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深處的秘密: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何沒能率先造出原子彈

2020-12-04 不二書

早在1939年納粹德國就以海森堡作為核心,打造了著名的【鈾俱樂部】,在整個俱樂部中可謂是群星薈萃,匯集了當時歐洲最頂尖的100多位科學家,開始大刀闊斧搞原子彈工程,那麼為何這支超強科學天團最終沒有能夠完成原子彈的研製呢?歷史深處的秘密到底是否是像海森堡所說的那般,由於出於道德沒有同他的祖國德意志合作?進而使德國沒有能夠率先造出原子彈?

1945年7月26日,美國通過「波茨坦公告」勸說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美國軍方已經通過了原子彈使用計劃。而日本方面對此保持懷疑,因為原子彈德國研究過,日本也研究過,得出的結論是,要造原子彈比登天還難,所以美國方面有意無意透露自己已經擁有了原子彈,日本內心是表示懷疑的。

於是在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本土廣島市投入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戰爭的原子彈,廣島遭遇致命打擊,整個市區幾乎被夷為平地,瞬間殺傷了日本超過十萬人!

廣島被核爆意味著美國方面擁有了這種範圍廣且殺傷性高的尖端武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認為,當這顆原子彈投下去之後,日本已經沒有了反抗的餘地,應該會立馬進行投降。

但日本此後的表現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日本不止沒有宣布立即無條件投降,反而繼續煽動日本人民的情緒,號召國民進行將一億玉碎進行到底!

日本的表現無疑是在向美國宣示著一句話:我賭你只有一顆原子彈!

但顯然,日本的這場賭博和之前歷史上的任何一次豪賭一樣,他們賭輸了。

在1945年8月9日,美軍再一次向日本本土長崎投下了人類歷史上用於戰爭的第二顆原子彈,而在這顆原子彈將長崎市夷為平地之後,日本再也不敢賭美國有沒有第三顆原子彈了。日本立馬宣布無條件投降,進而二戰徹底結束!

當二戰結束之後,喜歡歷史的人不由回望一個事件,當初德國是最先發起原子彈計劃的國家,並且擁有超級豪華的科學團隊,但最終德國為什麼沒有造出原子彈呢?

1939年對於德國而言是歷史性的一年,這一年德國揮師百萬東進,只為了踏平波蘭。此後波蘭在蘇德夾擊下滅亡,英法隨即對德宣戰,二戰歐洲戰爭正式爆發!

也就是在這一年,德國啟動了原子彈研製工程,德國以海森堡為首,拉攏了100多位頂尖的科學家組成了著名的「鈾俱樂部」!

這個科學家團隊非常豪華,不止聚集著德國本土著名的科學家,此後還隨著德國不斷徵服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而控制了這些被徵服國家的科學家,為這個科學家團隊不斷補充著人才!

這個科學家團隊的建立,使得德國擁有了成功的基礎,而老早徵服了捷克斯洛伐克後,研製原子彈的原料鈾礦更是被德國控制在手中,並且這個鈾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鈾礦。

再加上,此時的德國隨著西線作戰取得了越來越大的勝利,德國的國力處於巔峰狀態,這個原子彈工程根本不缺經費和支持。

可最終,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德國卻始終沒有完成原子彈的研製,這是為什麼呢?

二戰結束後,被關押在英國的海森堡此後在公開的場合中回應:

當年所有科學家被召集在一起時,大家都有一個共識,一旦這件毀天滅地的武器被研製出來之後,將會在後世的歷史中留下道德的問題,但一方面出於對祖國的熱愛,使得他們內心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可最終,我們選擇了消極怠工,刻意向德國軍方隱瞞原子彈研究的進程,這樣既保全了自己,也不會成為助紂為虐的人。

海森堡這段話的意思非常明顯,我們不是造不出原子彈,要知道,當時德國科學界的天才們都被放在一起工作,造原子彈其實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但是因為怕良心受到譴責,從而故意不幫納粹德國。

那麼問題來了,此時被英國監禁的海森堡,他所說的話到底是不是實情呢?

歷史界通常對於海森堡這位31歲就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天才充滿了可憐,認為他只是受到了當時納粹德國軍方的脅迫,進而不得不為納粹軍方工作,但好在海森堡本身是個有良知的人,從而變相阻止了納粹德國的原子彈項目,認為海森堡不止沒有罪,反而應該在歷史上記一筆大功!

比如德國的史學家羅伯特.容克就在這段歷史中對海森堡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海森堡是個有著良知和正義感的科學家,他的一生只是在為科學的進步而服務,關於他所經歷的那段歷史,是他無從選擇的,但他最終證明了自己,他不應該為納粹德國的罪責負責!

無獨有偶,著名的歷史學家馬克.沃克也曾經在研究「鈾俱樂部」的文章中如此寫到:

納粹德國的物理學家們清楚的了解如何製造核武器,當然也清楚核武器的威力和作用,而研製核武器之所以失敗,一是因為這些科學家中有保持良知的存在,二是因為經濟原因。

馬克.沃克的這段話意思非常明顯,他也認為當時納粹德國的科學家團隊對於如何製造原子彈再清楚不過了,最終沒有成功是因為有良知的科學家們在拖延時間,而後因為研究時間過於漫長,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後,把納粹德國拖到了二戰末,最終使經濟不富裕的納粹德國再沒有經費支持這個計劃!

這位著名的史學家馬克.沃克的說法,幾乎成為了史學界主流的說法,在大多數時候沒有遭遇另外的史學家們的質疑。

但是當史學界找不到歷史證據質疑的時候,科學界卻有人站了出來,直接指出馬克.沃克的說法並不成立,並且海森堡也說了謊話!

這位質疑馬克.沃克和海森堡的人也非常有名,他叫做佛曼德雷.波普,他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資深的原子能研究專家!

作為一名科學界的大牛,波普用自己非常專業的科學知識,給作為史學家的沃克上了一堂生動的科學普及課。

波普在1017年的時候,在《環球雜誌》上寫了一篇名為「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如此寫到:

沃克翻閱了許多歷史資料以及採訪了「鈾俱樂部」的很多成員,他提到了兩個關於原子彈研究極其重要的知識點,一為正確的原子彈原理,也就是用快中子撞擊鈾235的原子核。二為「臨界質量」的計算,也就是發生鏈式反應需要的最小裂變質量。但是沃克認為很關鍵的這兩個點,實際上只是非常外行的看法!

波普在這個領域不說第一人,但也是少數大牛般的存在,以他的專業性看到非科學領域的歷史學者沃克如此形容製造原子彈的條件時,他非常不給情面的用了外行這個詞。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在原子彈的原理和臨界質量已經公開了,按照沃克的邏輯,那就是造原子彈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可事實上,造原子彈是分分鐘的事情嗎?並不是!

波普此後給出了原因:

原因是獲取可裂變材料的成本非常高,並且讓原子彈大部分物質發生裂變的成功率非常非常低!

那麼波普形容的低到底是有多低呢?這涉及到原子彈物理的基礎知識,這裡就不科普了,因為過於專業且所需篇幅過長,有興趣大家可以去搜索來看看。

這裡就舉個例子,一般來說64千克的鈾235隻有1%才能發生裂變,而且這只是利用率,拋開這利用率不談,要想使快中子點燃原子彈,必須找到材料聚集的最高臨界質量點,中間的時間差為0.2毫秒!

所以,造一顆原子彈並非知道了原理和臨界質量就可以的,波普利用利用反推法,直接推翻了沃克所謂的既然當時德國科學家知道原子彈原理和臨界質量,便說明當時德國科學家團隊能造出原子彈的說法,根本不成立!

因為知道原子彈的原理和臨界質量只是造原子彈的第一步,後面還有九十九步沒有走。

另外,沃克在自己的說法還引用了海森堡於1939年12月寫的一篇核能稿件,而稿件中有這樣一句話:

濃縮的鈾235不僅能製造非常緊湊的反應堆,也是可以產生爆炸力超過常規爆炸材料幾個數量級的炸藥的唯一材料。

海森堡的這段文字被沃克引用到了他研究「鈾俱樂部」的歷史文章中,以此才判斷了海森堡已經清楚的知道了原子彈的原理和臨界質量。

可是這個判斷隨後也被一份重要的錄音檔案給擊垮了,在二戰結束後,「鈾俱樂部」的一些重要成員被英國收押,這些人居住的房子裡全部被裝上了竊聽器。當美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消息傳到這些科學家耳朵裡的時候,這些科學家感到了驚訝,此後他們開始討論臨界質量的問題,海森堡也承認了他從未真正計算出臨界質量!

而這段錄音此後被公布之後,也有力的證明了史學家馬克.沃克基於「鈾俱樂部」研究的錯誤,更證明了戰後海森堡所說的自己早就知道如何製造原子彈,但因為良知而不肯與納粹德國合作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海森堡的說辭簡單來講更像是為自己戰後做邊界,以此來逃避自己曾經為納粹德國工作的罪責,而歷史學家沃克則試圖帶入文化工作者的感情來營造一位後德國式英雄,可作為科學家的波普則更加理性,雖然他也是德國裔的科學家,但顯然科學家更理性,不會因為感情而受到幹擾,所以儘管拆穿這位後德國式科學家的謊言很殘忍,但理性告訴他,他應該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辯證出事情的真偽,維護科學的真相以及嚴謹性。

這也是為什麼說科學家才是推動世界進步的一群人,因為科學家在他們所在的領域裡非常較真,而這種較真的品格更容易以個人的力量帶動世界進步。

科學這門課程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往往被很多家長給忽略了,現在一些發達的地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便要上科學課,並且課程的佔比和語數外一樣,從而以後科學好不好,會影響到孩子的升學考試。

可是很多家長也發現了,在理想中很有趣的科學課,卻不太受孩子們的喜歡,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現在很多學校很難有很厲害的科學老師。

好多學校不知道怎麼上科學課,因為沒有積累,有的甚至是音樂課老師來上科學課。

這就麻煩了,因為科學課是對老師要求最高的學科,是真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要懂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愛上科學。有了興趣,那什麼都好辦了。

現在的科學課很多就是考試時發點資料,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完全不考慮孩子是不是真的對科學感興趣了。這樣反而扼殺了孩子對科學的愛好。

要想學好一門主科,啟蒙教育非常重要,啟蒙基礎打好了,後面學習知識會變得非常輕鬆。

如何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培養孩子的興趣非常重要。

當孩子感興趣後,就會自主學習。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能夠激發孩子興趣的書。

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季帥華審校的一套科學興趣培養書《萬物有科學》,就是一個可以幫助孩子愛上科學的書。

這套書一共八本,講科學主題中的物理、化學、地理、天文、人體……一共11個科學主題。

這套書圍繞科學主題中的物理、化學、地理、天文、人體,介紹了五大類別的科學知識,涵蓋了光、電、元素。。。11個科學主題——

涉及800多個孩子學習中需要掌握的科學知識點——

物理方面:力、聲、光、電、磁、熱。。。

化學方面:物質構成、化學元素、化學反應、化學現象。。。

地理方面:認識地球、自然資源、氣候、地貌。。。

太空方面:太空的起源、構成、天體系統、星系。。。

身體方面:身體的細胞、組織、器官、身體系統。。。

整套書參照教育部頒布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編寫,內容更是覆蓋了初中物理、化學。。。80%以上的內容——

孩子從小學到畢業,一直都可以使用這套書。

每冊書由易到難,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也可以閱讀,而小學階段的孩子則可以獨立閱讀。

全書的最大特色,就是把科學融入到故事當中,以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為主。

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比如孩子的性別是媽媽決定的,還是爸爸決定的。

古人也有大智慧,講完之後,書裡還會介紹背後的科學原理。

所有的故事都來源於生活,是孩子能夠接觸到的。

比如棉被不發熱,為什麼還能保暖,這是物理中的熱傳遞現象,把身體產生的熱量傳遞迴來

為什麼以前的照相機會發出巨響,還有強光。這是因為使用了化學元素——鎂,鎂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白光,相當於以前的閃光燈。

每個知識塊,都特別做了思維導圖,幫助孩子梳理知識,以後查起來也特別的方便。

書中還有各種趣味遊戲、小實驗,孩子在閱讀之餘,還可以動手做實驗。

每本書的作者也是都是相關專業領域的精英,有地質博物館、國家天文臺、人大附中等專家老師權威審定!內容嚴謹可靠。

這套書能夠回答孩子許許多多的科學問題,以後家長再也不會被問住了,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也了解了科學背後的神奇,這樣才能對科學產生持續濃厚的興趣。

讀了這套書的孩子在升入初中前,就能打下不錯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知識,幫助他們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上更得心應手,從而把多餘的精力投入到其它更需要時間的課程上。

現在我們將這套書帶給各位讀者,這套書適合6-12歲的小朋友閱讀,原價260元,現在團購價只需要158元,一共八本,單本價格不到18元,買到就是賺到。

全國包郵(少數偏遠地區除外,請以下單時最終顯示為準),少買一件衣服,少去聚一次餐,就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大的幫助,是非常值得的,現在點擊橫條便可參團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德國沒有造出原子彈,是因為德國科學家數學題算錯了?
    上個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各國被捲入戰爭之中,到了二戰後期的時候,美國率先研製出了核武器,甚至為了能夠儘快結束戰爭,美國就將核武器投入到了對日作戰當中。而隨著原子彈的爆炸日本最終選擇了投降。實際上在二戰時期,除了美國之外,德國也在研製核武器。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二戰中的一個搞笑事件,德國沒造出原子彈,居然是因為這位科學家數學題算錯了?
  • 二戰時期,美國率先研發出了原子彈?德國三次爆炸的真相不簡單
    二戰時哪個國家先研發出原子彈的,按照大一統的歷史觀點來看,那肯定是美國先研發出來的。但有些不一樣的歷史正在淡出我們的視野,當你了解之後,或許你會改變這個想法,甚至會認為是德國率先研究出來的。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的化學家哈恩在1939年,就發現了核裂變的現象,讓世人知曉了核能的潛能。於是世界各國爭先恐後的利用核裂變來研發原子彈,當然德國的相關研究水平遠高於美國。別看美國現在是科技遙遙領先,如果要回到二戰前,英國和德國才是世界科技文明的中心。當時希特勒把研發原子彈這一重要任務,交給了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海森堡。
  • 德國造出了原子彈,是海森堡的謊言,還是歷史真相
    在科學史也是戰爭史上有一個謎案,那就是二戰時期德國有沒有造出原子彈。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當時原子彈所產生的亮光超過一千個太陽亮度。此後日本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美國人的原子彈工程是在曼哈頓實施的,因此也叫曼哈頓計劃,整個計劃從1942年開始,到試爆成功只用了短短3年時間。
  • 二戰時期,德國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專家:這道數學題算錯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就已經有了龐大的核物理研究機構還有許多出色的物理學家。可以說,當時的德國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技術,然而,伴隨著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許多出色的核物理學家紛紛離開德國。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後來促使曼哈頓計劃造出原子彈的愛因斯坦,當然留下的還是佔了大部分。
  • 天才爭霸賽:二戰德國先開始研究的原子彈,為何卻被美國反超
    天才爭霸賽:二戰德國先開始研究的原子彈,為何卻被美國反超 要知道二戰時期,各個國家為了取得勝利都紛紛開始研究原子彈,其中美國是最先研究出原子彈的國家,其實在美國之前德國早早的就開始研究原子彈了。
  • 納粹德國沒能力研製原子彈?只因為這位科學家「算錯」一個數據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造出原子彈的國家,但實際上,當時國際上想要儘快造出原子彈的國家並不止美國一個。在原子彈製造中砸下了重金的國家除了美國,還有德國。而且,二戰時期,德國也製造除了許多先進的武器,原子彈是納粹德國最重視的武器。當時,德國國內有頂尖的科學家。
  • 是什麼緣由致使德國當時沒能夠造出原子彈?
    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名為「胖子」和「小男孩」。這是原子彈的第一次使用,它的巨大威力震驚了世界,也直接導致了日本投降,結束了二戰。然而,這種武器在當時並非沒有其他國家在研究,納粹德國就是其中之一。德國的科學界在上世紀初可謂是群星熠熠,光是物理和化學方面就有不少德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 這位德國科學家,是否真的算錯原子彈的數據?要麼人類歷史將改變
    這所醫院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治療在二戰時期由於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核輻射所造成的疾病(例如,罕見的血液疾病,白血病,畸形兒,白血病,以及複合骨髓瘤等)。不好意思,又給扯遠了。懂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最早開始研發原子彈的是德國,並非美國。
  • 納粹德國與外星文明可能有聯繫,逆向工程使納粹得到了什麼?
    到了二戰末期,納粹德國開始研製一種叫A-10的洲際飛彈。 據說在1936年德國的黑森林發現了不明飛行物墜落事件,調查人員趕往現場,發現並回收了一個碟形UFO,裡面還有外星人的屍體,當時德國對UFO進行了逆向還原工程,同時率先展開了反重力實驗。
  • 納粹德國為什麼沒有造出原子彈?就因為這個醉漢
    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隨著納粹德國的戰敗,海森堡作為納粹德國原子彈計劃的負責人被英國軍方軟禁在了一個莊園之中,他是在收音機上聽到的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消息的,聽到這個消息時,海森堡感到自己錯了,並不是他為德國製造原子彈這件事情錯了
  • 是什麼原因導致德國當年沒能夠造出原子彈?
    在歷史課上,我們知道,,美國在二戰的時候率先研製出了原子彈,不過,在那個時候其實除了美國之外還有一個國家也想在短時間內將原子彈研發出來。在這個威力巨大的武器上面投入了大量資源的並不只有美國,德國也是其中之一。
  • 納粹德國沒實力研製原子彈?只因這位科學家「算錯」一個數據
    那個時候德國在原子彈領域的研究可謂是一馬當先,不僅僅有諸多頂尖的物理學家,而且當時的全世界範圍內,德國的物理學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是最多的,而且德國還有著極其龐大的核物理研究機構,所以說德國是當時最有希望研究出原子彈的國家。
  • 為什麼納粹德國沒有造出原子彈,原來是因為數學題算錯了?
    人類至今最強大的武器就是核武器,當然了,核武器並不只是原子彈,其中還包括有氫彈、中子彈,原子彈是其中威力最小的。核武器是一個國家保證其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看看聯合國的五常,各個都有核武器。二戰後期,美國就在日本上空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直接就把日本打投降了,其實在美國投放原子彈之前,就在日本撒下過傳單,告訴普通人原子彈威力極大,不過當時的日本高層和普通人都不相信有這種武器。不過這也不怪日本,畢竟美國是一個研製出核武器的國家。不過,關於二戰原子彈還有一個辛密,那就是當年德國同樣也在研發原子彈,只不過最後沒有成功,那麼納粹德國為什麼沒有製造出原子彈?
  • 納粹德國為什麼沒有研製出原子彈?原因其實很簡單
    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直接讓日本無條件投降,震驚了世界。美國是第一個發明出原子彈並將其投入使用的國家,但在當時的世界上,並不止美國一個國家在研究原子彈,納粹德國對於原子彈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中。要知道,當時的德國可謂人才濟濟,各個領域的頂尖專家都不在少數,還誕生了不少諾貝爾獎得主。
  • 二戰時期德國的納粹鍾是一種什麼東西,UFO還能改變時間
    德國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人當做惡魔一樣恐懼,除了希特勒的冷酷手段殘忍政策以外還有奇思妙想的黑科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的科技力量可以說領導當時的那個時代,鮮有能與之抗衡的科技力量。即便到了現在當時德國對於武器的一些藍圖依舊新穎,讓人意想不到。遙控炸彈被德國人取名為哥利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就出現了遙控炸彈。
  • 德國納粹和外星人UFO的故事,這個得從二戰德國的超前高科技說起!
    然而,在那場血腥戰爭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以希特勒為核心的納粹頭子們,曾經一度處心積慮地秘密研製過飛碟之類的奇幻武器,並幻想藉助神秘的魔法力量,徵服整個世界。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由盟軍科學家和德文翻譯組成的一個特別小組,也緊隨英美聯軍深入德國,打算搜集關於德軍秘密武器的科研情報、研究人員以及設備。
  • 納粹德國令人難以置信的黑科技
    納粹德國在二戰後期,兵敗如山倒,即將滅亡。為了挽救滅亡的局面,德國高層把翻盤的希望寄托在秘密武器上,雖然這些秘密武器最終沒能挽回納粹德國滅亡的命運,卻留給世人無盡的遐想,納粹德國是怎麼造出這些超越那個時代科技的武器。
  • 「回形針行動」,二戰後美國搜刮1600名納粹德國科學家
    德國這個國家在近代是比較尷尬的,由於歷史原因,德意志地區統一很晚,它崛起的時候錯過了瓜分世界的末班車,加上德意志又是中歐,夾在各方勢力中心,所以經常和周邊國家糾纏。這導致歐洲19世紀後期一直到20世紀中期都相當不穩定,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這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挑起來的,當然,由於實力差距,德國最終失敗了。
  • 二戰德國成功進行過三次核試驗?1943年11月16日空襲納粹重水工廠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二戰德國成功進行過三次核試驗?1943年11月16日二戰美國空襲納粹德國設在挪威的重水工廠,成功地延緩了德國對原子彈的開發。如果美軍沒有炸毀重水廠,德國能夠製造出原子彈嗎?現在一般認為是不能。納粹德國的核武器研究項目,代號叫做「鈾工程」,起步時間為1939年,也就是核裂變被發現後的幾個月。
  • 二戰中美國到底從納粹德國帶走了多少黑科技?
    ,瘋狂的希特勒卻不肯屈服,試圖利用超級武器令納粹德國反敗為勝,在納粹德國末期,被德國科學家製造出來的投入戰場的超級武器有:噴氣式戰鬥機、V2飛彈、古斯塔夫巨炮等,未投入戰場的、只見於圖紙或只有模型的超級武器有:原子彈、碟形飛行器、死亡射線、太陽炮、納粹鍾等。