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永遠水下作戰的科幻武器:1954年1月21日核潛艇鸚鵡螺號下水

2020-12-06 薩沙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可以永遠在水下作戰的科幻武器:1954年1月21日核潛艇鸚鵡螺號下水

1954年1月21日: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康乃狄克州新倫敦縣下水。

鸚鵡螺號潛艇的名氣很大。

它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所著小說《海底兩萬裡》中的著名潛艇。

在這個1866年的故事裡,這艘有超級動力的潛艇從太平洋起航,穿越了幾乎整個地球。

故事結束在挪威海域,潛艇幾乎經過了七個大洋。

這艘鸚鵡螺號利用海水中的鈉進行反應,生成無限的動力,只需要定時上浮換氣而已。

雖然是小說,潛艇的重要軍事意義,人類早就意識到了。

據文獻資料記載,1562年就出現了可在水面和水下航行的船隻。

16世紀的英國數學家威廉·伯恩,在1578年出版的《發明與設計》中就有潛艇設計圖。

17世紀的荷蘭工程師科內利斯·德雷貝爾,於1620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潛艇,它由船槳驅動。

早在中世紀,達文西已經設計過潛艇,只是無法建造出來而已。

一戰中,潛艇就已經成為海軍的重要武器。

在沒有聲吶武器的年代,要想發現潛艇是極其困難的。

一戰中的德國「U53」潛艇艇長漢斯·羅澤,用排水量900噸的小潛艇,擊沉87艘商船,總噸位22.4萬噸,擊傷10艘商船總噸位4.6萬噸,另外還擊沉了美國1艘驅逐艦。

被擊沉的驅逐艦,為雅各布·瓊斯號。

驅逐艦沉沒時,有38名倖存船員在海上呼救。

有騎士風度的艦長羅澤,冒著被周圍敵艦攻擊的危險,浮出水面救助落水者,並向美國設在昆士敦的海軍基地發出了求救信號,報告了沉船地點的詳細坐標。除了救走2名重傷員以外,羅澤把潛艇上攜帶的大部分藥品、淡水和食物留給美國倖存船員,一切安排妥當後才離去。

美國駐歐洲海軍總司令威廉·西姆斯上將後來寫道:羅澤在如此危險的境地還如此彬彬有禮,我們對他心懷崇敬,時至今日,我們仍願意與他握手。

扯遠了。

德國的潛艇戰,一度差點拖垮了英國。

1916年5月德蘭海戰後,德國就認識到可以依靠潛艇打垮英國。

如果德國潛艇能每月擊沉60萬噸位的船隻,花費6個月便可逼迫英國投降。

當時英國需要大量海外運輸來的物資,維持人民的基本生存。

1916年12月份,德國潛艇擊沉了154艘船隻,總噸位48.7萬噸。

照此估算,英國到1917年7月就會 彈盡糧絕!

美國人的參戰救了德國。

1917年5月,美國派遣的24艘驅逐艦抵達英國,作為商船的護航艦隊。

有了這些驅逐艦,英國便從5月24日起實現全面護航制度,遏制住了德國「無限制潛艇戰」攻勢。

整個一戰中,德國潛艇擊沉了5000多艘商船,總噸位超過1200萬噸。

德國也損失了178艘潛艇,死亡水兵5000多人,導致潛艇戰失敗。

到了二戰期間,潛艇更是重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潛艇的攻擊力得到增強,而反潛武器還是比較原始。

於是,在整個二戰期間,美軍潛艇共擊沉日軍1113艘商船,總噸位共計超過532萬噸。

德國潛艇共擊沉2882艘商船,計1440萬噸。

除了襲擊商船以外,各國都有包括航母、戰列艦在內的主力艦被潛艇擊沉。

二戰美軍共損失了11艘航母,其中有3艘就是被日本和德國的潛艇擊沉的。

因為潛艇的作用如此巨大,到了二戰結束以後,各國都開始研究新一代潛艇。

然而,各國很快都意識到一個問題:這些柴電動力潛艇具有非常嚴重的缺陷。它們必須頻繁上浮到海面,啟動柴油發電機進行充電。

此時,就是潛艇最危險的時刻,很容易被發現和擊沉。

此時的反潛手段已經多種多樣,技術也非常先進。新一代反潛巡邏機,可以在廣闊的海面輕易發現浮出來的潛艇。到了最近幾十年,連區區潛望鏡都可以發現。

而潛艇水兵的呼吸其實可以依賴氧氣再生裝置,不需要上浮換氣。

那麼,只要不使用柴油發動機就可以解決潛艇上浮的問題。

所以,早在二戰中物理學家菲力普·艾貝爾森就提出了核潛艇的概念。核潛艇以核能作為動力,根本不需要上浮充電。原則上,只要潛艇水兵能夠忍受,核潛艇就可以無限制在水下作戰,具有極強的作戰你能力。

美國在1951年開始建造核潛艇,到1954年才下水服役。這艘潛艇被命名為鸚鵡螺號。鸚鵡螺號服役以後,曾經在90小時水下航行2200多公裡。鸚鵡螺號的出現,讓傳統的反潛作戰失去了作用。

核潛艇服役以後,原則上它可以永遠在水裡作戰,不需要上浮。

只不過人類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核潛艇巡航時間會保持在2個月以內,最多不能超過70天。目前核潛艇下潛記錄是90天,創造者是中國漢級潛艇。不過,在最後一段時間,漢級潛艇上的官兵幾乎失去作戰能力,一些水兵出現意識模糊現象。

鸚鵡螺號在1980年退役,服役長達26年之久,創造了無數的世界紀錄,還曾參加過古巴飛彈危機的封鎖。

不過,鸚鵡螺號的技術還是比較原始的。

雖然它早在2002年就花費巨資改造成了博物館,但仍然有部分艙室沒有開放,一說這是因為有輻射無法徹底消除。

聲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最初和最好的:細說美國海軍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
    1949年,裡科弗被任命為國防部研究發展委員會動力發展部海軍處負責人,併兼任原子能委員會、海軍船舶局兩個核動力部門的主管和核潛艇工程總工程師。1948年,時任美國總統哈瑞·杜魯門親自主持鋪設龍骨的儀式。1951年,「鸚鵡螺」號建造工作正式開始。1954年1月,「鸚鵡螺」號下水,同年年底全部竣工,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就這樣問世了。
  • 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65年前...
    年9月30日,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開始下水服役。1951年7月,美國國會批准了建造一艘核動力潛艇的議案。「鸚鵡螺號」核潛艇總重2800噸,比舊式潛艇大得多。艇長97.5米,寬8.4米,吃水6.7米,水上排水量3700噸,水下排水量則達4040噸。
  • 俄最新技術,研製可永久使用核反應堆,核潛艇也可以「長壽」
    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下水。毫無疑問,這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人搞出來的。就是這艘鸚鵡螺號核潛艇的問世,拉開了核潛艇時代的序幕,從此之後擁有核動力潛艇是每一個大國海軍夢寐以求的事情。世界潛艇也因此進入了又一個新紀元,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價值,它的政治與軍事意義是深遠的。偉大的武器,偉大的發明總是受到時代歡迎和吹捧的。那麼,為什麼各大強國都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核潛艇呢?
  • 「脫胎換骨」促成的質變,鸚鵡螺號核潛艇創下三個世界第一
    核燃料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是一種不為人知的神秘的存在,而在大洋深處默默無聞工作的的潛艇也是一種令人充滿想像的武器,當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更是出現了一種腦洞大開的武器,這就是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艘核潛艇,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更是是第一艘從水下穿越北極的潛艇,這三個第一奠定了它「鼻祖」的地位,並且將被人們載入史冊永不忘記。
  •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水艇—「鸚鵡螺」號(圖)
    圖紙上的「鸚鵡螺」  1949年秋季,美國第一艘潛挺反應堆的主要參數已經確定。  1950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籤署了決定建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文件。該艇被命名為SSN一571「鸚鵡螺」號(Nau-tilus)。1951年8月20日,電船分公司與美國海軍籤訂了「鸚鵡螺」號核潛艇的建造合同。
  • 促使美國海軍放棄常規動力潛艇 凡爾納海底兩萬裡中的「鸚鵡螺」
    而在當時的1870年左右,小說中對於鸚鵡螺號潛艇的描寫也是絕無僅有的。美國鸚鵡螺號的命名無疑對《海底兩萬裡》中的鸚鵡螺號具有紀念意義,同時兩者都是開創性的存在,所以鸚鵡螺號這個名字有點意思。而經過研究後,美國認為將航程無限的核能和能夠隱蔽作戰的潛艇相結合起來,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戰鬥力,所以在1948年,美國決定建造核潛艇。1951年,鸚鵡螺號的建造工作開始,1954年1月,鸚鵡螺號下水,同年年底全部竣工,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就這樣問世了。
  • 中國新型095核潛艇有望下水 多款武器或集中亮相
    7月9日,中國西安航空工業制動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號消息顯示,該公司設計研究院已成立「600首飛剎車系統黨員突擊隊」和「剎車系統鑑定黨員突擊隊」,這意味著空警-600研製工作正快速推進中。上述觀察者分析稱,而按照時間節點來看,空警-600有很大概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首飛,不耽誤服役到彈射型的003航母之上。
  •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由美國建造的「鸚鵡螺」號
    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1958年7月22日至8月5日完成了橫渡北極海的歷史壯舉,該艇自白令海出發,經北極冰蓋穿越北極點,最終安全抵達格陵蘭水域。服役記錄1954年1月21日下水,同年9月30日入役。1955年1月進行首次戰術巡航。1957年8月首度穿越北極冰蓋。1958年8月首度成功抵達北極點。
  • 歷史上的今天1958年8月3日美國製造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
    1958年8月3日 "/> 鸚鵝螺號海軍中校。5月份,"鸚鵡螺"號又進行了90多個小時的水下遠航試驗,航程為1 3 8 l海裡,是當時常規動力潛艇水下最大航程的9倍。它還以20節的平均時速,完成了從佛羅裡達基韋斯特到新倫敦之間1397海裡的航行。
  • 世界核潛艇的首次折戟 美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長尾鯊」級
    1963年4月10日9時17分,科德角以東200海裡威爾金松海溝,美國海軍SSN-593「長尾鯊」號攻擊型核潛艇沉沒,全艇129名官兵隨這艘核潛艇長眠於2560米深的海底,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此時距離它交付美國海軍只有1年6個月。
  • 全球最小核潛艇「梭魚」:未來法蘭西水下核力量的「帶刀侍衛」
    本報記者 張 強  日前,在法國國慶日前夕,法國海軍新一代「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首艇「絮弗倫」號舉行了下水儀式。這是法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其前身是「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據稱,6艘「梭魚」級潛艇將會於2027年交付完畢。  這型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僅有5300多噸,是世界現役核潛艇中體量最小的。
  • 航母的水下護衛,093級核潛艇性能究竟如何?與美俄相比仍有差距
    海周號潛水艇一直都是水下殺手,來來回回,它能在深海中航行,獨立作戰,在戰爭中能不被敵人發現時,不時地從背後向你發射一枚飛彈,其威懾力不言而喻。對於一個有核國家來說,核潛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武器,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而作為中國海軍的主力核潛艇,093 B型核潛艇的性能與其他軍事大國的核潛艇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 法國「梭魚」級核潛艇亮相 專家:體積雖小作戰能力卻很強
    「紅寶石」級核潛艇相比,「梭魚」級核潛艇在動力系統、武器搭載和指揮控制系統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二是「梭魚」級核潛艇上搭載有F-21的黑鯊重型高速魚雷,它的最大航速可以達到50節,比一般水面艦艇的航速快兩倍左右,可以有效且快速地攻擊對方的水面艦艇。它的戰鬥部裝藥也達到250公斤,威力足夠大。「梭魚」還有一個很突出的優勢,它裝有名字叫「風暴幽靈」對物攻擊的巡航飛彈,而且飛彈數量達到了20枚,所以它對陸打擊能力比較強,持續攻擊力也比較強。
  • 巴西海軍批准攻擊核潛艇基本設計,精心打造法國血統桑巴水下利刃
    代號SN-10的巴西核潛艇項目實際工作直到2012年7月才開始,並且因為財政困難不斷延誤。巴西研製的核潛艇指揮控制系統今年11月底,巴西天海軍第一艘「天蠍」級常規潛艇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潛深測試,第二艘「胡梅塔」號將於12月11日下水,第三艘和第四艘「託內萊羅「和」安哥斯圖拉「號將在2021年和2022
  • 093改進型核潛艇亮相,顏值大大提高,能跟隨航母作戰!
    文/山峰國產093型改進型攻擊核潛艇公開亮相,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攻擊核潛艇,目前經過多次改進,總體性能明顯提升,可以編入航母戰鬥群遂行作戰,有效提高中國海軍水下作戰能力。中國093攻擊型核潛艇我國的093攻擊型核潛艇建造始於九十年代,從首艇下水至今已17年之久,經過數次重大改進,由於使用了最新科研技術成果,改進的是靜音性,提高的是攻擊性,可靠性是其動力。網友直觀的印象,外形漂亮了許多,像個大水滴,外形改進是重要的,減少阻力和噪音,增加航速和航程。
  • 24億一艘核潛艇,號稱水下隱身機,卻用醜魚命名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近日,美國海軍罕見地公布了「海狼」號攻擊核潛艇在挪威峽灣中上浮的照片,並稱這艘先進的核潛艇於8月21日訪問挪威並作短暫停留。
  • 亞森-M級核潛艇:「俄式猛鯨」撼動大洋
    亞森-M級核潛艇:「俄式猛鯨」撼動大洋■張杰 劉志華冬天的北德文斯克市大雪紛飛,俄羅斯北方造船廠內卻瀰漫著一股暖流。2019年12月25日,俄羅斯885M型亞森-M級「新西伯利亞」號核潛艇在這裡下水。作為新一代攻擊核潛艇,俄羅斯對其寄予厚望。
  • 英國皇家海軍新型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
    英國海軍「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水下航行想像圖  東北網雙鴨山8月28日電      題記:據英國《泰晤士報》2006年4月17日報導,英國國防部公布了正在巴羅因弗內斯建造的新型目前,3艘「機敏」級潛艇的首艇「機敏」號的艇體已經建造完成,預計明年下水,2008年服役。這標誌著英國皇家海軍已初步打造出一支「由海向陸」的全球艦隊「急先鋒」。  近年來,在「由海向陸」新戰略的指導下,英國皇家海軍開始了其「全球艦隊」的建設。這支艦隊將以2艘中型航母為核心,並進一步擴展攻擊型核潛艇規模,提高其對陸打擊能力,保持攻擊型核潛艇的傳統優勢。
  • 世人只知黃旭華,但業內人卻說,他才是中國核潛艇的「無冕之王」
    1954年1月,美國東海岸,一艘體型巨大但行動靈巧的「黑色水怪」悄悄潛入太平洋,途經墨西哥灣、南美洲,又橫穿大西洋,遊至歐、亞、非三大洲後,順利返回美國東海岸。而支持它遊完全程的全部動力,竟然來自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鈾燃料。而這個黑色的大傢伙,就是美國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