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國新一代戰略飛彈核潛艇:當代最高水平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據媒體報導,美國新一代戰略飛彈核潛艇——「哥倫比亞」級項目進展順利,已於今年年初通過美軍裝備採購的「裡程碑 B」關鍵節點,進入詳細設計階段,並將籤署首批建造合同。首艇造價124億美元,其中包括4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計劃於2021財年開工,2031財年開始作戰值班,全部12艘將於2039年建造完畢。

  當前世界上處於研發或建造階段的新一代戰略飛彈核潛艇,還有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以及英國的「繼承者」級。相比較而言,「哥倫比亞」級體現了現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代表當代戰略飛彈核潛艇的最高水平,它將服役至2085年之後,是名副其實的「21世紀戰略飛彈核潛艇」。

  用於替代「俄亥俄」級,被寄予厚望

  進入2010年代,國際關係的顯著變化當屬大國之間傳統競爭的回歸和戰略博弈的加劇。歐巴馬政府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後,美國軍事戰略重心由反恐轉向大國競爭。自2015年陸續發布的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國家軍事戰略》等文件中,將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和暴力極端主義視為其主要安全威脅。其中,俄、中、朝、伊分別為核國家、事實上的核國家或潛在的核國家,而暴力極端主義又是防止核武器擴散的最大隱患。

  美國高度重視戰略核力量,將其作為保證國家安全的基石、保持戰略威懾的前提,尤其是生存力強、隱蔽性好、機動性高、部署靈活的戰略飛彈核潛艇,作為實施先發制人核打擊和核報復的最重要手段,一直是發展重點。

  美國新發展的「哥倫比亞」級被用於替代現役的「俄亥俄」級戰略飛彈核潛艇。「俄亥俄」級共建造18艘,首艇於1976年開工,1981年服役,每艘裝備24具潛射彈道飛彈發射管,搭載「三叉戟」系列型號潛射彈道飛彈。

  自2002年開始,美國海軍對最早建造的4艘「俄亥俄」級戰略飛彈核潛艇進行改裝,潛射彈道飛彈發射管被替換為7單元的多用途垂直發射裝置,成為巡航飛彈核潛艇,每艘「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可搭載154枚「戰斧」對陸攻擊巡航飛彈,其中的「俄亥俄」號參加了2011年利比亞戰爭中的首波打擊。「哥倫比亞」級的主要尺寸與「俄亥俄」級相差不大,排水量由1.8萬噸增至2萬噸。

  由於「俄亥俄」級將於2027財年開始陸續退役,2010財年,美國海軍啟動了新一代戰略飛彈核潛艇研發計劃,項目代號——「俄亥俄替代」,型號代號——SSBN(X),即現在的「哥倫比亞」級。「哥倫比亞」級仍由「俄亥俄」級的總承包商——通用動力電船公司設計和建造。

  美俄於2010年籤署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將於2018年到期。條約生效期間,兩國基本都誠實履行了削減核彈頭及其運載工具的相關義務,但同時,也均在大力推動各自核武庫的升級換代,以確保減量不降質。

  美俄戰略核力量的規模、能力相當,結構略有不同,均以對方作為參照,都將戰略核潛艇作為發展重點,近年來,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進程在加快——新型洲際彈道飛彈「邊界」「薩爾瑪特」成功進行多次試射並即將部署,「亞爾斯」「白楊-M」陸基機動型彈道飛彈穩步裝備部隊,俄羅斯還恢復了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研發和生產,搭載新型「布拉瓦」潛射彈道飛彈的新一代「北方之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即將交付第4艘。與此同時,俄軍還在升級圖-160、圖-95戰略轟炸機並開始研發下一代戰略轟炸機。

  在此背景下,川普總統多次表示,前述美俄核裁軍條約同伊朗核協議一樣,是「糟糕的交易」,美國必須保證在核武器上的領先地位。今年2月14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發布報告,計劃於2017~2026年投入4000億美元,全面升級美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哥倫比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B-21遠程轟炸機、替代「民兵-3」的新型洲際彈道飛彈等項目被列為重點。其中,「哥倫比亞」級項目總費用達1250億美元,佔據了最大份額,可謂重中之重。

  大量採用「維吉尼亞」級的成熟設計

  「哥倫比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首次採用模塊化的通用飛彈艙設計。當前,包括「俄亥俄」級在內的各國現役戰略飛彈核潛艇,均採用相互獨立的潛射彈道飛彈發射管設計。據介紹,每艘「哥倫比亞」級有4個通用飛彈艙,艙內有4具潛射彈道飛彈發射管,相關輔助設備也集成在艙內,外部管線和接口數量大大減少,工藝性、可靠性、維修性、安全性大幅提高。

  「哥倫比亞」級潛射彈道飛彈發射管的直徑與「俄亥俄」級相同,均為2.1米,但長度增大至14米,可兼容「俄亥俄」級搭載的「三叉戟 II D5」潛射彈道飛彈,也為下一代飛彈預留了空間。

  「哥倫比亞」級的16具潛射彈道飛彈發射管少於「俄亥俄」級的24具,且12艘的建造數量也少於「俄亥俄」級的14艘,相當於可部署的潛射彈道飛彈數量由280枚減少到192枚。對此,美國海軍、國防部、國會均予以支持,認為通過科學安排潛艇的訓練、部署、維修計劃並調節潛射彈道飛彈搭載核彈頭數量,可以實現在能力、成本、使用靈活性之間的平衡。

  「哥倫比亞」級的核反應堆壽命為42年,與潛艇壽命相同。當前,美國海軍研發和建造中的核動力艦艇,普遍採用反應堆與艦艇同壽命的設計。例如,「福特」級的A1B型和「維吉尼亞」級的S9G型反應堆,壽命分別為50年和33年,均為長壽命反應堆。

  這種設計,可保證在艦艇整個服役期間無需更換核燃料,反應堆與艦艇同時退役,對於因造價高昂而只能少量建造的核動力艦艇具有重要意義,這樣可以大幅降低艦艇全壽命周期的使用成本。由於無需進船塢更換核燃料,可顯著提高潛艇在航率,相當於減少了潛艇需求數量。

  「哥倫比亞」級與「維吉尼亞」級同為通用動力電船公司設計和建造,將大量採用在「維吉尼亞」級上得到檢驗的技術。「哥倫比亞」級的無線電電子和操縱觀通設備、自衛武器及其作戰系統等,基本與「維吉尼亞」級相同,由於是最新設計和建造,其信息化、自動化水平自然比「維吉尼亞」級更高。

  隱蔽性是潛艇各項作戰性能的基礎,執行核威懾與核打擊任務的戰略飛彈核潛艇,對隱蔽性的要求更高。經過「維吉尼亞」級檢驗的多種隱身措施也將在「哥倫比亞」級上得到應用。比如,在潛艇殼體上敷設聲隱身超材料覆層,可大幅降低被主動聲吶探測到的概率,性能優於傳統的消聲瓦,這種覆層正在「維吉尼亞」級上進行測試,很可能也在「哥倫比亞」級上應用。

  搭載無人水下航行器和高超音速武器

  近些年來,無人水下航行器(UUV)發展迅速,其自主性、續航力、載荷能力不斷提高,可在強對抗環境下,替代有人平臺,執行偵察、監視、情報、反潛、反艦、反水雷、封鎖等高風險任務。美國海軍研發和裝備了多種用途、尺寸和型號的UUV,在「俄亥俄」級上進行了大量測試,已成為「洛杉磯」級、「海狼」級、「維吉尼亞」級、「俄亥俄」級等核動力潛艇的標配。

  「哥倫比亞」級必然會搭載UUV。核動力潛艇搭載UUV,已成為水下力量的重要發展方向,將給水下作戰樣式帶來革命性的改變。相比戰鬥水面艦艇、非核動力潛艇和多用途核潛艇,戰略飛彈核潛艇排水量大,其潛射彈道飛彈發射管能夠搭載更強性能的大型UUV,更適合作為UUV的搭載、釋放和回收平臺。而戰略飛彈核潛艇搭載UUV,主要用於保障航行安全、增強自衛能力、提高使用靈活性和拓展任務範圍。

  「哥倫比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也很可能搭載高超音速武器,同時具備核和常規的進攻性戰略打擊能力將使其更具威懾力。高超音速武器可對全球範圍內的敵方關鍵目標實施快速打擊,是不折不扣的戰略武器。近年來,高超音速武器發展迅猛,已成為大國軍事競爭的熱點領域。高超音速武器尺寸和質量大,海上作戰平臺中,只有戰略飛彈核潛艇適合搭載,美國已有為「三叉戟」飛彈搭載常規彈頭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發計劃。

  「哥倫比亞」級搭載戰斧巡航飛彈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但會佔用本已減少的潛射彈道飛彈數量。戰略飛彈核潛艇排水量大、隱蔽性好、續航力強,適合作為巡航飛彈的搭載和發射平臺,4艘「俄亥俄」級為此進行了巡航飛彈改裝。

  但「哥倫比亞」級搭載戰斧巡航飛彈的可能性不大。潛射戰斧對陸攻擊巡航飛彈射程在1500公裡左右,戰略飛彈核潛艇在這個距離上發射飛彈,需承受被敵方反潛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探測到的風險,這種作戰使用與其根本使命和作戰方式存在衝突。射程更大的帶有核彈頭的戰斧主要由突防能力強的空中作戰平臺搭載。此外,「維吉尼亞」級改進型增加了垂直發射單元的數量,也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了美國海軍的傾向。

  4艘「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將早於另外14艘「俄亥俄」級戰略飛彈核潛艇退役,因其退役而損失的對陸打擊能力可由「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和「維吉尼亞」級彌補,更重要的是,屆時至少已有1艘「福特」級航母服役並形成戰鬥力,美國海軍的對陸遠程打擊能力只會得到進一步增強。

  另外,「哥倫比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不會追求多用途性。現代化艦艇造價高,「一艦多能」是發展趨勢。但是,戰略飛彈核潛艇與飛彈驅逐艦、飛彈護衛艦、非核動力潛艇和多用途核潛艇不同,其使命任務重大、兵力使用獨立、作戰樣式特殊,難以做到戰略任務與一般任務兼顧。俄羅斯在研發下一代核動力潛艇過程中,曾設想整合多用途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的功能,設計出一種「真正」的多用途核潛艇,但最終走的還是兩種類型核動力潛艇各自獨立發展的路線。

  (作者李大鵬 單位:海軍工程大學)

相關焦點

  • 美國新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發展軌跡及主要技術特點分析
    根據項目進度安排,該級首艘「哥倫比亞」號(SSBN-826)核潛艇將於2021年開工建造,2027年交付海軍,2031年實現首次戰略巡航。第二艘「威斯康辛」號(SSBN-827)將在2029年交付,2031年服役。美海軍計劃組建一支擁有12艘潛艇的艦隊。「新一代戰略飛彈核潛艇將在技術上將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進一步提升美國海基核威懾優勢。
  • 俄羅斯「亞森-M」級核潛艇試射飛彈 銳評:又給西方送「聖誕禮物」了
    過去的老式核反應堆,5到7年就要裝填一次核燃料;「亞森-M」級核潛艇採用了新的核反應堆,從使用到退役,長達35年甚至40年的時間,都不用再添加燃料,維修的時間也大幅度縮短,故障率也就相應降低很多。再次,發射裝置也有變化。過去,俄羅斯的核潛艇都是水平發射飛彈;現在,經過改進,是接近於垂直的發射筒,這樣的話,發射巡航飛彈就比較方便了,對陸地的打擊能力也會大幅度提升。
  • 不是猛龍不過江,中國建造最大的飛彈核潛艇-094型
    當然,我們的094艇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潛艇,相比於上一代092型戰略潛艇,該艇無論在隱蔽性、傳感器還是推進系統可靠程度方面都有較大提高。新型核反應堆功率大、熱效率高,可以使得所裝備的核潛艇獲得較高的水面和水下航速。
  • 中國未來戰略核潛艇之路
    1971年3月服役的UGM-73「海神」C-3採用了全新的系統架構,彈徑從「北極星」的54英寸即1.37米增加到74英寸即 1.88米,攻擊火力顯著提升,但射程基本維持在「北極星」A-3的水平。    由於武器射程有限,1959-1967年間加入美國海軍的5級 41艘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被迫選擇前沿部署模式,從設在蘇格蘭,西班牙,以及關島的海軍基地出發進行威懾巡邏。
  • 漢和稱巨浪2飛彈結構落後 致094核潛艇設計困難
    >高聳的飛彈發射艙、眾多的排水孔、不那麼圓滑的船體與飛彈艙的結合部,構成了094戰略核潛艇的外形特徵,與簡練、飛彈艙、船體融為一體的俄最新一代955型戰略飛彈核潛艇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與歐美海軍學者討論094的設計特徵、噪音問題時,幾乎大部分技術專家都認為,依照這樣的設計,即使不考慮核反應堆的更大噪聲,094依然是渤海灣內的核潛艇,一旦遠離海岸,歐美的現代反潛探測系統應該容易地探測到它。094如此大型化的平面幾何型飛彈艙,其缺陷是顯而易見的。除了水中阻力引發的流體噪音之外,水下、水面航行時的隱形性也不可能達到新一代美俄戰略核潛艇的要求。
  • 096戰略核潛艇一艇兩用?不光打洲際飛彈,還能攜帶數倍巡航飛彈
    不過目前的中國海軍按照世界先進水平為對比來講確實存在短板,這一短板便是我們中國海軍的水下核潛艇部隊。因為攜帶飛彈數量較少和水下噪音太大的問題,中國海軍核潛艇一直被評為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實力最弱、性能最爛的存在。雖然這聽上去有些刺耳,但是拿我們中國的核潛艇和其他四常一比,別說是比美俄如何,就是英法的核潛艇技術也確實比咱們要好,尤其是在水下靜音技術上更是領先不少。
  • 維持與美國戰略平衡 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高調亮相
    原標題:展現裝備現代化成果,維持與美國戰略平衡——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高調亮相俄羅斯在去年12月首次展示了「先鋒」高超音速洲際飛彈的視頻畫面。這款最高速度超過20馬赫的「大殺器」,是俄為突破美國反導系統重點打造的最新型戰略武器。
  • 俄羅斯公布新型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照片,體型好巨大!
    「北風之神」級潛艇為俄羅斯第四代戰略核潛艇.又稱955型戰略核潛艇.由聖彼得堡紅寶石中央設計局設計。「尤裡·多爾戈各基」號為955型核潛艇的首艇,艇長170米,寬13.5米,定員107人,排水1.7萬噸,最高航速26節,下潛深度450米。
  • 在水下發射飛彈,需要穿過幾十米的水層,戰略核潛艇如何做到的?
    當前世界上的戰略核潛艇裝備的潛射彈道飛彈,基本上發射深度都在90米以內,且30-50米的發射深度較為主流,這主要與水下複雜環境因素、水壓以及水下發射方式有關。一般而言,如果是新型核潛艇或者列裝新型潛射飛彈,其測試過程會先在較淺的試驗水池中發射,然後逐步在更為複雜、水深更大的海洋中測試。
  • 世界十大核潛艇排名 中國核潛艇榜上有名
    隨著決心級的老化,英國又在建造其第二代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充分顯示了英國獨立發展海基戰略核力量的決心。英國決心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是英國第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共建4艘.分別為"聲望"號,"決心"號,"反擊"號,"復仇"號。第九名美國拉斐特級飛彈核潛艇美國拉斐特級飛彈核潛艇水面排水量為 6650噸,水下排水量 8200噸;航速 20節~25節,下潛深度300米。
  • 新型核潛艇獲最高科技獎!靜音性能無人匹敵,美坦言抹平20年差距
    我們就美國稱霸世界的超級航母群而言,美方的核潛艇才是那些認定美國為戰略對手的最大敵人,而在這些核潛艇中,攻擊性核潛艇的隱蔽性在美軍方面也是世界一流,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於陸地攻擊能力非常精準
  • 世界核潛艇的首次折戟 美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長尾鯊」級
    但是,「長尾鯊」號的沉沒並沒有阻滯美國核潛艇的後續發展,該級潛艇在延續了「鰹魚」級潛艇的技術之後又將減振浮筏靜音、艇艏球型聲吶、計算機控制武器系統、遠程反潛飛彈等先進的技術納入核潛艇的發展中,對後續核潛艇發展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093B核潛艇與美國、俄羅斯的核潛艇相比,差距有多大?
    主要承擔為戰略核潛艇、航母戰鬥群或海上艦艇編隊掃清航道,以及戰略戰役偵察、海上護航、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等任務。 ;動力系統為國產壓水堆,最大輸出功率38000馬力;艇艏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魚」-3 型電動聲自導魚雷、「魚」-6 型熱動力線導魚雷(最大射程50千米)、「鷹擊」-82反艦飛彈、「鷹擊」-84反艦飛彈、「鷹擊」-18反艦飛彈,總備彈量在20枚以上;在隱身技術方面,093在表面敷設性能先進的消聲瓦,還在消聲瓦上粘附了一層整體柔性蒙皮材料,螺旋槳採用了噪音水平更低的新型7葉大側斜螺旋槳,
  • 美國海軍聲稱其攻擊核潛艇五年內將搭載高超聲速飛彈
    據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USNI NEWS)11月18日報導, 美國海軍戰略系統項目負責人近日表示,美國海軍計劃在2025年實現在核潛艇上部署高超聲速飛彈的目標。美國海軍中將約翰尼·沃爾夫當天在「海軍潛艇聯盟」年度研討會上表示,到2025年,美國海軍巡航飛彈核潛艇將具備高超聲速飛彈的「有限操作能力」,到2028年,將在維吉尼亞級上達到「初始操作能力」。沃爾夫還表示,美國海軍正在「非常優先」考慮用高超聲速飛彈作為核潛艇的常規快速打擊(CPS)選項。
  • 颱風級即將拆解:俄羅斯海軍為什麼放棄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
    曾幾何時,飄蕩在海上的蘇聯海軍941型戰略核潛艇(即北約所稱的「颱風」級)堪稱是蘇聯海軍乃至蘇聯武裝力量的最佳代表,這種滿載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龐然大物給人們的印象是如此地深刻,以至於美國作家湯姆·克蘭西都靠虛構關於這種潛艇的離奇故事而一舉成名。
  • 美國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的傳奇往事
    在電影《獵殺紅十月》中,一艘美國「達拉斯」號攻擊核潛艇與蘇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在海下鬥智鬥勇。雙方從緊張對峙到聯手配合,終於躲過重重追殺平安返航,令人大呼過癮。這艘性能強大的「達拉斯」號潛艇,就是美國歷史上建造數量最多、建造時間最長的洛杉磯級核潛艇。
  • 「哈斯基」級核潛艇是怎樣一種「大殺器」
    現代潛艇自研發設計至報廢的壽命周期約為50年,通常某一代潛艇設計工作完成之後就會馬上開始新一代潛艇的設計。俄第五代核潛艇的研製計劃之前已被列入《2020年俄羅斯國家武器發展計劃》中。    被命名為「哈斯基」的新型核潛艇的設計方案可以說是俄羅斯最「自負」的軍事計劃之一。
  • 外軍透視:「哈斯基」級核潛艇是怎樣一種「大殺器」
    現代潛艇自研發設計至報廢的壽命周期約為50年,通常某一代潛艇設計工作完成之後就會馬上開始新一代潛艇的設計。俄第五代核潛艇的研製計劃之前已被列入《2020年俄羅斯國家武器發展計劃》中。  被命名為「哈斯基」的新型核潛艇的設計方案可以說是俄羅斯最「自負」的軍事計劃之一。
  • 美新一代核潛艇,會讓093反超渺茫?美媒:中國最強大093已能夜戰
    中國海軍最早一代攻擊核潛艇是091型漢級,但該潛艇戰術技術指標與美國核潛艇差距甚遠,實用性不強,在這種情況下,我國093型攻擊核潛艇問世了,並在隨後發展出好幾種改進型。093A型攻擊核潛艇則被評論為中國海軍最強大的攻擊型潛艇,同時也是我國海軍的主力核潛艇,外國人對此稱之為商II級。之所以此次會提到093A,就是因為美國媒體再次將該型核潛艇拿出來談論了一番。
  • 國產核潛艇傳捷報?2艘095型已完工,096型戰略核潛艇進度神秘!
    核潛艇領域,一直是中國落後美俄的重點環節,然而如今中國有望在5年內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核潛艇強國?據美國媒體5月16日表示,中國除了水面的國產航母和055型驅逐艦外,正在核潛艇領域實現自己的雄心。採用最新技術的095型核潛艇已經開始批量下水,而搭載24枚巨浪3潛射洲際飛彈的096型戰略核潛艇也已經進入重要環節。美媒表示,中國目前已經裝備了18艘較為現代化的核潛艇,其中最令人驚訝的就是2艘095型核潛艇的存在。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攻擊型核潛艇,095的型已經達到了美國早期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水平,能夠攜帶重型魚雷和潛射巡航飛彈,最大航程和潛射相較上一代產品也獲得了明顯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