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凰龍」號潛艇(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三菱重工從日防衛省獲得訂單的「凰龍」號潛艇10月4日在神戶造船所下水。「凰龍」號是首艘配備鋰離子電池的潛艇。由於蓄電容量增加,在不使用發動機的情況下,「凰龍」號能在更長時間裡安靜潛航。《日本經濟新聞》10月8日報導稱,美國川普政府尋求消除美日貿易逆差,敦促日本政府擴大武器進口,日本防衛相關企業將推進技術革新,力爭繼續生存下去。
據《日經新聞》報導,在樂隊的演奏聲中,慶祝「凰龍」號下水的日本酒酒瓶被打破,長84米的巨大潛艇連同船塢一起沉入海水中。「凰龍」號標準排水量為2950噸,水中速度為約20節,下水後將繼續進行各種作業,按計劃2020年3月將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
「凰龍」號是日本第11艘「蒼龍」級潛艇。2005年開始建造的「蒼龍」級是全球最大柴電潛艇。「凰龍」號的最大特徵是配備傑士湯淺(GS Yuasa Corporation)製造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替代鉛蓄電池。有分析認為,一般來說,如果是相同個數和尺寸的電池,蓄電容量將增至2倍左右。
新型潛艇可存儲柴油發動機產生的電力,在實際作戰和戰鬥時僅憑電池的電力驅動。電動航行能消除引擎聲,讓敵方難以發現,以優勢艇位參與戰鬥。通過配備鋰離子電池,「凰龍」號的活動半徑和潛航時間大幅提高。
不過,與隆重的下水儀式相反,三菱重工高管的表情都很凝重。這是因為美國川普政府為消除貿易逆差,敦促日本增加採購美國防衛裝備品,日本國內企業的訂單被奪走的風險正在加強。在9月下旬的美日首腦會談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剛剛對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包括美國產品在內,引進高性能武器裝備非常重要」。
報導稱,從日本近年來購買美國武器的情況來看,採用「有償軍事援助(FMS)」方式正在增加。雖然購買完成品有助於日本獲得像「陸基宙斯盾」飛彈防禦系統那樣的高性能武器,但另一方面,日本國內的防衛產業無法受益。截至2011年度,日本基於有償軍事援助的購買額不到1000億日元,但到2018年度超過4000億日元。
此外,日本的武器出口也陷入停滯。安倍政府曾積極推動對澳大利亞出口三菱重工和川崎重業建造的「蒼龍」級潛艇,但日方2016年敗給法國企業。川崎重工生產的P-1飯前巡邏機的出口也沒有實現,同時F-2戰機後續機型的國產化也籠罩陰影。
其中,在艦艇領域,造船業基礎雄厚的日本擁有自主技術。對於在商船業務上被中國和韓國企業擠壓、在防衛業務方面也面臨償軍事援助攻勢的日本大型重工企業來說,潛艇是僅存的「堡壘」。
「凰龍」號是三菱重工建造的最後一艘「蒼龍」級潛艇。通過此次建造積累的鋰離子電池等最新技術預計被用於日本接下來的3000噸級潛艇。按照《日本經濟新聞》的說法,日本目前已迎來能否維持技術實力、保持國內防衛產業基礎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