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末日武器,大洋中蜂擁而至的食人魚群,二戰末期的德國微型潛艇

2020-12-05 DMarine

追本溯源, 用於實戰的潛艇, 首先就是以微型潛艇的形態出現的。海龜號, 漢利號潛艇的事跡廣為人知。

大家比較熟悉的, 義大利人操魚雷, 日本的回天, 也可以看做變異的微型潛艇。

向來以潛艇建造及其運用著稱於世的德國,在二戰末期也開發了一系列微型潛艇, 相對不為人知。

以下略做整理。

德國4種主要微型潛艇線圖

1943年前的德國海軍是看不上微型潛艇的, 雷德爾的海軍不需要微型潛艇, Z計劃中也從未出現過微型潛艇的身影。 雖然德國的技術人員很早就開始關注國外的微型潛艇技術, 並且曾經向雷德爾數次提出過微型潛艇的方案, 但都被束之高閣。

直到鄧尼茨上臺, 微型潛艇才正式進入海軍的計劃之中。除了領導的個人因素, 德國微型潛艇的誕生, 也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戰爭形勢。

對於當時已經轉入守勢的德國, 遠航的戰艦已經無用武之地。近海防禦型的小型艦艇在戰術上的優勢逐漸顯現。

其次, 在盟軍日益增強的空襲之下, 德國各地的船廠已經很難開建佔地較大的大型船隻, 而且緊缺的鋼材首先要供應給裝甲車輛生產廠或者航空廠家, 此時, 較小型的魚雷艇或者潛艇幾乎是建造新船的唯一選擇。

另外, 1943年, 英國以X型微型潛艇對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發動的襲擊也是當頭一棒。

在各種因素的促進下, 德國微型潛艇登上歷史舞臺。

1943年, 在鄧尼茨的授意下組建的Kleinkampfverbnde der Kriegsmarine, (K.d.K.), 海軍小型作戰部, 在三方面展開工作,

- 以英軍微型潛艇技戰術為原型開發微型潛艇

- 研製多型魚雷搭載載具或撞擊爆破艇, 義大利撞擊爆破艇也是開發原型之一

- 研究英國海軍運作經驗, 培訓微型潛艇及其他小型載具的操作艇員, 培訓蛙人和其他特種作戰人員

在開發微型潛艇之初, 德國人首先想要從盟友日本處獲取技術支持, 畢竟日本在小型潛艇開發上比較有經驗。

德國駐日本武官曾向日方提交了一份羅列了各種有關微型潛艇開發問題的目錄, 希望日方予以解答。 日本方面不知是出於什麼考慮, 對德國盟友異常冷淡, 只是在德方屢次要求下安排了一次 甲標 小型潛艇的參觀, 此後就對德方的技術詢問多加搪塞。

無奈之下, 德國人開始研究對手英國的小型潛艇, 並且在打撈繳獲 X 型微型潛艇後, 廣泛的借鑑了英國的設計。

海軍總司令部最早提出的設想是, 以水下行進方式潛入港口, 以水雷攻擊駐港船隻, 後將要求提高, 微型潛艇也需要有在外海攻擊敵方船隻的能力, 為此就要在潛艇上增加潛望鏡, 魚雷發射裝置等額外設備。

1944年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推出了第一款Hecht 狗魚級微型潛艇。 此型潛艇是一款徹頭徹尾的失敗之作, 無論水上還是水下性能都很拙劣, 不能用於實戰。 此後作為訓練艇生產了53艘。

1943年11月, 德國繳獲了一艘被漁網困住的英國W-46號 Welman 型微型潛艇, 以其為基礎, 呂貝克的弗蘭德船廠推出了 Biber 河狸級微型潛艇。

第一艘原型艇 Adam亞當號, 在1944年3月15號完工, 隨即投入試航。處女航即告沉沒, 所幸駕駛員獲救, 亞當號也被打撈上岸。 雖然試航不順, 但因為鄧尼茨本人對此型潛艇的關注,弗蘭德船廠獲得繼續製造4艘試驗艇的機會, 並以此完善了設計。

河狸級潛艇此後共生產了324艘, 成為德國微型潛艇部隊的主力。除了弗蘭德船廠, 河狸級也在義大利的安薩爾多船廠生產建造。

河狸級的主要武器為艇外掛載的兩枚 G7 魚雷。 為防止魚雷在航行中因為觸及海底而損壞或意外擊發, 河狸級艇體下方有兩副承腳保護魚雷。

河狸級操縱性極差, 1.5米的潛望鏡高度根本無法保證載浮載沉的河狸定位目標艦, 實戰中, 為保證命中, 魚雷一般在距敵800米左右時施放, 這個距離遠遠小於G7魚雷的一般射程。

河狸級搭載225升的燃料, 可以以6.5節速度在水上行駛100海裡, 或者以電機在水下以5.3節行駛8.5海裡。

300餘艘的河狸共組建了9支潛艇艦隊, 依次為K-Flottille 261 至K-Flottille 269 艦隊。

蠑螈級微型潛艇是由位於埃克爾恩弗爾德的魚雷研製所開發的微型潛艇。

1944年6月完成設計, 設計潛深40米, 在試航中達到60米潛深。

共建造了363艘, 主要部署在義大利和荷蘭。

1944年9月首批3艘原型艇交付, 試航中顯示了不錯的航行能力,潛深30米, 水上8節, 水下6節。隨後由數家德國船廠開始批量生產。

海豹級可以說是德國所有微型潛艇中唯一真正具備戰鬥力的型號。 取得了93000噸的戰績, 其中包括了擊沉法國L19驅逐艦, 這是德國微型潛艇屈指可數的擊沉大型戰艦的記錄。

海豹級的戰損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相對其他幾型微型潛艇動輒六七十的戰損率來講已屬不易。

共建造285艘, 完工交付142艘, 93艘直至停戰也還沒有完成建造。

與其他歸屬K.d.K. 的所謂小型戰裝備一樣, 微型潛艇基本上被認為是背負著孤注一擲的決心, 卻回天乏術的武器。

從其短暫的服役記錄中不難看出, 微型潛艇在戰爭末期的表現堪稱失敗。

以1945年3月的記錄來看, 海豹級出動29次, 損失9艘, 擊沉3艘敵方船隻, 河狸和蠑螈級出動56次, 損失高達42艘, 僅擊沉3艘擊傷1艘敵方船隻。駕駛微型潛艇出戰與駕駛自殺艇無異。

相關焦點

  • 細品二戰德國水下「末日武器」,海豹級微型潛艇
    向來以潛艇建造及其運用著稱於世的德國,在二戰末期開發了一系列微型潛艇, 相對不為人知。德國微型潛艇的誕生, 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戰爭形勢。對於當時已經轉入守勢的德國, 遠航的戰艦已經無用武之地。近海防禦型的小型艦艇在戰術上的優勢逐漸顯現。
  • 德國施派爾技術博物館, 館藏珍品,二戰微型潛艇
    以下圖片原創拍攝於 德國 施派爾技術博物館1943年11月, 德國繳獲了一艘被漁網困住的英國W-46號 Welman 型微型潛艇, 以其為基礎, 呂貝克的弗蘭德船廠推出了 Biber 河狸級微型潛艇。雖然試航不順, 但因為鄧尼茨本人對此型潛艇的關注,弗蘭德船廠獲得繼續製造4艘試驗艇的機會, 並以此完善了設計。河狸級潛艇此後共生產了324艘, 成為德國微型潛艇部隊的主力。除了弗蘭德船廠, 河狸級也在義大利的安薩爾多船廠生產建造。河狸級的主要武器為艇外掛載的兩枚 G7 魚雷。 為防止魚雷在航行中因為觸及海底而損壞或意外擊發, 河狸級艇體下方有兩副承腳保護魚雷。
  • 性能雞肋的二戰後德國袖珍潛艇 性能甚至不如前輩U艇
    德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正義的失敗方,但是德國在二戰中軍工產業卻不乏亮眼表現。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地面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虎」式、「黑豹」坦克以及大洋裡神出鬼沒的U艇「狼群」。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在二戰中被英國皇家海軍所壓制,但是其龐大的潛艇部隊卻險些扼斷英國海上生命線,讓盟軍損失慘重頗為頭疼。
  • 俄羅斯推出食人魚AIP潛艇,用水下燃氣輪機,與其他AIP潛艇不一樣
    P-750B型潛艇屬於俄羅斯「食人魚」型小型潛艇,「食人魚」型潛艇是俄羅斯孔雀石設計局設計的一系列採用閉循環動力系統的小型近海潛艇代號,有P-550、P-650、P-750等多個型號,項目在蘇聯時代就開始,並且在蘇聯解體前已經趨於成熟,本次展出的P-750B型潛艇相比較之前的設計外形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 重現二戰德軍狼群戰術?臺灣要自產大量微型潛艇?
    薩沙會長期介紹臺軍的各方面動向,以及武器裝備情況,給大家一個了解對岸的小窗口。廢話少說,談正文。臺灣想要自造潛艇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以臺灣目前的軍費情況,大規模擴充空軍和水面艦隻幾乎不可能了,也沒有這個必要。目前臺軍水下作戰能力是很弱的,接近於0了。現在臺灣向外購買潛艇,幾乎不可能。能夠賣的國家不是沒有常規潛艇,就是外交原因不會賣。
  • 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在二戰中,德國的空軍和陸軍都以戰鬥力強大而聞名於世。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實力就稍顯不足了。不過,在二戰前期,德國海軍也曾一度縱橫大西洋,對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創,他們克敵制勝的主要功臣當屬德軍潛艇和他們所採取的「狼群戰術」。
  • 微型潛艇逞兇!二戰義大利曾用潛艇重創英軍2艘戰列艦
    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導美國「我們威武」網站6月2日發表了哈羅德·哈奇森的題為《德國和義大利在二戰中也有小型潛艇》的文章。如果提到二戰中的「侏儒潛艇」,很容易想到日本的「甲標的」型袖珍潛艇。這是合理的,因為它們在襲擊珍珠港事件中發揮了作用。但納粹德國和義大利在二戰期間也部署過小型潛艇。這些潛艇不像一般潛艇那樣殺敵無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潛艇速度不快。德國一種最成功的迷你潛艇可以達到最高7節的水面航速。它們的續航力也十分有限。雖說如此,小型潛艇也有很多優點:它們很難被發現,較難消滅,成本低廉,不需要太多材料、人員或燃料。
  • 二戰中美國到底從納粹德國帶走了多少黑科技?
    希特勒上臺後,集中全國的力量發動戰爭,德國的科學家們也被綁在了戰爭機器上,為納粹德國發明各種各樣的武器,虎式坦克、u型潛艇、ME-190戰鬥機等先進武器讓盟國吃盡了苦頭。u型潛艇隨著美國的參戰,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通力協作和奮戰,二戰後期,納粹德國在戰場上連連失利,大勢已去,戰敗已難以避免
  • 擊沉5000多艘:二戰德國潛艇各項最高數據記錄盤點
    【話說軍世】二戰德國的裝甲集群突擊、閃電戰讓世界一震,相比之下,德國海軍在直接戰鬥中戰績並不輝煌,不過其潛艇的「狼群戰術」確實讓盟軍「頭痛」了好幾年,所示二戰中擁有潛艇最多,和最大規模使用潛艇執行破交戰的國家,德國潛艇有著多項紀錄,今天俊赫君和大家一起看一下。
  • 勇敢號航母:二戰德國潛艇首個大戰果 極大鼓勵了德國研究潛艇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在航母方面德國一直都是一個大短板,但是在潛艇方面,卻將其作戰功能發揮到出神入化。更是發展出了狼群戰術,在整個二戰期間的大西洋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給盟國的艦隻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 潛伏在大西洋底的幽靈,二戰德國潛艇部署
    有人說二戰時德國陸軍加上英國海軍可以天下無敵,而德國海軍和英國陸軍則是戰鬥力最渣的部隊。即便如此,德國潛艇部隊仍然在二戰開戰初期在大西洋沿岸地區取得的一系列閃電般的勝利,很快讓法國強大的海上力量拱手稱臣,進而嚴重威脅到不列顛群島與北美大陸之間的海上供應線。
  • 《從海底出擊》:二戰時期,德國潛艇部隊戰鬥力到底如何?
    (摘自某度百科)《條約》籤訂後,為發動下一場戰爭,德國大力發展了飛機、坦克等新型武器裝備,陸軍和空軍的實力迅速恢復,某些方面作戰理念和模式甚至領先了世界先進水平。與陸軍和空軍相比,德國海軍的實力還是受到了《條約》的較大影響。20世紀軍史界經常流傳這樣一句話:「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 二戰風雲:德國U型潛艇,大西洋上的惡狼!
    二戰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此時的德軍在陸地戰場上雖然所向披靡,但是對隔海相望的英國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想打卻打不著。德國U型潛艇U型潛艇是德國早在一戰時期就建造的水下作戰武器,它優秀的攻擊能力在一戰時期就讓協約國瞠目結舌,是海上交戰的利器
  • 希特勒的「狼群」,二戰德國潛艇艦隊的重建之路
    二戰大西洋之戰,一場軸心國潛艇與盟國護航船隊之間驚心動魄的大戰。一旦德國U艇成功切斷了通往大不列顛的同盟國海上航運線,那麼大戰的勝者或許將是他們。1933年,希特勒上臺。1935年3月,希特勒斷然宣布退出《凡爾賽和約》。
  • 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德國:純正血統來自二戰德國U艇
    當時,同樣年輕的海軍航空兵僅有有限的對海攻擊能力,需和空軍一道同國民黨軍隊爭奪臺灣海峽的制空權,無法對水面艦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護,因此,對沒有全程空中掩護的海軍來說,潛艇是最好的戰略武器,它可以在水下遠航巡弋,又能隱蔽接敵突然進攻。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圖1: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海報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是以一支盟國的護航船隊穿越大西洋深處沒有空中掩護的「黑窟」地帶,與德軍潛艇展開殊死搏殺的經過為背景,在這部影片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 全新技術,德國潛艇遠洋戰略思想集中體現,二戰德國「IX級」潛艇
    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戰前開發的「II級」和「VII級」潛艇都是小型近岸潛艇,鄧尼茨認為這種小型潛艇組成的艦隊對海戰不會有重大影響,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志在大洋,因此著手開發用於遠洋作戰的新一代大型遠洋潛艇,這就是「IX」級(9級)潛艇。
  • 英國愛好者使用電腦成功破譯德國二戰潛艇密碼
    U型潛艇使用的「恩尼格」密碼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密碼,「幾乎不可能被破譯」。   英國的這群業餘密碼破譯愛好者為了破譯德國納粹的密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潛艇使用的密碼被英國情報人員破譯,盟軍在海上作戰行動中取得了極大的主動權,德國為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1942年11月,德國海軍為了更安全地與U型潛艇實現通聯,特別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密碼,使用無序排列,德軍當時宣稱該密碼極為安全,「幾乎不可能被破譯」。
  • 二戰德國殘兵跑南極建立基地?造出飛碟:盟軍特種部隊有去無回
    二戰雖已結束多年,但仍舊存在不少謎團。比如德國南極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根據英國新公開的紀錄文件,有研究者認為,二戰德國戰敗後,部分德國殘兵的確來到了南美和南極,建立了基地。其擁有一些新式武器,比如處於試驗狀態的飛碟。在南極盤踞的德軍可能有2000人。1947年,英美軍隊根據蛛絲馬跡開始對南極進行偵查。
  • 安徽巢湖,成群「食人魚」在湖邊樹林遊蕩,釣魚人蜂擁而至
    而據當地市民反映,就是在這處「水下樹林」中,大量「肚皮鮮紅的食人魚」四處遊蕩...... 而這群「食人魚」之所以躲藏在這處樹林裡,是因為樹林有大量洪水衝來的垃圾雜物可供它們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