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迷朋友們對於法國裝備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一定不陌生,這是一款號稱全球最小的核潛艇,其水下排水量只有2700噸,不到三千噸的排水量還不及很多國家的常規動力潛艇。如中國裝備的元級潛艇水下排水量就超過了3600噸。很難想像法國的技術人員是如何大膽到把反應堆塞進這麼小的艇體中。近日,法國國防部宣布新一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首艦絮弗倫號已經於4月28日下潛成功。說起絮弗倫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說起梭魚級潛艇就很熟悉了。法國的梭魚級核潛艇計劃從21世紀初就開始了,只是因為資金不足,威脅降低,而不斷延期。但紅寶石級潛艇可以說是一天老過一天,新的潛艇的建造勢在必行,否則就保不住法國的五常名頭。於是,梭魚級計劃於2007年再次開工,首艇卻不再命名為梭魚,而是絮弗倫號。
這一次法國海軍和造船企業依然選擇了一個較小的艇體,這似乎更適合法國海軍的技術路線。要知道隔壁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機敏級核潛艇看起來更加高大上,可已經超支了十幾億英鎊。因此新一代的潛艇控制工程成本遠比純粹地追求技術先進性更為重要。根據法方目前給出的數據,梭魚級每艘潛艇的建造成本約13億歐元,約99.5億人民幣(依然很天價)。
該艇水下排水量5300噸,艦長99.5米,潛航時最高時速達25節。由於自動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全艇成員僅需70人。其自給能力達70天,可以執行長時間的遠航任務。法國海軍計劃建造6艘,徹底取代老舊的紅寶石級。
絮弗倫這個名字法國海軍特別衷情,歷史上採用這個名字的軍艦比比皆是,共有8艘軍艦用此命名。絮弗倫是18世紀法國海軍的著名將領。他一生中參與了3次英法戰爭,在海戰中戰功卓著,被稱之為「魔鬼艦長」。在法國文化人士的心目中,他的地位自然是和英軍名將納爾遜齊平的。
由於疫情影響,絮弗倫號的海試也是被拖慢了進度。在此次潛航測試前,所有的艦員,技術人員都先進行了14天的隔離,並進行嚴格的病毒檢測後才允許上艦。據防衛世界報導,在過去的8個月中,絮弗倫號進行了戰鬥系統,動力系統,維生系統的測試。而反應堆則在2019年啟動成功。絮弗倫號採用了新一代核潛艇上普遍採用的泵噴推進器,在低速時使用電力推進,高速時採用渦輪蒸汽加電力推進,算是一種混合動力,好處是省去了巨大的減速齒輪箱。艇尾的核動力和推進裝置被設計成了無人值班機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人員安全和健康。絮弗倫號裝備有F21黑鯊重型魚雷,SM39飛魚反艦飛彈等多種武器,載彈量達18-24枚。而新一代的暴風陰影巡航飛彈的加入使之具備了強大的遠距對地攻擊能力。
說到攻擊型核潛艇,中國的093型一直是國人最為關注的。雖然近年來隨著中國軍事透明度的增加,093核潛艇不斷地被曝光在各路媒體中,但核潛艇這樣的國之重器依然是保密程度最高的,外界對其性能參數依然只能是基於猜測。受限於設計年代,093不可能採用泵噴,電力推進這一類的新技術。但在武備上093毫不遜色,可以使用多型性能先進的魚雷和飛彈。雖然最新的093B進行了很多改進,比如圍殼,小龜背,排水孔都進行了改進,在增加新型聲吶設備的同時,降低艇體阻力,提高航速和靜音性。但這畢竟是小修小改,軍迷們還是更期待中國新一代核潛艇可以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沒有法國那樣的需要適合地中海淺海活動的小型化需求,排水量的限制較小,可以放大到6000-7000噸,但也沒有必要走俄羅斯阿庫拉級那樣的萬噸巨獸的線路。畢竟靜音和航速才是核潛艇生存能力的第一要素。五常國家在核潛艇的研發上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心得,我國也應該根據我們的海洋地理特徵開發出最適合我軍的新一代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