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噸颱風級核潛艇:魔改成水下航母,帶戰鬥機的腦洞太大

2021-01-09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前蘇聯建造的颱風級核潛艇,其水下最大排水量可以達到4.6萬噸,這個噸位已經比大多數兩棲攻擊艦要大,接近了中型航空母艦,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滿載也不過4.25萬噸,近日,有將颱風級魔改成水下航母的模型,引起不小熱議。

四萬噸颱風級核潛艇:魔改成水下航母,帶戰鬥機的腦洞太大

颱風級核潛艇長172.8米,寬23.3米,在潛艇中是絕對的龐然大物,目前俄羅斯海軍已經退役多艘颱風級,其任務也由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接替,不過對於這種核巨獸就這樣放棄了,總會讓不少人感覺可惜,飲食開始腦洞大開,將其「魔改」成水下航母。

魔改後,這艘颱風級背上了巨大的甲板,用於起降蘇-33艦載戰鬥機,而機庫同樣位於艦體內部,而甲板上還可以看到攔阻索,艦體前方還有一座類似於卡什坦的近防系統用於防空,這座防空系統還有艙蓋,以保證其在水下航行時不必直接「泡水」。

不過,實際上,這樣的魔改目前而言只能出現在模型中,而並不會出現在實際的改裝計劃或者是俄軍序列中,主要問題出在其改裝效果和實際作戰能力上:

1、改裝效果有限,抑制噪音和機動力大幅下降

這裡且不說改裝後甲板上攔阻索等裝備會不會進水,或者是影響潛艇下潛深度的問題,即便改裝成功,潛艇「背負」上如此絕大的甲板,僅僅水下的問題,就足以讓其被對方發現的概率大增。

俄軍潛艇的水下噪音抑制率高於美軍同代潛艇,最新的北風之神級鋪設了大量的消聲瓦才將噪音控制在110分貝左右,而颱風級這樣改裝的話,這座巨大的甲板在水下產生的噪音足以讓之前努力白費,在對方的聲吶上將變成顯眼的目標,偷偷穿越海洋的想法也變得不切實際。

另外,二戰後的現代潛艇,艇身基本都是水滴流線型,基本與美軍在二戰後建造的大青花魚號試驗型潛艇異曲同工,這樣做的艇身流線,是美軍在大量數據終結後,研發出的水下高速航行阻力最小的艇身,而如果改裝甲板,將大量增加溼表面積,進一步加大航行阻力,即便是核動力潛艇,改裝後的颱風級依舊會因此機動力大幅下降。

2、戰機數量不夠,作戰能力不足,潛艇隱蔽優勢蕩然無存

其實在二戰中,就有水下航母的建造,那就是日本的伊400級潛艇,可以帶3架強擊機,不過在二戰結束時,美軍俘獲了這型潛艇後發現,其作戰效率比較低,性加比不高而放棄。

而如果將颱風級改裝水下航母也是一個道理,首先是載機數量有限,颱風級排水量雖然巨大,但是作為潛艇,尤其是需要加裝機庫的話,載機數量就會變得很有限了,尤其是雙殼體設計,會進一步限制內部空間。

而攜帶數量較少的戰鬥機跑到遠離本土的對方海岸附近,即便可以逃脫對方的反潛系統,自身攜帶的戰機數量也不足以在防空系統密集的地域有多大作為,何況戰機攜帶飛彈的威力相對有限,產生的攻擊效果可能並不理想。

而且這樣做的前提還有一個就是不要遇到對方的海軍艦艇,因為單打獨鬥的遠航,不論是上浮之後操作艦載機的時間和效率,還是面對艦體攻擊時的反擊能力,都遠不如正規的航母戰鬥群,甚至是以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戰鬥群。

而如果這樣做,潛艇改裝的水下航母需要在水面停留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與水面發射戰略飛彈或者是巡航飛彈的潛艇相比,停留在水面上的時間會是數十倍,這對於身處對方海域的潛艇而言,不僅原本潛艇隱蔽的優勢無從談起,起飛戰鬥和等待戰機的這段時間中,基本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相關焦點

  • 造核動力航母有多難?核潛艇只有五國能造,核航母門檻更高
    可見,航母核動力反應堆門檻之高,裝備核潛艇中6個核國家,也只有美國能建造,最重要則是核潛艇核反應堆跟核動力航母存在著難以跨越鴻溝,即核潛艇噸位和航空母艦噸位存在相當大差距,例如全球現役噸位最大核航母則是美國福特號航母,這艘航空母艦噸位達到12萬噸,相反人類有史以來裝備最大噸位核潛艇則是蘇聯建造颱風級核潛艇,水下排水量達到46000噸。
  • 24億一艘核潛艇,號稱水下隱身機,卻用醜魚命名
    圖片:蘇聯用鈦合金打造的阿爾法級核潛艇,被稱為「水下戰鬥機」,但從其噸位看,只能算是輕型「戰鬥機」。 美國海軍要求新型核潛艇擁有較大的武器搭載量、持續作戰能力和無與倫比的靜音能力,能夠在北冰洋上由蘇聯紅海軍重重設防的壁壘海區中潛伏活動,並在戰爭爆發第一時間穿透由大型反潛艦、反潛直升機和攻擊核潛艇組成的多層防線,突入蘇聯海軍戰略核潛艇的水下發射陣地,將攜帶有洲際飛彈的颱風級、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消滅。
  • 推動8萬噸核航母,需要「並聯」8座094核潛艇所用的核反應堆!
    雖說目前全球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也不過,但至少還有「五常」和印度六個國家,可擁有核動力航母國家更少,只有美國和法國兩個國家。而我國也是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建造核潛艇,可在50年後的今天建造的兩艘航母也都是常規動力,那為何我國能建造核潛艇卻不能建造核動力航母呢?
  • 造價12.6億歐元,排水量僅5300噸,還不如093級核潛艇
    近期,法國海軍正式公開展示了其下一代攻擊核潛艇,同時也是其第二代攻擊核潛艇——「梭魚」級攻擊核潛艇的首艇「蘇弗朗」號,這也是法國海軍第一次公開向外界展示其最新一代的攻擊核潛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法國一共有兩級「梭魚」潛艇,一種是本文介紹的「梭魚」級攻擊核潛艇,另一種是出售給澳大利亞的常規動力型「梭魚」潛艇,後者是在前者基礎上研製的縮水版本,但是性能依舊強大。比較有意思的是,「梭魚」級攻擊核潛艇的排水量只有5300噸,不足6000噸。
  • 颱風級即將拆解:俄羅斯海軍為什麼放棄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
    曾幾何時,飄蕩在海上的蘇聯海軍941型戰略核潛艇(即北約所稱的「颱風」級)堪稱是蘇聯海軍乃至蘇聯武裝力量的最佳代表,這種滿載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龐然大物給人們的印象是如此地深刻,以至於美國作家湯姆·克蘭西都靠虛構關於這種潛艇的離奇故事而一舉成名。
  • 美國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的傳奇往事
    在電影《獵殺紅十月》中,一艘美國「達拉斯」號攻擊核潛艇與蘇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在海下鬥智鬥勇。雙方從緊張對峙到聯手配合,終於躲過重重追殺平安返航,令人大呼過癮。這艘性能強大的「達拉斯」號潛艇,就是美國歷史上建造數量最多、建造時間最長的洛杉磯級核潛艇。
  • 人類史上最大潛艇,排水量和航母相當,殺傷力相當於6枚原子彈
    上世紀七十年代正值美蘇冷戰時期,當時美國正在建造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蘇聯當然也不甘落後,於是便啟動了「941工程」,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從1976年到1989年間,前蘇聯一共建造了6艘颱風級核潛艇,它的體積大約是美國俄亥俄級的兩倍!蘇聯解體之後,這六艘941型都被俄羅斯繼承。
  • 航母的水下護衛,093級核潛艇性能究竟如何?與美俄相比仍有差距
    海周號潛水艇一直都是水下殺手,來來回回,它能在深海中航行,獨立作戰,在戰爭中能不被敵人發現時,不時地從背後向你發射一枚飛彈,其威懾力不言而喻。對於一個有核國家來說,核潛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武器,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而作為中國海軍的主力核潛艇,093 B型核潛艇的性能與其他軍事大國的核潛艇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 比「颱風」級還大幾倍!俄羅斯想造巨型核潛艇只為運石油
    [俄羅斯孔雀石設計局提出的Pilgrim潛艇油輪方案]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潛艇是俄羅斯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它無疑是龐大的,但如果俄國工程師如願以償,它可能會相形見絀。[俄羅斯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潛艇]總部位於聖彼得堡的孔雀石設計局公布了一種巨型潛艇的設計,該潛艇一次可裝載17萬至18萬噸。這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潛水艇的排水量。
  • 法國「梭魚」級核潛艇亮相 專家:體積雖小作戰能力卻很強
    李傑:「梭魚」級核潛艇在性能方面有很大提升。一是它採用鯨魚型和水滴型相結合的隱身設計,在動力方面採用一體化的壓水堆,所以體積小,很緊湊。同時,它採用吸附性能比較好的「消聲瓦」,即能降低噪音的傳出,又能吸收對方的水下噪聲。
  • 世界十大核潛艇排名 中國核潛艇榜上有名
    第十名 英國決心級飛彈核潛艇英國決心級飛彈核潛艇水上排水量為7600噸,水下排水量為8500噸,潛艇的水上航速20節,水下航速25節;下潛深度為300米。16具飛彈發射筒,用來發射從美國購買的 16枚射程為 4630千米的北極星A3飛彈。
  • 航母編隊的攻與防如何實現?
    航母這種超級武器的誕生完美的融合了海軍和空軍的優點,它被稱之為「海上移動的飛機場」。一艘航母能夠搭載多達幾十架的戰鬥機,例如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就能夠搭載24架殲15艦載戰鬥機,而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能搭載48架綽號為「超級大黃蜂」F/A-18E/F艦載戰鬥機,以及4架E-2c預警機、6架EA-18G電子戰機、5架S3B反潛機等共可超過20架的其他飛機。
  • 洲際飛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建造於蘇聯時期的941型「鯊魚」戰略重型核動力水下巡洋艦是人類歷史上建造過最大的核潛艇,不過我們更熟悉北約給它的代號:「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以下簡稱:颱風級)。颱風級核潛艇是蘇聯在70年代研製的大型戰略核潛艇,為的是擁有和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類似的洲際飛彈投送能力。
  • 全球最小核潛艇「梭魚」:未來法蘭西水下核力量的「帶刀侍衛」
    本報記者 張 強  日前,在法國國慶日前夕,法國海軍新一代「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首艇「絮弗倫」號舉行了下水儀式。這是法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其前身是「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據稱,6艘「梭魚」級潛艇將會於2027年交付完畢。  這型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僅有5300多噸,是世界現役核潛艇中體量最小的。
  • 美航母抵近中國沿海,放飛反潛機緊盯核潛艇,用三角測量鎖定目標
    在這些關鍵的性能指標中,水下靜音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乎到一艘戰略核潛艇的生存能力,堪稱是最為重要,世界上所有擁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都將這一指標當做優先屬性進行鑽研。在我國戰略核潛艇剛剛起步那段時間,就曾經發生過一件因為因為水下靜音能力不達標導致的事件,美航母抵近中國沿海,放飛反潛機緊盯核潛艇,三角測量已鎖定目標。
  • 這才是海底戰略力量的代表,體型可比航母,可毀滅一個半球!
    核潛艇問世以來一直都是海洋中非常神秘的武器存在,它和航空母艦互為對手,又相輔相成,不過核潛艇比航母的隱蔽性要更好,畢竟是在水下潛航的武器。再後來有了潛射型洲際飛彈之後,核潛艇也隨之成為了各個軍事強國的戰略核力量,其實潛艇也是國之重器,先進的核潛艇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再加上海面上有航母的存在,幾乎能夠掌控整個戰場的局勢。
  • 水中飛毛腿,大洋黃金魚——與美國航母賽跑的蘇聯661核潛艇傳奇
    它就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全鈦合金材料建造,也是速度最快的潛艇——蘇聯661型巡航飛彈核潛艇,北約代號「帕帕Papa」級。1970年,它在實驗中創造了44.7節(82.7公裡/小時)的驚人世界紀錄,又在1971年非完整實驗中達到44.85節(83.06公裡 / 小時)!
  • 俄羅斯欲打造世界最大核潛艇,20萬噸排水量卻做民用
    ,同時,俄羅斯方面也是目前世界上核潛艇研發和建造技術最好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前蘇聯時期研發的"颱風"級戰略飛彈核潛艇,由於水下排水量高達48000噸,因此,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上最大的潛艇,有著"深海鋼鐵巨獸"的別名。
  • 核潛艇為何用飽和蒸汽而航母多用過熱蒸汽?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不止一次的提到,大多數5萬噸級以上的航母採用蒸汽動力,而目前的正規大型核潛艇其實接近100%是蒸汽動力。不過航母和核潛艇上的蒸汽卻有所區別,航母上多用過熱蒸汽包括常規動力航母用鍋爐燒出來的也是過熱蒸汽;而核潛艇上多用飽和蒸汽。
  • 北歐利刃 海底蛟龍——「擊沉」美國裡根號航母的瑞典潛艇
    然而誰也沒想到,一艘體型小巧的常規潛艇正悄悄駛來,從水下逼近這艘龐大的美國航母。「裡根」號毫無覺察,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在黃泉路上走了一遭。潛艇在離航母很近的距離上升起潛望鏡,拍攝了數張照片後悄然離去。水下排水量127噸,裝備一具457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員11人。隨後又製造了3艘230噸級的UB-2級潛艇,裝備到海軍。從此一直在潛艇生產領域名列世界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