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螺雖然有漂亮的螺旋外殼,但卻並不是螺,而是章魚烏賊的親戚

2020-11-27 溫晨動物園

不知道大家玩沒玩過英雄聯盟(LOL),如果玩過的話肯定會知道裡面有個坦克型英雄,名叫深海泰坦——諾提勒斯,通常被玩家們簡稱為泰坦。從外形上看,深海泰坦像是渾身包裹著老式潛艇裝甲的巨人,手持一架碩大的船錨和鐵鏈並以此為武器,看上去很笨重、很抗揍。說到泰坦是因為它的名字跟今天我們文章的主角有關,即諾提勒斯,英語原文為Nautilus。這個詞語來源於古希臘語中的「水手」一詞,在拉丁文中則是一類海洋生物的統稱——鸚鵡螺。

Nautilus這個詞是多種鸚鵡螺們的統稱,也是鸚鵡螺屬的屬名,還是有關鸚鵡螺的幾乎所有分類單元的詞根:鸚鵡螺亞綱是Nautiloidea、鸚鵡螺目是Nautilida、鸚鵡螺總科是Nautilaceae、鸚鵡螺科是Nautilidae、鸚鵡螺屬是Nautilus,大家也看得出來,這些全都是圍繞著Nautilus這個詞加上不同分類單元的詞綴來定名的。諸位應該都在網上、書上或者電視上見過鸚鵡螺,或者見過鸚鵡螺殼製作的飾品。總體來說,鸚鵡螺的長相還是頗有特色的——有類似蝸牛的漩渦狀外殼,有一對大大的圓眼睛,還有很多短短的觸腕,有點兒遠古生物的意思。

其實鸚鵡螺還真就是一種孑遺生物,俗稱活化石,跟上億年前的外表和習性都沒有太大變化。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聽說過一個詞叫做「菊石」。菊石是鸚鵡螺已經滅絕的親戚,有很多化石留存於世,市面上也能見到各種真實的或仿製的菊石化石,跟三葉蟲和某些植物一樣,是小孩子們科學啟蒙的入門級化石,很常見。菊石已經滅絕了,但是鸚鵡螺活了下來,並且從三疊紀到今天為止一直沒什麼巨大的生存危機。但為了保護這一活化石,華盛頓公約CITES還是將現存所有鸚鵡螺都納入了附錄Ⅱ中,在我國等同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私人嚴禁貿易和飼養。

雖然鸚鵡螺名字裡面帶著個螺,還擁有螺類的外殼,但它卻並不是真正的螺。我們平時所說的各種螺類生物(海螺、田螺、蝸牛、蛞蝓等),都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動物,而鸚鵡螺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跟螺類差距很大,反而跟烏賊、章魚是親戚。鸚鵡螺是現生頭足綱中唯一(暫且把幾種不同鸚鵡螺合為一體)終生具有外殼的動物,如果不看外殼的話,鸚鵡螺跟烏賊和章魚類的動物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比如圓溜溜的大眼睛、多條觸腕、靠噴氣反推力行動等。

不過鸚鵡螺的觸腕數量不是固定的,一般來說介於60~90條之間。鸚鵡螺的觸腕沒有吸盤,也沒什麼彈性,但是非常堅固而且力道十足。鸚鵡螺是食肉動物,主食是海底的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如果能抓到魚的話也會吃魚(鸚鵡螺移動很慢),如果遇到死去的海洋動物的話鸚鵡螺也會食腐,很不挑食。鸚鵡螺的喙由兩片能閉鎖的顎組成,有九顆牙齒,可以啃碎大部分甲殼動物的外殼,非常強悍。沒辦法,魚類遊得快,鸚鵡螺只能對移動速度相對較慢的甲殼動物下手,所以也就演化出了一副好牙口。

再來說說鸚鵡螺的殼吧。與真正螺類生物不同,鸚鵡螺的螺殼內部分為很多隔斷的腔室,只有最外面較大的「住室」容納鸚鵡螺的身軀,內部呈螺旋狀被橫斷隔板分割為一個一個小的「氣室」,每個氣室中間都有一個小孔,虹管(也叫虹吸管)通過小孔貫穿著各個腔室,並在住室下方延伸出來,外觀上類似噴氣管,實際上也是噴氣管。大家可以看看下圖中鸚鵡螺殼的橫截面,可以清晰看到最外端是大型的住室,往裡面走就是一個一個的氣室了,每塊氣室隔板的中間都有一個圓孔。

虹管貫穿於各個氣室之間,它的作用就是負責控制和平衡各個氣室中水和氣體的含量,從而調節自身的浮力,進行自由浮沉和移動(只能朝身後移動)。鸚鵡螺的這一本領和身體構造大大啟發了人類潛艇的技術開發和改良:1801年,美國發明家富爾頓建造了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新型潛艇;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下水,取名為「鸚鵡螺號」。另外,19世紀法國作家凡爾納的著作《海底兩萬裡》中主角乘坐的潛艇也叫鸚鵡螺號。下圖為鸚鵡螺遊泳的畫面,動作很緩慢,但是也很優雅。

自從鸚鵡螺被發現以來,它們的殼就一直是人們相當喜歡的東西,可以製作成各種飾品、藝術品甚至酒杯。傳說宋代詩人陸遊就有一盞鸚鵡螺殼製成的酒杯,有詩為證:

安得西國蒲萄酒,滿酌南海鸚鵡螺。侑以吳松長絲之玉鱠,送以邯鄲皓齒之清歌。——宋·陸遊《行牌頭奴寨之間皆建炎末避賊所經也》

用來自南海的鸚鵡螺殼製作而成的酒杯,來品嘗西域風情的葡萄酒,聽上去就是一種很奢華的享受。連陸遊都有鸚鵡螺殼製作的酒杯,那那些王公貴族肯定也少不了。不光中國,自打有了海上貿易,鸚鵡螺殼製品也迅速流傳到了世界各地,歐洲17世紀也有非常精美的鸚鵡螺酒杯留存於世,華美得像一件高貴的藝術品。

相關焦點

  • 鸚鵡螺和章魚是一家?
    你能想到同樣都是有殼的鸚鵡螺和海螺居然不是一家,反而跟章魚、烏賊攀上了親戚麼?        上一期講了一下自然界中許多親緣關係很近,卻長得一點也不像的生物們。有小夥伴問:有沒有相反的情況呢?也就是長的挺像,卻根本沒啥親緣關係?有,還有不少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長的挺像,卻沒啥親緣關係的動物。
  • 現今的「活化石」——奧陶紀海洋霸主鸚鵡螺的興衰歷程
    一說起鸚鵡螺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是一種外形十分美麗的螺類,人們常常用其外殼作為裝飾品,鸚鵡螺顧名思義因其外形極像鸚鵡的頭部而得名,鸚鵡螺直徑大小一般不會超過20釐米,世界現存鸚鵡螺只有6種,已經屬於瀕危動物,別看鸚鵡螺現今已經瀕危物種,它可能名副其實的活化石,曾在幾億年前還是海洋中的霸主
  • 海洋生物|優雅的漂浮者——鸚鵡螺
    鸚鵡螺是軟體動物,捲曲的珍珠似的外殼加上豔麗的體表讓它們看起來非常漂亮。
  • 章魚、八爪魚、烏賊、魷魚、墨魚和花枝究竟是什麼關係-最難辨識的頭足綱辨識指南
    、擬態章魚會為了不同的目的模仿其他動物的形態、椰子章魚擅於使用工具… 它們具有複雜的神經系統,腦部只佔了一部分,有三分之二位於腕足,這讓它們有許多自發性動作——用腳思考,在這裡不是夢想-_-||。叫「毯子」是因為它們腕足間薄薄的肌肉膜,有威脅的手,它們會伸出腕足,就仿佛一張毯子(亦或是抹布)。毯子章魚也叫薄肌水孔蛸 Tremoctopus violaceus,是八腕目>水孔蛸科>水孔蛸屬的物種。和親戚船蛸類似,毯子章魚也是夫妻差異巨大的物種,雌性毯子可以長到超過2米,而雄性只有幾釐米,非常沒有存在感。
  • 「物種」烏賊魷魚章魚,傻傻分不清楚
    烏賊(也叫墨魚、花枝)身體扁圓,像一個袋子,身體一周有用來遊泳和保持身體平衡的「裙邊」;魷魚(也叫槍烏賊),身體修長呈管型,體型較小,尾端有一對三角形肉鰭;章魚(也叫八爪魚)身體圓圓的,有八條觸手(腕足)。生物學分類烏賊、魷魚、章魚,他們都屬於軟體動物門下的頭足綱,所謂頭足綱,顧名思義,就是腳丫子長在腦袋上的意思唄。
  • 海鮮探索|深度研究章魚、魷魚、墨魚等軟體動物(上)
    一、頭足綱我們知道,章魚、烏賊都是軟體動物/Mollusca,軟體動物是動物界第二大門,物種數量僅次於節肢動物,具名可考的便有5萬至12萬不等;從小如花生的蝸牛,到大比鯨魚的烏賊,其形態比任何一門生物都要豐富;最為關鍵的是,很多軟體動物向來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例如烏賊、章魚。
  • 「大眼萌」烏賊來襲! 跟著鸚鵡螺號去深海抓寵
    【標籤:鸚鵡螺號,深海,僧帽烏賊】
  • 船蛸:海洋界中的「渣女」,住在貝殼裡的章魚
    前幾期跟大家分享了史前海洋霸主現今一代萌物鸚鵡螺的故事,今天呢,跟大家分享的這個「奇特」的生物細細算來,跟鸚鵡螺還有點沾親帶故。 因為它們都是頭足類動物,頭足類動物主要有蛸亞綱和鸚鵡螺亞綱,我們常聽說的章魚、烏賊和魷魚就屬於蛸亞綱,而鸚鵡螺亞綱的典型代表就是鸚鵡螺。
  • 章魚魷魚墨魚花枝烏賊……到底是什麼關係?
    章魚、烏賊和魷魚在外形上的區別首先是外套膜。三者都屬於頭足綱(Cephalopoda),身體可分為頭部、足部和胴部。其中胴部就是外套膜,有三種形態,章魚是球形,烏賊是袋形,而魷魚是錐形。我們吃的最多的是魷魚,也叫槍烏賊,主要是槍形目(或稱管魷目Teuthida)槍烏賊科的種類,從這名字就可以想像出它們的體型了。
  • 烏賊和章魚的區別 烏賊和章魚有什麼區別
    在眾多小吃中,很多人都喜歡吃章魚腳或者章魚小丸子,但卻沒有真正看過章魚長什麼樣子。沒有見過章魚的,很可能以為烏賊就是章魚,但實際不是的。那麼,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烏賊和章魚到底有什麼區別吧!
  • 魷魚、章魚、墨魚、烏賊、八爪魚,你都分得清楚嗎?
    墨魚、魷魚、烏賊傻傻分不清章魚、墨魚、魷魚的祖先都是鸚鵡螺,他們同屬軟體動物墨魚、魷魚和章魚,雖然叫「魚」,其實它們並非魚類,它們沒有魚類的特徵。'軟氏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線體型,左右對稱,頭部連著胴體,故稱頭足綱。在頭部、嘴的周圍有8條腕(墨魚和魷魚還有兩條較長的觸腕),這些腕柔軟、富有彈性,每條腕的內側都有吸盤。
  • 章魚、墨魚、魷魚、八爪魚、烏賊、槍烏賊……
    魷魚、章魚、墨魚和烏賊,是同一種生物嗎?首先這四種名稱是指三種動物。魷魚,章魚,烏賊(墨魚),它們都不是魚類,而是軟體動物。章魚=八爪魚,烏賊=墨魚,魷魚=槍烏賊章魚就是八爪魚有8隻等長的觸手,因此章魚也叫「八爪魚「。身體沒有肉鰭,短而圓,觸手卻很長,且粗壯均勻,最好吃的也是這部分。
  • 烏賊的奇特生活,比一般的魚類更有趣,快來了解一下吧
    烏賊、蛞蝓和海蝶雖然沒有殼,但多數軟體動物卻壓上很堅重的殼。硨磲蚌常重到一個人提不動,一片殼可以容納嬰兒洗澡。多數軟體動物是極其遲鈍的,蠔和殼菜幼時隨意遊泳,長大後便坐著不動了。帽貝為了獵食海藻,只在岸石堆裡活動,美麗的鸚鵡螺偶然到海面,但經常伏在海底離海面300~600尺深處,懶得動彈。
  • 6種倖存的古生物,過半分布中國,有一種接近滅絕
    鸚鵡螺,分布於熱帶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的一種5億多年前就出現的活化石物種,鸚鵡螺是頭足類的一種,帶有有螺旋狀外殼,是現代章魚、烏賊類的親戚。桃花水母,棲於淡水的一種最小型的水母,共11種,大多分布在中國地區,誕生於約5.5億年前,是一種極其古老原始的古生物,至今仍倖存下來。
  • 不簡單的頭足綱家族(烏賊、章魚、魷魚)你分得清嗎?
    頭足綱分為四個亞綱,如今現存的有兩個亞綱(即鸚鵡螺亞綱與蛸亞綱),亞綱之下又分八個目。而我們將要討論的烏賊、章魚、魷魚則分別是亞綱八目之下的十腕總目、八腕目、槍形目。章魚具有3個心臟,血液循環模式為「閉鎖式循環」;有八條腕,每條腕有240個吸盤。章魚是底棲動物,喜歡黑暗,通常依靠腕足在海底緩慢爬行,尋找螃蟹、蝦、貝殼等容易捕食的獵物,能攝食大型動物性浮遊生物而成長,相比烏賊和魷魚,它的運動能力要差很多。     雖然運動能力不佳,但章魚的智力多寡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話題。
  • 山東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龍宮翁戎螺   在山東青島,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它以貝殼展示為主題,裡面既有號稱「海貝之王」長度足有1.3米的大硨磲,也有需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沙貝,還有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   可以用來喝酒的海螺—鸚鵡螺   鸚鵡螺,世界四大名螺之一,鸚鵡螺與烏賊、章魚、墨魚等軟體動物均屬於頭足動物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