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聽說過不少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人和蘇聯人都在爭取納粹科學家的故事。美蘇兩國當時都為他們提供非常優厚的條件來招募他們,甚至有人說美國太空計劃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些德國科學家。那麼這些曾經為納粹德國服務的科學家到底擁有多麼先進的技術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德國二戰時期的科學家與軍工業到底在當時是什麼水平。
一、所向披靡的德國戰車
T34-76是一款設計精良的坦克,它的裝甲傾斜,對手很難從前部穿透。德國坦克的前裝甲大部分是平的,這使得穿透更容易。盟軍的戰車必須聯合起來才能擊敗德國戰車的想法來自戰爭後期,當時德國擁有像老虎一樣的重型戰車,很難從前部將其撤出,俄羅斯的IS系列也有類似的戰車。
閃電戰期間的德國戰車並不比盟軍戰車好,德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的武裝力量非常協調,他們先使用轟炸機清一些威脅比較大的武器如重型敵方坦克,然後德國戰車才能所向披靡的在二戰初期戰無不勝。
戰爭開始時,閃電戰非常有效,因為步兵和大炮握住了側翼,所有戰車都在長矛點聚集了起來。盟軍將其坦克作為防禦單位沿著防禦線散開,無法以相稱的力量做出反應。
二、奇蹟武器計劃
德國之所以敢有野心徵服全世界,最大的倚仗就是德國的軍工技術。德國科學家在少數幾個領域如噴氣式戰鬥機、直升機和坦克極端先進,但同盟國(雷達,原子彈)也是如此。戰爭爆發時德國的軍事技術與戰術還具有優勢,因為德國人的起步水平比較高,但隨著戰爭的進行,他們很快失去了優勢。因為盟軍開始從實戰中研發克制德國的武器,如可以打穿德國戰車的反坦克武器。
德國意識到他們的軍事技術已經不再具備優勢,他們已經有了失敗的預兆。所以,在戰爭後期,他們啟動了時至今日,都非常神秘的「奇蹟武器計劃」,他們找到奇蹟般的技術來打敗盟軍。
從字面上看,該計劃是試圖找到可以贏得德國戰爭的「奇蹟武器」。儘管他們確實開發了V2,功能性的火箭和噴氣飛機以及革命性的坦克設計,但由於產量較低且參戰較晚,因此對成果幾乎沒有影響。儘管在當時它們是技術奇蹟,但德國人首先獲得它們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其他國家不能做到,而是因為完全依靠未經測試的技術來贏得戰爭是不切實際的。況且他們完全可以可以將資源更好地應用於經過實戰檢驗和生產製造的坦克、飛機、大炮和槍枝。
由於當時德國與盟軍各選擇了不同的研究領域進行研究,但碰巧的是,德國奇蹟武器這一領域領先於其他任何人,像火箭的發展卻在戰後太空競賽領域極為重要。因此,大多數德國科學家最終都來到了美國,這有助於繼續研發當時沒有成功或完工的秘密武器。
三、柏林是當時歐洲科學中心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數十年間,柏林是歐洲的文化和科學中心,這裡的科學和藝術機構曾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的競爭對手。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並沒有減輕其地位的任何影響,事實上,魏瑪共和國在1920年代中後期的短暫「黃金時代」是柏林文化的體現,那是德國經濟和科學蓬勃發展的時期。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到了納粹掌權後,猶太人、社會主義者的科學工作者,由於受到言論自由管制和生存權利迫害,他們都逃向別的相對安全額的國家。雖然德國仍然擁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與思想家,在戰爭爆發時,德國的科學家與世界各地的同行已經差距不斷縮小。
他們與其他地方的其他科學家沒有根本的不同。在一些軍工技術,如坦克、飛機已經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所以,德國二戰失敗是註定的,因為他們邪惡且充滿偏見的迫害別的民族。
四、結語
基於以上三個因素,我們可以了解到德國的軍工科技水平曾經一度領先世界,但隨納粹掌權後,不斷出逃的科學家使德國軍工科技已經不具備任何優勢。儘管他們最後嘗試用「奇蹟武器」計劃打敗盟軍,但最終失敗,其最大的軍工科技遺產——德國科學家,也被美蘇瓜分殆盡,這些科學家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冷戰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