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復仇者聯盟4》上映之後,很多影迷都被鋼鐵俠的那句「我就是鋼鐵俠」給打動了。不少影迷在評論鋼鐵俠時常用「凡人之軀,比肩神明」來形容鋼鐵俠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的確,在我看來這句話不僅是對他的肯定,同樣也是對他的敬佩。

但這句話最初真的是形容鋼鐵俠的嗎?我想並不是!這句話其實最早是用來讚揚蝙蝠俠的。不過,我想說的是,雖然它並不是來源於鋼鐵俠,但是我認為,只要一個人真的達到了比肩神明的地步,用這句話來形容又有何不可?
1、「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的起源
「凡人之軀,比肩神明」這句話最早是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塞涅卡說的,其本意為真正的偉大在於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不過在《復仇者聯盟》3和4上映之後,因為鋼鐵俠的亮眼表現,大家用它來形容鋼鐵俠。
其實,最初這句話是用來形容DC的蝙蝠俠。我想只有很了解蝙蝠俠的影迷,或者說DC的真愛粉才能了解其中的深意。表面上,蝙蝠俠與鋼鐵俠一樣是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而且蝙蝠俠在電影的表現實在是一般般。
鋼鐵俠充分利用自己知識和財富製造出了多套戰甲,並不斷改進升級,但蝙蝠俠似乎對科技沒有太過深入的研究,也沒有想盡辦法提升自己的裝備。的確,蝙蝠俠對科技不是很感冒,他的科技裝備也沒有鋼鐵俠實力強大,但蝙蝠俠是真正的利用自己的力量打敗了不可能戰勝的敵人。
蝙蝠俠沒有任何超能力(鈔能力除外),他幾乎每天鍛鍊身體,經過幾十年的武術學習,蝙蝠俠的格鬥能力是罕有敵手的。其次,蝙蝠俠對科技裝備依賴很小,他更多時候依賴的是他過於常人的智慧。
對於自己的對手,他會製作相應的應對計劃,憑藉著自己製作的這些計劃,蝙蝠俠可以對付漫畫裡大部分角色,他總是能夠利用各種各樣的技巧,計謀,或者敵人的弱點來對付敵人。
自身能力不足,那就要發揮自己的長處,蝙蝠俠真正的做到並貫徹了這一點,當初漫畫也是這樣形容蝙蝠俠的,不過現如今鋼鐵俠在《復仇者聯盟4》的所作所為,這句話也正好被拿過來形容他,我們發現,這簡直就像是為鋼鐵俠量身打造的一樣。
所以鋼鐵俠並不是這句話的首創,也不是唯一,但用它來形容鋼鐵俠又是再貼切不過的,不管出自哪裡,只要是合適的,能夠當得起這句話的,完全可以用這句話來表達,畢竟這句話並不是誰的專屬。
2、符合要求的人,用這句話來形容又有何不可?
鋼鐵俠的確符合了這個要求,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而已,但他憑藉著自己智慧,聰明的大腦,一直在努力地做到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他以自己的科技,保護著所有應該保護的人。但這些都不是輕易得到的,每一次實力的增加,都代表了鋼鐵俠科技的一次進步,但這其中又要付出多少的努力?他知道自己與別人不一樣,他如果不努力更新戰甲科技,他只會被別人甩在後面。
為了適應更高層次的戰鬥,鋼鐵俠只能一刻不停地提升自己的實力,在《復仇者聯盟4》鋼鐵俠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他的精神,看到了他不為己敢於勇敢面對敵人的勇氣,有捨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他的確是在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對付神級的敵人滅霸,所以這句話鋼鐵俠擔得起,並且我認為用來形容鋼鐵俠的「一生」也在合適不過了!
可能有漫威粉會說美國隊長的所作所為不是也可以擔得起這個名號嗎?美國隊長作為復仇者聯盟的精神領袖,他按道理說是可以擔得起這個名號的,畢竟他也在與敵人做著不可能的鬥爭,但其實我想說美國隊長用這個名號雖然也可以,但我認為沒有鋼鐵俠貼切。
因為這句話本質上與美國隊長不符,美國隊長已經不是「凡人」的範疇,它已經超過了凡人太多太多,他的依靠,更多的是血清改造之後的力量,這股力量並非真正的屬於他自己,雖然說是激發了他的潛能。但我認為這更多的是「被動的」,並不是主動的,而且美國隊長很多時候的「被動技能」實在是擔不起「努力」這個詞,他只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精神領袖。
心繫地球安穩的鋼鐵俠,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責任感,因為科技帶給他力量的責任感,這句話雖然起源於蝙蝠俠,但現在使用這句話也完全可以,因為他已經達到了這種層次,而這句話也不僅局限於蝙蝠俠,蝙蝠俠能夠做到的責任,也一樣有其他人做到。
3、總結
凡是精神上能夠「比肩神明」的,用這句話形容又有什麼不可呢?我覺得不管是美國隊長、鋼鐵俠,還是蝙蝠俠或者是其他英雄,只要有著無私的奉獻精神用這句話來形容還是很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