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薩沙講史堂第二百二十四期】(軍事系列第118講)
隨著決定教練機由臺灣自產,似乎說了十多年的本土製造計劃已經開始!臺軍海軍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麼?顯然是潛艇。臺灣媒體又提出了微型潛艇群狼戰術理論,鼓吹這是對付解放軍登陸艦隊的絕招!聽薩沙說一說吧。
現在似乎沒什麼大陸軍事專家,寫臺灣軍事方面的事情,薩沙卻比較不以為然。所謂知己知彼,這才是自信的來源。不是說非要像幾十年前一樣,兩岸互相封鎖消息,都說對方是紙老虎。現在解放軍綜合軍力顯然是大大超過臺軍的,那還有什麼隱瞞的必要呢?
薩沙會長期介紹臺軍的各方面動向,以及武器裝備情況,給大家一個了解對岸的小窗口。
廢話少說,談正文。
臺灣想要自造潛艇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以臺灣目前的軍費情況,大規模擴充空軍和水面艦隻幾乎不可能了,也沒有這個必要。目前臺軍水下作戰能力是很弱的,接近於0了。
現在臺灣向外購買潛艇,幾乎不可能。能夠賣的國家不是沒有常規潛艇,就是外交原因不會賣。
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自產潛艇了。但自產潛艇談何容易!
臺軍分析認為,目前自造潛艇需要25類設備,臺灣可以製造或者有可能製造的是19類,其餘6類尤其是重要的柴油機都必須外購。
同時,即便可以製造的19類,最終能造成什麼樣也很難說。畢竟之前從來沒造過,必須摸著石頭過河。就比如臺軍現役的荷蘭潛艇,就使用了不少實驗性的技術,並不成熟。
至於6類需要購買的設備,也有很多不確定性。以柴油機為例?從哪個國家購買?在大陸的外交壓力下,恐怕很難買到。
於是,臺灣的軍事專家又開始出點子了,就是放棄大型潛艇,改造微型潛艇。
他們認為,微型潛艇製造門檻很低,臺灣基本可以做到百分之百自產,柴油機也問題不大。
他們認為,臺軍可以建造大量300到500噸的微型潛艇,配備少量魚雷和水雷。
誠然這些微型潛艇的戰鬥力遠遠不如解放軍潛艇,但可以用數量優勢彌補質量差距。一旦解放軍開始登陸,大量潛艇或者在海峽伏擊,或者緊急趕赴海峽攔截,以所謂群狼戰術作戰。
臺灣軍事專家認為,這些微型潛艇數量不能少於40艘,分組成無數小分隊,進行海下遊擊戰,重現德國二戰海狼戰術。
說的似乎挺有道理,但又是空想!
第一, 微型潛艇生存力太低
雖現在反潛機還不怎麼樣,但預計未來解放軍會有強大的反潛網絡。
臺灣海峽相當狹窄,在解放軍反潛網封鎖下,區區微型潛艇如何生存下來?
微型潛艇可以預計艇員只有10多人,只能裝備最基本的設備,不要說生存連逃生能力都很弱。
臺灣專家拿出韓軍天安艦被朝鮮微型潛艇擊沉的例子,這也是不妥的。天安艦隻是和平時期使用的小型巡邏軍艦,又是單獨行動,不具備反潛能力。在遭遇以逸待勞,埋伏很久的朝鮮潛艇自然難逃一劫。
如果朝韓真正開戰,朝鮮包括山高級微型潛艇在內的水下部隊,恐怕都會在韓軍反潛網上碰的頭破血流,自身難保。
第二, 微型潛艇戰鬥力太差。
以區區300噸的潛艇為例,能攜帶多少魚雷或者水雷?預計都在10枚左右。這種微型潛艇生存能力很低,基本上是一次性消耗品。區區這點武器,能給解放軍登陸軍艦造成多大威脅?
第三, 恐怕連正常航行巡邏都困難
臺灣海峽海水很淺,平均深度只有50米,海況複雜。要知道,常規大型潛艇海下巡邏本身就不容易,這幾十年來失事了多少艘潛艇。大型潛艇尚且如此,何談設備很少的微型潛艇!
真正戰爭爆發,微型潛艇不要說在海峽追擊攔截,恐怕在海中伏擊都很困難。
顯然,微型潛艇對於臺軍意義不大。當然,少量生產一些用於練習、騷擾、偵查還是湊合的,但絕對取代不了大型潛艇。
現在看來,微型潛艇仍然不會是臺軍的主要目的,大型潛艇才是臺軍的迫切需要。
【薩沙講史堂第二百二十四期】(軍事系列第118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