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血肉之軀,能在2000米深海生存,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2020-12-03 鼎盛講武堂

鯨魚可以用血肉之軀下潛至海底2000米,而人類用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瞬間擠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了探索海洋奧秘,人類做出了哪些努力?

大自然的神奇體現在各個方面,以我們熟知的海洋生物鯨魚為例,作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哺乳動物,鯨魚有龐大的身軀和驚人的食量,不僅如此,鯨魚之所以能在深海中自由的遨遊,是因為它們擁有一套和人類完全不同的呼吸系統,在下潛時可以按照情況,合理的控制空氣排出量和速度,通過自動縮小肺部來平衡體內外壓強

我們都知道水深和水壓有極大的關係,每當水的深度增加10.3米,壓強就會隨之增加一個大氣壓,在沒有任何保護手段的情況下,人類正常能下潛至60米,而鯨魚最深可以進入1000到2000米的海域。要知道,在水下1000米時,水壓就已經達到了97個大氣壓,此時,每平方米承受的重量就已經達到了970噸,所以到2000米,可以想像這個數字有多大。

為了探索海洋奧秘,到達更深的海底,人類發明了潛水器,可以保證下潛至海底10000米,不過以海洋作戰為需求建造的核潛艇下潛深度卻十分有限。一般軍用的潛水艇下潛深度只有300米左右,還有一些可以達到1250米左右,這基本就是潛艇的下潛極限了。

為什麼鋼鐵打造的潛艇會被瞬間壓爆呢?

核潛艇不像鯨魚那樣可以通過增加內部壓強來適應深水壓強,它能依靠的只有堅硬的外殼,但鋼鐵打造的核潛艇是空心的,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核潛艇內外的壓強差逐漸增大,所以無法到達更深的地方。

另外如果載人的話,人體所處的大氣壓強要保持在1個大氣壓左右,否則就失去了行動能力,而這和深海相比,可以說是低的可憐,到了1250米時,核潛艇承擔的大氣壓達到了125個,繼續下潛,就有可能支撐不住被瞬間壓爆。

在神奇的自然界中,有很多潛水高手,比如鯨魚,一般的鯨魚可以在500米以上的淺水區生存,而抹香鯨能下潛至2000米,不過海洋深度遠不止2000米,我們從海洋中獲得了豐富的資源,還對海洋生物有了更深層的研究,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海上軍事力量的重要性,不斷發展擴大自己的海洋事業,而我們也需要不斷努力,爭取早日到達更深的海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鯨魚能下潛到水下2000米,而鋼鐵打造的潛艇會被壓扁?
    大自然的神奇常常會使我們驚嘆,我們都知道,在深海之中,水壓會變得非常大,在水下大概一千米左右的地方,水壓大概有97個大氣壓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每平方米需要承擔重量達到了可怕的970噸。因此,我們在設計製造潛艇的時候,經常要考慮水壓對潛艇造成的巨大影響。
  • 鯨魚可以下潛數千米,為何鋼鐵打造的潛艇反而容易被海水壓扁?
    然而,就目前的科學技術而言,一般的潛艇平均下潛深度只有幾百米,而一些軍事領域的核潛艇下潛深度要大一些,不過也只達到1200米左右,再深的話,潛艇就會受不了,巨大的壓力會使潛艇外殼發生塌陷,不但對潛艇結構產生危害,也對潛艇內部的工作人員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
  • 鯨魚全身都是肉,能輕鬆潛入深海,為什麼人類的潛艇卻做不到?
    數千年前,人類已經能夠製造出大船揚帆起航,但是流傳在世界各地的海怪傳說,說明了當時的人們對深海的恐懼。直到一百多年前,人類才發明了能夠在水下航行的潛艇。在海洋裡,有著許多潛水能力很高的動物,比如鯨魚。抹香鯨一口氣就能潛入2000多米深的海域捕食烏賊,能夠在深海輕鬆活動幾個小時。對於血肉之軀的鯨魚來說,它為什麼比鋼鐵鑄造的潛艇更能潛水呢?答案其實並不複雜。
  • 鯨下潛2000米都沒事,為什麼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西河豚,東鮟鱇」,在日本美食界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河豚鮮美卻要拿出拼命的勇氣,而鮟鱇卻不需要,可見鮟鱇魚之美味,但各位可能不了解的是鮟鱇魚生活在水深1000米左右的深海,而且很多深海魚都非常美味!但有一個問題可能縈繞在各位讀者的腦海,這些深海魚肉非常細膩,柔嫩幾乎可以捏出水來,但它們卻能在千米深海底自由的生活,而人類製造的鋼鐵潛水艇,很少有能下潛到千米深水下的!為什麼魚不會被海水壓扁,潛水艇卻掛了?
  • 肉身鯨魚能到海底千米,為何潛艇卻怕被壓扁?奮鬥者如何突破萬米
    一般來說,核潛艇的下降深度在300米左右,攻擊型核潛艇則可以達到600米,採用鈦合金等高端材料打造的核潛艇,可以突破1000米的大關,不過再往下潛,潛艇便開始遇到了下潛極限,為什麼海底水壓是鋼鐵製造潛艇難以邁過去的坎呢?
  • 鯨魚能潛上千米,為啥鋼鐵造的潛艇卻不行?構造原因了解一下
    一般來說,每下降10米,與之相對應潛艇就會承受一個大氣壓。一旦它超過潛艇表面材料的承載極限,潛艇就會不堪重負,逐漸被壓碎。 不過鯨魚比潛艇潛得更深,就拿一些小型鯨魚來說,小齒鯨的潛水深度約為100-300米,而長鬚鯨可在300-500米以下停留約一小時。牙齒最大的抹香鯨有更驚人的潛水能力,在大約1公裡的水下可以停留長達2小時。眾所周知,潛艇的材料是特製的抗壓金屬,一般深度也就500米左右。而對於鯨魚,這種血肉之軀的動武,憑什麼可以在幾百米到1000米的深度自由遊泳。
  • 中美俄三國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不足千米,為何鯨魚能到2000米?
    用上好的鋼鐵製成的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不過千米,為何血肉之軀的鯨魚卻能下潛到2000米?其中最限制潛艇技術發展的就是潛艇的下潛深度,目前中美俄三國的核潛艇下潛深度普遍都在幾百米左右超不過千米,而這樣的深度對於海洋深度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但一些魚類卻能在海洋深處自在遊弋,那潛艇為什麼到不了更深的地方呢?深海魚為何能下潛這麼深?
  • 鯨魚能潛到3000米深海,為何潛艇超1000米就扁了?專家:構造不同
    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潛艇殼體就有被壓扁的危險。而與潛艇相比,鯨魚堪稱深潛高手,其中的抹香鯨甚至能潛入3000米深海捕食。科學家分析,鯨魚的這一本領,正是由其獨特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科學家曾經經過精密測算,海平面以下3000米深海的海水壓力甚至達到了300個大氣壓,在這樣的壓強下,即便是最堅固的潛艇殼體也將難以承受,被水壓完全壓扁。
  • 鯨魚下潛2000米,鋼鐵打造的核潛艇卻只有幾百米,太深會被擠爆?
    文/原點鯨魚的下潛深度為什麼能夠達到2000米呢?這和鯨魚的特殊身體結構有關。隨著不斷下潛,壓強會越來越大,為了能夠平衡體內與體外的壓強,鯨魚的肺會隨著下潛深度不斷縮小,這樣就能夠使體內的壓強增加,從而與體外的壓強保持一種平衡。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生物並沒有鋼鐵之軀為什麼可以生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開始,有些魚可能無法適應壓力,但它們會隨著時間不斷進化。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或是逐漸適應深海的壓力,但卻無法適應深海的壓力,所以他們的結果只能是種族的消失。但經過這麼長時間,能在深海中生存的魚都是能承受這麼高壓力的魚,而那些不能承受的魚在歷史上已經消失了。
  • 深海壓力那麼大,金屬潛艇都能壓扁,為什麼魚卻沒事?
    這是因為它們內部含有空氣,這種不舒服來自於體內的氣囊被水的壓力壓扁。因此,考慮到海洋深處的時候,我們最關注的往往是它的壓力水平。海洋深處每增加10米水深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例如,在100米水深的地方,壓力大約是10個大氣壓,比海平面的壓力大10倍。
  • 鯨魚下潛至海底會完好無損,而潛艇卻會被壓扁?這是為何?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潛艇的潛水深度大約在650米以上,那麼美國的海狼號下潛深度也是650米,那麼我們國家的093下潛深度400米左右,下潛深度的增加那麼潛艇承受的負荷也是越大,那麼鯨魚下潛至海底會完好無損,而潛艇卻會被壓扁?這是為何?
  • 鯨魚能潛至3000米深海,為何潛艇剛超過1000米,就會被壓扁?
    眾所周知,在現代海戰中,潛艇的作用越來越大。要知道,相較於其它航行在水面的艦艇來說,潛艇航行在大海深處,能夠對海上的艦艇發出致命一擊,即便是「海上霸主」航母,面對潛艇也必須小心。現如今,隨著技術的提升,無論是潛艇的下潛深度,還是其在海水中靜默的時間,都得到很大提高。
  • 鯨魚能下潛到2000米,而核潛艇卻會被瞬間擠爆?專家:區別就在這
    不過,正是因為核潛艇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也讓很多人都愛屋及烏。大家似乎都覺得核潛艇這一戰略武器的功能,已經達到了強大無比的地步。然而,事實上它雖然有很強大的威力,但就其各方面的性能而言,其實還不能算是難逢敵手。比如,核潛艇的下潛深度就十分有限,可遠沒有你想的那麼厲害呢。雖說大家都知道,無論是什麼東西,只要到了深海之後,越往下所承受的壓強就會越大。
  • 鯨魚最大下潛深度達2000米,為何硬度更高的核潛艇卻做不到?
    導語:鯨魚肉身沒鋼板硬,為何它能潛入海底2000米,核潛艇卻做不到? 地球又稱之為「水球」,畢竟百分之80以上都是海洋,陸地相對比較少,迄今為止人類對海洋的探索不足百分之5,一些謎題至今沒有能夠解開。
  • 鯨魚能潛至三千米的深海中,為何潛艇超過一千米就會被壓扁
    我們知道,鯨魚生活在海中,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哺乳動物。鯨魚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不僅體型巨大,更是能夠下潛至深海中去。學過物理的我們都知道到,越往海的下面去,所要承受的壓力變越大。所以,下潛到深海中是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的。
  • 深海壓力那麼大,金屬都能壓扁,為什麼魚卻沒事?
    是否會被壓扁,關鍵在於壓力的平衡 壓扁就是讓物體產生形變,使其佔據的空間範圍更小。金屬的強度通常比較大,雖然不容易產生形變,但在高壓之下都不是事。像液體和固體這類物質,與氣體不同,雖然能夠產生形變,卻很難被壓縮。
  • 鯨魚下潛2000米,為何人類不行?同是哺乳動物,鯨魚有何特別?
    鯨魚雖然叫魚,卻是海洋中為數不多的哺乳動物。胎生哺乳、以肺呼吸、體溫恆定,也算得上和人類有不少的相同點。世界上的鯨魚大約有100種,一般生活在500米以上的淺水區,但是也有能在2000米生活的抹香鯨。
  • 龍會不會一直藏身在深海,所以直到現在都沒有被人發現
    筆者-小文龍是一種虛構的生物,但在我國相信龍是真實存在的人不在少數,古往至今在古人的書籍中更是記載了不少有關龍的傳說,還有人說,人們之所以一直沒有發現龍的蹤跡,是因為龍藏身在深海,而人類對於深海又知之甚少。
  • 動物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撰文|羅東借用德國歷史學家康託洛維茨(Ernst Kantorowicz)研究的英國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流行概念「國王的兩個身體」,我們也可以說,動物同樣有兩個身體,一個是以生存、繁衍或歡愉為最終目標的血肉之軀,生於繁衍,死於呼吸停止,而另一個則是某個特徵被抽離出來,由語言文字圖像表述的不死之軀。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人性高於動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