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蘇聯二戰後第一種裝甲運輸車K-75: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3期

2020-12-08 騰訊網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3期

在庫賓卡裡面,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坦克裝甲車,全世界只有這裡還保存這一輛。

今天的主角K-75裝甲運輸車,就是如此。

二戰中的蘇軍沒有大量裝備履帶式裝甲運輸車,只是有大量的坦克、輪式裝甲車和裝甲汽車。

這導致蘇聯機械化部隊編組困難,因為輪式車輛難以通過複雜地形,甚至不能離開公路。

蘇軍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士兵搭載在坦克上行軍,一輛坦克上可以坐不少人。

然而,傻子也知道這種方式有極大危險。

只要有一發迫擊炮彈在頭頂爆炸,坦克上的步兵就全炸死了。

因此,乘坐坦克的蘇軍步兵傷亡率很高,被譽為送死部隊。

二戰後,蘇聯痛定思痛,決定研發類似於美德那樣的履帶式裝甲運輸車。

K-75裝甲運輸車就是第一個有趣的試驗品。

K-75裝甲運輸車是最初的嘗試。

它在1947完成研究工作,是一種性能平平的裝甲運輸車。

它使用著名的T-70輕型坦克的底盤,該坦克在二戰中有8000多輛的產量。

底盤有5對負重輪,可惜性能相當普通,最高時速只有50公裡,最大行程為180公裡。

這個數值對於坦克也是很普通,更別說裝甲運輸車了。

K-75裝甲運輸車的防禦能力是象徵性的,車體裝甲是7到35毫米,車體正面裝甲最強。

即便如此,它也只能抵抗輕武器的射擊和炮彈破片,連二戰德軍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也擋不住。

不過,既然只是裝甲運輸車,這種防禦能力也是可以接受的。

K-75裝甲運輸車可以搭載17個步兵,這個數量相當大。

然而,運輸車採用敞開設計,步兵坐在車中,頂部沒有裝甲保護。

那麼,如果有炮彈在運輸車上空爆炸,17個步兵還是別想活,防禦力薄弱。

更誇張的是,由於是敞開式設計,在蘇聯冬季嚴寒中,裝甲車上的步兵苦不堪言,要穿最厚的大衣。

相反,在蘇聯炎熱的夏季,步兵又被曬的黝黑。

蘇軍解決的方式是,搞了一個可以收起來的篷子,略勝於無。

K-75裝甲運輸車可以安裝1挺7.62毫米機槍用於自衛,基本沒有攻擊力。

當然,它也可以加裝大口徑機槍,只是意義不大,畢竟是裝甲運輸車不是步兵戰車。

它的外形比較低矮,降低了中彈的概率,也算是一種防禦能力。

K-75裝甲運輸車性能平平,沒有超越二戰的水平,當然也不符合未來戰爭的需要。

K-75裝甲運輸車研發後,蘇聯經過評估,認為它不具備浮渡能力,不具備空投能力。

敞開式設計已經過時,不能勝任核大戰,不符合蘇軍立足於核戰爭的需要。

它的防禦力、進攻力、機動性都很一般。

如果是二戰期間,蘇聯還是可以大量生產K-75裝甲運輸車。

既然已經進入冷戰,戰爭不會立即爆發,當然應該設計更好的裝甲運輸車。

所以,K-75裝甲運輸車就被封存了,沒有大量生產,作為技術儲備。

目前,全世界只剩下幾輛樣車,其中一輛就在庫賓卡。

薩沙圖譜全集

相關焦點

  • 二戰後蘇聯第一款輪式裝甲車BTR-40: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 BTR-40裝甲車的設計源於二戰時期1944年。 當時蘇軍大量使用卡車運輸士兵,但卡車沒有裝甲防禦,在前線運動極為危險。 只要一個遊擊隊員使用衝鋒鎗掃射,也可以造成卡車中的士兵傷亡一堆。 所以,蘇軍要求以現有的嘎斯卡車底盤為基礎,改裝出一種輕型裝甲車。
  • 二戰蘇軍的德國斐迪南su101自行火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54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二戰蘇軍的德國斐迪南su101自行火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54期su101自行火炮,也是庫賓卡博物館特有的玩意,全世界只有一輛二戰期間,蘇軍接連推出了多款自行火炮。其中,su85、su100實用性都很強。尤其是1944年投產的su100自行火炮,已經生產了3000多輛,非常成功。
  • 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蘇軍二戰最簡單粗暴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4期今天的主角非常有意思,KSP-76自行反坦克炮。
  • 遊擊隊的剋星2S9秋牡丹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1期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1期 遊擊隊的剋星2S9秋牡丹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1期 對於大口徑迫擊炮的作用,蘇聯人是非常清楚的。 在二戰期間,蘇軍手中的殺手鐧,就是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尤其是大口徑迫擊炮。 蘇軍裝備有34.8萬門是迫擊炮,同期的德軍迫擊炮產量只有6.8萬門。
  • 二戰兵器高清圖精選集,蘇聯T-26輕型坦克和T-28中型坦克
    T-26輕型坦克 1929年5月28日,蘇聯政府自維克斯公司採購了15輛維克斯六噸坦克(維克斯MK.E A型坦克),稱為V-26。不久後以此坦克為基礎研製了TMM-2坦克,定型後編號T-26輕型坦克。
  • 空中死神:蘇聯「飛行坦克」,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二戰期間,不少武器裝備都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其中有這麼一款戰機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它是蘇聯人口中的「飛行坦克」,也是德國人嘴裡的「黑色死神」。在蘇德戰爭期間,憑藉著極高的防禦力以及優秀的對地支援能力,被視為整個二戰裡綜合性能最好的對地攻擊機,它就是伊爾-2攻擊機。這款戰機可以說是在德軍心裡留下了深重的陰影,在它面前,坦克簡直不堪一擊,是空中死神,也是德軍裝甲的終結者!
  • 二戰時德國裝備的三種裝甲車:第一種產量最大,第三種最受歡迎
    1941年冬季,攻入蘇聯境內的德國裝甲集團在蘇聯泥濘不堪的道路上,寸步難行。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的情況,德國委託奧地利的斯太爾公司設計生產一種輕型履帶式裝甲車。這就是RSO輕型裝甲車。RSO雖然重量很輕,只有5.5噸,卻有一對較寬的履帶。因此它的速度並不如何出眾,最大行駛速度只有17.2千米/時。但它卻可以在雪地、淤泥中行進自如。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按道理波蘭戰役期間布蘭登堡部隊功不可沒,可是執著於榮譽的嚴謹的德國高層貴族軍官根本不買帳,原因就是布蘭登堡部隊潛入波蘭的時間,德國還並沒有向波蘭正式宣戰,但澤地區德軍神聖第一槍並沒有響起,這對德軍來說是汙點而不是優點,因此德軍高層對布蘭登堡部隊在波蘭作戰行動並悲不承認,這是德軍與日軍歷史上所產生文化思想理念差別的所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時,很多德軍高層就開始看清二戰整體走勢了,包括遠在北非的隆美爾將軍
  • 薩沙談:二戰時期德國手榴彈在中國抗戰中的使用
    也就是說這個手榴彈通常要在敵人腳下保持三到四秒鐘的時間不炸,敵軍的士兵完全有時間躲避甚至反擲回去。M24長柄手榴彈的引爆時間縮短到4到5秒。如果士兵使用得法,手榴彈一般投擲到目標附近一秒鐘後爆炸,敵人很難作出反應。
  • 二戰加拿大水獺輕型裝甲偵察車,簡單實用就是好
    當時加拿大仍屬於大英國協陣營,二戰爆發後自動參戰,因為英國在前線損失了大量的物資,加拿大就承擔起了後方工廠的重擔,為大英國協貢獻了大量的物資裝備。水獺輕型裝甲偵察車是加拿大在1942年研製的車輛,它本身是基於雪佛蘭C15軍用卡車底盤,使用了許多通用零部件,這樣可以降低生產壓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手頭現有的生產線,保證產能。
  • 戰爭中趕工出來的輕型坦克,二戰蘇聯用來應急的T-60輕型坦克
    如果提起二戰時的坦克,估計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厚重的裝甲,強大的主炮,能夠碾碎一切敢於抵抗的敵人。這可以說是二戰坦克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比如說T-34中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等等。但二戰中也有輕型坦克的存在,這種皮薄餡大的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通常是偵察。可蘇聯卻有這麼一種輕型坦克,它在戰場上的作用卻是被當作'主力'使喚的。
  • 二戰蘇聯潛艇大戰德國「提爾皮茨」號戰艦傳奇
    提起二戰潛艇,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國「狼群」。它們如幽靈一般在海上遊蕩,讓盟軍商船聞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為了消滅這些嗜血的惡狼,保護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盟軍每次運輸都派出一大群艦艇護航,與德軍潛艇廝殺一番。
  • 二戰中哪款坦克是德軍王牌力量?虎式坦克僅排名第二,誰排第一?
    從客觀上講,德軍的武器裝備是比較先進的,那究竟哪款坦克才是德軍的王牌裝甲力量?這個問題需要綜合坦克的性能、表現、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排名。第5名:突擊虎。突擊虎的正名叫做突擊虎自行火炮。所謂自行火炮,通俗講就是把大炮裝在坦克或者裝甲車上的一種武器。突擊虎是德國最為變態,威力最強的一種坦克,其口徑高達380毫米,著名的"一炮轟開地獄大門"的多拉大炮,口徑也不過才800毫米。
  • 從破碎至勝利,二戰中的蘇聯裝甲部隊,如何在戰火中浴火重生
    如果提起二戰中蘇聯裝甲部隊,相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無窮無盡的T-34中型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確實,很多戰史裡都提到了蘇軍裝甲部隊在數量上的強大,而德軍則享有質量上的優勢,往往蘇軍能夠出動數倍於德軍的坦克數量,形成強大的戰略優勢。
  • 美國二戰的「怪獸」88大炮也難以撼動,它就是雪曼「小飛象」戰車
    為了緊急滿足戰爭需求,彈械技術委員會建議軍方需要採購4輛原型車以及250輛量產車,而此建議在1944年3月23日被批准後,其訂單火速授予底特律的費雪巴迪公司製造(Fisher Body Corporation)。在5、6、7月間,該廠分別製造了40、110和104輛的M4A3E2,而軍方也在第一批出廠後批准於5月底運往歐洲,準備投入接下來的諾曼第登陸戰。
  • 蘇聯「飛行坦克」,被稱為「黑死神」,還是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有這樣一款攻擊機,提起這款攻擊機來,可以說是能夠令法西斯聞風喪膽,而且被德軍稱為「黑死神」。這款對地攻擊機就是伊爾-2強擊機。為什麼被稱為「黑死神」呢?在1943年7月7日,著名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中,蘇聯空軍使用這款攻擊機群連續出擊,將德軍坦克340輛在2小時20分鐘內擊毀,德軍的那些「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象」式反坦克自行火炮等裝甲車輛通通都變成了一堆廢鐵,這一舉動也為強擊機贏得了「飛行坦克」的稱號,為前蘇聯奠定了頭號強擊機大國的地位。原蘇聯航空工業總局局長謝爾蓋伊柳辛是新一代攻擊機的設計師。
  • SU-101坦克殲擊車,蘇聯版費迪南,防護能力堪稱蘇聯坦殲之首
    1944年12月,蘇聯一些自行火炮團的士兵接收到了一批新型裝備,這款新型坦克殲擊車擁有威力巨大的100毫米坦克炮,能夠幫助蘇聯士兵從容的因對一切能遇到的德國坦克,這就是穩居二戰坦克殲擊車之首的SU-100(能和SU-100相媲美的只有德國的獵豹坦克殲擊車,但是就誰更適合戰爭而言,獵豹還是不敵SU-100),其實早在1944年10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帝王悍將都是依靠它來奪取天下,無論是橫掃匈奴的大漢騎兵,踏平滿蒙朝鮮的遼東鐵騎,還是徵戰歐亞大陸的蒙古戰騎,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騎兵,騎兵一直都是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力之一。不過隨著火槍、戰車的大規模使用,騎兵似乎在「熱」兵器時代已無位置,曾經引以為傲的機動能力在坦克、裝甲車面前顯得十分「遲緩」,大兵團的衝殺在重機槍面前也變得不堪一擊。
  • 二戰初期蘇德戰場中流砥柱,傳奇的KV重坦,一輛抵擋一個師
    說起二戰的德國軍隊,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閃電戰和鋼鐵洪流一樣的裝甲部隊。其實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坦克並沒有什麼質量優勢,更沒有數量優勢,但是,他們憑藉的卻是對於坦克戰遠比對手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戰術上無以倫比的配合,才能贏下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 二戰蘇聯IS-4重型坦克,真實存在的強者,德國虎王幾乎打不穿它
    二戰蘇聯在坦克設計方面可謂是世界首屈一指,在坦克結構方面的造詣連德軍都羨慕,也正是如此,蘇聯在二戰期間展開了多個坦克項目,在輕、中、重三個方面全面發展。早在開戰之初,蘇軍就從KV-1坦克身上意識到了重型坦克在戰鬥中的優勢,此後更是加緊研發更強的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