬼沒的U艇「狼群」。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在二戰中被英國皇家海軍所壓制,但是其龐大的潛艇部隊卻險些扼斷英國海上生命線,讓盟軍損失慘重頗為頭疼。
  • 俘虜U-570號:二戰德國U艇中的個例,史上唯一向飛機投降的潛艇
    儘管如今的各式反潛機都堪稱「潛艇殺手」,是潛艇的天敵。但百年以來,真正讓飛機「生擒」的潛艇卻有且只有一艘,即本期的主角——德國U-570號潛艇。1939年-1945年,德國U艇和英國海軍圍繞大西洋航線的戰鬥,堪稱20世紀最經典的海上對戰,U-570號的故事正發生在這一時期——它向一架英國飛機投降了。
  • 中國常規潛艇技術來自德國?專家闢謠:八竿子打不著
    中國常規潛艇技術和德國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也沒有。說有,是因為中國第一款國產潛艇033型仿自蘇聯的R級潛艇,R級潛艇則恰恰仿自德國二戰時期的U21型潛艇。說沒有,是因為中國常規潛艇現在都發展到039系列了,已經完全自成一家了,並且最重要的AIP系統都是走的瑞典路線,和德國沒有任何關係。
  • 潛伏在大西洋底的幽靈,二戰德國潛艇部署
    有人說二戰時德國陸軍加上英國海軍可以天下無敵,而德國海軍和英國陸軍則是戰鬥力最渣的部隊。即便如此,德國潛艇部隊仍然在二戰開戰初期在大西洋沿岸地區取得的一系列閃電般的勝利,很快讓法國強大的海上力量拱手稱臣,進而嚴重威脅到不列顛群島與北美大陸之間的海上供應線。
  • 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究竟有多麼恐怖?
    看過德國電影《從海底出擊》的網友。印象最深的一刻,U型潛艇能下潛到280米深的地方,沒有解體,幾乎要顛覆對二戰的技術記憶。在當時,只有德國能做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海軍都有使用U型潛艇,但其實這兩次戰爭中的潛艇並不一樣,僅僅是因為德國潛艇的編號都是使用德文「Untersee Boot」的首字母:U外加數字來命名的。
  • 希特勒的「狼群」,二戰德國潛艇艦隊的重建之路
    二戰大西洋之戰,一場軸心國潛艇與盟國護航船隊之間驚心動魄的大戰。一旦德國U艇成功切斷了通往大不列顛的同盟國海上航運線,那麼大戰的勝者或許將是他們。1933年,希特勒上臺。1935年3月,希特勒斷然宣布退出《凡爾賽和約》。
  • 全新技術,德國潛艇遠洋戰略思想集中體現,二戰德國「IX級」潛艇
    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戰前開發的「II級」和「VII級」潛艇都是小型近岸潛艇,鄧尼茨認為這種小型潛艇組成的艦隊對海戰不會有重大影響,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志在大洋,因此著手開發用於遠洋作戰的新一代大型遠洋潛艇,這就是「IX」級(9級)潛艇。
  • 百年前德國U型號潛艇:內部構造複雜令人嘆服,英國拆解仿造失敗
    【正在被拆解的U型潛艇】這組照片原版收藏於英國的泰恩威爾檔案博物館,反映的是1918年一艘德國SM UB-110潛艇(下稱U型潛艇)停靠在英國沃爾森德碼頭,當時英國正在拆解德國潛艇,企圖以此來仿造,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這艘潛艇實在太複雜了,以當時英國擁有的技術根本無法仿造。
  • 二戰德國潛艇技術有多牛?直接影響戰後美國潛艇發展
    【軍武次位面】作者:騎豬騎士二戰期間,由於戰爭的推動,美國潛艇技術飛速發展。到了戰後,美國當時的艦隊潛艇日益落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成立了研究小組,對未來的潛艇發展進行深入研究。美國海軍決定立即集中精力設計一種新型潛艇,但美國海軍艦艇局認為,可以對現有的數量龐大的"小鯊魚級"、"白魚"和"丁鯛"級潛艇進行大規模改進。▲"小鯊魚"級潛艇是二戰中美國水下艦隊的中堅力量1946年6月,海軍作戰部長批准了 "更大水下推進動力計劃"(GUPPY)計劃,目的是提高潛艇的水下速度、機動性和續航能力。
  • 德國施派爾技術博物館, 館藏珍品,二戰微型潛艇
    以下圖片原創拍攝於 德國 施派爾技術博物館1943年11月, 德國繳獲了一艘被漁網困住的英國W-46號 Welman 型微型潛艇, 以其為基礎, 呂貝克的弗蘭德船廠推出了 Biber 河狸級微型潛艇。第一艘原型艇 Adam亞當號, 在1944年3月15號完工, 隨即投入試航。處女航即告沉沒, 所幸駕駛員獲救, 亞當號也被打撈上岸。 雖然試航不順, 但因為鄧尼茨本人對此型潛艇的關注,弗蘭德船廠獲得繼續製造4艘試驗艇的機會, 並以此完善了設計。河狸級潛艇此後共生產了324艘, 成為德國微型潛艇部隊的主力。除了弗蘭德船廠, 河狸級也在義大利的安薩爾多船廠生產建造。
  • 細品二戰德國水下「末日武器」,海豹級微型潛艇
    向來以潛艇建造及其運用著稱於世的德國,在二戰末期開發了一系列微型潛艇, 相對不為人知。德國微型潛艇的誕生, 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戰爭形勢。對於當時已經轉入守勢的德國, 遠航的戰艦已經無用武之地。近海防禦型的小型艦艇在戰術上的優勢逐漸顯現。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今天老周就重點結合影片來聊聊二戰時期的德軍潛艇。德國潛艇也叫U艇,這是因為在德語中潛艇被稱為「Untersee Boot」,意為「水下舟艇」,縮寫就是U-boat,而且德國海軍潛艇的舷號也都以字母U加上數字組成。U艇這個稱謂不是二戰時候才有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出現了。
  • ...的末日武器,大洋中蜂擁而至的食人魚群,二戰末期的德國微型潛艇
    追本溯源, 用於實戰的潛艇, 首先就是以微型潛艇的形態出現的。海龜號, 漢利號潛艇的事跡廣為人知。大家比較熟悉的, 義大利人操魚雷, 日本的回天, 也可以看做變異的微型潛艇。向來以潛艇建造及其運用著稱於世的德國,在二戰末期也開發了一系列微型潛艇, 相對不為人知。以下略做整理。
  • 擊沉5000多艘:二戰德國潛艇各項最高數據記錄盤點
    【話說軍世】二戰德國的裝甲集群突擊、閃電戰讓世界一震,相比之下,德國海軍在直接戰鬥中戰績並不輝煌,不過其潛艇的「狼群戰術」確實讓盟軍「頭痛」了好幾年,所示二戰中擁有潛艇最多,和最大規模使用潛艇執行破交戰的國家,德國潛艇有著多項紀錄,今天俊赫君和大家一起看一下。
  • 鄧尼茨的狼群,德國U型潛艇一覽
    本文將介紹在二戰德國海軍中服役的正規潛艇,除重要型號外不包括幻想艇、黑科技、腦洞型、袖珍艇、人操雷等。德國潛艇型號一般用羅馬數字表示,因此看起來難免覺得眼花繚亂,其實將其換算成阿拉伯數字就很好記了。IIA級U-2號該型潛艇是德國一戰後第一種官方設計,它源自德國人在芬蘭克裡頓瓦肯造船廠訂購的韋斯科號潛艇,但這艘艇下水後被芬蘭政府買下了。
  •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二戰初期使英國海軍損失嚴重
    1940年6月法國淪陷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使英軍損失慘重,失去了海上軍事屏障的英倫三島受到德國轟炸機空襲的嚴重破壞,德國把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大西洋海上運輸線作為對英作戰的關鍵,德國海軍利用潛艇集中攻擊英國的海上運輸船隊,用消耗英國船艦的「噸位戰」實施圍困封鎖英國的「慢性絞殺戰略」以迫使英國屈服,英倫三島形勢危急。
  • 超越時代的設計:德國XXI型常規潛艇卻被美軍當靶子
    這艘外觀非常漂亮的潛艇是德國二戰中最先進的XXI型常規潛艇,1944年在漢堡Blohm + Voss造船廠建造。同年10月,加入德國海軍服役,編號為U-2513。但直到戰爭結束,這艘先進的潛艇也沒有獨立作戰。
  • 常規潛艇靠燃料電池挑戰核動力,德國走在前面,打造全球首款新艇
    212型在這一領域德國走在前面,打造全球首款新艇:212A型潛艇,如今德國依然沒有放鬆之意,依然打造新一代的產品,由於新舊裝備更新的問題,現在又有國家提出了新的潛艇需求,那麼德國造潛艇又遇商機?德國潛艇製造商已經一次向兩國推銷六艘新艇,包括:挪威的4艘,德國的2艘,打算推銷剛剛研發的212CD型潛艇,以滿足上述兩國對新一代潛艇的需求。
  • 德國研發210型概念小潛艇近海顯威風
    德國210型概念潛艇近日,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TKMS) 設計生產了一款水下排水量僅為1000噸左右的小型潛艇,並命名為210型潛艇。該艇艇上人員配置有兩種備選方案:若2班輪值,需要15名艇員;若3班輪值,則需要21名艇員。另外,210型艇的許多電子設備都是全新的,個別設備甚至連其他西方國家都沒有。該艇火控系統一次可以跟蹤近140個目標。二戰後,大規模遠洋作戰漸漸遠去,離岸500海裡範圍內的近海水域逐漸成為水下戰的主要戰場。
  • 二戰蘇聯潛艇大戰德國「提爾皮茨」號戰艦傳奇
    提起二戰潛艇,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國「狼群」。它們如幽靈一般在海上遊蕩,讓盟軍商船聞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為了消滅這些嗜血的惡狼,保護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盟軍每次運輸都派出一大群艦艇護航,與德軍潛艇廝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