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基本屬於默默無聞的存在,不僅戰果寥寥無幾,可堪大用的軍艦也沒幾艘,甚至於他們就沒有打出幾場像樣的海戰。可相比於水面艦隊,德國的U型潛艇部隊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稱其為德國海軍的「海下狼群」,在德國海軍的破交戰略裡,這些U型潛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乎左右了早期的海上戰爭。那麼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部隊,到底是如何被德國人發展出來的呢?
一、艱難重建的潛艇部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潛艇部隊曾經有過輝煌戰績,一度差點把英國人逼得發瘋。因為此等威脅存在,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被協約國重重的懲罰了——
不僅限制了他們的水面戰艦數量,潛艇更是一艘都別想有了。為了防止德國人重建海軍,協約國還拆掉了德國大批的造船設施。
毫不客氣的說,魏瑪德國的「國家海軍」本質上就成了一個岸防艦隊,實力脆弱到了極點。可能拉出去之後,也就能和隔壁的波蘭海軍打一小會兒,還不一定能打的贏。
不過精明的德國人哪裡會讓協約國的小算盤打的琵琶亂響?於是一個被稱為
「船舶建設工程局」
的空殼公司,悄然的被德國幾個大型造船廠組建了起來。起初它只是幾個造船廠的私下活動,但是德國「國家海軍」後來也為其提供了資金。它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是為它國設計潛艇,或是提供軍艦的設計指導。第二、通過這種和它國的秘密合作,為德國海軍儲備軍艦和潛艇的設計經驗進行儲備,確保自己和世界造船水平不脫節。
為了更好的進行這一計劃,德國國家海軍也秘密的組建了一個空殼公司——
「結算諮詢公司」。這個公司的目的十分明確,為「船舶建設工程局」提供必要的資金,確保其不會因為經營不善和缺乏資金而垮臺。
畢竟這個命運多艱的「船舶建設工程局」一度曾因為運作不善而差點倒閉,如果不是國家海軍及時提供了一百萬馬克的話,或許這個公司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而「國家海軍」自己也沒有閒著,一方面他們協助「船舶建設工程局」吸收和儲備經驗,為建設新的軍艦而努力,並且推出了多款新銳軍艦——比如說
「恩登」級輕型巡洋艦和「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
而另一方面他們也秘密的同民間公司合作,研發魚雷使用的磁觸發引信,甚至於在1933年設立了「反潛防禦學校」。
乍一看你覺得這是進行反潛訓練的地方,實際上是訓練新的潛艇艇員,為日後重建的德國潛艇部隊儲備足夠的水兵。
二、潛艇破交戰
而德國如此重視自己的潛艇部隊,並非沒有原因的。
這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們就成功的運用潛艇部隊,對協約國展開了「無限制潛艇戰」。
彼時德國公海艦隊被英國皇家海軍堵在了自己的港口裡,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使用。但是德國的潛艇部隊卻成功的展開攻擊,將協約國的商船大肆擊沉,
僅僅是1917年一年就把協約國的運輸船隻幹掉了2556艘,總噸位高達576萬噸,其中半數是英國人的船隻,氣的英國的約翰·傑力科差點找塊豆腐拍死自己。
不過德國也並非沒有損失,自從協約國把約翰·傑力科氣了個半死之後,協約國就開始為自己的運輸船隊組織護航力量。
這個時候單艦獵殺運輸船的德國潛艇就倒了大黴,比如說未來的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創始人,卡爾·鄧尼茨。
鄧尼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是個潛艇艇長,在1918年10月4日對協約國運輸船隊的襲擊中,鄧尼茨不幸遇到了護航船隻的攻擊。
鄧尼茨的潛艇當即沉入大海,而他本人則被協約國抓獲,去戰俘營裡吃了一段時間的牢飯。
在1920年回到德國後,鄧尼茨加入了「國家海軍」,也是在這個時候,鄧尼茨意識到,德國海軍的未來已經不在於水面艦隊的發展了,畢竟水面艦隊再怎麼發展也追不上英法,追上了都不一定能打得過。(這絕對是日德蘭海戰的失敗造成的心理陰影)。
但是反過來講,既然第一次世界大戰裡無限制潛艇戰有效的話,那麼未來一樣可以使用,甚至於可以發揚光大。考慮到英國本土每年消耗的物資裡,有超過70%需要從海外輸送到本土,如果將其海上航道切斷,對英國必然是重大打擊。
當然了,鄧尼茨也沒忘了自己是怎麼做了英國人的俘虜的,他意識到單艘潛艇襲擊運輸船隊絕對是作死的行為。
所以鄧尼茨又重新規劃了潛艇部隊的作戰原則,他認為應該在單艘潛艇發現運輸船隊後,對其進行跟蹤的同時,將其行蹤和規模報告給德國海軍總部,然後德國海軍總部通知臨近的潛艇趕來一起作戰。
這一戰術就是鄧尼茨的「集結戰術」,此時它還只有「國家海軍」內部知曉而默默無聞,但它日後則被英國人驚恐的稱之為「狼群戰術」。
三、潛艇部隊的重建
現在德國人是有了訓練好的潛艇水兵,也有了未來用於潛艇部隊的作戰原則,就差建造屬於自己的潛艇了。
但偏偏這一點是愁死了德國人,畢竟那個《凡爾賽條約》壓在腦袋上,自己還被協約國盯的死死的,哪裡有機會擴張自己的海軍呢?畢竟德國人但凡有那麼一點不安分的舉動,換來的可能就是隔壁法國用自己的百萬大軍壓向德國。
考慮德國現在脆弱的軍事力量,那顯然是抵抗不了的。所以說如何打破條約,擴張海軍力量成了德國人心裡的大問題。
不過隨後英國人幫了德國人的大忙,因為當時英國人正頭疼於新一輪海軍條約的的籤訂。考慮到英國皇家海軍的龐大,如果繼續沿用以前的海軍條約,那麼英國皇家海軍將無法得到任何進一步的發展。反倒是法國、美國、日本將得到長足的進步,這對於英國皇家海軍十分非常不利的。尤其是法國海軍的軍艦大多都是在二十年代建造的,其升級空間要比英國皇家海軍那些一戰期間的老舊軍艦更大。為此英國必須設法讓自己在新的海軍條約裡,能夠獲得更大的噸位空間,以便於加強他們的海軍力量和牽制他們的法國盟友。
恰逢此時德國內部換了天,德國的小鬍子阿道夫·希特勒上了臺,並且開始積極的進行德國的軍備重建工作。
這就讓英國人心裡樂開了花,畢竟如果德國重建軍備的話,那麼英國就可以坐觀德國和法國相爭,完成自己的大陸均勢政策。
而且英國也可以避免德國人不加入海軍條約,從而導致另一場無限制的海軍競賽的危險。
尤其是德國人在1935年公然撕毀了《凡爾賽條約》,開始公然的重建軍備之後,這個風險就更大了。為此英國人急忙聯繫了德國人,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
在這紙《英德海軍協定》裡對德國海軍的噸位做出了要求:
德國水面艦隊的噸位為大英國協國家水面艦隊總噸位的35%,而德國潛艇噸位為大英國協國家潛艇總噸位的455。
這紙協定可讓德國人樂開了花,本來希特勒都做好了要為海軍發展而受到英法的巨大壓力準備了。可他萬萬沒想到英國人竟然會為此和德國人做出和解,還給了德國海軍如此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德國海軍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展自己的海軍力量,事實上在條約潛艇的第11天,德國第一艘U型潛艇U-1號潛艇就在德國基爾港服役了。
結語
至此,納粹德國新生的戰爭海軍徹底擺脫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可以開始名正言順的發展自己的海軍力量。其中德國戰爭海軍的潛艇部隊更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畢竟他們在條約籤訂之前就秘密的建造了U-1號潛艇。儘管希特勒為了不過早的刺激到英法,而沒有立刻批准大規模建造潛艇,以完成鄧尼茨心裡那個「三百艘潛艇打敗英國」的計劃,但是德國潛艇部隊畢竟是重建了。而在不久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海軍將品味到德國潛艇部隊組成的「狼群」的威力。
參考文獻:《我的一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戰略》
《我的生平》
《十年與二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