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2020-11-17 新京報

撰文|羅東

借用德國歷史學家康託洛維茨(Ernst Kantorowicz)研究的英國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流行概念「國王的兩個身體」,我們也可以說,動物同樣有兩個身體,一個是以生存、繁衍或歡愉為最終目標的血肉之軀,生於繁衍,死於呼吸停止,而另一個則是某個特徵被抽離出來,由語言文字圖像表述的不死之軀。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人性高於動物性。人類警惕將人與動物的血肉之軀比較,而是擅長將動物的外貌、習性等特徵加以概括,產生不死之軀,用來形容人、人的行為或人類社會的某一些方面。這是主要的不死之軀,但不是全部。

2020年11月14日《新京報書評周刊》

動物的修辭

B01版~B08版

「主題」B01丨動物的修辭

「主題」B02丨動物的兩個身體

「主題」B03丨螞蟻 規模的象徵

「主題」B04丨狼 商業圖騰與哲思之源的雙面鏡

「主題」B05丨烏鴉 翱翔於毀譽之間的雙身寓言

「主題」B06丨大象 草原和房間的雙重敘事

「主題」B07丨兔子 可可愛愛的叛逆者

「訪談」B08丨《歡迎來到彈園村》 心靈的歸宿在哪裡?

找回「血肉之軀」

一個人可能嘻嘻哈哈勉強接受被指「你個屎殼郎」「鼠目寸光」,如果不接受,也往往是因為不贊同被人說骯髒、糟糕或缺乏見識,也就是動物隱喻的內容。當事人不會詫異於有人用動物的特徵形容人。然而,極少有人能接受被指「動物性」「禽獸不如」——顯而易見,那意味著「沒有人性」。人類能接受動物與人進行比較的,實際上只是它們的不死之軀,而不是血肉之軀。

不死之軀來自人的經驗。它的基本邏輯是「歸納」。當越來越多的人都認為黃牛是踏實的、狼是兇險的,不死之軀就在諺語、成語中誕生了。確實,我們在表達中加入不死之軀作為修飾,在讓語言更含蓄或更高漲的同時,也沒失去人在動物面前的「高貴」。雖然提到動物,也用它打了比喻,但用的只是不死之軀。用中國的老話說,不死之軀是人文的,能「以化成天下」。而血肉之軀卻以生存、繁衍或歡愉為最終目標,上不了人的臺面,是野蠻的。

同樣地,在研究上,我們一方面痴迷於製造和使用「薛丁格的貓」「黑天鵝事件」「蝴蝶效應」等有動物修辭的術語,另一方面卻不太同意像研究動物一樣對人類社會進行生物學研究。

32年前,在美國科學促進會1978年度會議上,社會生物學的奠基人愛德華·威爾遜(Edward Wilson)就因此遭到抗議。有一位憤怒的年輕人突然上前,將一罐冰水倒在了他的頭上。在20世紀世界科學史上,像這樣的抗議極為罕見,很少有科學家只因為他的學術觀點而遭到讀者的人身攻擊。在當時,威爾遜最引人注目的身份是《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中譯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作者。這本書在1975年一出版就不斷被批評。威爾遜提出人的行為、人類的社會進化主要取決於天性,而不是文化積累。人們擔心將人類還原於動物天性、基因,必然會成為有人為性別不平等、種族膚色偏見辯護的一個藉口。的確,恰如陳嘉映在《哲學·科學·常識》中也注意到的,近代以來,科學的受眾地位超越哲學不斷上升,而這可能使人擔心,用研究自然的科學研究人類社會,一旦得出不受歡迎的觀點,科學的正當性可能使它不能被駁斥。

愛德華·希克斯(Edward Hicks)作品《和平的王國》(1830-1832)。

不過歸根結底,這大概也是因為我們受制於所謂的「人類中心主義」思考傳統。人性意味著克制、合作,人會為了觀念而活,而動物只遵從於口腹之慾。前者高於後者。固然,在人性之上,可能還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性。神性中的動物崇拜也會讓信仰者居於動物之下。但是,這其中的前提是將動物上升為一種圖騰精神,而這其實就是動物的不死之軀。無論是在世俗世界還是神聖世界,人都高於動物的血肉之軀。所以,我們能看到,在動畫片等藝術創作中,對動物進行擬人化處理是比較常見的手法。在那裡,創作者讓動物開口說話、背著書包上學、進廚房做飯。相反,將人擬動物化的做法非常罕見。

倒是早在19世紀,尼採在《曙光》中思考「動物和道德性」時已經考慮讓人與動物的關係顛倒過來了,至今也是反思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資源。他把人拉回自然。在遙遠而漫長的人類起源早期,人與動物一樣遊蕩於野外,彼此不分伯仲,也不分貴賤,並且人還在不斷向老虎、獅子、鷹等其他動物學習求生的戰術。這些技能也就成為後人進行動物修辭的基因遺產。按照這一理解,人類就不是首先發現動物某個特徵恰好可以形容人的某一方面才進行動物修辭,而是這些特徵可能最初就只屬於這些動物。人是從它們的血肉之軀上學來的。

擴展「不死之軀」

當然,尼採之說只是一種哲學思辨、假想。他回答不了為何只有人在大量學習,也回答不了人的學習能力又是何處來。不過比較巧合的是,根據社會學家鄭也夫對那個倒黴的威爾遜的歸納,這位生物學家(比尼採晚出生近一個世紀)破天荒地認為,有人遺傳到了某種行為傾向,當有此傾向的人數量很多,那麼這種傾向就構成了「人性」。這些遺傳的行為傾向包括兩性分工、禁忌以及對陌生人的警惕等。而動物就可能是人最初學習的對象。在這個推演的過程中,動物的血肉之軀以另一種方式轉換為不死之軀。

這裡也得承認,即便在威爾遜之後,也並不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生物學家都同意這一觀點,彼得·裡克森(Peter Richerson)在他參與合著的《基因之外》(中譯本:浙江大學·啟真館,2017年6月)中就堅定地認為是文化而不是基因塑造了人類。但其實,威爾遜關於「人性」的看法與廣為接受的觀念相比,並不怎麼突兀,也沒有否定文化在演化中的作用。不同在於,他是在研究「人」特徵或者說「人性」的生物學基礎,將人還原到與動物的血肉之軀「動物性」比較的位置。

如果說,動物主要的不死之軀活在語言藝術中,那麼,還有一些不死之軀存在於萬物生存的邏輯裡。南宋朱熹理學講「存天理,滅人慾」,他同樣認為需要找到、體驗到萬物的共同之理,不過前提卻是「滅人慾」。與他相反的方法是承認人的欲望。於是在19世紀,研究一般有機物的生物學轉身也研究人類機理,社會科學同樣加入其中,都試圖從動物的血肉之軀中尋找能解釋人和人類社會的邏輯。

在風雲際會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思想家嚴復或許就是因為接受了這樣的看法,才在前半生、後半生發生思想轉變。

宋代《柳塘呼犢圖》(佚名)中的農人與牛。

嚴復是近代中國主張社會變革的大家、前驅,學貫中西,在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期間都曾義憤填膺、揮斥方遒,而在辛亥革命之後轉向保守,一度否定民主政治,肯定袁世凱的「權威政治」。按照嚴復的看法,帝制和農業文明塑造了根深蒂固的國民性,就像有機體一樣,如果基礎不改,「其時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他的思想資源便是他翻譯的作品。其中包括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即今譯《社會學研究》)。在19世紀社會學興起之初,社會學研究多受生物學影響,認為支配有機界發展的一般規律也適用於人類,將社會的構成比擬於動物的器官。不過在黃克武、蕭功秦等歷史學家看來,嚴復並不存在「早期的改革傾向」與「後期的保守傾向」的斷裂。他從來不屬於激進的變法派或革命派,貫徹始終的是他若隱若現的漸進改良思想。

如此看來,也無法確定,是嚴復受到社會有機論的影響,還是他藉此解釋其原本的思想主張。但是,從中能看到,社會有機論可能是動物最基礎、最抽象的不死之軀。它不是在說具體動物的具體特徵,而是所有動物最普遍的特徵。而在這之上,則是種類繁多的動物修辭。同樣可以看到的是,不死之軀一旦產生,反過來也可能作用於人的觀念。

如今人們已經擴展了動物不死之軀的範圍,借用動物修辭來形容或比較人、人的行動和人類社會。它們就存在於諺語、標語,還有術語概念中。接下來,我們希望做的便是去理解人類是如何從動物身上尋找寓言並進行動物修辭的,當這些寓言形成後,又是如何影響人的思考、行動和想像的。

作者|羅東

編輯|李永博 張進

校對|翟永軍

相關焦點

  • 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
    然後,一支令人難以想像的「娘子軍」女設計師團隊領軍,不眠不休,1月23日接到任務,在24小時之內,完成了初期圖紙的設計。1月24日,大年三十,凌晨一點半,規劃團隊完成了防疫醫院紅線範圍圖、權屬圖及規劃控制圖等必要的圖紙。
  • 不死之身!盤點動漫中的那些永生之軀!
    二次元世界裡最不缺的就是那些死不了的小強,如果說憑藉頑強的意志無數次從瀕死的邊緣將自己拯救回來我們還能說一句強大!那麼這些怎麼打怎麼砍怎麼轟怎麼用刀插都死不了的不死之軀簡直就是開了外掛好麼!但是在如此妖魔縱橫的世界裡,沒有點兒超能力還真不敢說自己是二次元居民!
  • 都是血肉之軀,不怕被刺傷嗎?
    都是血肉之軀,不怕被刺傷嗎?說到仙人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仙人掌是生活中一種非常常見的植物,長得像一個綠色的曲奇餅乾,但是渾身都長滿了刺,別看仙人掌的外形很普通,但是它也是會開花的,並且花還很漂亮。在生活中很少會有人傻到用自己的手去碰仙人掌,因為會被刺傷,雖然仙人掌也是可以食用的,有些地方會把仙人掌當做一種菜吃,但前提是把仙人掌的刺和皮都去掉。
  • 同樣是血肉之軀,直接嚼全是刺的仙人掌,駱駝真的不痛嗎?
    直到有一天看到紀錄片中,駱駝大口大口嚼著帶刺的仙人掌,這樣的畫面讓人非常不舒服,一方面替駱駝捏把汗,想起小時候的經歷,也感同身受,它難道不疼嗎?另一方面也很疑惑,同樣是血肉之軀,為什麼駱駝能這麼勇敢地吃下這麼多刺的仙人掌?
  • 同樣是血肉之軀,直接嚼全是刺的仙人掌,駱駝真的不痛嗎?
    直到有一天看到紀錄片中,駱駝大口大口嚼著帶刺的仙人掌,這樣的畫面讓人非常不舒服,一方面替駱駝捏把汗,想起小時候的經歷,也感同身受,它難道不疼嗎?另一方面也很疑惑,同樣是血肉之軀,為什麼駱駝能這麼勇敢地吃下這麼多刺的仙人掌?這就要從駱駝的生長環境和身體構造開始說起。
  • 喪屍的花式撩妹技巧,《血肉之軀》,世界末日的人屍之戀
    雖然讓人害怕,但也讓人嚮往。再一個就是女巫,女巫的形象更多的是悲劇色彩。真實的歷史中,女巫就是整個時代的犧牲品,而第3個就是喪屍。曾經《生化危機》系列,這個由遊戲改編而成的電影,將喪屍這個形象,在全球範圍內發揚光大。不過與此同時,這個現象也逐漸被人固定化,外形恐怖,動作緩慢,見人就咬,幾乎成為了恐怖的代名詞。
  • 《非常講述》張恆志:用血肉之軀連接戰地通訊線
    在上甘嶺戰役的關鍵時刻,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連接被炸斷的電線,保障了通訊聯絡,為戰鬥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大型特別報導《非常講述抗美援朝》,今天走進榮立一等功的老英雄張恆志。 上甘嶺戰役打響,炮兵團集結就位,大家都在等待前線指揮所來電通知炮擊方位。突然,敵軍的炮火擊中了電話線。
  • 血肉之軀的駱駝,為什麼能以仙人掌為食,它們不怕疼嗎?
    駱駝雖然被譽為「沙漠之舟」,但是駱駝也需要水分才能維持自身的生長。在水源較少的沙漠地區,駱駝為了適應這種環境,演化出了一種獨特的生存能力,那就是能夠以沙漠植物:仙人掌為食。那麼問題來了,仙人掌有許多尖銳的刺,駱駝也是血肉之軀,為什麼它們不怕這些尖銳的刺呢?駱駝為什麼能以仙人掌為食?
  • 進擊的巨人:艾倫開始恢復血肉之軀,百米級始祖巨人遭遇滑鐵盧?
    #進擊的巨人漫畫#《進擊的巨人》漫畫123章中,艾倫已經獲得了始祖之力,並且成功將自己的神經纖維擴散,化身為百米級的骷髏巨人,不過,這只是過渡形態。可以參考漫畫122章中始祖巨人—尤彌爾的樣子,就代表著面前的骷髏巨人並不是完全體戰鬥形態,艾倫還會繼續進化,他下一步的趨向就是:長出皮膚和血肉,化為世界的終結者。始祖巨人的力量來自於大地,或者說來自於有機生命體,巨人身體肋骨的兩側,長出無數條細長的觸角,看似像垂柳一般,實則是骨頭的外顯,這個原型,與火影忍者中的角色——君麻呂,有幾分相似。
  • 攀登者用血肉之軀在珠峰搭成「中國梯」,這一幕感天動地!
    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軀搭建「中國梯」,將國旗插上珠峰之巔在珠峰北坡海拔8600米的地方,有一處30米高、幾乎垂直的峭壁,如同大自然使用天斧將雪山垂直劈開了一塊——它就是曾經令所有登山者們都談之色變的「第二臺階」。
  • 它是擁有「不死之軀」的神奇動物,人類想長生不老就靠它了!
    原標題:它是擁有「不死之軀」的神奇動物,人類想長生不老就靠它了!壹讀百科不愛吃鯉魚的壹讀君 | 吳銳最近《自然》上有一則新聞說原產地在墨西哥的美西螈在野生環境下已經頻臨滅絕。此事非同小可,因為美西螈這種動物承載了很多人類的夢想:一輩子童顏不老,身體擁有無窮的再生能力,無懼傷殘,無懼癌症。
  • 鯨魚血肉之軀,能在2000米深海生存,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鯨魚可以用血肉之軀下潛至海底2000米,而人類用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瞬間擠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了探索海洋奧秘,人類做出了哪些努力?核潛艇不像鯨魚那樣可以通過增加內部壓強來適應深水壓強,它能依靠的只有堅硬的外殼,但鋼鐵打造的核潛艇是空心的,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核潛艇內外的壓強差逐漸增大,所以無法到達更深的地方。
  • 武庚紀:子羽完成弒神之劍後的實力?以人類之軀與聖王平分秋色
    其中,身為人類之軀的子羽,也遇上了號稱目前出場最強的聖王,真禪聖王。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大戰之前的船上,子羽已經成功將自己煉器之劍上的最後一片碎片,成功的放到了劍上,弒神之劍便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之前完成了。
  • 1975年,中國登山隊用血肉之軀帶它攀山
    1975年,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時,用血肉之軀帶著一道長約6米的金屬梯攀上8700米,將其架設在峭壁之上。這段梯子也由此得名「中國梯」!據統計,它曾幫1300多名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成功登上地球之巔,贊!網友評論:延伸閱讀:2020珠峰衝頂測量開啟,專家解讀為何一定要人登頂測量新華社電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出發儀式6日在珠峰登山大本營舉行。
  • 早在《鋼鐵之軀》中就預示了超人會在BVS中死亡,在正義聯盟復活
    在最近的《超人:鋼鐵之軀》線上觀影會上,導演扎克·斯奈德稱早在這部電影中就預示了超人會在《蝙蝠俠大戰超人》中死亡。2013年華納兄弟公司推出電影《超人:鋼鐵之軀》,主要介紹了氪星超人的起源故事。《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都有扎克·斯奈德導演的參與,劇情上也緊密相連。自從扎導剪輯版《正義聯盟》獲得發布的允許後,扎導頻頻爆出猛料。氪星反派回歸、達克賽德登場、荒原狼結局不同,這幾天的驚喜可把粉絲們樂壞了。小D也曾在前幾篇文章中介紹過這些內容。
  • 面對大疫,眼睛雪亮的她,以血肉之軀無畏阻擋
    艾芬醫生是抗疫的功臣,其感人事跡,上過各大媒體,在最為危難的時候,以血肉之軀,帶領科室面無懼色的抵擋人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疫情之一。 如果單單只是這點,也就罷了,要知道「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就是同醫院的同事,很多人還不知道,李醫生是眼科醫生。
  • 「凡人之軀,比肩神明」到底說的是誰?真的是鋼鐵俠嗎?
    不少影迷在評論鋼鐵俠時常用「凡人之軀,比肩神明」來形容鋼鐵俠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的確,在我看來這句話不僅是對他的肯定,同樣也是對他的敬佩。不過,我想說的是,雖然它並不是來源於鋼鐵俠,但是我認為,只要一個人真的達到了比肩神明的地步,用這句話來形容又有何不可?1、「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的起源「凡人之軀,比肩神明」這句話最早是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塞涅卡說的,其本意為真正的偉大在於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
  • 《超人:鋼鐵之軀》首周破億 《世界末日》低俗
    《超人:鋼鐵之軀》首周破億 《世界末日》低俗 時間:2013.06.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阿moon 分享到:
  • 科幻TPS新作《轉換之軀(The Body Changer)》官方簡體中文PC正式版...
    遊戲名稱:轉換之軀  英文名稱:The Body Changer  遊戲類型:第三人稱射擊TPS  遊戲製作:TheShortAndTheTall  遊戲製作:TheShortAndTheTall  遊戲平臺:PC  遊戲語言:英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