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暗戰大洋:解析亞洲潛艇的作戰能力)

印度租借俄羅斯的阿庫拉核潛艇
潛艇可以說是現代海軍真正的主力艦。根據2013年發表的一項市場調查結果,到2020年年底,亞太地區在潛艇上支出總額將達450億美元。
潛艇技術很複雜,但也是應用最普遍的武器系統。戰時它能夠通過反艦飛彈和魚雷影響海戰進程,在和平時期,它能夠在秘密行動中發揮作用。潛艇的戰時任務包括區域封鎖和作戰空間的控制。1982年馬島戰爭使前者的作用得到了證明。「徵服者」號核動力攻擊潛艇擊沉了「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輕巡洋艦,迫使阿海軍再無艦艇出港。在海灣戰爭中,潛艇控制作戰空間的能力得到了證明。英美潛艇針對伊拉克陸上目標發射了「戰斧」對地攻擊飛彈。
潛艇更強大的威脅是阻斷海上交通線,摧毀商船船隊。這對於那些從很遠的距離進口原材料以及出口製成品,依靠海上貿易的亞太經濟體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威脅。事實上,在該地區沒有一個國家擁有足夠的反潛戰能力,所以該地區海軍開始更專注於潛艇作戰。
潛艇武器
潛艇依靠三種武器:魚雷、反艦飛彈和水雷。隨著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改進,這三種武器都變得更加複雜。魚雷通過導線控制,在被動聲吶引導下到達目標的附近,然後在末端使用自身主動聲吶自動導航攻擊目標,還有的魚雷制導系統則是尾流跟蹤攻擊。潛艇可使用反艦飛彈在海邊,甚至在港口打擊目標,最新的反艦飛彈甚至具備有限對地攻擊能力。水雷能夠「獵食」特定目標,保持長時間一動不動,甚至將自己隱藏在海底之中。
傳感器
現代科技提升了潛艇隱蔽偵察的能力,高放大倍率的光學潛望鏡為目測和照相偵察提供支持。實際上,現代潛艇在泊位中都能觀測幾海裡以外的高層公寓,甚至看到居民吃飯或者看電視。通過引入桅杆式光電系統,圖像增強器和熱成像儀可以進一步增強這種能力。例如,日本蒼龍級潛艇配備非穿透光電桅杆,可在10秒鐘內升高旋轉360度拍攝圖像後下降,然後在控制臺研究這些圖像。
潛艇一直擁有投送特種部隊的傳統,但最初只是作為潛水員的一個「跳板」。現在新潛艇則有新的進步。例如針對潛水員輸送載具,潛艇建造了氣閘設施,使其能夠在水下離開以及重新進入潛艇。核動力潛艇可以通過搭載的微型潛艇遠距離輸送人員。
動力
亞太地區的絕大多數潛艇是常規潛艇,這些潛艇被設計成最佳水動力形狀,可提供更高的水下速度。例如韓國海軍的孫元一級常規動力潛艇,即德國設計的214型潛艇,其水下航速為20海裡/小時。其外形也有助於減少潛艇聲學特徵。
在常規潛艇,電池是由船舶的柴油發動機充電,但這些發動機工作時需要穩定的空氣供應,潛艇有水下通氣管以及飄在水面並吸入新鮮空氣的軟管。為了延長水下續航時間,目前出現了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或者燃料電池兩種解決方案。巴基斯坦海軍的哈立德/阿戈斯塔90B級潛艇採用了法國MESMA自主式AIP系統,這一系統也將安裝在印度海軍的鮋魚級潛艇上。韓國孫元一級潛艇將使用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技術,而日本蒼龍級潛艇以及新加坡海軍的射手級潛艇採用瑞典斯特林MK3型AIP系統。
潛艇有一要求有時被忽略,這就是空調。沒有空調將意味著艇內的溫度將達到40攝氏度,這一溫度將使艇員們筋疲力盡。另外高溼造成食物變質會使艇員患上壞血病導致任務被放棄。

巴基斯坦海軍的阿戈斯塔90B潛艇
聲吶
潛艇需要各種主動和被動聲吶。主動聲吶能夠提供目標的精確方位,但會暴露潛艇的位置,所以很少使用且使用時間很短。被動聲吶能夠在相當遠的距離內探測目標的聲學特徵。艇艏聲吶可探測船體周圍270度的目標,側翼聲吶陣列可探測船體周圍約160度的目標,而拖曳聲吶陣列可以探測船體周圍360度的目標。通過與艦載目標識別情報資料庫相比,能夠獲取目標更詳細的信息。通過目標運動分析,聲吶可以監測目標的航向、航速、航程,然後通過對比船舶自身的移動數據來不斷更新。
一個典型的聲吶套件是泰利斯公司的S-Cube聲吶裝置,艇艏使用一個大的、圓柱形的中頻主被動搜索傳感器,被動舷側陣列能夠在遠距離低頻探測、識別和定位,其高頻率主動水雷及避障聲吶還具備導航功能。各國的聲吶都正在逐步改進。而且指揮與控制系統能從所有聲吶機翼其他傳感器接收數據並處理,提供戰術態勢圖片,這不但包括水下的信息,還包括水面上的信息,聲吶甚至可探測懸停直升機的存在,也可以用來控制線導魚雷、發射反艦飛彈及協助對地巡航飛彈攻擊。
作戰理念
各國根據作戰需求選擇潛艇種類。朝鮮裝備了用於特種作戰微型潛艇,航程非常有限(水下距離約50海裡/90千米),但是它們可以攜帶重量級的魚雷,可由拖網漁船暗中拖曳到作戰區域。
一般海戰潛艇航程要遠得多,達740~925千米。對於一些海軍來說,他們的作戰區域可能會遠離他們的基地,這樣就會需要遠洋潛艇,例如柯林斯級、孫元一級和蒼龍級潛艇的水面航程超過10,000海裡(18,500千米)。
要具備真正遠洋反潛能力,只有使用核潛艇。相對於常規動力潛艇,核潛艇可以說是「多才多藝」,最大優勢是可以用56-74千米/小時的最高水下速度迅速部署至世界任何地方。核潛艇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甚至自己生產淡水,可水下部署數月之久,唯一的限制是食物攜帶數量。核潛艇也非常安靜。2009年2月,英國皇家海軍「前衛」號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與法國海軍的「凱旋」號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在水下意外相撞,雙方都沒有意識到對方的存在。然而,核動力潛艇使用維護成本都非常高,這也是許多海軍拒絕核動力潛艇的重要原因。
中國不但裝備了彈道飛彈核潛艇,而且也裝備了攻擊型核潛艇,而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既可以發射常規彈頭也可以發射核彈頭。印度還租賃了俄阿庫拉級核潛艇,並有可能租賃第二艘核潛艇來培訓人員和提供一種臨時的作戰能力。
但大多數亞洲海軍仍尋求常規潛艇,新加坡最近訂購了德國建造的210型潛艇,可能配備了AIP系統;而中國將會滿足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需求;韓國將向印尼交付兩艘潛艇。臺灣、泰國、越南正在尋求建立新潛艇部隊,甚至連菲律賓都正考慮採購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