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1954年9月30日,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開始下水服役。
這個命名是為了紀念儒勒·凡爾納,他的小說《海底兩萬裡》中,主人公就乘坐著鸚鵡螺號潛艇在海底進行了一場趣味盎然的奇幻旅行。
使用核能作為船隻動力源的想法最早由二戰時期的物理學家菲力普·艾貝爾森(Philip Abelson)提出,隨後受到人稱"核動力海軍之父"的美國海軍上將海曼·裡科弗(Hyman G. Rickover)支持。1951年7月,美國國會批准了建造一艘核動力潛艇的議案。
「鸚鵡螺號」核潛艇總重2800噸,比舊式潛艇大得多。艇長97.5米,寬8.4米,吃水6.7米,水上排水量3700噸,水下排水量則達4040噸。
1953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哈瑞·杜魯門為「鸚鵡螺號」安放了龍骨;1954年「鸚鵡螺號」下水駛入泰晤士河,繼任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的夫人瑪米在船頭打碎一瓶香檳,為它「擲瓶受洗」——這是船舶下水時的重要儀式,意在祈求平安與好運。
1954年9月30日「鸚鵡螺號」開始服役,但1955年1月17日才正式啟程出海,並且留下了留名青史的一則訊息「以核動力前進中」(Underway on nuclear power)。
鸚鵡螺號是潛艇性能上的重大突破,能持續以高速潛航,快速改變深度,又能待在水中非常久,使得以往的反潛作戰程序變得過時無用。
由於它的原子能發動機不需要空氣,只需要非常少量的核燃料,因此它可以在水下停留幾乎無限長的時間。
由鈾驅動的核反應堆產生的蒸汽驅動著推進渦輪機,使它能夠以超過20節的速度在水下航行,最大潛深150米。
它打破了當時潛艇最長潛航距離與最快持續潛航速度的世界記錄,又在1957年突破了60,000海裡(111,120公裡)的航行紀錄,達到了《海底兩萬裡》中同名潛艇的航行距離。
經過25年的航行和將近50萬英裡的航行,鸚鵡螺號於1980年3月3日退役。1982年,美國內政部指定它為國家歷史性古蹟,此後它被改為潛艇歷史博物館對外開放,每年吸引約25萬民眾前往參觀。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