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美國嘗到了「核」的甜頭,不僅大力發展核武器,還研製出核動力的裝備,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潛艇就是來自美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也是來自美國。
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是美國的「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在1963年4月10日在滅國的波士頓以東220海裡處進行大深度潛航實驗時沉沒,這也是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
「長尾鯊」級核潛艇,又被稱為大鯵魚級攻擊核潛艇, 是美國的第三代攻擊攻擊核潛艇。我國美國是第一個研製出核潛艇的國家,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也製造出第一代的攻擊核潛艇。並且蘇聯的這型核潛艇是比美國的潛艇是要先進的。為了能獲得軍事上的優勢,美國決定開發新一代的潛艇。
新一代的潛艇則是如何提高水下航速、操縱能力以及航行降噪等方向發展,於是在1956年,新潛艇的初始論證開始,並在1957年開始建造。長尾鯊長84.9米,艦寬9.6米,滿載排水量在3750噸,最大淺深396米,樹下的最大航速約為31節。
在1963年4月10日,「長尾鯊」級核潛艇在進行潛航測試實驗時,在水下200米開始出現故障,不久潛艇從水下報告情況,但是隨後通訊便中斷了。之後美國海軍喀什尋找「長尾鯊」級核潛艇,在六個月後,終於找到了「長尾鯊」級核潛艇的殘骸,潛艇的129人無一人生還。在隨後調查發現,是因為質量管理不合格的緣故。後來在改進後「長尾鯊」級核潛艇一共建造14艘。
「長尾鯊」級核潛艇雖然是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但這也是美國潛艇的一個轉折點,從「長尾鯊」級核潛艇開始,美國的核潛艇在工藝科技,靜音能力,聲吶檢測方面有遙遙領先全世界其他國家,或許「長尾鯊」級核潛艇也讓美國因禍得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