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全球最小核動力潛艇下水,比中國同類型潛艇還小900噸

2021-01-10 1號哨所
圖為法國核潛艇

軍事迷朋友們對於法國裝備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一定不陌生,這是一款號稱全球最小的核潛艇,其水下排水量只有2700噸,不到三千噸的排水量還不及很多國家的常規動力潛艇。如中國裝備的元級潛艇水下排水量就超過了3600噸。很難想像法國的技術人員是如何大膽到把反應堆塞進這麼小的艇體中。近日,法國國防部宣布新一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首艦絮弗倫號已經於4月28日下潛成功。說起絮弗倫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說起梭魚級潛艇就很熟悉了。法國的梭魚級核潛艇計劃從21世紀初就開始了,只是因為資金不足,威脅降低,而不斷延期。但紅寶石級潛艇可以說是一天老過一天,新的潛艇的建造勢在必行,否則就保不住法國的五常名頭。於是,梭魚級計劃於2007年再次開工,首艇卻不再命名為梭魚,而是絮弗倫號。

圖為核潛艇

這一次法國海軍和造船企業依然選擇了一個較小的艇體,這似乎更適合法國海軍的技術路線。要知道隔壁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機敏級核潛艇看起來更加高大上,可已經超支了十幾億英鎊。因此新一代的潛艇控制工程成本遠比純粹地追求技術先進性更為重要。根據法方目前給出的數據,梭魚級每艘潛艇的建造成本約13億歐元,約99.5億人民幣(依然很天價)。

該艇水下排水量5300噸,艦長99.5米,潛航時最高時速達25節。由於自動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全艇成員僅需70人。其自給能力達70天,可以執行長時間的遠航任務。法國海軍計劃建造6艘,徹底取代老舊的紅寶石級。

圖為核潛艇

絮弗倫這個名字法國海軍特別衷情,歷史上採用這個名字的軍艦比比皆是,共有8艘軍艦用此命名。絮弗倫是18世紀法國海軍的著名將領。他一生中參與了3次英法戰爭,在海戰中戰功卓著,被稱之為「魔鬼艦長」。在法國文化人士的心目中,他的地位自然是和英軍名將納爾遜齊平的。

由於疫情影響,絮弗倫號的海試也是被拖慢了進度。在此次潛航測試前,所有的艦員,技術人員都先進行了14天的隔離,並進行嚴格的病毒檢測後才允許上艦。據防衛世界報導,在過去的8個月中,絮弗倫號進行了戰鬥系統,動力系統,維生系統的測試。而反應堆則在2019年啟動成功。絮弗倫號採用了新一代核潛艇上普遍採用的泵噴推進器,在低速時使用電力推進,高速時採用渦輪蒸汽加電力推進,算是一種混合動力,好處是省去了巨大的減速齒輪箱。艇尾的核動力和推進裝置被設計成了無人值班機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人員安全和健康。絮弗倫號裝備有F21黑鯊重型魚雷,SM39飛魚反艦飛彈等多種武器,載彈量達18-24枚。而新一代的暴風陰影巡航飛彈的加入使之具備了強大的遠距對地攻擊能力。

圖為核潛艇

說到攻擊型核潛艇,中國的093型一直是國人最為關注的。雖然近年來隨著中國軍事透明度的增加,093核潛艇不斷地被曝光在各路媒體中,但核潛艇這樣的國之重器依然是保密程度最高的,外界對其性能參數依然只能是基於猜測。受限於設計年代,093不可能採用泵噴,電力推進這一類的新技術。但在武備上093毫不遜色,可以使用多型性能先進的魚雷和飛彈。雖然最新的093B進行了很多改進,比如圍殼,小龜背,排水孔都進行了改進,在增加新型聲吶設備的同時,降低艇體阻力,提高航速和靜音性。但這畢竟是小修小改,軍迷們還是更期待中國新一代核潛艇可以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沒有法國那樣的需要適合地中海淺海活動的小型化需求,排水量的限制較小,可以放大到6000-7000噸,但也沒有必要走俄羅斯阿庫拉級那樣的萬噸巨獸的線路。畢竟靜音和航速才是核潛艇生存能力的第一要素。五常國家在核潛艇的研發上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心得,我國也應該根據我們的海洋地理特徵開發出最適合我軍的新一代核潛艇。

相關焦點

  • 取代世界最小核潛艇,法國新一代「小黑魚」交付,排水量翻倍也才...
    ——土倫港中,法國海軍的大家庭中又接收了一艘新艦艇,它就是"梭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的首艇——"梭魚"號(舷號Q284),而這艘潛艇,法國人已經期待了它太久太久。 "梭魚"級核潛艇(法語:Classe Suffren),是法國海軍下一代核動力攻擊潛艇,法國國防部計劃建造6艘該型潛艇,其中首艦"梭魚"號早在2003年就已經完成訂購,但是由於經費問題,法國海軍直到2007年才開始在土倫港中建造這艘潛艇,並直至2020年11月6日交付,歷時一共13年。
  • 復活的海怪:日本最新潛艇下水,使用鋰電池,比「蒼龍」更大
    環球網10月14日引述日本"共同社"的報導稱,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的"大鯨"號潛艇已經於14日在日本三菱重工的神戶造船廠順利下水,日本海自主要領導人到場主持了下水儀式,並將其正式命名為"大鯨"號。
  • 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65年前...
    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65年前下水服役  Winnie Lee • 2019-09-30 15:07:21 來源:前瞻網
  • 潛艇未來將如何發展?小核反應堆或成中國藍水潛艇首選方案
    就在中國海軍快速壯大力量時,我國著名軍事專家曾就在央視一檔欄目中透露消息稱,中國的低溫反應堆核潛艇項目進展很順利,且攻破了小堆AIP技術,這會讓我軍新一代常規潛艇成為準核潛艇,也讓大大提升續航力的潛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藍水潛艇。對於人民海軍來說,一群續航能力超強的準核潛艇既可以在第一島鏈延伸到我國南海活動,也可以在太平洋等遠洋活動,這對我國國防的意義非同一般。
  • 日本自衛隊蒼龍級潛艇青龍首次下水 中國與日本潛艇的差距有多大?
    日本自衛隊蒼龍級潛艇青龍首次下水 中國與日本潛艇的差距有多大?時間:2016-10-13 22:53   來源:華夏收藏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自衛隊蒼龍級潛艇青龍首次下水 中國與日本潛艇的差距有多大? 據外媒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青龍號潛艇今天上午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下水。
  • 全球最小核潛艇「梭魚」:未來法蘭西水下核力量的「帶刀侍衛」
    本報記者 張 強  日前,在法國國慶日前夕,法國海軍新一代「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首艇「絮弗倫」號舉行了下水儀式。這是法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其前身是「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據稱,6艘「梭魚」級潛艇將會於2027年交付完畢。  這型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僅有5300多噸,是世界現役核潛艇中體量最小的。
  • 世界上最小的潛艇,僅有100噸,美國NR-1隻能靠邊站!
    如今在世界各國的海軍武器中,潛艇和航母都是極其重要的武器裝備,他們已經成為了各國海軍的重點發展對象,航母在明處威懾著他國,潛艇在暗處給予了更加恐怖的海軍戰鬥力。潛艇以它的隱蔽性最為出名,由於難以偵測到,一旦潛艇靠近戰艦一定的距離,那麼潛艇就能夠給予重重一擊。在常規潛艇活躍了一段時間之後,核動力潛艇也隨著而來,成為了各國夢寐以求的高動力潛艇。
  • 日本全球首艘鋰電潛艇「凰龍」號下水,2020年交付海上自衛隊
    日本「凰龍」號潛艇(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三菱重工從日防衛省獲得訂單的「凰龍」號潛艇10月4日在神戶造船所下水。「凰龍」號是首艘配備鋰離子電池的潛艇。由於蓄電容量增加,在不使用發動機的情況下,「凰龍」號能在更長時間裡安靜潛航。
  • 荷蘭海鱔級潛艇
    海鱔就是R.D.M. and NEVESBU這一先進常規動力潛艇設計結果。海鱔可根據任務需求進行組件化設計,因此能夠在1100噸、1400噸與1800噸排水量間進行選擇。海鱔1400噸級與1800噸級的研究工作於1997年結束。   開始於80年代中期的海鱔研究計劃是RDM的一項冒險,資金來源於荷蘭國防部和財政部對皇家荷蘭海軍海象級潛艇的拔款。
  • 美好開局,黯淡結尾,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的一戰法國潛艇
    最右邊這一艘是克羅林德級1910年11月開工,1913年下水,共建造2艘,是上一級霧月級潛艇的發展型,同屬於馬克西姆勞博夫系列。潛艇全長53.9米,寬5.1米,水下排水量574噸。全長60.6米,寬5.4米,水下排水量804噸。裝備2臺900馬力柴油機和2臺400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14節,水下航速9.5節,續航力4300千米/10節,可搭載28名官兵。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4枚在外置吊架中(前2後2),4枚在傑維茨基吊架中。一戰中,3艘潛艇在亞得裡亞海和大西洋上巡邏,1935年退役。
  • 法國新型梭魚級核潛艇終下水,體量不及052堪稱世界最小核潛艇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7月12日,法國瑟堡市造船廠,在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的見證之下,法國海軍新一代「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首艇「絮弗倫」號,終於在此舉行了它的下水儀式。梭魚級是法國海軍計劃中的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主力。
  • 部分性能超過核動力,日本鋰電池潛艇斬獲世界「唯一」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潛艇也能使用鋰電池作動力了,現在有一則消息稱日本的一艘潛艇開始使用鋰電池驅動了,有些人可能會感到驚嘆的同時也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艘潛艇確實是奇蹟般的一個存在。大家都知道,在現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各個國家都忙著抵抗疫情,日本也一樣。但是他們在抵抗疫情的同時,在軍事方面的研究和訓練也沒有落下。前段時間日本的ss-511黃龍號已經宣布正常出海了。
  • 常規潛艇靠燃料電池挑戰核動力,德國走在前面,打造全球首款新艇
    常規動力潛艇最大的缺點,就是動力不足,在水下連續潛航的時間有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國都開始發展不依賴空氣的動力系統,又稱:AIP技術,其中技術之一:燃料電池,從技術實際應用的效果上看,現代常規潛艇靠燃料電池挑戰核動力。
  • 中國潛艇又一技術領先世界:潛艇技術哪家強!要來中國問……
    AIP潛艇因具有續航時間長、隱蔽性好、靜音性優、打擊威力強等優點,被譽為世界潛艇發展史上一大技術突破。1995年,瑞典「哥特蘭」級潛艇下水,AIP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軍事專家李傑在採訪中又透露一個驚人消息,中國經過10多年的發展,常規潛艇AIP技術不輸其他國家,不輸其他國家意味著我國常規潛艇AIP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地位了。目前中國潛艇的動力推進系統已經越來越多樣化,以馬偉明教授團隊研製的核潛無軸推進已經取得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讓中國潛艇的水下靜音程度遠超其它國家,大幅提高作戰能力和水平。
  • 噸位最大下潛最深:世界潛艇記錄盤點
    噸是核潛艇出現以前世界上建成的最大潛艇(要知道著名的「大洋黑洞」基洛級潛艇改進型,潛航排水量也不過3126噸),其所攜帶的燃料可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在二戰時代已經是驚人之作了。在1944年日本伊400型潛艇出現以前,世界最大潛艇是法國速科夫號,水下排水量為4304噸,打破了1934年下水。
  • 原創:我國常規柴電潛艇已裝備AIP技術 與德國214潛艇燃料電池哪家強
    在美國海軍使用了船身分類標誌 「SSP」指定搭載AIP艇,同時保留了「SSK」經典柴電攻擊潛艇。目前明確擁有該項技術的只有俄羅斯、德國、中國、日本、瑞典、法國、西班牙。日本本身並無聲明擁有此項技術,而是從瑞典引進了斯特林發動機並由川崎重工生產。
  • 世界最小核潛艇,軍用潛艇下潛深度將被打破!能力令北約寢食難安
    消息一經傳出,便迅速在全球軍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更是震驚萬分,甚至於惶恐不安。北約國家關注的重點並不是這起事故本身,而是這起事故背後的"主角","AS-12"號核動力深潛器,或者說核動力潛艇更為恰當一些。這艘深潛器可不一般,它的水下排水量2000多噸,能在6000米的深海工作。
  • 日本最新一代潛艇下水,噸位居世界第二,棄用039A同款AIP
    10月14日,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內,一艘「黑魚」正式下水,這是海上自衛隊最新一代「大鯨」級常規潛艇的首艇「大鯨」(SS-513)號,它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常規潛艇。日本海上自衛隊披露,當天,海上自衛隊根據「26中期防衛計劃」訂購的首艘「3000噸級」潛艇「大鯨」號下水,它是在2018年3月開工的,下水後會進行舾裝、試航,預計2022年3月交付海上自衛隊,它的造價是800億日元(約7.6億美元)。
  • 二戰兵器全集-美國「小鯊魚」級潛艇
    這些改進都是漸進式的,改進比較成功,生產時間也很好地配合了美軍在太平洋上的進程,美國海軍需要的是自持力久獨立作戰能力強的潛艇。太平洋面積廣闊,在該地區執行巡邏任務持續的時間遠長於歐洲戰場,無論是在航還是在港都需要保持較大數量潛艇。
  • 日本搶在韓國前面入役鋰電池潛艇,三星教訓還不夠深嗎?
    入役了日本受到的限制很多,原本日本有意發展核動力的,搞了專門的核動力試驗船,可惜最終不能造核動力潛艇,如今日本把目光轉向了鋰電池技術這艘潛艇由三菱重工神戶工廠建造,總成本約為660億日元,約合6.15億美元,不算太高。以前的蒼龍級安裝了兩臺川崎12V 25/25柴油發電機和四臺瑞典V4-275R斯特林發動機,使用鉛酸蓄電池進行儲能。如今全部換成了鋰離子電池,成為全球第一艘採用鋰電池動力的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