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的21型潛艇,堪稱軍用潛艇界的鼻祖

2021-01-19 老特有話說

軍艦是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裝備,可以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是海上執行任務不可或缺的船舶。不管是驅逐艦還是護衛艦都是保護航母的重要裝備,但是即便是航母在海上也不是絕對安全的,世界上還有一種裝備叫做潛艇,也稱水下殺手。了解軍事的軍迷朋友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潛艇,是德國在第二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和使用的一型柴電潛艇,以水下巡邏和作戰為宗旨,安裝的通氣管裝置,推動了二戰後世界各國潛艇技術的迅速發展,同時被認為是現代潛艇技術發展過程的第三個裡程碑,這就是今天兵哥要說的21型潛艇。

21型潛艇又名XXI型潛艇,1943年開始研製,其實在1942年11月,德國軍隊就召開會議以討論新型潛艇。兩位潛艇設計師斯徹爾和布魯克茵共同提出了一個概念,由此產生了被稱為「電艇」的新型潛艇,首艇1944年5月12日下水,1944年6月27日服役。

在當時21型潛艇是一種跨時代的新型潛艇,之前的潛艇大部分都是在水面航行,僅在進攻或者躲避對方反潛打擊等必要的情況下才下潛。而21型潛艇首次使用了通氣管裝置,使其不必浮出水面就可以啟動柴油機為電磁充電,配合大容量的蓄電池,實現了潛艇向水下航行為主的基本性能的轉變。此外21型潛艇採用能夠減少水下航行阻力的流線型設計,有效提高水下航行速度,標準的雙殼體潛艇,外部為非耐壓殼,內部是耐壓殼體。可以說21型潛艇是當時最先進的潛艇,甚至可以視為現代軍用潛艇的鼻祖。

21型潛艇,水下航速17.2節,水上航速15.6節,它的大容量蓄電池能保障也在5節的時速上潛航340海裡。21型艇內設施也比以前舒適得多,艇上設有淋浴設施和貯存食物的冷藏。裝備了液壓魚雷復填裝備,使它能在20分鐘內發射18枚魚雷。2還裝備有新型的聲納設備,使它不用潛望鏡就能為魚雷瞄準,增加了它的安全性。 在1943年到1945年,德國共建造了118艘21型潛艇。但是由於大量人員需要進行訓練以熟悉大量新的設備,以至於二戰結束前只有 U2511 參加了作戰巡邏。

可以說21型潛艇具有相當優秀的性能,它是現代潛艇的雛形,幾乎成為戰後各國海軍柴電潛艇的設計模板,世界上第一艘淚珠型潛艇和第一艘核潛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響 。

相關焦點

  • 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德國:純正血統來自二戰德國U艇
    IA型潛艇以及由發展而來的IX級潛艇總共建造了200多艘,為納粹德國海軍的主力潛艇。其中IXB是二次大戰期間最成功的艇型之一,幾乎每艘艇都有過不少於10萬噸的戰績。德國的U型潛艇在二戰中逞兇海洋。但到了二戰中後期,隨著盟軍反潛力量的飛速發展,U艇的損失率急劇攀升。德國工程師開始研究更先進的,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式潛艇。於1943年開發出劃時代的XXI型潛艇,該艇又被稱為21型潛艇。
  • 噸位最大下潛最深:世界潛艇記錄盤點
    歷史上下潛最深的潛艇685型攻擊核潛艇這裡要說的是軍用潛艇,實驗性潛艇和深潛器,因為特殊用途,這裡就不做對比了;歷史上下潛最深的軍用潛艇是蘇聯製造的:685型攻擊核潛艇,該型艇只有一艘,就是K-278艇「共青團員」號,其採用昂貴的鈦合金打造艦體,設計極限下潛深度達到了1250米,1984年8月5日曾下潛到1020米的深度,並且試驗了下潛超過1000米後的魚雷發射試驗。
  • 潛艇是最佳反潛武器嗎?潛艇與潛艇間是如何作戰的?
    一二戰時期,潛艇的主要工作是攻擊敵方商船,破壞海上交通,很少在水下潛航,也沒有成熟的反潛設備,所以潛艇間並不打架。反潛是護航驅逐艦、護衛艦和反潛飛機的事兒。二戰後,隨著通氣管大量應用,潛艇變成真正能在水下潛航的幽靈,反潛也成了潛艇自身要承擔的重要工作。
  • 世界最小核潛艇,軍用潛艇下潛深度將被打破!能力令北約寢食難安
    說道"麥克"級,該型潛艇屬於前蘇聯685型攻擊核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極限潛深達1200多米,是目前世界軍用潛艇下潛深度的最高紀錄保持者。不過,現在這項紀錄恐怕要被打破了。近日,有這樣一則消息霸佔了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頭版頭條:俄羅斯一艘科考型深海潛水器在俄羅斯海域發生火災,事故造成14人死亡。
  • 日本海自第10艘蒼龍級潛艇服役 現已有潛艇21艘
    (原標題:日本海自第10艘蒼龍級潛艇服役 現已有潛艇21艘)
  • 鯨下潛2000米都沒事,為什麼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西河豚,東鮟鱇」,在日本美食界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河豚鮮美卻要拿出拼命的勇氣,而鮟鱇卻不需要,可見鮟鱇魚之美味,但各位可能不了解的是鮟鱇魚生活在水深1000米左右的深海,而且很多深海魚都非常美味!海洋中的溫躍層因此只要潛艇潛深超過300米,那麼它就能躲到溫躍層下方了,不過現在也有變深聲吶,所以潛艇也是有越來越深的趨勢,但製造抗壓能力更強的潛艇,需要高強度鋼板,甚至用鈦合金外殼來對抗強大的水壓!
  • 北歐利刃 海底蛟龍——「擊沉」美國裡根號航母的瑞典潛艇
    受陸地阻擋又沒有強烈洋流,所以很適合小型潛艇活動潛伏。二戰時期,瑞典已擁有4種型號共24艘潛艇,實力不俗。二戰中潛艇快速發展,但瑞典是中立國兩不相幫,所以戰後也無法分享德國先進的21型潛艇技術。現代潛艇鼻祖——德國21型潛艇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一個偶然機會瑞典駐挪威大使獲得一份珍貴情報:二戰中有一艘
  • 美軍潛艇可下潛530米,我國海軍潛艇最深能下潛多少米?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潛艇在海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戰時期的英軍最苦惱的便是德軍的狼群潛艇,對當時英國的貨船進行了各種打擊,甚至很多戰艦都被德軍潛艇擊沉
  • 德國研發210型概念小潛艇近海顯威風
    德國210型概念潛艇近日,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TKMS) 設計生產了一款水下排水量僅為1000噸左右的小型潛艇,並命名為210型潛艇。該艇艇上人員配置有兩種備選方案:若2班輪值,需要15名艇員;若3班輪值,則需要21名艇員。另外,210型艇的許多電子設備都是全新的,個別設備甚至連其他西方國家都沒有。該艇火控系統一次可以跟蹤近140個目標。二戰後,大規模遠洋作戰漸漸遠去,離岸500海裡範圍內的近海水域逐漸成為水下戰的主要戰場。
  • 美用八大聲納系統「鎖住」中國潛艇?專家稱我們還有一招
    潛艇作為潛伏於水下的殺手,它來無影去無蹤,在敵人酣睡之時發射魚雷擊沉敵人絕塵而去,留下一片功與名的爆炸。潛艇的天敵就是各種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一旦被聲吶發現潛艇便無處藏身。但是無論主動聲吶還是被動聲吶都無法發現靜音巡航或者直接坐沉海底溫躍層的安靜型潛艇。
  • 潛艇誕生史話(圖)
    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對潛艇進行研究的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給後人很大的啟發。半個多世紀後的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關於潛艇理論的著作——《發明》。他在書中提出,要建造一支能夠潛入水中並能隨意浮出水面的潛艇。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德雷爾成功製造出了一艘潛水船。
  • 賣完中國賣日本:中日最強潛艇的發動機來自同一個國家
    蒼龍級潛艇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在21世紀當前最新型式的一款潛艇,它由三菱重工(日本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神戶造船廠負責建造。(圖為蒼龍級服役和在建的潛艇列表)蒼龍級是日本第一款、亞洲第二款AIP(不依賴空氣推進,英文: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潛艇。
  • 外媒最新盤點世界十大攻擊型潛艇
    據美國今日軍情網 (Military-today )報導,許多人好奇,何為世界上最好的攻擊型核潛艇?我們以武器的攻擊性、隱蔽性以及一些其他功能的綜合得分為基礎,以此來分析出世界前十攻擊型核潛艇。
  • 中國周邊已被潛艇包圍 日本已裝備18艘潛艇
    最初,韓國從德國訂購了9艘209級1200型潛艇,在韓國國內被命名為「張保皋」級KSS-Ⅰ型潛艇。該級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1200噸,可攜帶14枚魚雷或28枚水雷,其中3艘還裝備了「魚叉」反艦飛彈。為進一步增強水下作戰力量,上世紀末,韓國提出了「遠洋海軍」發展戰略,並於2000年11月從德國購買了3艘AIP型214級潛艇,後自行建造了6艘,這就是被命名為「孫元一」級的KSS-Ⅱ型潛艇。該級潛艇採用燃料電池技術,可連續潛航15~21天,可同時跟蹤25個目標,並能同時攻擊其中8個目標。
  • 潛龍騰淵,劍指長空:蘇聯海軍的629型彈道飛彈潛艇
    629型潛艇線圖,注意潛艇底部的凸出,是為了容納三個飛彈發射筒海上核威懾的初試,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629型是世界上唯一一型批量建造服役的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蘇聯就對潛射彈道飛彈展開了研究,1955年,蘇聯B-611型潛艇首次發射了一枚彈道飛彈
  •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究竟比「蒼龍」強在哪兒?
    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海上幕僚長山村浩等約150人出席了新潛艇下水儀式,岸信夫宣布了新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大鯨」號的亮相,標誌著日本新一代潛艇正在登上歷史舞臺,日本潛艇將進入「大鯨」級時代。究竟「大鯨」級有哪些新技術亮點使其能稱其為日本新一代潛艇?「大鯨」比「蒼龍」,到底強在哪兒?
  • 俄羅斯推出食人魚AIP潛艇,用水下燃氣輪機,與其他AIP潛艇不一樣
    P-750B型潛艇在2019年俄羅斯海事防務展(IMDS-2019)上,俄羅斯孔雀石設計局首次展示其P-750B多用途潛艇,該潛艇是一型常規動力AIP型潛艇。P-750B型潛艇屬於俄羅斯「食人魚」型小型潛艇,「食人魚」型潛艇是俄羅斯孔雀石設計局設計的一系列採用閉循環動力系統的小型近海潛艇代號,有P-550、P-650、P-750等多個型號,項目在蘇聯時代就開始,並且在蘇聯解體前已經趨於成熟,本次展出的P-750B型潛艇相比較之前的設計外形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 鮮為人知的二戰蘇聯潛艇,戰績非常出色,曾屢次重創德國艦隊
    蘇聯紅軍的潛艇也曾經對其搞過「潛艇戰」,只是相對於納粹德國而言相對文明了許多,是「有限制潛艇戰」,即攻擊的都是載有軍人或軍用物資、執行軍事任務的船隻,但也足以讓其吃了大虧。下面,就講三個例子。1945年4月17日夜,蘇聯「L-3」潛艇對德國軍用運輸船「戈雅」號進行了攻擊,兩枚魚雷擊中同一目標,很多納粹分子被消滅。
  • 瑞典潛艇發展史
    這3艘「諾登費爾特」號潛艇雖然都沒有裝備過瑞典海軍,但是作為一種深索,它們為瑞典的潛艇發展開了一個好頭。時間轉眼到了19世紀末,當時美國先進的「霍蘭」型潛艇技術不斷成熟,各國海軍紛紛前往學習,瑞典當然也不例外。1900年,瑞典派遣海軍工程師卡爾·瑞奇森專程前往美國了解學習「霍蘭」型潛艇的先進技術。
  • 超越時代的設計:德國XXI型常規潛艇卻被美軍當靶子
    這艘外觀非常漂亮的潛艇是德國二戰中最先進的XXI型常規潛艇,1944年在漢堡Blohm + Voss造船廠建造。同年10月,加入德國海軍服役,編號為U-2513。但直到戰爭結束,這艘先進的潛艇也沒有獨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