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無所不用其極,瘋狂的開展軍備競賽,極端的軍事思想下肯定會誕生出各種超級武器,核潛艇作為大國重器勢必會成為兩國的重點發展對象。
像超級巨無霸"颱風"級核潛艇,滿含跨時代科技的"海狼"級核潛艇,極致潛深"麥克"級核潛艇。
說道"麥克"級,該型潛艇屬於前蘇聯685型攻擊核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極限潛深達1200多米,是目前世界軍用潛艇下潛深度的最高紀錄保持者。
不過,現在這項紀錄恐怕要被打破了。
近日,有這樣一則消息霸佔了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頭版頭條:俄羅斯一艘科考型深海潛水器在俄羅斯海域發生火災,事故造成14人死亡。
消息一經傳出,便迅速在全球軍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更是震驚萬分,甚至於惶恐不安。
北約國家關注的重點並不是這起事故本身,而是這起事故背後的"主角","AS-12"號核動力深潛器,或者說核動力潛艇更為恰當一些。
這艘深潛器可不一般,它的水下排水量2000多噸,能在6000米的深海工作。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朋友嗤之以鼻了,這有什麼啊,很普通的深海潛水器而已嘛,歐美日俄包括我國在內都有類似的潛水器,6000米的潛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比它深的潛水器也不是沒有。
像我國的"蛟龍"號深海潛水器,最大潛深達7000多米,創造了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潛深紀錄,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都有類似的6000米級深海潛水器,而由澳大利亞打造的"深海挑戰者"號載人潛水器更是深入10929米的深海,創造了載人潛水器的最高潛深紀錄,此前,該項記錄由美國的"的裡雅思特"號潛水器保持,最大潛深達10916米。
所以說,"AS-12"號潛水器就是一艘普通的深潛器,不足為怪。
然而,從爆出的有限數據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艘潛水器絕不是科考僅僅那麼簡單,這根本就是一艘披著科考外衣,極深達6000米的核潛艇啊。
軍迷小夥伴們都知道,一般的軍用潛艇下潛深度在200-400之間,深一點的也就500、600來米,像目前現役的潛艇中,下潛最深的是美國的"海狼"級核潛艇,最大潛深也不過600多米米,當然,前蘇聯的"麥克"級是個例外。
之所以不會太深,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從軍事需求上,根本用不到下潛到數千米的深海,按照當前的技術,在深海600米的時候就已經能躲絕大多數的聲吶探測,再深就沒多大意義;其次,技術和成本。潛艇是用來做軍事用途的,它的內外設計當然也要符合軍事需求,一般都會設計成細長的梭型,這樣既能保證高速水下航行,又能有效躲避敵方的聲吶探測,而一般的深海潛水器都會設計成球形或者接近球形,這樣就能抵抗數千米甚至上萬米的深海水壓,如果把潛艇扔到數千米的深海,秒秒鐘就給你壓成金屬餅,就算能抵禦恐怖的水壓,那用到的材料也是相當昂貴,在技術和成本上,一般的國家根本承擔不了。
然而,"AS-12"的出現徹底打破這一常規,它不但下潛的深,而且功能設計上也與潛艇差別不大,最起碼外形上是這樣的。
據悉,"AS-12"號的內部由數個半圓形的鈦合金隔艙組成,艇上有25名軍官,能自主航行一個月。作為俄羅斯最神秘的水下裝備之一,"AS-12"號的細節很少對外公布,只知道它經過特殊改裝,平時可以緊貼在德爾塔3型核潛艇的腹部航行,出任務時才單獨行動。
這就很明顯了,如果只是純粹的科研目的,為什麼要跟一艘軍用潛艇相伴相隨呢?
至於它的用途,我個人感覺他應該是是一艘間諜潛艇,6000米的潛深,就算世界上最先進的聲吶也別想探測到它一絲一毫,他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監聽竊取地方情報,還可以破壞地敵方的水下通信系統和反潛設備,亦或者輕鬆突破敵方反潛網,出其不意的向對方發起攻擊。
這些能力絕不是一般的潛艇所能達到的,現在想想,北約國家之所以寢食難安也是可以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