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底出擊》:二戰時期,德國潛艇部隊戰鬥力到底如何?

2020-12-05 太望閣

這是一部西德拍攝的二戰題材電影。為了更好地理解電影,我們先簡單討論下影片講述的歷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條約》(以下簡稱條約)對德軍提出了明確的限制: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以內,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型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海軍只能擁有6艘10160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艦。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不得組織空軍。(摘自某度百科)

《條約》籤訂後,為發動下一場戰爭,德國大力發展了飛機、坦克等新型武器裝備,陸軍和空軍的實力迅速恢復,某些方面作戰理念和模式甚至領先了世界先進水平。與陸軍和空軍相比,德國海軍的實力還是受到了《條約》的較大影響。

20世紀軍史界經常流傳這樣一句話:「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意思是,只要五年就可以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只要有十年時間就可以發展一支強大的空軍,但是海軍,則需要幾十上百年的時間。(至於為什麼這麼說,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這裡就不詳細解釋了)

以當時的條件,德國海軍的航母技術已經遠遠的落後於美、日、英等世界海軍強國了,再加上大力發展軍事,陸軍和空軍都在爭奪有限的生產資源,鋼鐵產量也不足以支撐海軍航母等大型艦船發展,最主要的是希特勒在一開始就沒有把重心放在海軍上,他不是很重視海軍,更加關注從陸地攻擊法國、俄國等傳統強敵。

在這個背景下,德國海軍精英鄧尼茨提出了發展潛艇部隊的思路(他本人在一戰時是德國潛艇艇長指揮官,曾被俘,是一個傳奇人物),採用「狼群戰術」攻擊敵人——組建潛艇小分隊,集中多個潛艇輪番攻擊目標艦船。這種戰術在大西洋海戰初期,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一時間,德國潛艇部隊和鄧尼茨成為了「英雄」,受到希特勒和德國納粹的大力吹捧。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盟軍破譯了恩尼格瑪密碼,改進戰術以及雷達技術發展,給予了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幾乎是毀滅性打擊。1943年德國損失了240餘艘潛艇(如果沒記錯的話,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潛艇總數也沒有超過400艘),1943年底,u型潛艇只能在海上巡遊了,此後,盟軍海軍對德國人取得了全面優勢直到戰爭結束。

總得來說,德國海軍和陸軍一樣,二戰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是隨著戰爭的進程,結果都是被揍得「滿地找牙」。

《從海底出擊》講述的是德國潛艇戰術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後,一艘德國u型潛艇執行任務期間發生的故事。影片改編自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由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約爾根.普羅赫諾等主演。片長3個多小時,1981年9月17日在西德上演。

影片伊始,戰地記者分頭哥(維爾納由赫貝特.格勒內梅厄飾演)受命與一艘潛艇出海,他的任務是用照相機記錄潛艇官兵的英武形象和事跡。

出發前夜,分頭哥在u型潛艇指揮官堅毅哥(萊曼指揮官由尤爾根.普洛斯諾飾演)的帶領下,參加了潛艇官兵的party。酒吧裡,官兵們放浪形骸,拼命的酗酒,調戲女人,肆無忌憚的做著無限出格的舉動,剛剛被授予帝國勳章的另一個潛艇艇長捧著馬桶狂吐,站不起身來,分頭哥自己也喝得酩酊大醉,現場一片狼藉。

恐懼——這是影片伊始,導演就向觀眾傳達的情感情緒。作為二戰陣亡率最高的德國海軍潛艇部隊,陣亡率達到了70%左右,也這超過了參戰國的任何兵種陣亡率。死亡的恐懼無時無刻不籠罩在潛艇官兵的頭上,所以,他們在休假的時候,才會醉生夢死,過著有今天沒有明天的生活。導演以此為開篇,為影片正片交代了重要的情節要素,做了很好的鋪墊。

窒息——這是導演貫穿始終的情緒把控。當潛艇駛入大洋後,分頭哥覺得很興奮,燕子般在潛艇裡穿來穿去。經驗豐富的堅毅哥隱晦的提醒他,難熬的日子在後面呢。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後,分頭哥就感到了不適應。狹窄、悶熱、煎熬,50個人用一個廁所,無法洗澡長出的小生物——蝨子,發黴的食物,睡覺時的呼嚕聲、毫不掩飾的放屁聲,永遠也排不出去的臭味,最主要的是,在茫茫大海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而潛艇只要被軍艦盯上,就會處於絕對的劣勢,死亡無時無刻不籠罩在官兵的頭上,深水炸彈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官兵們時刻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在遭遇深水炸彈的襲擊後,艦艇上第一個崩潰的人居然是老兵約安,在艦艇遭受重創後,他背著救生裝備,擅離崗位,試圖逃生,當然了,他哪也去不了!在堅毅哥惋惜的眼神下,約安惶恐不安的解釋:不知道,為什麼,我就這樣了,請原諒我,下次不會了。

本來堅毅哥是準備把約安作為逃兵送上軍事法庭的,但是在聽說約安已經執行過九次巡航任務後,他隨即釋然了,畢竟在長時間壓力折磨下,約安的崩潰也不是不能原諒。堅毅哥帶著艦艇又一次挺過來了。

絕望——這是導演最終想要表達的情緒體驗。沒錯,就是深深的絕望,而且是一次次見到希望之後又一次次希望破滅後的絕望,更加的殘酷和無情。躲過軍艦的襲擊,死裡逃生的艦艇官兵目睹了被他們擊沉的船舶船員絕望地跳進海裡,卻只能轉身離開。

艦艇輪機長是資深的潛艇軍官,深得堅毅哥信任,在執行本次任務之前就已經和妻子產生了矛盾,有較大的負擔。堅毅哥感覺部隊就要堅持不下去了,他決定讓輪機長和分頭哥在補給碼頭上岸,從陸路回德國。

分頭哥儘管覺得自己還可以堅持,但是能逃離潛艇這個悶罐,當然也是值得開心的事情,他答應對床的小兵,替他給法國女友送信。

沒想到,當局不僅沒有同意讓兩個人休假,還強令潛艇必須從直布羅陀海峽穿越回歸,而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一片死一樣的寂靜中,堅毅哥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給官兵們點燃了重新回家的希望。

然而在潛行過程中,幸運女神並沒有眷顧他們,盟軍軍艦發現了潛艇,給予了它毀滅性的打擊。潛艇掉落在280多尺深的海底一動不能動,船艙進水,失去動力,空氣幾乎以肉眼可見消失,體力大量的消耗,生死關頭,全艇官兵陷入了徹底的絕望中,感覺這次真的完了,但同時也爆發了不可思議的力量,潛艇最後居然被神奇的修好了。

影片最後進入高潮,堅毅哥帶領一艘千瘡百孔的潛艇和滿身蒼夷的官兵駛回了軍港,碼頭上是夾道歡迎的群眾,眾人高興的歡呼,見證帝國海軍的又一神跡,場面十分的熱烈,可就在大家以為是一場「王者歸來」的戲碼時,轉眼就變成了「流星墜落」,軍港遭遇空襲,潛艇被盟軍的轟炸機擊沉,二副、約安、小兵等官兵死傷無數,分頭哥眼睜睜地看著堅毅哥死死地盯著逐漸下沉的潛艇,在堅毅哥的眼神中,分頭哥和觀眾感受到了真正的最終絕望……

這部影片採用了強烈的寫實記錄風格。雖然,影片以分頭哥作為戰地記者跟隨潛艇官兵採訪切入故事,但是為了更好的體現影片風格,向觀眾傳達更強烈的恐懼、窒息與絕望的感官體驗,影片並沒有完全以第三者的視角呈現,有些時候,還是從堅毅哥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情節,只是在開頭、中間以及影片最後的重要節點,用分頭哥的視野來講述故事和展現了官兵們的最後結局。

從個人觀影體驗看,通俗來說,這是西德拍攝的一部吹噓德國潛艇部隊官兵的影片,特別是在影片的最後,導演設計了潛艇回到碼頭又被盟軍轟炸機擊沉的戲碼,表面上看,是為了更好的演繹「絕望」的情緒,設計了反轉,但其實給人感覺,也隱晦地表達了失敗並不是潛艇部隊的錯——我們千辛萬苦取得了戰績,是你們別的兵種輸掉了戰爭,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鼓吹了德國潛艇部隊,說白了,多少有點不服氣。說實話,在這部片子裡,我沒有看到任何反戰(請注意不是厭戰而是反戰)的情緒,只要一群忠實執行命令的官兵。導演涉嫌用「賣慘」來掩蓋事實真相——德國潛艇部隊也是納粹侵略戰爭的有力工具和幫兇。

導演的這種設計顯然落了下乘,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戰鬥力只能決定戰役的勝負(況且德國潛艇部隊也不是始終強大,前面說了,後期也是滿地找牙),在那場事關全人類生死存亡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最終勝利的一定是正義的一方,所以說納粹德國必敗,這沒有什麼可說的。任何的鼓吹、粉飾和掩蓋都是徒勞無功的,也只能徒增笑柄。

做錯了事就老老實實承認,改過自新就好!

看有趣的電影,細細的品味我們自己的人生!

我是太望,下期再見!

文章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究竟有多麼恐怖?
    看過德國電影《從海底出擊》的網友。印象最深的一刻,U型潛艇能下潛到280米深的地方,沒有解體,幾乎要顛覆對二戰的技術記憶。在當時,只有德國能做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海軍都有使用U型潛艇,但其實這兩次戰爭中的潛艇並不一樣,僅僅是因為德國潛艇的編號都是使用德文「Untersee Boot」的首字母:U外加數字來命名的。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不過,對德軍潛艇的描述就沒有多少了,除了偶爾在海面上以及水下出現,而且是一閃而過的那種,再有炮戰時看到一些「尊容」外,基本上就沒了。如果是從德國潛艇的視角,自然首推德國在80年代拍攝的《從海底出擊》(Das Boot),將這兩部對照來看,那麼對當年大西洋反潛護航戰就可以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
  • 性能雞肋的二戰後德國袖珍潛艇 性能甚至不如前輩U艇
    德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正義的失敗方,但是德國在二戰中軍工產業卻不乏亮眼表現。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地面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虎」式、「黑豹」坦克以及大洋裡神出鬼沒的U艇「狼群」。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在二戰中被英國皇家海軍所壓制,但是其龐大的潛艇部隊卻險些扼斷英國海上生命線,讓盟軍損失慘重頗為頭疼。
  • 二戰義大利「遮羞布」,盟軍和德國也甘拜下風,保持多項紀錄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義大利是海上的猛虎,海軍十分強大,沒有德軍的幫助它也是海上的王者,二戰時期他們已經擁有戰鬥力超強的潛艇部隊,海軍出擊必定帶回勝利。在二戰歐洲戰場上,意軍的裝甲力量與英國的部隊遇上時,義大利這邊也是沒有一絲膽怯,而且兩軍戰況膠著,義大利的實力完全可以與英軍相抗。還有意軍不斷配合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攻破了蘇聯多個重要防線。
  • 潛伏在大西洋底的幽靈,二戰德國潛艇部署
    有人說二戰時德國陸軍加上英國海軍可以天下無敵,而德國海軍和英國陸軍則是戰鬥力最渣的部隊。即便如此,德國潛艇部隊仍然在二戰開戰初期在大西洋沿岸地區取得的一系列閃電般的勝利,很快讓法國強大的海上力量拱手稱臣,進而嚴重威脅到不列顛群島與北美大陸之間的海上供應線。
  • 德國施派爾技術博物館, 館藏珍品,二戰微型潛艇
    以下圖片原創拍攝於 德國 施派爾技術博物館1943年11月, 德國繳獲了一艘被漁網困住的英國W-46號 Welman 型微型潛艇, 以其為基礎, 呂貝克的弗蘭德船廠推出了 Biber 河狸級微型潛艇。雖然試航不順, 但因為鄧尼茨本人對此型潛艇的關注,弗蘭德船廠獲得繼續製造4艘試驗艇的機會, 並以此完善了設計。河狸級潛艇此後共生產了324艘, 成為德國微型潛艇部隊的主力。除了弗蘭德船廠, 河狸級也在義大利的安薩爾多船廠生產建造。河狸級的主要武器為艇外掛載的兩枚 G7 魚雷。 為防止魚雷在航行中因為觸及海底而損壞或意外擊發, 河狸級艇體下方有兩副承腳保護魚雷。
  • 希特勒的「狼群」,二戰德國潛艇艦隊的重建之路
    二戰大西洋之戰,一場軸心國潛艇與盟國護航船隊之間驚心動魄的大戰。一旦德國U艇成功切斷了通往大不列顛的同盟國海上航運線,那麼大戰的勝者或許將是他們。1933年,希特勒上臺。1935年3月,希特勒斷然宣布退出《凡爾賽和約》。
  • 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德國:純正血統來自二戰德國U艇
    中國學員開始在щ級(梭魚級)潛艇上學習,蘇聯海軍潛艇部隊則派出人員一對一的教授中國官兵學習潛艇技術。1952年5月,我國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島建成。三年學習結業後,1954年6月19日,海軍以該大隊為基礎組建了人民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和青島潛水艇基地,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軍事方面,二戰前,德國已經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當時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都不是德國的對手,德國的閃電戰可以說是所向披靡。二戰爆發後,德國進入了全面的戰爭動員狀態,其動員能力遠遠超過日本。二戰中,德國巔峰時期的兵力高達1700萬,如果加上偽軍和其他協助國的軍隊則數量超過2000萬,而二戰中日軍的兵力最高峰時也不過700餘萬,僅僅是德國的一半都不到。
  • 二戰多國都有潛艇,為何德軍的U型潛艇讓人生畏?
    U型潛艇是德國在兩次大戰裡的海上作戰利器,一戰期間雖然潛艇性能還不太滿意,仍然取得了優秀的戰果,到了二戰時,德軍發起的潛艇戰甚至一度讓英國物資供給維持在危險水平上。當時歐洲幾個大國都有各自的潛艇部隊,為什麼德軍的U艇能取得如此成績,讓盟軍感到害怕呢?
  • 納粹德國潛伏於大洋之下的狼群,U型潛艇部隊是如何建立的?
    那麼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部隊,到底是如何被德國人發展出來的呢? 一、艱難重建的潛艇部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潛艇部隊曾經有過輝煌戰績,一度差點把英國人逼得發瘋。因為此等威脅存在,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被協約國重重的懲罰了—— 不僅限制了他們的水面戰艦數量,潛艇更是一艘都別想有了。
  • ...的末日武器,大洋中蜂擁而至的食人魚群,二戰末期的德國微型潛艇
    追本溯源, 用於實戰的潛艇, 首先就是以微型潛艇的形態出現的。海龜號, 漢利號潛艇的事跡廣為人知。大家比較熟悉的, 義大利人操魚雷, 日本的回天, 也可以看做變異的微型潛艇。向來以潛艇建造及其運用著稱於世的德國,在二戰末期也開發了一系列微型潛艇, 相對不為人知。以下略做整理。
  • 二戰風雲:德國U型潛艇,大西洋上的惡狼!
    1939年9月德國依靠強大的裝甲戰車,還有大量坦克對波蘭發起了蓄謀已久的突襲,波蘭在德軍的強大攻勢下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同年,因為德國攻擊波蘭,英法兩國也被捲入了這場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德軍依靠強大的陸軍,以及強悍的裝甲部隊,把周邊的對手輪流揍了個遍,幾乎每戰必勝。英國和法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最後被趕到了敦刻爾克,上場了一場史詩級的大撤退。
  • 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在二戰中,德國的空軍和陸軍都以戰鬥力強大而聞名於世。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實力就稍顯不足了。不過,在二戰前期,德國海軍也曾一度縱橫大西洋,對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創,他們克敵制勝的主要功臣當屬德軍潛艇和他們所採取的「狼群戰術」。
  • 影評:《從海底出擊》海戰下的真實人性,潛艦電影的巔峰之作!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從海底出擊》 。基於小編對戰爭電影小小的熱愛,在網絡上搜尋了二戰相關的電影,發現了這部德國拍攝的《從海底出擊》。故事簡介二次大戰初期,德國潛艇艦隊憑著狼群戰術,在大西洋、對英國商船和運輸隊發起襲擊,並取得輝煌戰果,持續了段美好時光,盟軍的海上運輸線幾乎被切斷。
  • 德國潛艇是怎樣保持戰鬥力?一戰後被解散,二戰開打時戰力卻更強
    戰爭結束之後,出於不能容忍有威脅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存在,在懲戒戰敗國的《凡爾賽條約》裡面,除了讓德國不能擁有可攻擊性的戰鬥機以外,潛艇也被命令不能擁有。 如此一來德國的潛艇部隊在戰後被完全解散,軍官、士兵都在英法巡視員的監督下被迫退役,然而條約是死的,人是活的。
  • 二戰時期,如果美國和德國打一架誰會贏?真相別不信
    導語:二戰時期美國能否打贏德國?不過最終還是蘇聯贏下了勝利,而德國宣布投降,但即便是這樣,德軍勇猛的戰績在後世依舊得以傳頌。針對這點有軍迷提出了個假設性問題,如果二戰時期的美國和德國打一架的話,誰會贏呢?畢竟二戰時期的美國都在背後發財,軍事實力雖然說不是第一位但也是非常強悍的,特別是美國引以為傲的海軍艦隊,基本上沒有哪一國的海軍是可以與之比擬的,太平洋戰場中日本基本上都是被美國按著打的。
  • 二戰蘇聯潛艇大戰德國「提爾皮茨」號戰艦傳奇
    提起二戰潛艇,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國「狼群」。它們如幽靈一般在海上遊蕩,讓盟軍商船聞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為了消滅這些嗜血的惡狼,保護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盟軍每次運輸都派出一大群艦艇護航,與德軍潛艇廝殺一番。
  • 二戰時期德國潛艇是如何做到進出直布羅陀海峽,而不被盟軍發現?
    歐洲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歐洲地區海岸線漫長曲折,擁有許多的海灣、海峽和海洋,在這些海洋中也發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戰,當時德國的潛艇遊弋在各個海域,給盟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U型潛艇德國的潛艇如果要從大西洋進出地中海,就必須要經過直布羅陀海峽。
  • 細品二戰德國水下「末日武器」,海豹級微型潛艇
    向來以潛艇建造及其運用著稱於世的德國,在二戰末期開發了一系列微型潛艇, 相對不為人知。德國微型潛艇的誕生, 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戰爭形勢。對於當時已經轉入守勢的德國, 遠航的戰艦已經無用武之地。近海防禦型的小型艦艇在戰術上的優勢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