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潛艇靠燃料電池挑戰核動力,德國走在前面,打造全球首款新艇

2020-12-06 兵器世界

常規動力潛艇最大的缺點,就是動力不足,在水下連續潛航的時間有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國都開始發展不依賴空氣的動力系統,又稱:AIP技術,其中技術之一:燃料電池,從技術實際應用的效果上看,現代常規潛艇靠燃料電池挑戰核動力。

212型

在這一領域德國走在前面,打造全球首款新艇:212A型潛艇,如今德國依然沒有放鬆之意,依然打造新一代的產品,由於新舊裝備更新的問題,現在又有國家提出了新的潛艇需求,那麼德國造潛艇又遇商機?

德國潛艇製造商已經一次向兩國推銷六艘新艇,包括:挪威的4艘,德國的2艘,打算推銷剛剛研發的212CD型潛艇,以滿足上述兩國對新一代潛艇的需求。

212型

2017年2月,挪威和德國就達成了一起採購新一代常規潛艇的協議,由德國潛艇製造商負責相關的開發工作,蒂森克虜伯船舶系統被選為雙方的首選供應商。

新一代潛艇將在212型的基礎之上進行開發,將應用大量新技術,先進技術讓人心動。原型的排水量1840噸,艇長56.3米,寬6.8米。最大潛水深度為350米。潛艇在水下的速度高達20節。機組人員是27人。由於設計相當合理,不打算進行太大的改動,可以稱為:簡化型,以增加了航程,速度和續航能力,以便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作戰。

AIP系統

對外觀不會有改動,主要在製造工藝等方面,可能應用到3D列印技術,對動力系統將進行不小的變化,換成功率更大的柴油機,同時換裝的新型燃料電池技術,以基於甲醇重整氫的燃料電池取代氫燃料電池 ,功能強大,代價為更複雜且昂貴。故而也有說法:換成鋰電池,至於其他方面也將進行不小的改進,其作戰系統將會非常先進,提供了從設置到參與的多功能控制臺之間的互操作功能,戰鬥系統將確保其操作員和指揮部的情境意識。

武器系統進行不小的變化,可以集成NSM潛射反艦飛彈,還將採用全新的武器類型,比如:新型反直升機和反水雷技術。以及潛艇在面對反潛力量時,也許就不再無還手之力了。

動力系統說明

據說,212CD型潛艇的聲學能見度會降低,擁有更高的航程,速度和自主性,從而擴大其應用範圍。目前德國的廠商已經將採購的意見書上交給兩國政府以便獲得批准,按照計劃,挪威將用新款潛艇代替現役的6艘「烏拉」級潛艇,德國的目的是將現有的潛艇艦隊由6艘增加的8艘。

如果相關計劃獲得批准的話,那麼建造工作可能會在2020年底之前開始,從而實現在2005年至2030年之間交付服役的目標,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有可能會出現推遲潛艇採購,潛艇採購一個相當複雜的工程,將花費大量的資金,自然會對其慎重有加,但是考慮到現實情況來說,只是時間問題,不存在放棄的問題了。

212型

相關焦點

  • 原創:我國常規柴電潛艇已裝備AIP技術 與德國214潛艇燃料電池哪家強
    在美國海軍使用了船身分類標誌 「SSP」指定搭載AIP艇,同時保留了「SSK」經典柴電攻擊潛艇。目前明確擁有該項技術的只有俄羅斯、德國、中國、日本、瑞典、法國、西班牙。日本本身並無聲明擁有此項技術,而是從瑞典引進了斯特林發動機並由川崎重工生產。
  • 中國常規潛艇技術來自德國?專家闢謠:八竿子打不著
    中國常規潛艇技術和德國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也沒有。說有,是因為中國第一款國產潛艇033型仿自蘇聯的R級潛艇,R級潛艇則恰恰仿自德國二戰時期的U21型潛艇。說沒有,是因為中國常規潛艇現在都發展到039系列了,已經完全自成一家了,並且最重要的AIP系統都是走的瑞典路線,和德國沒有任何關係。
  • 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德國:純正血統來自二戰德國U艇
    1954年6月24日,蘇聯在旅順口向中國海軍交付了首批兩艘C級中型潛艇(蘇聯舷號C-52、C-53),兩艇原隸屬於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支隊,中方將其命名為「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舷號401、402。圖①為中蘇潛艇交接儀式上的升旗儀式,中國和蘇聯兩名水兵前面的鋸齒狀設備,是C級潛艇的防潛網切割鋸。
  • 潛艇水下航行時發動機是不是都需要空氣?這一技術由德國人首創!
    並不是所有潛艇的發動機工作都需要空氣!潛艇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核動力潛艇,另一種是常規動力潛艇。(核動力潛艇動力裝置原理)而常規動力潛艇也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我們熟知的柴電潛艇,這類潛艇的工作模式很簡單,水下靠蓄電池供能驅動電動機航行,電池沒電了就上浮至水面用柴油機驅動並順便給電池充電,充滿了就繼續下潛,以此循環往復。
  •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水艇—「鸚鵡螺」號(圖)
    從總體上看,「鸚鵡螺」號核潛艇採用的是常規動力潛艇的外形。這種外形的基本特徵是艏柱為圓弧型,幹舷較低,上甲板呈平直形狀。該艇的艏水平舵為可收放結構,不使用時則可摺疊收起。在艏水平舵的後面,有一個錨穴,錨就收藏在那裡。指揮臺圍殼位於該艇中間偏靠艇艏的位置上。
  • 日本搶在韓國前面入役鋰電池潛艇,三星教訓還不夠深嗎?
    現代常規潛艇動力已經進入了不依賴空氣的推進(AIP)時代,日本很早就開始了相關的研究,自研不成之後,把目標轉向引進瑞典的斯特林發動機,後來日本發現這條路上走不通,仿製斯特林發動機的工作屢屢失敗,不得不依賴於進口,無奈之下日本只能另闢蹊徑!
  • 解析亞洲潛艇的作戰能力
    動力亞太地區的絕大多數潛艇是常規潛艇,這些潛艇被設計成最佳水動力形狀,可提供更高的水下速度。例如韓國海軍的孫元一級常規動力潛艇,即德國設計的214型潛艇,其水下航速為20海裡/小時。其外形也有助於減少潛艇聲學特徵。
  • 法國全球最小核動力潛艇下水,比中國同類型潛艇還小900噸
    圖為法國核潛艇軍事迷朋友們對於法國裝備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一定不陌生,這是一款號稱全球最小的核潛艇,其水下排水量只有2700噸,不到三千噸的排水量還不及很多國家的常規動力潛艇。如中國裝備的元級潛艇水下排水量就超過了3600噸。很難想像法國的技術人員是如何大膽到把反應堆塞進這麼小的艇體中。近日,法國國防部宣布新一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首艦絮弗倫號已經於4月28日下潛成功。說起絮弗倫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說起梭魚級潛艇就很熟悉了。法國的梭魚級核潛艇計劃從21世紀初就開始了,只是因為資金不足,威脅降低,而不斷延期。
  • 中國常規潛艇性能如何?安裝國產AIP系統,測試美日反潛實力
    美國海軍航母艦隊規模如此龐大,這也使得美國海軍航空兵成為全球第二大空軍力量,規模和數量僅次於美國空軍。而像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和福特級核動力號這樣造價數十億美元的超級武器,可以搭載數十架各類型艦載機,基本上等於一個小國空軍的全部實力。除了航母本身以外,美國海軍還專門為前期配備了多艘護航艦艇,可以去執行防空、反潛和反艦任務。
  • 日本29SS潛艇首艇亮相 配備保形聲吶 水下作戰能力不容小覷
    日本海上自衛隊29SS潛艇首艇,可以看到已經完工大半,即將建成下水此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新一代常規潛艇-29SS首次亮相。從相關圖片來看,該艇完工程度已經非常高,年內下水應該沒有問題。另外日本也放棄了為29SS配備燃料電池AIP系統,此前有人批評蒼龍級後期艇放棄斯特林AIP全部採用鋰電池過於冒險,法國短鰭稜魚級潛艇就採用了燃料電池、鋰電池雙保險,在澳大利亞潛艇項目上成功擊敗蒼龍級。
  • 央視曝光中國AIP潛艇內部畫面,十年前就已經媲美德國212潛艇
    央視曝光中國潛艇AIP艙室內況,乾淨整潔媲美德國212潛艇世界最強常規潛艇當然屬德國。早在今年泰國海軍的招標說明大會上,就有一張世界主要常規潛艇性能排名表,德國潛艇高居第一名,元級潛艇外貿版排第二名,這也說明中國近年在潛艇技術上發展不錯,進步巨大。
  • 500千瓦燃料電池,將讓我國潛艇脫胎換骨,水下殺手性能飛躍!
    據中國科技日報12月3日消息報導,中國船舶第712研究所發布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首款500千瓦級,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這套氫燃料電池系統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振動噪聲小、零排放、無汙染等優點,是未來發展高技術船舶的理想動力能源設備。
  • 歷史上的今天1958年8月3日美國製造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
    歷史上的今天1958年8月3日美國製造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穿過北極 2013-08-16 11:4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超越時代的設計:德國XXI型常規潛艇卻被美軍當靶子
    這艘外觀非常漂亮的潛艇是德國二戰中最先進的XXI型常規潛艇,1944年在漢堡Blohm + Voss造船廠建造。同年10月,加入德國海軍服役,編號為U-2513。但直到戰爭結束,這艘先進的潛艇也沒有獨立作戰。
  • 性能雞肋的二戰後德國袖珍潛艇 性能甚至不如前輩U艇
    德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正義的失敗方,但是德國在二戰中軍工產業卻不乏亮眼表現。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地面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虎」式、「黑豹」坦克以及大洋裡神出鬼沒的U艇「狼群」。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在二戰中被英國皇家海軍所壓制,但是其龐大的潛艇部隊卻險些扼斷英國海上生命線,讓盟軍損失慘重頗為頭疼。
  • 促使美國海軍放棄常規動力潛艇 凡爾納海底兩萬裡中的「鸚鵡螺」
    介紹完了蘇聯的潛艇,那接下來介紹的自然就是蘇聯的老對手美國的潛艇。在潛艇發展道路上,美國比蘇聯要乾脆得多,在擁有了核潛艇之後,直接就放棄了相比之下性能平平的常規潛艇。而這個讓美國直接放棄了常規潛艇的核潛艇,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它的出現無疑使世界潛艇的發展邁入了全新的紀元,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鸚鵡螺號核潛艇。
  • 日本蒼龍級潛艇褒貶不一,有何奇特之處?又有什麼優缺點?
    ▲日本各級潛艇發展 它是日本目前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也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 蒼龍級潛艇全長84米,寬9.1米,水上排水量2900噸,水下排水量4200噸,居世界現役常規潛艇排名第一。比法國紅寶石級核潛艇還要大,比德國、瑞典、義大利、荷蘭的一群2000噸左右中型潛艇大很多。
  •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由美國建造的「鸚鵡螺」號
    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1958年7月22日至8月5日完成了橫渡北極海的歷史壯舉,該艇自白令海出發,經北極冰蓋穿越北極點,最終安全抵達格陵蘭水域。之前的美國潛艇還從未如此長時間地連續潛航,也從未達到過如此高的水下航速。建造背景20世紀40年代末,各大海軍強國均為提升本國潛艇部隊的作戰效能而絞盡腦汁,並密集進行了大量驗證試驗。其中美國海軍最終取得了領先成果,從而在革命性水下作戰工具的研發方面獨佔鰲頭。
  • 日本「大鯨」號潛艇的鋰離子電池能改變未來潛艇戰嗎?
    而目前日本還有一艘正在舾裝的同型潛艇「鬥龍」號,預計於2021年服役,而「大鯨」按計劃應該在2022年入役。按照日本每年開工一艘新潛艇的做法,「大鯨」級的二號艇已經在2019年開工,預計2021年下水;三號艇也已經在今年開工,2022年下水。
  • 中國AIP潛艇的動力源泉,詳細解讀斯特林發動機系統
    潛艇AIP系統簡介眾所周知,根據動力系統的不同,潛艇通常分為核動力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核潛艇採用核能作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做到了不依賴大氣而能在水下進行長時間活動,因此發展比較迅速,受到一些國家的推崇,比如美國海軍裝備的全部都是核動力潛艇。但是核潛艇由於技術複雜、造價昂貴、噸位受限等原因,並不能完全取代常規動力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