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誕生史話(圖)

2020-12-06 搜狐網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搜索,你會發現潛艇的足跡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時候。古希臘時期,著名哲人亞里斯多德就記述了潛水員使用從水面上輸入空氣的潛水裝置。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據傳達·文西曾經繪製了「水下戰艦」的圖紙。但他擔心如果人們獲得有關這類戰艦的知識,戰爭將會變得更加可怕,故將設計圖深藏不傳。

  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對潛艇進行研究的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給後人很大的啟發。半個多世紀後的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關於潛艇理論的著作——《發明》。他在書中提出,要建造一支能夠潛入水中並能隨意浮出水面的潛艇。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德雷爾成功製造出了一艘潛水船。整個船體像一個木櫃,體內裝有作為壓縮水艙使用的羊皮囊。下潛時往羊皮囊中注水,上浮時則將羊皮囊中的水擠出。這艘潛水船裝有從船內伸出的多根木漿,船內人員只要划動木漿,便會在水下運動,最多可載12名水手,能夠潛入水中3至5米的深度。

  德雷爾的潛水船可以說是現代潛艇的雛形,此後100年間世界上再沒有任何有關潛水船發展情況的文字記載,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製造出了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潛艇。

  尼科諾夫是一個木匠。1718年的一天,他帶著自己設計的潛艇圖紙去見彼得一世,請求允許他建造一艘能夠在水下航行的船隻,並得到了支持。1724年,尼科諾夫成功製造出了他自己設計的潛艇。這艘潛艇由橡木、松木板、皮革等材料製成,由於密封不嚴,試航時剛下水就沉了,尼科諾夫本人也差點送命。彼得一世並沒有因此而怪罪,而是命他繼續試驗。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製成了能在水下航行的潛艇。

  潛水技術的進步同時也就意味著潛水技術的軍事運用。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中,美國人布希尼爾發明了一艘烏龜形的潛艇,鑽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下面,並把一顆魚雷釘在它的船底下,可是因為調整失靈而失敗了。此次行動揭開了水下戰鬥的序幕,成為潛艇史上首次實戰的戰例。

  1797年,發明天才富爾頓把一個建造潛水艇的計劃獻給法國政府,這艘叫做「鸚鵡螺」號的潛艇1801年試航,「鸚鵡螺」號的殼板是銅的,框架是鐵的,艇長6.89米,型如雪茄,艇體最大直徑3米。水面航行時用風帆推進,當它在水下航行或無風時,則把風帆摺疊起來,用人力轉動螺旋槳推動潛艇航行。

  為了便於觀察,富爾頓還在潛水艇艇體中央建造了一個凸起的指揮塔。為了解決艇員的水下呼吸問題,艇上帶有壓縮空氣,可供4個人和兩支照明蠟燭在水下使用3個小時。「鸚鵡螺」號的航速為每小時2海裡,能潛至水深8至9米處。

  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軍用一艘原始的潛艇擊沉了北軍一艘新造的巡洋艦。從此以後,潛艇的作用已開始為各國海軍重視。

  從軍事的角度看,潛艇只不過是一種能在水下活動的軍艦,但有4個因素能使潛艇的設計和作戰使用比水面艦艇複雜的多:需要承受一定深度的海水壓力;需要在三維空間上有控制的進行操縱;還必須具備在水面進行航行的能力;能在沒有大氣的條件下航行。

  按照這些要求,1899年,美國發明家霍蘭設計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實用的潛艇。它在水面遊弋時,靠45馬力的汽油引擎驅動,沉入水底時,靠蓄電池電馬達提供動力,蓄電池則靠浮在水面時由汽油引擎充電。這艘取名「霍蘭九號」的潛艇基本上具備了現代潛艇的各種特點。

(責任編輯:Newshoo)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XXIII級潛艇性能如何?一句話可以闡釋:現代潛艇之父
    資料圖隨著德軍的閃電戰橫掃整個歐洲與其說地中海和黑海是海不如說是大一點的湖泊,因此其水深不深而且面積不大,很類似與近海的情況因此德軍迫切需要一款排水量不大的近海潛艇,XXIII型潛艇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作為一款近海型潛艇其水上排水量只有234噸,水下排水量也只有可憐的278噸,但是其電池卻比先前的潛艇要多出很多。
  • 瑞典打造隱形潛艇執行秘密任務(圖)
    A26型潛艇以靈活的模塊化方式製造,主要為執行秘密情報任務和潛艇戰而設計。據悉,A26型潛艇最遲將於2019年交付瑞典海軍。建造兩艘這種高科技潛艇的費用估計在10億美元以上。資料圖片:瑞典隱形潛艇想像圖。
  • 《水氣火土——元素發現史話》書評:永不謝幕的四元素
    譯者:有益於理性主義成長  古希臘人憑靈感探索物質構成的基本理論,把水、氣、火、土當成世界萬物之源;而今,兩千多年過去了,這期間元素周期表誕生
  • 潛艇上各部位名稱都叫啥?一圖讓你看懂
    潛艇用途廣泛且是海基戰略進攻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核潛艇),因此深受廣大軍迷的關注和喜愛,但大家對潛艇的艇體構造卻知之甚少。潛艇都有哪些重要部位,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什麼?如下圖所示,今天為大家科普一下潛艇十七個部位的名稱。圖為「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971型攻擊核潛艇)。
  • 退役303潛艇移交海工大 明年元旦對外開放(圖)
    303潛艇  曾經劈波斬浪、馳騁萬裏海疆的海軍退役303潛艇,9月下旬從海南三亞出發,歷時19天航程,9日抵達武漢,交付海軍工程大學用於教學訓練(見上圖)。  303潛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潛艇,1977年10月開工建造,1984年4月服役,隸屬於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潛艇長74米,最寬5.7米,排水量1315噸,編制70人。該艇服役20多年來,安全航行2萬多海裡,多次出色完成遠航、演習等重大任務。  海軍工程大學校長郭立峰少將介紹,303艇在移交海工大前,進行了全面維修,目前狀態良好。
  • 潛艇是最佳反潛武器嗎?潛艇與潛艇間是如何作戰的?
    一二戰時期,潛艇的主要工作是攻擊敵方商船,破壞海上交通,很少在水下潛航,也沒有成熟的反潛設備,所以潛艇間並不打架。反潛是護航驅逐艦、護衛艦和反潛飛機的事兒。二戰後,隨著通氣管大量應用,潛艇變成真正能在水下潛航的幽靈,反潛也成了潛艇自身要承擔的重要工作。
  • 百年潛艇1——烏龜入海,鰻魚初遊,早期潛艇的300年爬行史
    兩次世界大戰中,潛艇都取得了巨大戰果,成為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之一。如今潛艇仍然是頂級戰略裝備——常規潛艇在淺海設伏;攻擊核潛艇在深海搏殺;戰略核潛艇背著十幾枚潛射洲際飛彈在各大洋日夜不停的巡邏。在他的設想中,潛艇由一個木製封閉容器製成,外包防水皮革袋。轉動木製螺杆伸縮皮袋,就能增減水量調節浮力,使潛艇上浮下潛。伯恩的理論為潛艇誕生奠定了紮實基礎,但是否付諸實踐已無證可查。不過他的朋友——荷蘭人科尼利厄斯·范德雷貝爾卻完成了這一划時代舉動。
  • 潛艇剋星:神秘的中國光纖水聽器陣列【多圖】
    潛艇剋星:神秘的中國光纖水聽器陣列【多圖】   應用於大規模拖曳陣列聲納的模擬圖  光纖水聽器陣列配套的光纖纜  光纖水聽器陣列演示臺和光纖纜  光纖水聽器陣列演示臺內的傳感器
  • 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推進方式:潛艇泵噴推進器
    ,世界先進的國家紛紛採用泵噴推進器,圖為澳大利亞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將採用法國技術,使用泵噴推進器。俄羅斯海軍的基洛級潛艇「埃羅索號」(B-871 Alrosa)採用了泵噴推進器,是唯一採用這種推進器的基洛級潛艇
  • 039和日本潛艇都使用瑞典斯特林發動機,瑞典潛艇曾逼近美航母
    瑞典新潛艇證明自己威脅係數如此巨大,以至於美國軍方決定租用瑞典潛艇來一探究竟。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哥特蘭級潛艇有別於他國潛艇能成功擊沉美航母的?圖註:停在聖地牙哥美國海軍船塢內的哥特蘭級潛艇(圖源wikipedia)這要從潛艇的『耳朵』聲納系統和潛艇發出的噪音兩者之間的關係說起。
  • 日本自衛隊蒼龍級潛艇青龍首次下水 中國與日本潛艇的差距有多大?
    日本自衛隊蒼龍級潛艇青龍首次下水 中國與日本潛艇的差距有多大?時間:2016-10-13 22:53   來源:華夏收藏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自衛隊蒼龍級潛艇青龍首次下水 中國與日本潛艇的差距有多大? 據外媒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青龍號潛艇今天上午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下水。
  • 阿根廷潛艇仍然失聯 潛艇內氧氣理論上已經耗盡
    2017年11月20日消息,一艘載有44名船員的阿根廷海軍潛艇「聖胡安號」,自上周三(15日)與國防部失聯後,時隔3日,當局在18日中午收到潛艇發出的求救訊號。(資料圖)阿根廷潛艇仍然失聯 潛艇內氧氣理論上已經耗盡多次燃起的希望被澆滅後,搜救阿根廷海軍失聯潛艇「聖胡安」號的行動繼續緊張進行。根據媒體報導,潛艇艙內的氧氣22日凌晨理論上已經耗盡。2017年11月20日,一艘載有44名船員的阿根廷海軍潛艇「聖胡安號」與國防部失聯。
  • 「無線電史話」1940年玩具潛艇居然使用老礦燈中化學物質電石驅動
    1940年玩具潛艇根據1940年8月發行的《大眾科學》雜誌的計劃,如果年輕人希望尋找一個可以花很少的錢製作的科學競賽項目,但仍然使用一種稍微危險的化學物質,那麼建造這艘真正的潛艇就是個不錯的選擇。當學校重新開放並舉行科學博覽會時,該潛艇可用於各種涉及浮力,推進力或化學反應的科學實驗。老師可能看過老電影,這些礦工戴著大燈,但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實際使用的化學物質。
  • 高性價比粉紅潛艇 防水DC富士Z33WP評測
    ·粉紅潛艇誕生  看過好萊塢大片《U571》的朋友,一定對影片中的海狼形象記憶頗深,身披戰甲自由在海底穿梭的潛艇成為電影的主題之一。水下世界的神秘留給人們更多想像,如果能用手中的相機記錄水下不同尋常的風景,您是否願意嘗試呢?
  • 日本「蒼龍」級:世界最大最先進常規潛艇(圖)
    近年來,日本該級潛艇以每年1艘的速度陸續下水和服役。蒼龍級潛艇以優異的性能引起部分國家的關注。據悉,澳大利亞政府正在討論從日本購買一批該級潛艇,以取代日益老化的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  蒼龍級潛艇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為何能夠贏得澳方的青睞?未來日本潛艇的發展趨勢如何?本文為您一一解讀。
  • 《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科學有故事,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相對論
    4月9日下午,著名科普作家汪潔最新暢銷力作《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在言幾又書店舉辦了新書見面暨籤售會。在發布會上汪潔帶領讀者一起回顧了物理學走過的坎坷歷史,細緻地剖析了時空真相,領略了神奇的四維時空奇境,其精彩程度不亞於任何一段戰爭史。
  • 揭秘漢口「黑鯊魚」303退役潛艇五大看點(圖)
    記者昨日從海軍工程大學獲悉,停泊在漢口22碼頭江面的被市民稱作「黑鯊魚」的303退役潛艇,明日將有組織地接受武漢市民的參觀。作為退役的潛艇,雖然303潛艇沒有動力、失去攻、防能力,但它作為教學實習用潛艇,仍有很多世人不知一面。
  • 全球10大潛艇事故蘇俄潛艇佔一半,美核潛艇製造最大災難
    從遇難人數來看全球10大潛艇事故,美俄潛艇製造世界第一第二大潛艇遇難人數,美『長尾鯊』級核潛艇製造最大遇難人數令129人喪生,而俄羅斯潛艇製造全球十大潛艇事故一半數量。4,1938年6月1號,英國「西蒂斯」號潛艇潛艇沉沒,99人遇難英國「西蒂斯」號潛艇潛艇沉沒當天在海試,可謂還未出生就死亡,順帶拐走99條人命。
  • 法國全球最小核動力潛艇下水,比中國同類型潛艇還小900噸
    圖為法國核潛艇軍事迷朋友們對於法國裝備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一定不陌生,這是一款號稱全球最小的核潛艇,其水下排水量只有2700噸,不到三千噸的排水量還不及很多國家的常規動力潛艇。如中國裝備的元級潛艇水下排水量就超過了3600噸。很難想像法國的技術人員是如何大膽到把反應堆塞進這麼小的艇體中。近日,法國國防部宣布新一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首艦絮弗倫號已經於4月28日下潛成功。說起絮弗倫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說起梭魚級潛艇就很熟悉了。法國的梭魚級核潛艇計劃從21世紀初就開始了,只是因為資金不足,威脅降低,而不斷延期。
  • 長江三鮮史話:河豚、鰣魚與魛魚(圖)
    長江三鮮史話:河豚、鰣魚與魛魚(圖) 2009-03-17 13:55:47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