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戰的「怪獸」88大炮也難以撼動,它就是雪曼「小飛象」戰車

2020-11-24 七度光芒

談到雪曼戰車,外界的刻板印象往往是弱火力、薄裝甲且容易被摧毀,而唯一的優勢就是產量夠大而已。對於高層而言,容易生產、便宜恐怕是他們最注重的要素,至於戰車只要堪用即可,然而在基層的角度來說,特別是戰車兵可就無法苟同了,因為不夠強的火力和防護將招致戰鬥中的死亡,尤其是面對更強大的敵人時,例如美軍在歐陸遇到的虎、豹式戰車以及88戰防炮等。

在美軍的戰術與戰略想定中,戰車最主要的任務仍然是支援步兵作戰,而反戰車的任務應該交給驅逐戰車和空中部隊來執行,因此戰車應該首重多用途,不是只為戰車大決戰而生的重甲重砲載具(正好與德國和蘇聯相反)。然而,即便是支援步兵,戰車有時也得擔任起扛住敵人猛烈火力的突擊腳色,而這也是俗稱為「小飛象」(Jumbo)的雪曼M4A3E2戰車誕生的目的。

早在1942年2月,英國就向美國戰爭部(現國防部)建議應該要開發M4戰車的重裝甲版本,目的在於投入正面突擊敵防禦陣線的任務,且應讓車首上裝甲增加到89mm、側面增加到76mm的厚度。這樣的表現雖然還遠不如德蘇的重戰車,但是要安全地承受88砲以外的戰防武器直射已經很足夠,不過,英國人的提議未被戰爭部所採納,因此最後不了了之。

相對的,美國彈械部門並沒有忘記英國人的提議,因此他們在1943年12月17日開始以M4A3平臺於通用動力驗證場(GMPG)實施測試,該M4A3在底盤正面、側面都加掛上了總重約5噸的鋼板,使全車從33.4噸增加到37.4噸,在行走500英裡後並未遭遇「不正常的故障」。最後,彈械部門認定,如果真要將戰車投入有限度的任務之中,將中型戰車改裝成37.4噸等級的突擊戰車是可行的。

同時,美國陸軍歐洲司令部的戰甲車暨武器系統部門(AFV&W)認定現有戰車難以滿足搶灘和突破齊格菲防線,因此於1944年1月向上提出需要250輛重型戰車的緊急要求。儘管美軍地面部隊(AGF)的開發部門同意AFV&W的決定,但全新的T26E2重型戰車(後來的M26潘興)尚未完成開發,而古老的M6重型戰車卻也因為在測試期間顯露出的諸多問題(包括武裝配置老舊以及可靠度)被判定為不符需求,因此軍方最終決定以成熟且大量的M4A3為平臺來製造突擊戰車,也就是M4A3E2。

為了緊急滿足戰爭需求,彈械技術委員會建議軍方需要採購4輛原型車以及250輛量產車,而此建議在1944年3月23日被批准後,其訂單火速授予底特律的費雪巴迪公司製造(Fisher Body Corporation)。在5、6、7月間,該廠分別製造了40、110和104輛的M4A3E2,而軍方也在第一批出廠後批准於5月底運往歐洲,準備投入接下來的諾曼第登陸戰。有趣的是,從M4A3E2服役直到終戰後,其E字始終保持在型號之中,而這是有一段特殊的淵源的。

在通識上E代表著實驗性(Experimental),而軍方用語就代表它尚未完成完整測試。事實上,美軍為了急著讓部隊取得全新的突擊戰車,還真的讓戰車在出廠後就直接送往部隊手上,而所有的希望全部都挹注在先前的行走測試和費雪巴迪公司的誠信上。

另一方面,以美軍相當害怕的虎一式重戰車來說,車首上的裝甲厚度不過101mm,車首下也才110mm,再加上虎一式的裝甲傾角極小,首上首下分別僅傾斜9度與25度,減少了彈開砲彈的機會,因此裝甲與小飛象比起來顯然遜色了不少。

由於文獻上都是以中型戰車M4A3統稱M4A3和A3E2,因此要清楚知道每輛戰車到什麼部隊手上是很困難的,但大致上可以知道第一軍在1944年末成為全美軍第一個使用小飛象的部隊,其第三、第九軍也在後來陸軍接收此車,而最後也是由第一軍於11月9日接收的9輛小飛象,始完成250輛的部署。

在開始操作M4A3E2之後,美軍戰車兵馬上就發現了它的防護優勢,因此只要在每次的攻擊行動中,常常就是把小飛象當成前鋒車使用,但也許是先前被德軍的戰防武器威力所震撼(包括動物軍團、88戰防炮),因此有些戰車兵還在正面裝甲上外掛了厚度101-152mm不等的水泥,令M4A3E2的防護更上一層樓。

但是這種過度的防護卻導致了不少機械問題,由於A3E2的車首裝甲本來就對懸吊系統和傳動系統造成極大負擔,額外的重量更讓它有著難以操作以及懸吊過早損壞的問題。此外,突擊戰車的運用方式也不可避免地蒙受了大量損失,雖然M4A3E2擁有極為可觀的裝甲,但這不代表敵人不能摧毀這些大傢夥。根據作戰紀錄,第四裝甲師曾經在單次行動中損失了多達24輛A3E2,而這個數字雖然聽起來不怎麼驚人,但這其實已經接近小飛象總產量的10%,且小飛象的運用方式是打散給每個戰車部隊,因此可以想見在一次攻擊行動中,前鋒需要吸收多少火力,而如果是其他雪曼戰車,是否有可能承受這種任務的壓力?

不過,小飛象的生存率雖然因為任務性質而降低,但是重裝甲提供的效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擁有水平懸吊(HVSS)的M4A3E8就焊接上了從其他雪曼戰車或豹式戰車切割下來的裝甲,使自身的底盤防護水準接近E2,但是有更好水平的懸吊且也少了很多炮塔的沉重,而這種改裝的A3E8也被稱為是「戰地改造小飛象」(Field Expedient Jumbos,FEJ)。

在某次任務中,FEJ被德軍的75mm穿甲彈命中,但是安然無恙地繼續前進還幹掉了對手,而這在以往是很難發生的。但如果我們用一個比較特殊的角度來看E2的技術含量和綜合表現,我們會發現E2保留了許多雪曼家族處於當時世界頂峰的優點,包括了車長超越握把、主炮垂直穩定系統等,令它成為二戰戰車中接戰效率數一數二高者。根據美軍回憶,豹式戰車如果第一發未命中而被雪曼發現,早在豹式戰車打出第二發修正彈前,雪曼戰車可能早已回敬三發,如果這發生在遠距離也許豹式還能全身而退,近距離很可能就是另一種下場。

而在1945年2月,大約有100輛M4A3E2將75mm砲換成了M1 76mm砲,其來源主要為毀損的長炮管雪曼戰車,有不足之處再申請料件解決。在火力升級後,小飛象戰車成為了一輛從火力和裝甲上都可以與德國動物軍團匹敵的戰車。以76mm砲搭配M62披帽穿甲彈(APC)來說,可以在1km-750m就貫穿虎一式的車首正面,唯獨炮盾和炮塔正面需要逼近到500m才比較好對付(瞄準直管鏡),但虎一的88炮卻在730m處時只能瞄準小飛象的直管鏡,顯然大幅弱化了德軍的優勢。

毫無疑問地,M4A3E2除了具備了不亞於當代重戰車的火力、防護與機動,更重要的就是更優異的可靠度,例如德國虎、豹戰車是那種走個150km就需要大修的大傢夥,但小飛象走上個800~650km之後並不會遭遇到什麼嚴重故障,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懸吊早衰而已。

要說小飛象真正的劣勢,除了維修頻率較高以外,大概就是較短的航程難以滿足長距離的攻勢行動,而就這點來說,生產更多的小飛象並不等於跟戰略快速勝利畫上等號,只是降低了許多戰術上的摩擦。不過,假如今天美軍沒有如此強大的空優能力,也許更多的小飛象才是救贖?且基層部隊確實希望有更多的E2能夠使用,因為這是種可以與德軍裝甲部隊正面抗衡的戰車。

不過,小飛象究竟對後世戰車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其實嚴格來說只存在於二次大戰期間,且在大戰結束後M4A3E2就面臨被除役與拆解的命運,總共只有8輛全車以及一具底盤和一座砲塔保留至今,戰地改造小飛象也差不多,至於5年後參與韓戰的雪曼戰車,則是標準的M4A3E8而非裝甲過度結實的即造小飛象,然而這樣優秀的戰車,為何沒有更深遠的影響或繼續服役?

首先,美國在二戰後急欲重建,因此過度龐大的軍事支出就是最早被刪減的項目,至於昂貴的戰車部隊當然也就是第一波被開刀的對象。小飛象的作戰性能雖然亮眼,但這種為了突穿敵人防線而生的特化型號,自然不需要在大戰結束後還存在,因此只需要保存標準的M4A3E8即可,且M26潘興戰車在接近二戰尾聲前也已經少量投入作戰(儘管數量少到不足以起任何作用),因此雪曼家族被被淘汰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在韓戰期間與結束後,美軍設計戰車在此時也開始注重全方位的性能,並將中、重型戰車的責任整合在中型戰車上,並在50年代M46巴頓戰車問世後進入主力戰車的時代,至於像E2這種特化的突擊戰車自然也不再被需要。然而,從二戰戰車兵的要求和回憶中顯示,給戰車兵第二次機會的「重裝甲」仍然是很重要的,而E2完全滿足了這點。

相關焦點

  • 二戰美國「平流層大炮」,120毫米口徑的M1重型高射炮
    二戰初期大口徑高射炮並不多,普遍為3英寸高射炮或者75毫米口徑高射炮,法蘭西戰役期間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表現突出,對空能驅逐轟炸機,對地能反坦克,一時之間激起了各國研究大口徑高射炮的興趣。美國在1938年就提出了現代防空解決方案,旨在尋找一種大口徑的高射炮,這個計劃隨後發展成了M1式4.7英寸(120毫米)重型高射炮。M1式120毫米高射炮是美國在二戰中製造的最大口徑防空炮,並且在美國正式參戰前就開始部署,在二戰中屬於先進的高射炮系統。
  • 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樹 雪曼將軍樹高83.8米
    2020-11-13 10:33:09 來源: 科技資訊說 舉報   雪曼將軍樹是世界上最大的樹
  • 楊斌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雪曼·魏斯曼教授與喬納森·魏斯曼教授
    楊斌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雪曼·魏斯曼教授與喬納森·魏斯曼教授清華新聞網7月1日電 6月28日上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雪曼·魏斯曼教授(Sherman Weissman)和喬納森·魏斯曼教授(Jonathan Weissman)訪問清華,楊斌在工字廳會見來賓,雙方就進一步開展合作交換了意見。
  • 德國二戰失敗後,全世界都在爭奪德國科學家,到底為什麼呢?
    相信你聽說過不少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人和蘇聯人都在爭取納粹科學家的故事。美蘇兩國當時都為他們提供非常優厚的條件來招募他們,甚至有人說美國太空計劃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些德國科學家。那麼這些曾經為納粹德國服務的科學家到底擁有多麼先進的技術呢?
  • 打虎英雄歸來:俄軍新57毫米戰車炮,戰鬥射速超過95式自動步槍
    57毫米速射炮是在古老的S-60式57毫米高炮基礎上改進而來的,S-60高炮是以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ZIS-2 式57毫米反坦克炮為基礎研製,該炮號稱「打虎英雄」,因為它能以如此小的口徑,打穿德國虎式坦克的前裝甲,這在二戰同時期的數十種反坦克炮中是相對威力最大的,穿甲能力達到同期76毫米或90毫米坦克炮的水平。
  • 《哥斯拉大戰金剛》曝超大爬骷怪,飛蛇怪獸,人類黑科技戰車曝光
    根據之前的模型圖我們知道,在《哥斯拉大戰金剛》中會有新的爬骷怪登場,而最新的清晰模型圖再次確認了這一點,而且,這頭爬骷怪看起來比之前的要大得多,如果就像模型本身表現的,跟哥斯拉和金剛差不多大,那麼這頭怪獸足有50、60米高,體長能達到150米以上,這跟《金剛骷髏島》中那些小嘍嘍比,真是大佬無疑了。另外它有戰損造型,這意味著,它要跟哥斯拉或者金剛大幹一場。
  • 機動靈活的摩託車大炮,盤點曾經出現過的六種失敗的軍事發明
    1、沙皇戰車沙皇戰車也被稱為「蝙蝠戰車」,它的外形呈三角,前面是一對小輪子,後面兩側安有兩國又高又大的輪子,中間是駕駛室兼射擊室,1917年8月,但是,研究出來後當著很多人的面進行測試時,因過不了一道小小的壕溝而被否決,這款像玩具一樣的戰車還沒上戰場,就被送到廢鐵回收站去了。
  • 二戰飛機大炮,三戰核彈頭,那四戰呢?愛因斯坦早已給出答案
    自人類史上以來戰爭就從未停止過,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二戰,畢竟這是人類史上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在二戰中各國使用的是飛機大炮,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告訴發展,核武器成為了目前威力最大的武器,如果三戰爆發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核戰,那麼二戰飛機大炮,三戰核彈頭,那四戰呢?
  • 巨型怪獸,盤點二戰中那些恐怖的武器
    為了提高殺傷力和攻擊特別堅固的目標,參與二戰的主要國家都開發了駭人聽聞的巨型火炮。這些火炮一炮就能轟塌一棟樓房,堅固的防禦工事在它們面前都是浮雲。二戰期間,德國納粹頭子希特勒為了突破法國馬奇諾防線,向軍方發布一條命令,設計一種可以穿透一米厚的鋼板、7米厚的混凝土、30米深泥土的超級巨炮,這就是「古斯塔夫」巨炮,德國士兵喜歡稱它為「多拉」巨炮。
  • 12部經典二戰電影 連起來就是一部完整二戰史
    也許有不少人的三觀還處在拋棄人道主義去崇拜這個「男魔」的階段,但這部影片深刻的揭露了一個心術不正的投機主義者是如何蠱惑人心成為大獨裁者,並讓今天的德國都無法原諒自己曾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維也納的流浪漢、慕尼黑的「小透明」、啤酒館的法西斯,希特勒用「極端民族主義」綁架了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給全人類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正如影片片頭所言,「惡人得逞的必經之路,就是讓好人無所事事!」
  • 白糖當火藥、煤氣罐做大炮、皮卡扛著火箭滿地跑!
    價格便宜量又足,用了都說好 打仗就是燒錢,而且這個錢一旦燒起來,是遠遠超乎想像的。伊拉克戰爭,美國消耗軍費約為7600多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計算,約合62000億人民幣。如果燒掉一張百元大鈔需要5秒,這些人民幣一張接一張的燒掉,要燒多長時間呢?9800多年!
  • 萬能博士,夜間空戰高速轟炸樣樣皆能,二戰德國Ju 88轟炸機
    二戰時,德國的空軍曾製造了大量的戰機,以執行各種任務。但容克斯公司的Ju.88轟炸機卻是德軍的雙引擎飛機生產線中製造量最高的,以至於超過了15000架。而在整個生產周期中,Ju.88機體的基本結構也未被改變,甚至還被日本海軍借鑑,製造出了日本海軍的第一款專業反潛巡邏機"東海",證明了容克斯公司的原始設計是十分成功的。
  • 頂級裝甲越野車民用版美國喬治巴頓戰車
    19款全新上市喬治巴頓GX北京現車銷售全國,喬治·巴頓戰車和戰劍車型目前國內數量很少,新款戰車顛覆性的外觀設計,極具視覺衝擊力,並且其強悍的越野能力讓人驚訝。新款戰劍內飾換裝了全液晶儀錶盤和大尺寸中控屏幕。
  • 二戰德國最拿得出手的戰機—Ju88轟炸機,又被稱為「萬金油」戰機
    在二戰出現很多有名的轟戰機,英國的木製「蚊」式轟炸機,美國的B-29轟戰機,蘇聯的圖-2轟炸機,然而在德國出現過一款「萬金油」轟炸機—JU88轟炸機。JU88轟炸機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它最初設計是具備俯衝式能力的高速中型轟炸機,結果一不小心就變成多用途的作戰飛機,它使用的是雙活塞式引擎中型軍用機,它的最大速度能達到470KM/h。它是單翼布局,懸臂梯形上反下單翼。
  • 大西洋發現奇特「小飛象」,研究員說:它會發光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一種特別的海底生物,研究院說:它會發光。大家可以猜一下。會發光的海底生物?燈籠魚?報警水母?都不是哦,它出生於大西洋,是一種章魚,但是和章魚又有所不同,它渾身長滿了「小耳朵」,其實小耳朵的只有是幫助它在海底運動,而且它喜愛深海處,是目前最珍惜又稀少的章魚物種,它的名字叫小飛象章魚。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呢?
  • 猶太人就是牛!別人的垃圾,自己的利器,改成超級武器碾壓對手!
    前段時間「謝爾曼M1」的梗可謂火遍了整個軍迷圈,作為這個梗的原型,M4謝爾曼中型坦克是二戰中生產量最大的坦克之一。其產量高達49234輛,充分的展示了美國在二戰時期令人髮指的工業能力。▲M4謝爾曼因為其圓潤的造型,被很多國內軍迷稱為「饅頭」在二次大戰期間,這款圓潤憨憨的M4謝爾曼坦克堪稱盟軍陣營的主力坦克,其先後在美國、加拿大、蘇聯,英國、澳大利亞、自由法國、波蘭流亡政府、中國等幾乎所有盟軍陣營所使用。身影也是遍布了從歐洲大陸到北非荒漠再到太平洋戰場,比起德國的虎豹,量產機就是如此的霸道。儘管謝爾曼以可靠、堅固以及耐久性享譽世界,但也存在著火力不足等各種問題。
  • 它就是蘇聯二戰後第一種裝甲運輸車K-75: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3期
    今天的主角K-75裝甲運輸車,就是如此。 二戰中的蘇軍沒有大量裝備履帶式裝甲運輸車,只是有大量的坦克、輪式裝甲車和裝甲汽車。 這導致蘇聯機械化部隊編組困難,因為輪式車輛難以通過複雜地形,甚至不能離開公路。
  • 藝術家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洛杉磯劇照展
    展會《辛蒂·雪曼     文章來源: 設計邦    文章地址: http://www.designboom.cn/news/201609/藝術家辛蒂·雪曼
  • [圖]《紅色警戒3》兵種介紹:牛蛙戰車、娜塔莎
    牛蛙是結合了蘇聯半履帶式防空運輸車特色而派生出來的新式戰車,其搭載了令敵人恐懼的防空炮以及創新式的步兵發射裝置:CC98 Hlopushka軍隊部署系統(CC98-HTDS部件)。通俗地說,也就是所謂的」人體加農炮「或者「人間大炮」。正如其名,該裝置可以將一個成年人發射到數千米高空,並通過簡易的降落傘落到敵人後方。
  • 美國海底3600米深處發現超萌「小飛象章魚」
    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深海發現一隻可愛的「小飛象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