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強
日前,在法國國慶日前夕,法國海軍新一代「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首艇「絮弗倫」號舉行了下水儀式。這是法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其前身是「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據稱,6艘「梭魚」級潛艇將會於2027年交付完畢。
這型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僅有5300多噸,是世界現役核潛艇中體量最小的。而且,「梭魚」級也跟「紅寶石」級一樣,堪稱全球最便宜的核潛艇!
對此,軍事評論員彰海雄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梭魚』級是法國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主要用於取代上一代的『紅寶石』級核潛艇,將與『凱旋』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共同構成法國新時期的水下核威懾和核打擊體系。」
採用法國眾多成熟潛艇技術
「梭魚」級攻擊核潛艇於1998年開始研製,用以逐步替代1979年服役的「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2006年,「梭魚」級攻擊核潛艇的研製設計工作宣告完成,2007年首艘「梭魚」級核潛艇開工。
綜合公開信息,「梭魚」級核潛艇長99.5米,寬8.8米,水下排水量5300噸,水上航速14節,水下航速25節,工作潛深350米,極限潛深500米。其採用先進流體力學設計,艇體融合了鯨魚型和水滴型兩種設計,艇長寬比與美國「維吉尼亞」級同為11∶1。
「比起『紅寶石』級,它的升級是比較全面的。」彰海雄說,「首先,它的噸位更大,基本是『紅寶石』級的2倍,有效提升了艇內空間,可以搭載更多的武器裝備和艇載設備,也有更好的人員生活空間;二是任務彈性更大,可以搭載特戰隊員執行滲透、偵查或水下特戰攻擊任務;三是搭載的武器更加多元,除了魚雷、水雷、反艦飛彈外,還可以搭載巡航飛彈,顯著提升了對陸打擊能力。」
「梭魚」級還採用了較多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成熟技術,這也使得其各項性能均有大幅提高。
彰海雄介紹:「比如動力系統,『紅寶石』級採用了和『凱旋』級一樣的K15型核反應堆,並且都採用了泵噴水推動裝置。同時採用了類似的降噪手段,而且搭載的聲吶、指控系統屬於同一系列。需要說明的是,因為誕生時間更晚,『梭魚』級的技術進行了完善升級。」
由於其直接從「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和「凱旋」級戰略核潛艇上繼承了很多成熟技術,該型核潛艇的工程造價一降再降。最後預算確定時,僅為13億歐元。
武器卓越,靜音效果突出
造價便宜、體積小,是否也意味著它的性能也較差呢?要知道,其前級艇——「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僅2700噸左右。過小的艦體使得武器艙設計只能容納下魚雷和水雷,根本不具備對地打擊能力。
但彰海雄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梭魚』級性能也差,首先法國海軍不像美國海軍那樣需要全球部署,也不需要海外長久作戰,它的主要戰略重心在非洲、中東和歐洲,作戰海域集中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印度洋,用不著裝備過於大型的核潛艇,實用且足夠精緻是法國武器系統的特點。其次,這型核潛艇噸位雖然只有5000多噸,在核潛艇中屬於小個子,但遠大於常規動力潛艇。再輔助以核動力系統,以及法制武器裝備,綜合性能屬於世界一流。」
資料顯示,「梭魚」級安裝了4個533毫米魚雷發射器,裝備多枚「黑鯊」重型魚雷及潛射型「飛魚」反艦飛彈等,可用魚雷管發射射程達180公裡的「飛魚」反艦飛彈,能在深水和淺水不同區域執行反潛反艦任務。法國海軍還會為「梭魚」級裝備「風暴幽靈」潛射巡航飛彈,其最大射程超過1000公裡,可以通過艇首的533毫米魚雷發射器發射。這款飛彈主要執行對陸攻擊任務,可攻擊包括陸地指揮中心、機場、港口等高價值目標,也可打擊移動目標。
由於「紅寶石」級內部沒有空間安裝完善的隔音、減噪、制震設施,導致輪機裝備傳入海中的噪音過大。那麼,「梭魚」級的靜音性能如何呢?
記者了解到,「凱旋」級戰略核潛艇靜音效果十分突出,而「梭魚」級借鑑了許多所採用的技術。比如,其採取了一系列降低噪聲源的技術措施,如採用了先進的X型尾槳、泵噴推進器,表面鋪設了高效消聲瓦。內部使用了更為先進的一體式壓水堆配合減震浮筏進行降噪。據法國介紹,「梭魚」級航行噪音約110分貝,接近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與海洋自然噪音基本相同。
一專多能,可謂水下多面手
當然,眾多先進技術的使用也部分延緩了「梭魚」級的工程進度。如最為關鍵的動力系統K15型改進型核反應堆的交貨時間推遲,導致工程整體進度變慢。「梭魚」級潛艇的首艇「絮弗倫」號於2007年開工建造,原計劃2017年交付法國海軍,後卻因種種緣由直至7月12日才得以下水。
「與此同時,近十幾年法國經濟增長緩慢,軍費開支增長幅度很小,但物價卻上漲不少,為了減輕財務壓力,法國政府採取了拉長建造周期,減少每年開支的方法控制成本。」彰海雄說。
由於「梭魚」級的出色性能,其常規動力版本的「短鰭梭魚」型贏得了澳大利亞12艘潛艇的訂單,總金額達350億歐元,而法國自己的6艘核動力潛艇版本金額是90億歐元。那麼,核動力版本更改為常規動力版本都要進行哪些改造?為什麼其造價反而更高呢?
彰海雄介紹:「『短鰭梭魚』型的改變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動力系統由核動力系統換裝為AIP常規動力系統;二是艇體縮小,水下排水量降低近1000噸,以降低對動力系統的需求,並進一步提升水下機動能力。」
「之所以造價更高是因為法國向澳大利亞提供了一系列的技術轉讓,外購子系統和服務方案。除了建造成本以外,該型潛艇的相關建造技術也會轉讓給澳大利亞,澳大利亞需要更新擴建船廠,這需要成本。澳大利亞比較青睞美軍核潛艇的火控系統,要求安裝在這型潛艇上,這也需要花錢。更為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定製的這款潛艇雖然以法國新型核潛艇為藍本,但變化很大,重新設計的工作量很大,也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彰海雄解釋道。
「未來,這型攻擊型核潛艇將和法國海軍現有的4艘『凱旋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組成編隊,成為法國水下核力量的『帶刀侍衛』。此外,它還會負責保護執行作戰任務的法國海軍水面艦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此外,『梭魚』級潛艇還會執行情報收集以及秘密投送戰鬥潛水小隊至危險區域等特種作戰任務,是個一專多能的水下多面手。」彰海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